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洶涌  第五十九章 蒼水先生

類別: 歷史 | 兩宋元明 | 南明洶涌 | 杜春秋   作者:杜春秋  書名:南明洶涌  更新時間:2020-06-21
 
南京方面。依照李存真的軍令,攻克南京后李存真下令封存府庫,安撫百姓,立刻修補城墻。同時打開糧倉,開倉濟民。張貼告示,安撫百姓。李軍軍令嚴整,大軍秋毫無犯,自有王者之師一派景象,受到南京市民熱烈歡迎。

李存真等人已經收拾了南京的殘局,南京已經安頓下來。李存真便命人勸滿城里面繳械的滿兵投降,可是得到的回應卻是一片沉默。在這樣一個年代當滿奸還是非常危險的,滿漢矛盾尖銳,豈能有滿兵自討沒趣?

李茂之問道:“大頭領,此前我們不是放了很多滿洲兵嗎?我看這些人里應該就有咱們放走的人。他們應該知道感恩才是,這次怎么抵抗得如此激烈不說,居然沒有一個滿兵投降。”

李存真嘆了一口氣說道:“清朝是遼東的滿洲八旗以族群征服的形式建立的一個半奴隸半封建的國家,當然了,我是這么認為的,因為我感覺他有很明顯的部落制痕跡。滿洲八旗的人數是非常少的,可以說是‘以小族臨大國’。每一次滿漢大戰,漢軍若是贏了無不屠戮滿洲兵,因為只要滿洲兵再少一些,這個小族群就不可能控制一個龐大的國家,必須依仗漢族官僚不可,久而久之什么族群征服,什么天潢貴胄就全都不存在了。若是滿軍贏了,那便展開大屠殺,以便震懾漢人。而且不光是對漢族如此,對回族、苗族、壯族無不如此。滿洲八旗還沒有進化到合理控制自己情緒的程度。現在南京滿城里面的男女老幼都是滿洲人,抱著必死的決心而戰,可以說是困獸猶斗。全都是無奈之下才被我軍抓獲。讓這些人投降加入我軍現在看來還很困難,他們還有較強的心理優越感。小民族就是這樣,當他們弱小的時候他們自卑,當他們強大的時候他們就一逞胸中積悶,要么頤指氣使要么大開殺戒,唉,可憐啊!”

李茂之問道:“大頭領長得酷似博穆博果爾,現在能不能跟這群人說大頭領就是滿洲的襄親王,讓這些人歸順?”

李存真說道:“現在還不是時候。而且散布這樣的謠言,我們出手可不好。因為很可能會讓江南的漢人有所警惕。不妥,不妥。以后再說吧,把這群滿人關起來,好吃好喝地養著,以后沒準有用。而且,這些人當中誰要是愿意投降我,告訴他們我讓他們當親兵。”

李存真叫來陳顯祖問道:“先生可知道這南京城內有什么鴻儒之士嗎?我打算開科取士。”

陳顯祖兩手一攤,說道:“若是問南洋有些什么學子沒準我還知道,若是問南京我卻什么都不知道了。而且大頭領,現在情形如此緊急,現在開科舉合適嗎?”

“我開科舉是為了爭取縉紳的支持,也是為了咱們能夠選拔出人才來管理地方。不過,陳先生說的確實也有道理,現在形勢太嚴峻了,即便開科,又有幾人能來應試呢?”李存真正躊躇的時候,突然有小校來報告:“啟稟大頭領,有一位張先生求見。”

“張先生?張安大夫嗎?”

“他說他叫張煌言。”

“張煌言,張蒼水?”李存真瞪大眼睛大聲說道,他沒有想到西湖三杰之一與岳飛、于謙齊名的英雄竟然來了南京。

李存真馬上說道,“快快有請,快快有請!不,不,怎么能如此托大?還是我去見他吧!”李存真匆忙與陳顯祖、李茂之等人,三步并作兩步,由報信的小校帶領,小跑著來見大名鼎鼎的蒼水先生。

李存真匆匆而來,只見有個書生模樣的人也向他走來。李存真知道,這人便是張煌言了,趕忙快走幾步,上前抱拳施禮,搶在張煌言開口之前說道:“不知道蒼水先生到此,有失遠迎,有失遠迎啊。”

此時的張煌言身形消瘦,眼窩深陷,一身青衫長到地,頭頂黑帽依昂然。一雙鳳目朗如月,髭糶髯襞好分明。

張煌言見李存真行禮也趕忙回禮說道:“不敢,不敢,喪家之犬,豈敢讓大頭領遠迎。”

看著這位眼前的漢族英雄,李存真感慨萬千,連連說道:“沒想到竟然能見到先生,實在是三生有幸,三聲有幸。”

西湖張煌言,漢家英雄。字玄著,號蒼水,萬歷四十八年六月初九出生于浙江鄞縣的一個官僚家庭。父親張圭章,母親趙氏,皆是純良之人。張煌言少年時期就胸懷大志,為人慷慨并且喜愛討論兵法之道。明朝崇禎十五年中舉,且善于射箭,能百步穿楊。他擁立魯王朱以海監國,抗清百折不撓,是南明很少能顧全大局,不搞內訌,一心抗清的名將英雄。在原本的歷史上李定國、鄭成功死后,張煌言心灰意冷便解散了義軍回鄉隱居,康熙年間被捕。面對清廷的誘降,他寧死不屈,最終英勇就義,展現了漢家英雄的本色。

順治十六年時張煌言和鄭成功一同起兵攻打南京。張煌言認為攻打南京必須封堵江西方面的援軍于是就向鄭成功借了些兵,向西越過南京江面進攻蕪湖。張煌言深通兵法,義軍軍紀嚴明,受到百姓熱烈擁護。兵不滿千卻能輕取蕪湖,很快就收復了南京西面大片的土地,兵力從一千暴漲到數萬,很好地阻擋了江西和湖廣增援江寧的清軍,為鄭成功攻打南京爭取到了時間。

可是,南京之戰中一直無往而不勝的鄭成功卻昏招連連,錯失大好時機,最終兵敗觀音山,損兵折將。鄭成功乘船逃走,根本就沒有通知留在蕪湖、銅陵地區堅持斗爭的張煌言。及至張煌言知曉鄭成功兵敗消息的時候,清軍已經圍攏上來。幾路夾擊之下,張煌言最終兵敗。

已然兵敗的張煌言體現出了比鄭成功更遠的戰略眼光,也體現了更堅強的意志。他派使者苦勸鄭成功不要南下,繼續留在江南斗爭。畢竟清朝雖然在南京之戰當中獲勝,但是也是慘勝。清軍水師幾乎全軍覆沒,陸師遭到重創。如果鄭成功派出一百艘船,三千戰兵去蕪湖,他就一定能堅持下來。鄭功成的軍隊相機而動還有機會再得南京。可是鄭成功私心作祟一心跑路,哪里還管得了張煌言的大業。在幾路清軍的圍攻之下張煌言寡不敵眾,投降的清軍紛紛倒戈,最終失敗。由于沒有戰船,張煌言只能從陸路逃走,最后和身邊的仆人兩個一路流亡到天臺。到了天臺,張煌言腹地大哭:“老天啊,給漢人個機會吧!”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