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洶涌  第十二章 清欠

類別: 歷史 | 兩宋元明 | 南明洶涌 | 杜春秋   作者:杜春秋  書名:南明洶涌  更新時間:2021-05-04
 
歷史上的滿清能夠搞清欠就是因為有所謂的“新朝紅利”。清初的時候清廷和江南士大夫、縉紳集團沒有瓜葛,下手自然毫不留情。

但是,想一想,大清發展了兩百年,到了慈禧太后的時候,面對日益虧空的財政,慈溪敢搞清欠嗎?她要是真敢搞清欠,曾左李立刻就敢“驅除韃虜,恢復中華”。

同樣的道理在其他國家其實也適用。美國獨立戰爭的時候,隨便就可以給地主扣一個“效忠英國”的帽子沒收財產,但是到了李存真穿越的2019年,堂堂美國對富人逃稅毫無辦法。

英國也是如此,在十七、十八世紀能夠高歌猛進,征服全球,甚至一舉拿下拿破侖后來又擊敗大清。但是歲月終究抹平了英國的棱角,到了2019年,昔日的大英帝國已經腐朽不堪,產生大量冗員,占據大量社會資源不說還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但是誰都看見了卻誰也動不了。因為每個人都來自這個系統之內,很難擺脫這個系統的影響。2019年的大英政府雇員居然比英軍多,將軍比坦克多,一年幾百億英鎊的軍費,海軍沒有導彈可用,陸軍沒有坦克可使,國家一無是處,混成了三流的模樣。

不僅如此,大英、美利堅等國也失去了自我革新的能力。想要革新,一般都是裁掉干活的,留下管事的。結果就是茍延殘喘都比銳意改革活的時間長。

這一點在李存真穿越的2019年,日本、韓國、印度、法國、德國乃至俄羅斯無不如此。所以在一個王朝的初期,趁著王朝還是嶄新的,能干的事情就要馬上去干,能改的就要馬上去改,不然再過一些年想改已經來不及了。

姚啟圣看李存真陰沉著連不說話,便在一邊說道:“殿下,現在江南士紳集團還沒有和朝廷里的勢力勾結。科舉也不過才開了一次。而殿下的科舉實際上是分成三門的,雖然保留了原來的科舉,但是最主要的還是新的科舉。對于這一點江南縉紳們是沒有準備的。他們即便是想要通過科舉把自己的子弟送入朝廷這也是需要時間的,怎么也得十年。畢竟天底下像韓夫人這樣銳意聰慧的人還是少數。而進士科的科舉只有一界,也沒招收幾個人。江南縉紳集團的勢力不大,就算大,也不過是在大明科學院的文科當中。

經過這么多次的戰爭,滿清的力量已經遭到巨大的打擊,民間的力量在滿清的時候就已經鎮壓的差不多了,可以說我們就是圖現成。現在的人口也已經大為減少,我算過,該是崇禎時候的一半還不及。縉紳能夠調動的人力也就比較少了。滿清的時候實施過幾次禁海,打擊了鄭家這是自然的,但是同時也打擊了走私,使那些能夠通過走私而獲得利益的縉紳實力大為削弱,他們甚至損失掉了自己的船只。現在他們還能依靠什么?怕也依靠不了什么了。特別是失去走私的前提之下。本來他們在海上是有一定實力的。

現在殿下要做的就是給這些人狠狠的一擊。如果讓他們再重新糾集起來,抗稅、抗收就麻煩了。

而且,殿下也要知道,不論是江南、浙江還是福建,其實都是缺糧食的。糧食現在該是在殿下手里。湖北戰役不是勝了嗎?云夢澤、漢江全都在殿下手里。糧食自然也在殿下手里。從隆慶開海以來,江南地方本來是魚米之鄉,現在基本上已經變成了茶葉棉花之地,哪里還種糧食?江南地方上消耗的糧食全都來自湖廣、四川。要么明時怎么會說湖廣熟天下足呢?殿下完全可以利用自己手中的糧食作為對付縉紳的籌碼。人可以不穿棉布衣服,不喝茶水,不用瓷器,但是絕對不能不吃飯。只要有糧食,就不怕縉紳控制下的老農鬧事。如果一旦清欠控制不好,殿下就給他們來個斷糧,看他們餓得頭昏眼花的時候交稅不交稅?”

李存真問:“如果是你主持清欠,你打算怎么做?”

姚啟圣說道:“首先得清殿下發布一道敕令,要求清欠。而且要說清楚,這一次清欠只涉及縉紳,百姓的欠款一概不再追究。然后將所有從崇禎朝開始抗欠稅賦的縉紳全部登記造冊,一個不落。有必要的全部到所在的縣去報到。并且嚴令所有縉紳不可離開自己目前所在的地方。”

“什么意思?”

“就是別動。不是有不少人進入到城市當中了嗎?那就不允許回到鄉下,那些在鄉下的不準四處走動。就在他所在的那個縣報到就好。規定,傳遞消息必須使用朝廷的驛站,不允許私自傳遞消息。以上,違令者以謀反論處。

登記造冊之后,由稅警部隊和警察部隊就是游俠對清欠冊上所有的縉紳一個一個挨家挨戶的清理。最好也能夠派戶部、工部一起參加。我認為一定會有一些縉紳推脫說自己沒有銀子然后向繼續欠稅不交,那么就丈量他的土地,沒銀子就用房子,用地還。殿下不是有南洋的子弟兵嗎?最好用這些人干這個事。他們跟縉紳沒有關系,自然不會留面子。如此一來,不僅能夠清理欠款,而且能夠重新丈量土地,把他們隱瞞的土地人口都給扒出來。這些隱瞞的土地和人口的縉紳就給他們一個欺君罔上的罪名,殺了可惜,流放的好,南洋不是缺漢人嗎,全部流放南洋,讓他們打土著去。第四,所有的縉紳積欠朝廷的稅款,必須使用金銀繳納。繳納不起的就割地,沒地的就流放,去南洋。”

奶奶的,姚啟圣,你可真夠狠的呀。不過確實說中了我的心理。華夏民族需要更多的生存空間,眼下南洋就比較合適,把人移過去更好,正愁沒借口呢。一邊想,李存真一邊笑著問道:“你是打算打破這些人窖藏白銀的習慣?”

姚啟圣說道:“正是!我拜讀了殿下的內部刊物,知道這個經濟需要循環起來。有了銀子需要去擴大再生產,你總不能給埋了。”

陳顯祖擔心地說道:“這一下子要牽涉多少省份啊?打擊太大了吧?”

姚啟圣說道:“確實太大,所以要燒雞敬候,先在南直隸搞。南直隸被滿清給改名叫江南省,真是沒文化,改得不好,不如改回來。南直隸一個省的稅賦就已經相當于滿清的三分之一了。殿下,你想一想,南直隸相對咱們來說是多少?已經超過一半了。所以,搞清欠,就一定要在南直隸搞。如果覺得南直隸一省動靜還是太大,那就選幾個府,南京、常州、蘇州、松江、鎮江、揚州就很適合。做個樣子給其他地方看。如果有人膽敢抗欠,就嚴厲懲罰,狠狠收拾!看以后誰還敢欠稅!我們再在其他地方搞清欠便也會順暢很多。”

李存真問:“這么一來,你需要多少人?”

姚啟圣道:“兩萬人馬!”

眾人嚇了一跳。

“這么多?”李存真問,“有必要嗎?”

姚啟圣回答:“兩萬人是預備著的,其實上場的稅警和警察兩千人足夠了。但是卻需要兩萬人,殿下需要在敕令里明說,比方說殿下明旨說調動神策軍、淮東軍或長林軍協助清欠。這么說這好震懾那些宵小之輩,免得有人狗急跳墻。當他們知道殿下為這次清欠準備了兩萬人的軍隊還有火銃大炮的時候,自然就乖乖聽話了。”

李存真點了點頭說道:“卻也不無道理!”

姚啟圣道:“不論如何,殿下最好還是能夠對縉紳發動突然襲擊。上來就抓人!”

“嗯……我明白這其中的關節。我可以直接說是為崇禎皇帝。畢竟烈皇死的時候說:朕非亡國之君,臣皆亡國之臣。這里的臣就是東林黨,就是這些江南士紳。我就以此為借口發動。”

“殿下英明!”

“常琨呢?”李存真問。

柳河道:“還在修養,但是已經大好了。”

李存真點了點頭道:“老六,這個事你不要參與,不要讓人過多知道你的事。我還需要你給我盯著朝鮮和河北。”

“是!”

“姜誠呢?讓姜誠來做。”李存真說道,“蒼水先生和楊添秀現在在萍鄉吧?”

“是!”

李存真道:“讓甘輝率軍去萍鄉,把蒼水先生和楊添秀換回來。”

陳顯祖問:“楊添秀干這事可以,他和姜誠男女搭配。只是蒼水先生怕不好辦吧?”

李存真笑著說道:“蒼水先生我不是要他搞清欠,其實是打算讓他去把魯王接回來,我想讓余新和蒼水先生一起去。”

“哎呀,殿下,接魯王干什么?”陳顯祖不滿地問。

“別問了,快去吧!”

清欠這個事既然都商量好了,具體細節都已經敲定,那就雷霆一擊,去做就是了。

吳王二年六月,在準備了一個多月之后,“清欠”開始了。和歷史上一樣,但是比歷史更為慘烈,南京、蘇州、松江、常州、鎮江、揚州六個府有兩萬縉紳被登記造冊,要求繳納積欠稅款。

經過半年的血雨腥風,兩萬人被治罪,四百多縉紳被斬首示眾,一百二十多縉紳被槍斃,一萬三千人被發配。江南士紳豪強地主階層遭到沉重打擊。

明李殺雞儆猴,鞏固了自己的統治。而且又得到了三千三百多萬兩白銀,幾乎全部的土地和在這些土地上的人口。

資本主義發展需要的:資本、土地和勞動力,明李全有了。

清欠一過,姜誠、楊添秀官升一級,常琨成為三法司大臣,姚啟圣官至三品進入中樞。村官魏春城成績卓越,實在是耀眼的明星,由韓夫人保舉,升至四品,進入內閣。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