東晉小軍將  第十二章 桃花仙

類別: 歷史 | 兩晉隋唐 | 東晉小軍將 | 秋霜紅蜜   作者:秋霜紅蜜  書名:東晉小軍將  更新時間:2020-06-21
 
七月里,劉牢之的侍從們開始學習論語。

“論語是儒家經典,是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散文集。全書共二十篇,四百九十二章。孔子,名丘,字仲尼,戰國時期魯國人……”

站在講臺上的,是一個四十多歲的中年男子,叫鄭毅,乃是滎陽鄭氏的庶支子弟,不過血脈比較遠了。滎陽鄭氏是當地豪族,永嘉亂起后,滎陽鄭氏嫡支留在了北方,也有幾支南下,瑯玡王司馬昱的母親鄭阿春,就是其中一支。鄭氏還有一支,遷徙到了壽春,成為當地的豪族。鄭豁這一支早已南下,與其他兩支也沒什么來往,被劉柱聘請為劉牢之的西席先生。劉牢之是武將子弟,本來也不愛讀書,鄭毅很是頭疼,哪知道從半年前,劉牢之突然愛學習了,學業掌握的飛快,還帶著一幫子部曲遺孤一起學習,讓鄭毅深感欣慰。

哪知道上個月劉牢之突然提出,讓鄭毅在劉家的別業里,為家中的佃客、工匠和莊客的子弟們啟蒙,順帶著教習他的侍從們。本來鄭毅是不愿意的,奈何劉牢之給出的束修甚高,人窮志短的他也只好答應了。

“今日我們學習論語的第一篇。”鄭毅說完,開始拿粉筆在黑板上書寫起課文的內容來。本來鄭毅還擔心自己教不了這么多的學生,好在劉牢之及時提供了用石灰和石膏混合做成的粉筆,還有用大木板刷上黑漆做成的大黑板,比起老師口述學生硬記效率高了不少,教的學生雖多,倒也能得心應手。

臺下的侍從們津津有味地聽著。他們算是過了啟蒙的階段,現在主要是學習經義了。

六月里,劉義之派人從壽春送來了十匹馬,二十頭牛,從北方市馬牛的路子走通了。不過數量不是很多。劉牢之送去的“將軍令”白酒很受軍中將領和北方胡人以及漢人豪強喜歡,輔以絲帛,零星的換了些牛馬出來。

天氣炎熱,不適合進行大量訓練。清早的時候還是安排越野拉練,傍晚的時候,則是教著侍從們學騎馬。劉義之送來的馬加上原來府里的馬,將將夠兩個班人手一匹馬。侍從們大都沒有騎過馬,從騎著慢慢走,到學著小顛,需要很長的時間。這段時間,因為忙著夏收,劉牢之一直帶著侍從住在別院,騎馬倒也方便。

五月初的時候,經過一個月的制作,劉能終于把大曲制作好了。大曲儲藏了兩個月,現在可以拿來釀酒了。

劉牢之首先想釀的酒是清香型白酒,采用高梁、小麥和糯米為主要原料。釀酒作坊里埋了三十口大缸,不過為保險起見,牢之讓劉能先試著釀一缸。從選料到泡糧、蒸糧、拌曲、糖化、配槽,一直到移入發酵缸,牢之都對劉能做了詳細的說明,主要是要控制好溫度。溫度過低糧食會停止發酵,溫度過高糧食會酸敗。現在是夏天,主要是控制溫度不能過高。玻璃工坊做出的產品越來越好,牢之試著做出了水銀溫度計,用冰水和沸水校準,這時候正好用的上。固體發酵需要十五到二十天,這段時間由劉能照看著。

七月十八日,晴,接到劉能報告,酒料發酵完成了。

劉牢之帶著劉延之和劉樹,騎馬來到了釀酒作坊。在劉能的陪伴下,劉牢之檢查了發酵缸里的原料:手捏顆粒出水不粘手,品嘗起來酒味濃郁,帶著微酸,果然是發酵好了。

讓劉樹回到別院,取來兩套蒸酒的工具,又讓劉能帶人把大鍋洗刷干凈,添滿了水,燒火煮上。等劉樹帶著人,用馬車把特制的大甑和銅盆等拿過來,安裝好,水已經開了。便讓劉能親自上料,劉延之給他打副手。

劉延之是蒸過酒的,這時候按照劉牢之教授的法子,指導者劉能往增里面添加這些發酵好的原料。劉能依次施為,不過,到底是第一次,沒有經驗,手腳放不開,戰戰兢兢的,加上水氣蒸騰,不一會兒就大汗淋漓。好容易裝填完畢,兩股戰戰,就像虛脫一樣,剛扶下來一屁股坐在地下,竟起不來了。

灶下大伙燒的旺旺的,過了好一會兒,才有酒淅淅瀝瀝地流下來,劉延之連忙用壇子接住。

那邊劉牢之跟劉能解釋道,這是酒頭,能夠達到七十多度,不能夠直接飲用。酒頭中含有大量的輕組分,特別是甲醇含量特別高,喝多了會弄瞎人的眼睛。酒頭需要單獨存放,可以等下次蒸酒的時候,倒入大鍋里蒸過,也可以陳放之后勾兌其他酒。酒頭的重量大約是糧食重量的百分之一。酒頭雖然不能夠飲用,卻絕非無用之物,需要好生保管。

這一甑料足有三百多斤,接出三斤多的酒頭,劉延之忙又更換了大壇。劉能接過酒頭,仔細地看了看,只見酒清澈見底,酒香濃郁,果然是好酒。

劉牢之又對劉能道:“劉師傅,請注意看,酒在不同的階段流出來的樣子是不一樣的,主要是觀看酒花的狀態。”

劉能從地上爬了起來,趴到壇子上看了看,也沒看出什么來,疑惑的地望著牢之。

劉牢之笑道:“剛才主管在地上,沒有看到最初的情形。最開始流出酒頭的時候,酒精度較高,酒花似黃豆粒大小,散的很快;現在流出的酒,酒花均勻,消失的較慢;后段的酒精度較低,酒花細密,當出現水花散的很快,有花即散時,就需要停止接酒,更換成尾酒壇了。這時候流出來的酒往往會比較渾濁,主管多注意,釀的多了自然就總結出來了。”

等到出現較為渾濁的尾酒,劉延之連忙上前更換了接酒的壇子,這時候,一百斤的壇子也已經接了快三壇了。

劉延之對劉能道:“叔父,現在流出來的是尾酒,喝起來味道差些,還請記住,一定要換壇子!”

等到不再有酒流出時,劉牢之讓停了火。把甑里的酒糟倒出來,又把鍋里的水重新換過。看缸里的料尚多,又把另一個大甑支上,一起來蒸。

劉牢之對劉能道:“劉師傅,因為我們今天是做著試試,所以蒸酒用的是這邊井里的地下水。以后蒸酒的時候,主管記得多試試周邊的泉水,記下哪種水釀出來的酒最好。”

劉能忙躬身答應著。

這一缸料足足蒸到申時,得了九大壇酒。劉牢之取出了一些,裝在小壇里,有五六斤的樣子,給了劉能,說道:“這酒是劉師傅辛苦釀的,且嘗嘗鮮。”

劉能誠惶誠恐,躬身道:“這個如何敢當?本是小的應當做的。”

牢之道:“劉師傅只管拿去。剩余的大壇,要送到酒窖里去。主管就按照前面的釀法,用足那三十個大缸。除了蒸酒的水,主管也要注意釀酒的原料配比,多用高粱和小麥,找出最合適的配方。”

釀酒作坊里的酒窖還沒有建好,劉牢之讓人把酒壇抬上了馬車,拉到了別院的酒窖里去。

別院里莊客們正在泥瓦匠的帶領下修建糧倉。春耕結束后,莊客們除了修建住處,就是修建了三個裝載兩萬斛的糧倉。眼下一個裝著麥子,一個裝著稻谷。雖然還未裝滿,考慮到秋后還要收到紅糖和稻谷,以及豆子,擴建糧倉是當務之急。

劉牢之對要修建的糧倉要求非常嚴格,長八丈,寬兩丈四尺,高兩丈,墻厚三尺,乃是用糯米汁混和沙子和粘土夯筑,防水防潮防老鼠,堅固無比。天氣炎熱,又是雨季,工程要求嚴格,進度就不是很快,牢之也沒有催促。把劉柱新招募的流民都安排來協助修建糧倉。

到了別院,把酒存入酒窖,劉牢之取出了以前燒制的酒壇,五十斤裝的,裝了兩壇,封好。只見壇子上陽刻著三個篆字“桃花仙”。背面同樣有黃色紙印的注釋:

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

半醉半醒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

但愿老死花酒間,不愿鞠躬車馬前。

車塵馬足富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

若將富貴比貧賤,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將貧賤比車馬,他得驅馳我得閑。

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見五陵豪杰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豫州刺史謝奕,乃是好酒之人,年后劉建向他獻上了“將軍令”,謝奕大為贊賞,稱為“酒中丈夫,無愧將軍令”,于是囑咐劉建,“家中制新酒,勿私藏。”所以牢之釀出新酒,先就為謝家準備了出來。

第二日,劉牢之親自帶人把酒送進刺史府。

謝奕這段時間身體不好,從江北回到江南休養。謝奕聽說劉家送來了新酒,忙令下人取來一觀。只見酒壇上“桃花仙”三個字,便就有些歡喜,又看后面的注釋,正合此時名士風度,不由笑道:“不想劉征虜行伍兵將,居然也能育出此等妙人!”說罷,打開酒壇,就要往里面聞去。還未曾靠近,就聞到一股濃郁的酒香撲鼻而來,不由贊道:“好酒!”當下也不用酒樽,抱起酒壇就去品去。酒一入喉,只覺得清香純匯,醇厚柔和,甘潤綿軟,余味爽凈,又頗有后勁,一生從未飲過如此佳釀。不由贊嘆:

“余得此酒,此生無恨矣!”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