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光影年代  第一百四十七章 交流

類別: 都市 | 娛樂明星 | 我的光影年代 | 油炸大金   作者:油炸大金  書名:我的光影年代  更新時間:2020-04-19
 
卡座,江志強跟呂瀟然談起了當年的香港院線制度。

因為最近的旺達和華宜,讓人有點憂心…

江志強擔心自己是不是也會淪落到華宜的境地?

上世紀80年代,院線制度成為香港電影業的經濟支柱:邵氏、嘉禾、金公主三大院線!

邵氏、嘉禾可以自產自銷,其他獨立制片公司只能被院線招安,依靠他們提供資金拍攝電影。

金公主最開始是獨立院線,想獲得穩定的片源,只有資助新藝城、永佳,甚至后來的徐克電影工作室,李修賢的萬能影業,這樣才有資格挑戰邵氏、嘉禾兩大院線。

后來,邵逸夫審時度勢,毅然停止制作電影,將旗下院線轉租給德寶公司,成功避開十年之后爆發的港片低潮。

此前,德寶制作的電影一直排在嘉禾院線上映,但經歷多次黃金檔期和場次被正宗嘉禾出品擠掉之后,終于促使老板潘迪生決定建立自己的院線業務。

不久,邵氏院線改為德寶院線,香港華語片影市仍由這三大院線主宰——直到1988年又出現一條新寶院線,不僅打亂了香港電影的整體格局,更成為港片“由盛而衰”的重要伏筆。

新寶院線的創辦人陳榮美、馮秉仲原是雷覺坤金公主院線的合伙人,他們眼見港片市道正旺——外埠票房遠遠超過香港本土收益,東南亞、臺灣、韓國等地都愿意投資港片賺取更大利潤,但因當時三大院線主宰香港電影業,外資雖然偶爾也能投拍港片,卻無法獲得院線黃金檔期及當紅影星主演。

有鑒于此,陳、馮二位“太子爺”決定另組獨立于三大院線之外的新寶,專門充當外資和本港獨立制片公司的“中介人”,大家合伙開戲,拍出來的電影不僅可以在新寶院線上映,外方投資還可以帶回本土市場繼續盈利。

新寶院線成立后,僅1988年,港產電影發行數量就激增到110多部,比1987年多出30部。

自此,香港影人賺錢的黃金時代開始了,劉十三、鄭九組、王七組、張一打等戲稱亦相繼傳出。

事實上,莫說劉得華、鄭裕玲、王組賢、張曼玉這些影星,當年連幕后攝影、武指、燈光、道具都身兼三四組戲,大家賺錢賺到瘋…

客觀而言,多了一條新院線,對片源的需求自然水漲船高,票房總額也會大幅增長,如此種種盡管看似皆大歡喜,實際卻是隱患嚴重!

隨著低成本小制作有機會在影院公映,導致濫拍現象愈發嚴重。

其次,本土觀眾的消費力跟不上產港片產量猛增的步伐,至1992年,港片年產量已超過200部,但觀眾進影院人次卻比1988年減少1900萬人次。

再者,由于院線增多、外資充裕,正好促使香港的獨立制片公司宣布獨立,不必再做依附于三大院線的衛星公司:譬如嘉禾旗下的洪金寶、許冠文公司先后轉投新寶;金公主支持的新藝城老板黃百鳴、麥嘉相繼跑出來與新寶院線合作《合家歡》及《瘦虎肥龍》…

長此以往,三大院線逐漸人心渙散!

德寶于1991年放棄經營院線——由永高接手,兩年后停止制作電影;

金公主院線亦于1993年停止經營院線發行和制片業務,旗下電影院則被陳榮美接手,改組為金聲,與新寶結為姊妹雙院線;

93年,香港影市出現嘉樂——嘉禾旗下院線、金聲、新寶、永高、東方五大華語院線混戰局面,看似熱鬧,實則積弱,早已不復香港影業經濟支柱的龍頭地位。

因為電影的投資人已經由之前的制片廠轉變成了來自臺灣的八大片商!

“后來的事情,我知道了,八大片商跟香港電影電影協會商議,未能談妥,干脆,臺灣片商減少投資,同時大量引進好萊塢電影,97之后,港片再難占領臺灣市場!”

“…對,你覺得這個局面是不是很像現在的大陸?”

呂瀟然搖頭:“不會…”

江志強:“怎么講?”

“時代不一樣了,我們現在的觀眾看到的是全世界的精良制作,逐漸養成了自己的審美,粗制濫造的東西或許可以蒙騙一時,但絕對流行不起來。”

“…所以你不搞鮮肉電影還有IP電影?”

呂瀟然笑了笑:“…IP是好東西,但要看誰來做,鮮肉就算了…”

對于一部電影來說,過于強調鮮肉,則很容易忽視電影中粉絲經濟之外的元素,比如導演和演員的職業性,電影本身的邏輯性!

“所謂的小鮮肉電影,其實就是最泛濫的偶像變現方式,這樣打造的電影沒有技術門檻,可以迅速復制,是一種去技術化傾向,對電影行業并無益處。即便套上大IP的名頭,也沒意義!”

“這樣的電影最多流行一年,也就最早投資的那些人能有點收益,今年才開始制作的項目,肯定是虧本的!”

江志強點頭:“…我也看出來了!”

他接著問:“我很好奇。”

“好奇什么?”

“你是從哪選出來的導演?”

呂瀟然沒有正面回答這個問題,而是嘆了一口氣:“…我們現在也缺導演,如果開足馬力,橙子一年可以制作至少五十部電影…”

導演稀缺是現如今中國電影經常講的東西,一年大概有700部影片上院線,扣除一些院線三日游的電影還有進口片,基本上需要300個相對成熟的導演…

市場缺口很大!

這也是那么多跨界‘導演’能混的風生水起的原因。

“橙子每推出一部電影,就能推一個新人導演…”

“不算新人,都是有成熟執導經驗的導演,你看他是新人導演,其實,他已經拍了幾部網劇,或者跟著導演熬了好幾部電影!”

“…網絡劇?”

“就是電視劇…”

江志強閉嘴了…

他的人才庫基本上都跟香港有關系,畢竟他的根基在香港——現在,香港最大的院線百老匯院線,旗下握有百老匯、Palace和AMC三個子品牌,背后的管理方便是安樂影片有限公司。

他對內地…

不怎么熟悉!

否則,也不會蹉跎這么些年,《蘇乞兒》、《大追捕》、《黃金時代》都是安樂影視投資的,一直到《捉妖記》的爆發,才一洗這么多年的虧損!

他…沒拍過電視劇!

呂瀟然還是很敬重江志強的,新千年復活大陸電影市場兩大功臣之一,功德無量,給了多少電影人飯吃!

沒有江志強,《英雄》能賣到海外?

張偉品要是那么牛逼,也不至于離開了阿謀,整個新畫冕陷入停頓!

“我到現在也搞不懂《捉妖記》怎么賣的那么好…”

“一方面市場好,另一方面拍的確實不錯,觀眾喜歡,沒見過這種類型的電影。”

“你們現在怎么做發行?”。

呂瀟然有點懵逼,他本來想問問江志強關于發行、宣傳上面的經驗,怎么反過來了?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