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洶涌  第一百圩三章 長矛對戰1

類別: 歷史 | 兩宋元明 | 南明洶涌 | 杜春秋   作者:杜春秋  書名:南明洶涌  更新時間:2020-02-13
 
巴勒山指揮一千七百人列成陣勢朝著向陽村的高坡殺了上來。清軍散兵攜帶弓箭紛紛跑到隊列的前面。他們在明軍陣外一百五十步的距離上來回跑動,希望引誘明軍火槍兵開火。

但是,明軍的火槍兵都是經過嚴格訓練的,沒有命令不能開火,因此清軍的來回跑動沒有任何意義。

清軍散兵見沒有一個明軍開槍,便紛紛朝著明軍放箭。

一輪輕箭射來,戚大寶和喬四趕快低頭用前帽檐遮住面門,遠遠投來的輕箭落在隊列中,發出叮叮當當的脆響。對于鐵甲來說,百步外的輕箭和撓癢癢差不多。

喬四小聲地說道:“清軍難道都是傻瓜嗎?騎兵就拋射過輕箭了,射不透。這群散兵還要射?”

戚大寶說道:“騎兵雖然能借助馬力,可終究用的是騎弓,威力不足。而且,有一段上坡,馬得爬坡,加速不夠,箭只威力不足。散兵用步弓,威力強大,我覺得他們是想試試。就算不成也好擾亂我軍。”

“都給老子閉嘴!”孫大柱說道,“任何人不許說話,等待命令。喬四,我告訴你,再說話二十棍子,我看你屁股上是長老繭了?”

喬四被嚇得一縮脖子。心道:旗隊長也說話了,怎么要打我一個?打習慣了嗎?

巴勒山急于打通向陽村的通道,他知道自己準備了三刻鐘,時間有點長了。自己準備的很充分,但這也給了明軍準備和休息的時間。拖下去只會對明軍更有利。因此當清軍的散兵襲擊騷擾明軍的戰陣的時候,處于散兵后面的清軍大陣沒有耽擱。繼續快步前進。

李茂之的肩鎧上插著一支輕箭,他毫不在乎,眼睛透過千里鏡死死盯著清軍的步陣。旁邊站著的是自己的副手張達成和兩個千總,兩個副千總。

千總和副千總負責指揮前面兩個方陣。這一次,團級干部沒有被派到前面來。李茂之認為,指揮一線作戰,千總更加適合。

隨著清軍散兵越來越多,李茂之揮了揮手。一聲短促的號音響起,一百五十多火槍手紛紛通過方陣的空隙到了前排。

李茂之道:“清軍的步陣走得很快。我們的火槍兵都穿著重鎧,不怕輕箭,讓讓他們先打散兵好了,把散兵掃掉些,打完我們再長矛接戰。我們的長矛陣一定要主動出擊,主動接近,不然清軍二三十步來幾輪步弓破甲箭,我軍吃不消。我們的步陣迎上去,同時火槍兵主動開火,散兵懼怕傷亡,會后退,他們最多只夠射兩輪。”

張達成點頭稱是,其他的千總也紛紛同意李茂之的看法。李茂之側過頭對張達成說道:“現在就發信號,要三發大鉆天猴,你親自抱過來的那三個,通知山上的三門火炮準備。不要等到了關鍵時刻,要他們開炮,他們還在慢慢吞吞的推炮。”

“是!”

李茂之說完,問眾人還有什么疑問沒有,回答沒有后,李茂之點點頭,幾人說完就各自退回所屬方陣安排,等待分遣隊齊射后接敵。

巴勒山的清軍步兵方針結成了三個大陣,前后相繼,每一陣里有五百長矛兵,前面兩陣每一陣里有一百鳥銃兵,最后一個長矛陣沒有火槍兵,作為預備隊使用。

清軍的散兵很快進入七十步,后面的大陣中清軍各級軍官的吼叫聲連連響起,督促士兵保持隊形前進。

李茂之整理了一下自己的頭盔,回到了指揮位置,在兩個方陣結合部靠后一些,第三陣前面。前面一左一右兩個方陣是長矛兵與火槍兵混編。每個方陣中有火槍兵兩百人,使用的是威力較大的斑鳩銃,也就是西班牙重型火繩槍——馬斯科特火槍。他們擠在長矛兵當中,以長矛為掩護,是方陣中主要的火力輸出,負責殺傷敵人并掩護長矛兵進攻接敵。

李茂之摸出自己的兩把燧發火銃,最后檢查了一下火門,插回腰上后,衛兵遞過來的一面盾牌,李茂之搖搖手表示不用了,那衛兵知道他脾氣,只得自己用左臂套在盾牌后面的兩個環套中,護在他的面前。

李茂之把那衛兵往前推了推說道:“這盾牌能擋什么?清軍用的是也是火槍,你以為是燒火棍嗎?走開!別擋住我!”

衛兵卻說:“大人,我有我的責任,就是保護你。到時候火槍真打過來了,這盾牌護不住你,我就用我的身體護住你。”

李茂之聽完,也就沒再說什么。

話音剛落,前面一百五十支馬斯科特火槍排槍爆響,火槍手來不及檢查自己的射擊效果,便后退裝彈。

又是一陣爆響,明軍火槍兵依然沒有觀察自己射擊的效果,從縫隙中往后退來。一百五十人分成兩隊,每隊七十五人,退到方陣的最后緊張地裝填。方陣中原有的五十名火槍手負責戒備。

李茂之冷冷下令:“進攻,司號員吹號。正常步速,前進!”

“滴滴噠噠——滴滴噠噠——”司號員吹起前進號。

戚大寶和喬四將長矛提起,豎立在右側,步鼓一通急響后。兩個人踩著鼓點開始前進。由于經過嚴格訓練,能夠做到齊步走,因此不會出現混亂的局面。

對面清軍踏步的轟轟聲清晰可聞。

喬四稍微側了側頭,從戚大寶和旁邊人的縫隙中往外看去,發現清軍的隊列也非常嚴整,也有長矛,舉起來如同移動的長矛森林。

明軍一百五十只馬斯科特火槍開火后,清軍散兵被打死打傷二十四五人,有的人腦袋整個被打碎,有的肩部被打飛,有的手腳被打斷。死了的倒是還好,只是那些沒死的,倒在地上沒命地嚎叫,讓人聽了心煩。

巴勒山知道明軍火器厲害,很是害怕明軍火炮和火槍,李茂之擔心清軍的步弓和破甲錐,雙方都希望盡快進入關鍵的近身搏殺。

此時,戚大寶面前已經沒有明軍火槍手遮擋了,清軍的散兵十分零落,他們顯得有些慌張,前面的人中槍倒地后,后面的人竟然不管不顧地踩著前面的人前進。

兩軍接近,相距五十步。清軍散兵開始改用重箭。清軍中膽小的紛紛停了下來彎弓搭箭,卻也還有兇悍的,繼續前進想要距離更近一些,好讓自己的手中的步弓和破甲錐更有威力,他們一直沖到距離明軍方陣二十五六步的地方。

就在此時,明軍兩翼一陣猛烈地火銃射擊。方陣火槍兵開始輪轉射擊。前排射擊后往后退回,第二排又上前射擊。

幾輪射擊,清軍散兵被放到了一大片。

這種長矛和步兵相結合的方陣,李系明軍實在是再熟悉不過了。

當年,李存真穿越后在南洋當海盜。曾經策劃并搶劫過西班牙的運寶船。西班牙的馬尼拉當局為了報復派出了多達四百多人的討伐隊討伐白家島。

在陸戰當中,西班牙人就是使用的長矛和火槍配合的戰術,初期打得海盜們找不到北。

后來,李存真發明了點火式手榴彈和火油燃燒瓶。他散了自己手中的財寶,組織了六百六十多人,冒著西班牙火槍齊射的危險,沖近西班牙大方陣。

西班牙的馬斯科特火槍輪轉射擊,海盜們成片地在陣前撲倒。然而,憑借著“不怕死”的“大無畏”精神,海盜們最終成功地將一百八十多顆手榴彈,一百二十多火油燃燒瓶扔進了西班牙大陣當中,其中一百二十多顆手榴彈爆炸八十個火油燃燒瓶炸裂點燃。猛烈的爆炸和燃燒終于破開了西班牙人的方陣。

當西班牙人被炸得暈頭轉向,燒得黑漆燎光的時候,海盜們狂暴地沖進了方陣當中,掄起砍刀大殺大砍。西班牙人扔掉長槍和火槍,用長匕首,短劍拼命反抗。

姜誠的大侄子就比他小一歲,死在了沖鋒的路上,姜誠的表弟吳蛤蟆被火槍打碎了腦袋。二十一歲的姜誠一腔怒火,掄起雙刀砍殺西班牙人。他狂呼亂喊,瘋癲非常,勢不可擋。竟然讓他一個人殺了六十多人。由于用力過猛,鋼刀劈砍在西班牙人的板甲上反彈和震動太大,姜誠左手無名指和小拇指竟然折斷,他絲毫不懼,扯掉自己破碎的上衣,赤裸上身,揮舞右手刀殺敵不止。最后一個西班牙人也是姜誠放倒的,他用已經卷刃的鋼刀,硬生生砸開了那人的顱骨。

那時的姜誠如瘋了一般,渾身是血,卻也不知道那血是自己的還是西班牙人的。從那以后,李存真特別看重姜誠,不為別的,就因為姜誠勇猛。

西班牙討伐隊全軍覆沒,勝利屬于白家島李系海盜。可是代價是極為高昂的,李存真六年多的心血幾乎毀于一旦。兩百六十多人當場陣亡,再除了重傷不治和輕傷感染而亡的,最后只存活下來的只有區區一百六十六人。萬幸的是這其中就有李存真和他的十三太保。

福兮禍所依,禍兮福所伏。白大炮,王二炮和鄭三炮本來都打李存真的主意,那以后再沒有那個心思了。遠近的海盜全都佩服李存真剛猛,敢于挑戰西班牙人,紛紛慕名歸順,反而使李存真的勢力迅速膨脹。到后來竟然能擊敗真臘和安南兩國,獨霸水真臘,這是李存真南洋爭霸的高峰。

西班牙人狠狠地“教育”了李存真。那以后,海盜們也開始使用超長長矛內夾火槍這種戰術,并運用了多年。

因此不論是李茂之、趙無極還是常琨,不論是呂英杰、曹海濤還是姜誠,對這一戰術實在是太熟悉了。多年以來早就形成了行之有效的訓練方法。李軍的火槍手操作馬斯科特火繩槍也都非常嫻熟。

因此,此時李茂之前面兩個方陣中的火槍兵能夠一邊隨同長矛陣前進,一邊裝填彈藥,提供持續的火力支援。

本來,按照南洋時候海盜們的編制。長矛方陣中該有九十六名火槍手,一般分為兩翼各四十八名,每翼六排八列。火繩槍是明火火槍,所以距離要在七十五厘米至一米以上,因此火槍陣十分稀疏。

為了保持方陣的密度,火槍手在距離敵人五十步以外的時候列在長矛陣兩側。五十步之內,便立刻擠入長矛陣列之中,隨著長矛陣的移動一邊移動一邊裝填彈藥。

因此,兩個長矛方陣之間相距十四到十五個人的間隔。間隙過大,導致敵人很有可能從兩陣長矛陣的縫隙中間通過,直入陣后。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每陣長矛陣后通常有三十名短矛手、樸刀手用來封堵缺口。只要堵住敵人十五至二十秒。兩陣長矛陣中的超長長矛就會內轉,幾番捅刺,就能讓那些想要滲透到敵后的敵人見閻王。剩下的就交給樸刀兵處理。

而且,這種方陣一般需要騎兵配合。那些穿過兩陣長矛陣縫隙直入陣后的敵兵一般來不及組成有效的陣型。騎兵一沖便會垮掉。亂跑的敵兵很容易成為騎兵獵殺的對象。所以,西班牙方針需要騎兵配合作戰。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