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范興漢  第一百八十三章:滅亡高句麗

類別: 歷史 | 秦漢三國 | 劉范興漢 | 風鵿   作者:風鵿  書名:劉范興漢  更新時間:2020-01-15
 
自劉范北進扶余后,高句麗就得到了消息,一開始高句麗各部并沒有上心,然而當濊城大戰消息傳來,高句麗各部坐不住了,各部族長紛紛齊聚王城丸都城,與高句麗王高位宮商量對策。

高位宮乃高句麗山上王,是國川王高伊夷模之子。

高句麗所控制之地北接扶余,南連濊貘,西與遼東相連,東到大海。

《后漢書》卷八十五《東夷列傳》第七十五有記載,高句麗,在遼東之東千里,好修宮室,其人性兇急,有氣力,習戰斗,好寇鈔,沃沮、東濊皆屬焉。

《魏書》列傳第八十八有記載,高句麗者,出于夫余,自言先祖,母河伯女,為夫余王閉于室中,為日所照,引身避之,日影又逐,既而有孕,生一卵,大如五升,夫余王棄之與犬,犬不食,棄之與豕,豕又不食,棄之于路,牛馬避之,后棄之野,眾鳥以毛茹之,夫余王割剖之,不能破,遂還其母,其母以物裹之,置于暖處,有一男破殼而出,及其長也,字之曰,其俗言者,善射也,夫余人以非人所生,將有異志,請除之,王不聽,命之養馬,每私試,知有善惡,駿者減食令瘦,駑者善養令肥,夫余王以肥者自乘,以瘦者給了后狩于田,以善射,限之一矢,雖矢少,殪獸甚多,夫余之臣又謀殺之,母陰知,告曰,國將害汝,以汝才略,宜遠適四方,乃與烏引,烏違等二人,棄夫余,東南走,中道遇一大水,欲濟無梁,夫余人追之甚急,告水曰,我是日子,河伯外孫,今日逃走,追兵垂及,如何得濟,于上魚鱉并浮,為之成橋,得渡,魚鱉乃解,追騎不得渡,遂至普述水,遇見三人,其一人著麻衣,一人著納衣,一人著水藻衣,與至紇升骨城,遂居焉,號曰高句麗,因以為氏焉。

在高句麗人中大多是扶余和濊貘人后裔,還有吸收了部分肅慎人,沃沮人,甚至三韓人,可以說是一個大雜燴。

其除去高句麗本部外,還有東沃沮,北沃沮各部,有落四千,民八十萬人。

雖然人口沒有扶余多,然而高句麗無論是政治構成,還是手工業,農業都要強于扶余,只是扶余地盤更大,人口更多,所以高句麗相比而言要弱小。

想想后來中原王朝放棄遼東后,高句麗成為了東北大地的強國,北吞扶余,南定三韓,濊貘,弄得后來隋唐之時多次出兵征討,方才平定,便可見那時候高句麗之強。

可惜啊,要不是中原動亂,后來司馬懿等人放棄遼東,高句麗也不會崛起為東北一霸,長期威脅中原王朝北疆穩定。

甚至還被后世某國亂認祖宗。

只是中國古代一般只會注意中原這一畝三分地,對于其他地方只要恭順,便不管不顧,才造成了后來中原各朝長期受困周圍異族,苦不堪言。

這一點劉范可沒打算讓歷史重演。

“你們說,我們現在該怎么辦”

高位宮坐在上首,大吼道。

“大王,那冠軍侯先前已平定三韓,濊貘,現又敗扶余,想必不久便會征討我高句麗,我等不得不防啊”

一部族長楚德說道。

“我是讓你們想辦法的,不是來訴苦的”

高位宮說完,冷冷看著楚德。

“大王,從之前看,那大漢冠軍侯乃滅亡各國而來也,其在南部重建先漢故郡,便可見一斑,而扶余乃先漢滄海郡故地,我等所控之地也是先漢樂浪,遼東故地也,現其已經平定扶余,下一步便是我們高句麗,所以擺在我們面前的有兩條路,要么抵抗,要么投降”

另一個部族長蕭良說道。

“要投降你去,我們不去,大王我請戰,跟那冠軍侯拼了”

部族長惡踏說道。

“大王我也不降,我們有八十萬部民,哪怕玉石俱焚,又有何懼”

部族長涂卡說道。

之后大多部族長站起請戰。

高位宮見此,心中也有戰意。

“大王不可,那冠軍侯已破扶余,不久便會南下,其兵鋒正盛,我等未必是其對手,不如先投降,等冠軍侯退去,這里還不是我們說了算”

部族長刻不濕說道。

“那冠軍侯已經滅了濊貘,三韓,現在扶余也快了,下一步就是我們,又怎會準我等投降,我們別無選擇,只能一戰”

涂卡說道。

“是啊,大王,集中各部精銳,未必不能取勝啊”

部族長呼啦說道。

之后眾人紛紛請戰,高位宮見此,便下令各部集結大軍于丸都,準備大戰。

五月二十日,劉范補充了戰損,物資后,便將兵鋒直指高句麗。

“稟主公,高句麗各部已集結三十萬精銳于丸都城,另外各部也將部落遷離,堅壁清野,看來是打算依托地形與我等周旋啊”

黃忠向劉范稟報。

高句麗所控之地,便是后世朝鮮東北部,吉林和遼寧東部,大約就是沿長白山一線。

所以地勢復雜,山地較多,并非如扶余那些,大多是平原地區。

這也是劉范所擔心的地方,因為山地沒辦法發揮騎兵的優勢,步兵也沒辦法展開,如果陷入僵持,局勢就不妙了。

想想后世隋唐各朝多次征討高句麗確無功而返,大多也是因為地形原因造成的。

“還堅壁清野呢,現濊貘,扶余,沃沮皆亡,高句麗在我團團包圍之下,困也能將其困死,還怕其抵抗嗎”

劉范說完,看了看眾人。

“主公所言極是,高句麗現在已不足為慮,屬下建議全軍南下,直指其王城丸都,先滅其精銳,再掃蕩各地,則高句麗必亡”

荀攸上前拜道。

“稟主公,現扶余,三韓等部已亡,東北等地只有高句麗這一個強國,只要滅亡高句麗,則東北大定,只是時間問題了,故此時絕不能退步,當奮勇向前,滅亡高句麗”

戲忠也拜道。

“大哥,上吧,量一個小小高句麗,又有何懼”

張飛說道。

“主公,末將請為先鋒”

張遼拜道。

之后眾將紛紛請戰,就連典韋,許褚也起來請戰。

見眾人請戰,劉范滿意的點了點頭,軍心可用也。

“傳令,三日之后,兵進丸都”

“喏”

劉范下令,眾將立刻領命。

五月二十三日,劉范率領六萬大軍出濊城南下,往丸都而去。

五日之后,劉范大軍到達丸都城北二十里處。

高位宮聽后,立刻統領大軍出城迎戰。

因為丸都城背靠大山,地勢險要,所以劉范并未如濊城一樣采用誘敵之策,而是擺出了弩炮,弩床,準備強攻。

丸都城外高句麗三十萬大軍一字排開,各部落兵以高位宮的王宮衛隊為中心,分列四方。

高位宮看著劉范軍陣,前方弩炮,弩床一字排開,身后弓弩兵,刀盾兵和兩頭的騎兵分列之后,看著錯落有致,極為規整。

“傳令前軍沖鋒,兩翼配合進兵”

高位宮下令,前軍加兩翼十五萬大軍向前開來。

劉范看著向自己軍陣移動的高句麗大軍,冷笑一聲。

“放”

前軍吳懿一聲令下,弩炮和弩床同時開火。

巨弩飛來,巨石砸下,一排排高句麗兵倒下。

數輪之后,高句麗前進的道路一片狼藉。

不久高句麗兵挺進至四百步的距離。

“給我射”

吳懿再次下令,弩炮,弩床退開,弓弩手上前開始射擊。

箭雨飛下,又是一排排高句麗兵倒下。

高句麗兵還未沖到跟前,就有數萬人倒地不起。

“傳令,入城堅守”

高位宮見此,知不能勝,立刻下令入城,于是高句麗后軍十五萬人先行退入城中,之前沖鋒的士卒也開始后撤。

“殺”

劉范見此,立刻下令沖鋒。

于是騎兵在前,步兵在后,大殺一陣,只是高位宮已經入城,于是大軍殺到城墻下后,便暫時退兵了。

丸都城的城墻是夯土城墻,并不高大,至于堅固,并不比中原地區的夯土城墻強上多少。

第二日,劉范便推出了一千架拋石機,準備強攻城墻。

拋石機依然由吳懿負責指揮,對準丸都城北城墻猛轟。

一時間天崩地裂,地動山搖,一個時辰之后,丸都城墻搖搖欲墜。

“殺”

見城墻被轟開,劉范立刻下令,六萬大軍立刻沖進了丸都城內。

高位宮見此,不做抵抗,率衛隊退出了城,其他各部也紛紛出城躲避。

劉范率領步卒一路追擊高位宮,騎兵則分三路掃蕩高句麗各部。

劉范率親衛緊隨高位宮之后,黃忠,張遼,吳懿則各率一萬人在兩翼追擊。

高位宮被逼無奈,回軍對戰,被典韋殺死,其他各部族長也在其他兵馬的圍剿下被擒或被殺。

六月十日,各軍陸續返回丸都城,此戰劉范各部傷亡一千五百多人,殺高句麗人十二萬,加上部民一共俘虜了六十九萬之眾。

劉范將高句麗各部部族大人及大對廬,郁折,太大使者,傉薩,道使,參佐,分干,大模達,末客等各部官員,貴族兩萬余人遷往薊縣,部民則混編,就地安照,并四分高句麗地,東部并入帶方郡,北部并入滄海郡,西部并入遼東郡,南部并入樂浪郡。

至于丸都城,如柳城一樣,一把火燒了。

如此高句麗滅亡,整個東北除去東胡各部外,全部控制在了劉范手中。

劉范因此拓地上萬里,得民三百萬人。

之后十多日,劉范坐鎮高句麗安排諸事,同時留吳懿率軍鎮守。

六月二十八日,諸事安排完畢后,劉范再次率領大軍北上滄海郡。

接下來便是東胡各部了。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