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蘇子放吃驚的不是任務本身,而是任務獎勵。
一份菜譜!
盡管不知道是什么菜,但這是僅憑這是蘇子放得到系統后第一次獲得與菜譜獎勵,就足夠令他激動。
“不知道系統給的菜譜有什么不一樣?是不是可以做出發光的料理?”蘇子放興沖沖打開任務詳細。
三天為請,兩天為叫,當天為湊數。請宿主在一百天內邀請試餐人赴約,菜品完全由宿主提供,不得以任何方式誘導試餐人稱贊,獲得獎勵條件為試餐人滿意。
看到詳細解釋,蘇子放對沒有發光料理耿耿于懷,也終于明白這個任務的難點不在邀約,而在讓賈西貝滿意。
作為廚師,做出令食客滿意的料理無可厚非。
不過要讓賈西貝滿意?
蘇子放沒忍住打了一個寒顫。
他想起賈西貝第一次試菜課時的吐槽:“你們絕對是我帶過最差的一屆學生,看看你們做的這些菜?如果還能用“菜”這個字來形容的話!說實話,你們做的這些東西,我連拿去喂豬都嫌把豬給喂瘦了!”
很多學生都以為這句話是隨便說說,沒想到賈西貝真的在學校養殖基地認領了一頭長白豬作為他們的餐品檢驗器,為此還特意準備了一張表格,每天記錄豬的體重,發到班群刺激大家。
“你們做的東西,如果連大白都吃不胖,那就趁早滾回家去!”
對,大白就是賈西貝選中的那只豬的名字,因為是長白豬品種,體型碩大,所以被稱作大白,簡單易懂。
“你們究竟是什么神仙?一周時間,大白都瘦了十斤,你們是不是來錯地方了?隔壁游泳健身需要你們啊!”
“乖乖,你們中間有天才啊,昨天那桶菜倒進食槽,大白連看都不看。你們已經連豬食都不會做了嗎?”
……
學廚的四年間,這樣的聲音無數次在教室響起,以至于每到賈西貝的試菜課,出勤率就開始銳減。
哎。
往事不堪回首!
蘇子放看著倒計時100天的標志,默默關閉了系統界面,想以前的事情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不如想想如何完成任務,不過在此之前,還是要填飽自己的肚子。
起床到現在,蘇子放還是粒米未進,忙的時候還沒注意到,一閑下來,立刻餓的前胸貼后背。
“要不,吃碗面吧?”一個念頭浮現在蘇子放腦海中。
蘇子放沒有南北方飲食挑剔的習慣,不管米面,來者不拒,當然為了平衡飲食習慣和多見識各種料理風格,通常還是一頓米一頓面。
昨天的紅燒肉余溫尚在,吃米飯又要準備下飯菜,太膩。不如一碗寡油少腥的陽春面,撒一把蔥花蒜苗,再倒些白胡椒,清爽又好吃。
腦補著金黃的麥穗從脫殼、磨面粉到變成一股股筋道的面條溜進嘴巴,蘇子放向廚房疾走而去,分泌口水的速度都快了幾分。
櫥柜里整齊的擺放著三個面桶,高筋、中筋、低筋面粉一應俱全。
蘇子放規劃的很好:高筋面粉留著做面包、酥皮點心;中筋面粉用來做餡餅和普通面食;低筋面粉做蛋糕、餅干。很有老南方畢業生的樣子——雖然我不會,但是我要有,萬一哪天我要做呢?
其實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家里只備著一種面粉,不管是餃子、包子、面片、面餅,都是同一包面粉上場。
也不是不可以,但是根據想要做的食物選擇合適的面粉,總歸口感會更好一些。
白案的廚師對面粉的了解更多,選擇也更加多樣,往往還會考慮面粉的配比,一道食物,不同人選用的面粉比例也會不同,呈現出的造型和口感也各有千秋。
比如小籠包、湯包、餃子、餛飩,這幾樣雖然都是皮包餡料,但是學校里那幾個白案老師都各有一套秘方配比,相同的是,都很好吃!
蘇子放回憶著老師上課教的方法,先舀出一碗中筋面粉,用手捏起,試了幾下,再舀起半碗高筋面粉往盆里倒三分之一。這樣搭配能最大程度保證做好面條的筋道度。
“差不多了。”蘇子放感受完面粉的質地,從冰箱里摸出三枚雞蛋,細心地敲破口把蛋清逼出,留蛋黃在殼內。
用蛋清和面可以讓面條更彈更Q,煮熟后也更符合他的口感,所以自從學會這一技能后,蘇子放每次給自己做面條都奢侈的用蛋清代替熱水,蛋黃就交給專研西餐的同學做糕點。
蘇子放的算盤打得非常好:每枚雞蛋八毛,他用完蛋清后每個雞蛋賣蛋黃可以回收五毛,四舍五入,相當于和面的蛋清不要錢。
現在自己開店,蛋黃也不能浪費,等做好面再臥一個煎蛋,美滋滋!
蘇子放一邊想著那碗令他垂涎三尺的陽春面,一面用心地揉著盆中的面粉,還不忘自夸一句:我可真是個小機靈鬼!
揉面本身不費功夫,只要把加入蛋清后的絮狀面疙瘩依次按一個方向推動、搓揉、擠壓,等到面粉結成一大團就算完成揉面。
只是蘇子放并非專門的白案師傅,揉面手法還沒有北方常年做面食的主婦來的熟練,揉了十幾分鐘面團才達到三光。
晃動了下因為久站酸疼的脖子,蘇子放準備開始餳面。
吃過手搟面的人很難再去將就掛面,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面條口感不對。用北方人的話說,不筋道!
餳面恰好就是決定面條筋道與否的關鍵步驟。
和面過程中,面粉內部蛋白質吸水形成面筋,在擠壓作用下會相互粘連、彼此糾纏,使得面團本身產生收縮,所以剛和好的面團口感粗糙、筋道度也不足。餳面就是讓面團在靜置狀態下有足夠的時間去完成蛋白質分子的松弛和重構,增強面團的延展性。
實際操作中,這一步驟更為復雜,餳面時間不足會導致面條太硬,時間太長則面條太軟。而且餳面的效果還與面粉品質和水質息息相關,只有經驗豐富的老師傅才能恰到好處的掌握最適宜的餳面時長。
蘇子放自然沒有這份實力,不過這并不妨礙他能完成這一操作。
把面團放在砧板上,用一個透明大碗倒扣住,蘇子放在旁邊站定,雙眼認真的盯著碗內的變化。他想的很簡單:“既然不知道餳多久面才好,那就一直看著它餳到最佳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