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洶涌  第進九章 槍炮生產

類別: 歷史 | 兩宋元明 | 南明洶涌 | 杜春秋   作者:杜春秋  書名:南明洶涌  更新時間:2021-04-06
 
由于明李控制了九江附近地區,戰船在江西鄱陽湖和贛江上具有了無可置疑的制湖權和制江權,因此江西的許多物產也都不由自主地向九江地區集合。

茶葉、瓷器、生絲、銅等品目繁多,其中對明李政權影響比較大的是木材,這些木材不少都是已經經過兩年以上晾干的木材。本來是被閩浙訂下打算制造船只所用的。由于滿清遷界禁海,這些訂單全被明李吃下,順便壓價。

上好的木料被李軍運送到南京作為打造戰船的材料。其他不適合打造戰船的木材,則按照李存真所繪制的圖形制作成了兩百多個木牌水城,大約每個木牌水城能夠容納兩百到三百人不等。木城內可以使用火槍、大抬槍和輕型火炮,也能夠為士兵提供休息場所。

有的木牌水城,幾個之間用鐵索相連,漂浮在長江之上,作為防御上游大規模水軍之用。還有的木牌水城可以組合在一起,或是拼接或是使用鐵鏈捆綁,便能夠組成龐大的水上要塞。

李存真非常了解后世太平天國革命運動失敗的技術性原因之一就是天平軍在十幾年的時間內一直也沒有掌握長江的制江權。

這導致湘軍和其他清軍能夠在長江南北來回穿插,甚至在南京附近地區,在洪秀全的眼皮子底下建立起江南、江北兩座大營,用以圍困天平軍。

李存真命令淮西軍和駐守在九江地區由白駒率領的近衛軍一部多多打造木牌水城,用以防止清軍在長江、贛江等水上來回流竄。

永歷十四年下半年到永歷十五年三月,明李南京火器制造在保羅的不懈努力之下,竟然打造了六千桿新式南洋火槍。

新型的南洋火槍,徹底拋棄了李存真此前在南洋當海盜時候使用的德爾文機制,用鋼芯棒抵住彈丸,暴力捶打使彈丸變形契合膛線的原理。

轉而采取了保羅兒子黑爾的設計,利用熱脹冷縮原理制造膨脹,使子彈契合膛線,旋轉發射。其實就是原本歷史發展當中的米涅子彈。和米涅步槍不同的是,發火仍然使用燧發式而不是火帽發火。由于使用定裝紙殼彈,去掉了簧輪,利用蘇鋼做簧片和火鐮,新火槍的發火律能夠達到八成半。

制造出來的新式火槍射程遠,能夠達到一百八十米,而且十分精準,殺傷力驚人。但是,由于十七世紀的冶金技術還不如十八、十九世紀,所以南明新式火槍在打了三百發子彈后,槍管內部的膛線由于磨損、熱脹冷縮等原因而變形。變形便會出現空隙,密閉不嚴,子彈動能失去很大一部分,初速降低且在槍管內來回亂動,因此和滑膛槍也差不多了。

由于有膛線,反而比滑膛槍更加容易炸膛。所以,損壞的槍管便需要重新鑄造,這增加了南洋火槍的成本。

由于訓練和實彈射擊消耗了部分火槍,因此新式南洋火槍不過只有五千桿而已。

因為有了水力軋機,有了螺桿和鏜床,燧發火銃的數量大幅度提升,目前已經制造出一萬桿并裝備部隊了。

李存真來自后世,知道簧片和發火之間的關系,用了更好的鋼材,目前是蘇鋼,因此燧發槍的發火率遠遠高于新式南洋火槍能夠達到九成。也超過同一時期法國、英國和瑞士等國的燧發槍,成為世界領先技術。

不論是南洋火槍還是燧發火槍,不少都配備了卡座式刺刀。刺刀百分之五十都是手工打造的,機器打造的僅僅百分之二十。南明現在還不能實現全機械生產,精密程度沒有達到生產線要求的那種水平。

主要原因就是因為槍管粗細不同。南洋火槍的槍管要更粗一些,槍管管壁也更厚一些。而燧發滑膛槍槍管就要細一些了。而且即便是滑膛槍,每個的槍管粗細也有細微差別,所以套不上卡座式刺刀。

大明的精細加工可能還需要至少五年的打磨時間,才能做到標準化和制式化。

此外其余的百分之三十是使用的插管式刺刀,也就是把刺刀的刀柄直接插在槍管中,稍一旋轉便能卡住。

此前的火繩槍大多配發給了武裝部長指揮的地方安保部隊和楊家姐弟控制的游俠。只有很少一部分質量較好的被改造成了燧發槍,數量為三千根。這些火槍在李存真看來都是不合格產品。因為他們屬性各異很可能破壞操典,使新兵訓練和日后戰斗時使用技術存在巨大差異。

火槍看起來容易,其實制造起來非常困難,特別是對于十七世紀的科技水平來說,其中的每一個部件背后都是一座工業和技術的大山。別的不說,光是槍管,為了克服熱脹冷縮就讓人類花費了兩百年。

而現在是十七世紀,在江南地區晝夜溫差不大且四季溫差較北方更小的情況下,使用線膛槍興許還勉強湊合,若是在遼東地區,特別是冰天雪地的情況之下,火藥燃燒產生的熱量對于槍管粗細的細微變化的影響,將會極大地影響射程和精準度。只能使用滑膛槍,而且因為冷熱不同,滑膛槍威力也會受影響。

不過,現在還不是考慮遼東地區的時候。新東江鎮保持現在的態勢,本身就是對滿清的巨大威脅。

到了永歷十五年三月,保羅督造的火炮取得了巨大成功,已經成功百門。其他火炮都已經開始鑄造,艦炮數量預計到永歷十七年時將足以裝備十二艘荷蘭式戰艦,也就是一千一百門。

其實,對于南明來說,鑄炮本身并不困難,困難的是鑄造鐵炮的原料。銅是鑄造大炮的好材料,可是,銅本身也是鑄造銅錢的主要原料,這之間存在巨大的張力。但是,想要讓火炮結實耐用又非得用銅不可。所以,李存真專門從為鑄炮開了銅礦。兩年后成炮的這一批一千一百門火炮主要都是青銅炮。

這一千一百門火炮中,共有巨型火炮二十四門,按照英國火炮分類標準,這二十四門火炮為“特大型長炮”,一門炮的炮重就超過七千鎊,能夠打三十二鎊的炮彈,口徑為六點二英寸,炮長十六英尺,有效射程能夠達到兩千碼,最大射程七千碼。

保羅沒有制造更大的火炮,不是不會,而是希望在制造和使用特大型長炮的過程中更多地積累經驗,然后再造更大的更為成熟的艦載火炮。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