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洶涌  第廿二章 朝鮮用鈔

類別: 歷史 | 兩宋元明 | 南明洶涌 | 杜春秋   作者:杜春秋  書名:南明洶涌  更新時間:2021-05-13
 
且說,過了不到二十天,張煌言回到了南京。此時他一身素服,讓李存真頗為奇怪。

“蒼水先生,魯王殿下呢?”李存真問。

張煌言悲痛地說道:“魯王殿下早在去年臘月二十三……薨了。”

“什么?”李存真瞪大眼睛,不可置信地問道,“確定嗎?能確定嗎?”

張煌言默默點了點頭。

“想不到啊,想不到啊。”李存真仰天長嘆,“不知道洪武皇爺的子孫還有多少。”

張煌言道:“其實……烈皇的子嗣還在。”

“真的?”

張煌言點了點頭,其實他很清楚崇禎皇帝兒子所在。長子朱慈烺此時已經身死,嫡三子朱慈炯此時做了和尚,五子朱慈煥做了上門女婿。張煌言是清楚其所在的。當下便向李存真說明。

“若是烈皇之子前來,殿下該如何?”張煌言問。

李存真眼珠轉了轉說道:“現在天下都尊奉永歷為正統,只可惜這個陛下如今卻在吳三桂手里。蒼水先生難道忘了土木堡之變后英宗身陷敵營,代宗繼位的事嗎?我盼魯王前來其實是希望魯王能夠主持大局啊。”

聽得李存真這么說,張煌言心中一陣安慰。但是他想了想又說:“興許,吳三桂可以爭取。”

“一個反復無常的小人,難道蒼水先生也被他的說辭蒙蔽了嗎?吳三桂豈能反正?”

張煌言說道:“可學勾踐對文仲。”

“先生的意思……難道……”李存真又趕快搖了搖頭說道,“不行,恐他挾天子以令諸侯,畢竟陛下現在在他那里。”

“送還陛下便可反正,如何?”張煌言提議。

李存真瞇縫著眼睛想了想說:“可以許諾讓他永鎮廣西,只要他能滅了尚可喜。”

張煌言道:“驅虎吞狼,猶如水滸故事啊。”

其實,李存真的心思沒有全部告訴張煌言,他一面打算誘降吳三桂,另外一面又打算把永歷在吳三桂手中的消息透露給清廷。兩面逼一逼吳三桂興許會有對明李更好的結局。畢竟,大不了就是和吳三桂兵戎相見。

李存真道:“王輔臣與吳三桂是老相識了,讓他去說,如何?”

張煌言道:“甚妙。”

于是,李存真立刻召了王輔臣、陳顯祖、常琨等人到瞻園議事……

七日后,王輔臣啟程去衡陽,然后轉道貴州去云南,去見吳三桂;張煌言則北上去尋烈皇之子。

再說朝鮮。朝鮮君臣得到大明吳王李存真的敕令之后一時震驚不已,不知道作何答復。朝堂上面也爭吵不休。

朝鮮著名儒學家,左議政宋時烈堅決反對使用金陵鈔,他說:“金陵鈔萬萬不可用!想當年順治七年我朝曾經使用過中國銅錢。當時領中樞府事金堉請求在平安道地區通用中國銅錢,先王允諾,于是十五萬文中國銅錢投入使用,效果一時非常之好,此舉為朝鮮王朝正式使用中國銅錢之始。

先王又在翌年采納還是戶曹判書的元斗杓的建議,向遼東清商追加購買了一百三十余萬文中國銅錢。導致中國銅錢普及于漢城一帶。這一舉措,以致影響到原定的用年貢倭銅鑄造朝鮮銅錢的計劃。

中國銅錢的使用看似是好,節省了鑄造費用,但是其錢太多,在我朝廣泛使用導致物價上升,民不聊生。于是在順治十三年便停止中國銅錢的流通。

現在要用這金陵鈔,還不是鑄幣,我朝必然被一級擊垮。鈔非錢也,豈可流通?”

自從仁祖反正以來,西人黨一直把持朝政,但是西人黨并不是鐵板一塊,其中還分為“山黨”和“漢黨”。漢黨的代表便是以金佑明、金錫胄為首的清風金氏。二金在孝宗時代就開始反對宋時烈,到了朝鮮顯宗李棩在位,這種反對就更進一步了。因為他們兩個早就看出了朝鮮大王和宋時烈之間的矛盾。

當下,金錫胄說道:“我看最終還是你自己怕受了損失吧?”

“你說什么?真是太無禮了!”宋時烈大聲駁斥。

金錫胄本是宋時烈的門人,所以宋時烈此時才呵斥他無禮。但是,金錫胄雖然曾是宋時烈的門人,但同時也是朝鮮前首相西人黨領袖金堉的孫子。順治十六年朝鮮孝宗英年早逝,世子在順治的旨意下繼位,世子嬪清風金氏女成為了王妃,金錫胄正是李棩王妃的從弟,此時地位十分顯赫,又是領議政,因此根本就沒有把宋時烈的呵斥放在眼里。

當下繼續說道:“據在下所知,購買倭銅鑄幣的正是大人吧。”

“你胡說!”宋時烈氣得胡子都抖動了起來。

用日本的銅鑄造銅錢,完全可以收取鑄幣稅。西人黨的山黨憑借這一舉措就可以大賺特賺。但是所賺的銅錢卻一分錢也沒有進入到國王李棩的口袋里,也沒有漢黨的份。不光是南人黨,就連西人黨中的漢黨看著也是非常眼紅的。

作為國王的大舅哥,金錫胄自然是要站在李棩一邊的。如果能夠把銅錢鑄造把握在手里就可以打擊宋時烈、鄭維城,同時將權力掌握在手里。而吳王要求使用金陵鈔,其實就是一個好機會,一個打擊山黨的好機會。

看到宋時烈氣得胡子都顫抖起來,金錫胄也沒有再繼續剛才的話題,而是說道:“此前,我和大明有條約在,其中便要求使用共同的錢幣。現在大明父親之邦都開始使用金陵鈔,我朝自然應當效仿。”

宋時烈道:“金陵鈔是紙幣,難道你不知道天下使用紙幣的下場嗎?”

金錫胄道:“什么下場?”

宋時烈道:“大廈傾覆!”

“宋大儒,我知道你學問驚人,可是你這么說未免危言聳聽。金陵鈔不過就是一張紙罷了,難不成還能讓我朝傾覆?真是可笑。”

宋時烈大聲駁斥道:“當年大宋的時候使用會子,會子就是紙幣,想印就印,導致會子多如牛毛,最終大宋崩塌。再后來,大元把大宋的法子也學了去,發行中統鈔,結果很快便崩潰了。太祖武皇帝的時候,發行寶鈔,很快便也成了廢紙,那些拿著寶鈔的人更是傾家蕩產。如今,這個吳王殿下又弄出了一個金陵鈔,這不還是要重演一遍崩潰的大戲嗎?有道是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可吳王殿下卻不知史。這寶鈔萬萬用不得啊!”

金錫胄卻說:“會子亂發,中統鈔亂印,全是因為背后無錢無金銀所致。金陵鈔雖然是紙鈔,可是一百元就可以兌換一兩白銀,豈是一般白紙?若是我朝善加利用,積攢金陵鈔便也可兌換白銀,豈不是好?”

宋時烈卻大聲說道:“大明在我境內設立銀行,叫做高麗銀行,一切收支全在銀行,又不在我朝手中。我朝要用錢的時候需要和高麗銀行商量,這……豈能是好?萬不可小看金陵鈔!”

金錫胄說道:“我朝完全可以先用金銀存入高麗銀行,然后便能兌換出金陵鈔來,再用金陵鈔購買大明的債券豈不是好?大明現在與滿清韃子對敵,發行債券,收益極為可觀,只是只接受金陵鈔。大明必然獲勝,到時候便能得多少利錢?這些利錢便夠用了。再說,我朝仍然可以從倭人那里買了銅來,把銅鑄造成銅錢,照樣也能換取金陵鈔。也可以和紅毛人做生意,換取白銀更是好。金陵鈔本身并非只是一張紙,乃是兌換白銀憑據,和宋先生所說的會子、中統鈔不可同日而語也。”

宋時烈說不過金錫胄,一時語塞竟不知如何再說。

李棩又聽了一會朝堂辯論,終于還是清風一派站著優勢,便說道:“既然金陵鈔并非白紙一張,乃是兌換白銀的憑證,便和銀票一樣,只是銀子在高麗銀行里罷了。你看大明萬里疆土,億兆臣民,帶甲百萬,戰艦萬艘,其能賴賬?便用金陵鈔又有何妨?”

朝鮮顯宗李棩四年,朝鮮開始使用金陵鈔。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