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冕唐皇  0819 西康善土,地上佛國

類別: 歷史 | 兩晉隋唐 | 冠冕唐皇 | 衣冠正倫   作者:衣冠正倫  書名:冠冕唐皇  更新時間:2021-03-04
 
張說一行人在成都短留幾日后便再次上路,取道雅州進入川西地帶。

前行不久,沿途所見風物較之成都城的繁榮已經迥然不同,特別是西行經過雅州、抵達西山打箭爐之后,放眼望去、人言所及則就是一片層巒疊嶂、蒼茫峰嶺,與蜀中平原的繁榮富庶已經完全是兩個世界。

“如今川西行路較之往年已經好了許多,打箭爐設有兵城關卡,西山生羌諸部漸次歸化,雖然道路仍然不失崎嶇,但比往年已經少了許多的山賊、猛獸的禍患。東西幾條道路都已經勘定,沿途不失給養的補充……”

郭萬鈞入官之前,本就是常在川藏商路行走的大豪商,講起川西形勢前后的差異自然井井有條。特別如今川西這一局面,他也有幸參與締造,早年冒著生命危險跟隨郭元振辛苦跋涉,加上后續一系列的變故,這才使得川西大片生羌領地重新歸化。

同行的宋霸子聞言后也點頭道:“早年寒家欲擴商道,從兄親攜重貨西行山道,只是行途尚未過半便慘遭強梁圍殺,自此之后便不敢再輕涉西山。若早年川西領地便有這樣的秩序,那些汲汲于途的蜀中同鄉們不知有多少能幸免于難……”

聽到宋霸子如此感慨,郭萬鈞眸光閃了一閃,似乎有話要說,但最終還是什么都沒有說。

蜀人工商發達,但并不好逸惡勞,仍然極具開拓精神。雖然商貿只是不切國本的小道,但也正是因為一代代蜀商們孜孜不倦的探索,才突破了地域周邊那重重天險,將蜀中商品分銷到天下各地,從而也換來了海量的財富。

不過蜀商群體們因為各自經營重心的不同,也都分成了各種各樣的小團體。如宋霸子一家便專注與關中的貿易,常常游走兩京權門之間,因此成為蜀商中翹楚存在。早年在長安豪擲百萬,從而獲得當今圣人的關注賞識,一舉成為行臺元從,前程已經不是區區商道能夠限制了。

當然更富傳奇色彩的還是蜀商楊氏,楊家早年專注于川南商貿,如今則顯為國戚門戶,子女們或貴為皇妃、或成為統兵大將,可以說是蜀商群體中轉型最為成功的一個代表。

至于郭萬鈞,則就是專注于川西商貿,所以才有了跟隨郭元振深入蕃土并建勛榮歸的一番際遇。

由于各自經營的領域不同,再加上此前朝廷對于蜀中的商貿關注度不夠,所以蜀商們也各自發展出幾個小圈子,共享一些固定的商貿路線,對于貿然過境的跨界者圍堵刁難。

宋霸子一家早年專注于走兩京上層政治路線,對別的方面參與度就不夠高。其人所言族兄開拓西山商路時被生羌山賊圍殺,郭萬鈞下意識便猜到應該是一些西線蜀商們為了阻止宋家插手川西商貿而進行的警告。

商場如戰場,和氣生財只是說說而已。像早年的楊家準備將自家經營的商貿路線從川南轉移到關中,就遭到了宋霸子一家的打擊刁難,若非機緣巧合投入仍在潛邸、尚未發跡的當今圣人門下,如今的蜀商群體中只怕都不會再有楊家這樣一個存在。

郭萬鈞欲言又止,也是轉念想到憑宋霸子的智謀閱歷自然也能明白這個道理,眼下之所以提及舊事,主要還是感慨在朝廷的強力管制下,蜀中的商貿環境已經大好,諸事不失統控,或仍不能完全杜絕惡性的競爭,但較之往年的全無底線又好得多。

打箭爐附近地勢雖然變得崎嶇險峻起來,但作為唐蕃商貿的一個交匯點,來來往往的商隊也是極多。朝廷使團出現于此境,自然也引起了商賈們的關注。

若是以往,這些商賈們多數要抓住這個機會,跟隨在使團身后蜂擁上路,如此可以避免道途中各種兇險。不過眼下西山的治安環境已經不再像以往那么險峻,商路又狹促有加,為了保證朝廷使團行期不誤,許多商隊干脆延后上路。

畢竟眼下唐蕃貿易繁榮,也是建立在大唐與吐蕃之間的外交關系上的。若兩國仍是交惡對峙,哪怕蜀中這方面商貿環境再怎么有秩序,也很難將貨品傾銷到吐蕃國中。

作為一個邊貿重鎮,打箭爐此處駐有唐軍兩千余人,都是益州的州縣團練。除此之外,還有幾千名分布在西山峰嶺之間的生羌力卒長期在此勞役。

張說因為心里已經決定歸朝后便投身邊事,雖然川南、川西地域不同,但料想情況也有類似之處,所以他對打箭爐這樣的邊防兼貿易重鎮的維持與運作也頗感興趣。趁著使團在此休整之際,用心打聽了一下打箭爐這里的運作情況,特別是對諸生羌部族的監管的執行策略。

西山峰嶺崎嶇,分布在境域中的生羌部族大大小小數百個之多。但是由于地理環境的限制,并沒有形成什么特大部族。

朝廷對此境生羌部族的治理也是因地制宜,除了因循蜀商舊計雇傭勞役之外,也進行了一定規模的編戶。只是這編戶并不同于內地,分成了獵戶、菜戶等,驅逐山林野獸,為過往商旅提供飲食住所等等。

接受朝廷編戶的生羌民眾們,能夠居住在地勢相對開闊平坦的地區,這些地方往往也開設草市,用于沿途商貿的進行。

至于一些不愿意服從朝廷政令管制的生羌部族,則就是需要重點警惕的對象,需要定期向州府匯報行止所在并棲息地的方位。一旦出現什么異常情況,州府則就要直接出兵進行干涉。特別是一些勢力不俗、能夠威脅到商路安全的生羌部族,則就需要更加嚴厲的督管,乃至于夷滅其族。

不過這樣的情況還是比較少的,朝廷在打箭爐正式駐兵的過往兩年,因其桀驁不馴而招致滅頂之災的,也僅僅只有兩個生羌部族而已。

畢竟唐蕃商路的興旺,對沿途所經地區的生活狀況也有改善。西山境遇中的羌胡部族雖然不少,但大多數組織結構比較原始,且生產力低下,通過樵采勞作也只是堪堪能夠足基本生活所需,對外界的物料需求極大。

雖然山林峰嶺間也不乏珍惜物料的產出,但也需要交易才能變現獲利,囤積在手對于諸生羌土民用處不大,只是一堆廢料。

早在朝廷還沒有正式經略此境之前,便不乏實力不俗的蜀商在山林間豢養土羌為其奴仆勞役、獲取各種原料商品。如今朝廷的力量進入此境,也只是將原本分散的經營統籌起來,變得更加有規模。

打箭爐一番見聞經歷,還是讓張說獲益匪淺。他此前久在朝中,雖然眼界足夠高,但真正上升到需要朝廷商討解決的胡患問題,已經是頗為嚴重的邊患。至于西山生羌這樣勢力不夠強大的胡人群體,地方上直接就能解決。

長期待在需要高屋建瓴的環境中,張說其實已經有些眼高手低的習性,對于地方事務的處理經驗嚴重不足。意識到自己這個能力上的短板之后,張說也越發的認識到想要在仕途上更進一步,尋求下放州縣歷練確是必不可少。

所以接下來再繼續上路的時候,張說對于同行的郭萬鈞、宋霸子等方伎庶務入官者態度明顯就好了許多。他雖然也不是什么大族出身,但一朝應舉奪魁而天下知名,本身也是士流翹楚,以清貴而自居,因此對于別樣途徑入官者、包括蔭授解褐的世家勛貴都頗有看輕,認為不是正途。

可是這一次出行沿途所見,無論是蜀中的繁榮富足,還是川西商路上的井然有序,都給他帶來了極大的觸動。

雖然說原本的價值觀念也沒有產生多大的動搖,但卻由此感覺出當今圣人治國術法的廣闊性,用才施治不拘一格,他如果還只是執迷于文辭清貴,無疑是對自身前程的自我限制。

西山道路雖崎嶇,但一路暢行下,一行人很快便抵達了原本的大藏地區,即就是早年郭元振他們在此折騰的附國領地。

故地重游,且如今行儀風光,遠不是往年過街老鼠一般戰戰兢兢,郭萬鈞顯得很是興奮,也不斷向眾人講述著附國風情并往年事跡。眾人大多初臨此境,也都聽得津津有味,對郭萬鈞所述舊事贊不絕口。

甚至就連張說都忍不住感慨道:“英雄或蟄伏閭里,待時而出。郭君等幾百微眾,竟能于遠境挾王而走,確是壯我國威。”

眾人言談趕路之際,那曾被挾持而走的附國土王早已經率領大批隨員在臨河處等候唐使。早年雖然慘有失國之禍,但對那土王影響似乎不大,肥碩的身軀上裹著一件緋紅的大唐官袍,如今的他已經是大唐藏東州都督,是西康郡國三名州都督之一,早前更曾蒙恩前往長安參加當今圣人的登基大典。

眼見到唐使轉過山路出現在視野中,土王如肉球一般向前滾動而來,遠遠的便叉手道左大聲呼喊道:“藏東州都督、不器蕃裔李宜羚,恭迎天使!城中早備美酒盛餐、奴婢香湯,以洗勞塵!”

附國王室本無姓號,趁著此前入朝觀禮之際,這土王甚至推辭朝廷賜給的封爵、都要當殿苦苦懇求賜姓。當今圣人也是從善如流,便賜其國姓。

畢竟他們李家這個姓氏也談不上多值錢,周遭一圈的胡酋大把干親。附國舊年曾受前隋冊封,在川西藏東這一片區域勢力并不算弱,曾經也是有著幾萬戶丁口的政權,而且地當唐蕃貿易的要道,對于西康的進一步控略經營都有著不小的意義。

實力不強還是一塊肥肉,比起一些窮橫還不聽話的玩意兒要可愛得多。如今既然積極向大唐靠攏,賜其一姓也不算什么賠本買賣。

眼見這位附國土王如此熱情恭敬,諸使員們也都頗感自豪。

而那土王李宜羚視線一轉便發現了郭萬鈞這個老熟人,興致勃勃的湊上前親為執轡并笑語道:“郭公竟也隨使入境,真是讓人驚喜!敢問郭震公可曾同來?年前入朝面圣觀禮,憾未能見,歸治后寢食不安、思念不已。我是真心希望震公能重臨陋土,再看一看這一片創功之地啊!”

聽到土王這么說,在場眾使員們也都忍不住笑起來。他們是早聽郭萬鈞講過故事,這土王自己就是郭元振的功績之一,如今還在熱情邀請郭元振故地重游,難不成被劫也能上癮?

郭萬鈞也被這土王搞的有些哭笑不得,連忙下馬說道:“震公如今已經在事隴西、鎮戍青海,李都督這番殷情,歸國后我一定如實轉告。此行正使張將軍,同樣也是立朝壯才、圣人心腹,我來為都督引見!”

土王聽到這話,一張油臉上頓時又露出一副更加恭敬的神情,也不知這肥肉成堆的臉頰是如何弄出如此有層次變化的表情。

雖然土王筋骨乏乏,但張說也并未怠慢,下馬與之見禮,然后便直往州城道塢城而去。

附國故地本來就是境域中難得的人煙稠密之地,早年在吐蕃控制中也是東域一個頗為重要的節點,如今伴隨著商貿的興盛也變得更加繁榮起來。

原本的道塢城擴大倍余,同樣是仿照著內地城池的坊市結構,許多活躍在這條商道上的唐人商旅們都在城中購置宅邸倉邸,使得城池更加繁榮。

而在城池周邊,也多有當地土羌民眾們依山壁加樓定居,像早前郭元振他們到來時吐蕃諸軍所在的那一座山城周邊,如今也都住滿了圍繞道塢城提供服務的土羌民眾。

道塢城中的都督府較之往年的土王王宮更宏大數倍,幾乎占據了整座道塢城三分之一,樓臺廊閣頗為富麗,又遠不是郭元振等人早年燒掉的那處莊園可以比擬的。只是使團中馬芳看到這樣的格局便連連嘆氣,只覺得哪哪都看著不順眼。

土王李宜羚之所以如此熱情,還真不是存心扮豬吃老虎、賊心不死。此前雖然險遭殺身之禍,但在搭上了大唐這艘大船后,他才感覺到以往所以為的快樂并不是真正的快樂,如今的他生活簡直太愜意。

此前臣服于吐蕃,雖然也能當一個傀儡,但卻要面對吐蕃各種權貴的勒索豪奪,為了滿足那些吐蕃權貴,甚至需要跟大唐一些走私商人們維持密切的關系,還要擔心會不會被吐蕃問責通唐。

可是在歸順大唐之后,除了雅州、益州方面的一些政令需要配合,別的便不需要操心更多,甚至就連這座王城的規劃與復建都有來自內陸的官員、工匠負責。

他當此商路要道,只需要坐地抽傭便能賺的盆滿缽滿,雖然也需要向朝廷捐輸貢賦,但跟此前吐蕃權貴們的榨取又要輕松得多。而且大唐圣人俊美無雙、儒雅和氣,遠比吐蕃那個面目兇惡的贊普看起來讓人安心的多。

如果不是朝廷對他信任重用,仍要派遣他返回東藏州主持局面,他甚至都想直接定居長安,用余生去享受長安的繁榮富貴。

由此土王得出一個結論,都是當一條狗,也一定要選一個好主人。大唐的繁榮富足,他去年親眼有見,跟著這樣的宗主混,哪怕分到一根牛毛也要比吐蕃給的一頭牛要肥碩得多,更不要說吐蕃也根本不會給他。

這一次大唐國使入境,土王也是費盡心力、竭盡所能的招待,甚至讓自己妻妾親自登堂侍奉,并不無炫耀的對郭萬鈞吹噓他這兩年已經又生了好幾個兒子。

一行人在道塢城停留兩日后,西康州都督、西康女王的嫡親兄弟桑東贊便率眾抵達道塢城,護衛引領使團一行往西康首府康延川而去。

自道塢城繼續向前,便算是正式進入了雪區,雖然由于商貿的發展,使得路況有所改善,但對于許多長久生活在內地的使團成員而言,高海拔的氣候仍然給身體帶來了許多不適。不過隨軍自有醫師看顧,再加上西康州來人悉心照顧并傳授在高原地區活動的一些事項,很快眾人便有所適應,沒有耽擱行程。

此時時令早已經到了正月末,但藏地氣候仍是酷寒。

在將要抵達西康州腹心地帶的時候,張說注意到一些乏甚植被遮蓋的山嶺上正有一些土人牧民正伏地翻撿著什么,在這樣嚴寒的氣候下,牧民們雖有皮物包裹,但趴在地上也是凍得不得了,不乏人因四肢凍僵而行動遲緩,乃至于直接從陡峭的山坡上摔落下來。

“他們這是在做什么?”

見到這奇異一幕,張說便忍不住詢問道。

同行的桑東贊見狀后便笑語道:“這是在搜揀藏藥珍物,用去市中換錦。這些野民生來已是卑苦,佛法見傳后才知禮佛能消除舊孽、來生投成富貴之種!”

說話間,他抬手指了指山道附近一座經幢,張說正待使人取來,桑東贊卻連忙抬手阻止道:“這可不能輕動,左近鄉人恃此傳播其名,若能傳至西康城坐堂大法師耳中,為其設壇消罪,可得永世福果!奪了他牛羊氈帳,受苦只是一時,但若害了他修行之業,可就是永世結仇了!”

對于這些蕃俗,張說不甚明了,但聽到這話后便也不再讓人輕動那經幢,湊近去看,只見那經幢無論做工還是材料都異常的精美,外面精心包裹著蜀錦緞料,里面則是白玉為骨、鑲綴著許多細小的珠玉寶石,最下方有半領牦牛皮細刻蕃文,寫的便是這經幢的主人名稱并身世。

“這一座經幢,造價怕是不低吧?”

張說仔細欣賞了一番那經幢,若有所思的詢問道。

桑東贊對于這些事務并不了解,抬手召來一名蕃人隨員詢問翻譯,然后才回答道:“這樣的法器,若一帳單丁、男女俱壯,勤工十年才能造成。眼下能設的,都是豪民傾家之資。建造得越華美,才能更容易的吸引法師查望知名,能參大禮……”

張說聽完后便點點頭,不再繼續深問,折身上馬繼續向西康城而去。

西康城坐落在康延川的中心地帶,是原本孫波王城增擴建成,暫且不論城池規模如何,入眼所見最醒目的還是一座大佛塔。武周舊年佛法昌盛,神都洛陽城池內外常有宏大寺廟建成,但跟眼下城中這座佛塔相比,仍然相形見絀。

康延川地勢本就平坦開闊,這一座大佛塔聳立天地之間,遠遠便能看見,讓人忍不住便心生敬仰膜拜之感。而整座城池也以這座佛塔為中心層層疊疊的鋪開,城中各類建筑在這座佛塔的映襯下都顯得有些灰暗無光。

使團一行入城之際,到處可見虔誠信徒當街面向佛塔焚香叩拜,張說也忍不住感慨道:“本以為遠邦民昧不化,卻不想竟是如此篤誠事佛,大有地上佛國之淳良風采啊!”

聽到張說如此稱贊,桑東贊也是一臉的自豪,遙望長安方向感慨道:“終究還是圣人仁慈啊!往者民風暴戾、上難治下,若非佛法降服,哪有如今良善姿態!我姊雖遠在長安,但尊身奉在佛堂,群眾皆感女王仁功……”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