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冕唐皇  0950 國人庸碌,大論真雄

類別: 歷史 | 兩晉隋唐 | 冠冕唐皇 | 衣冠正倫   作者:衣冠正倫  書名:冠冕唐皇  更新時間:2021-08-18
 
狼絕山口一戰,蕃軍究竟投入多少兵力并不可知,但在戰后唐軍清理戰場的時候,僅僅收撿的蕃軍尸體便有三千多具。至于實際的殺敵數量當然要更多,畢竟蕃軍在撤離的時候還帶走了許多的傷亡者。

這一場戰斗可謂慘烈,殺敵數量甚至還超過了此前大非川與吐蕃前部人馬的那一場野戰。

戰后郭知運親臨此地,望著被戰斗破壞得一片狼藉的山林溝谷、以及那成堆的蕃軍尸首,繼而便對跟隨在他身后的杜暹說道:“蕃軍已經亂了,這是一個好跡象。”

杜暹隨軍出征以來,表現一直可圈可點,此前的一番獻計,更讓郭知運對他重視起來,常作軍機商討。聽到主將這么說,杜暹便點了點頭:“狼絕山口并非要害之地,得失亦不足以決定勝負。蕃軍卻仍投入重兵,可知統軍蕃將已經意不在此間勝負!”

戰爭中常常會發生僵持對峙狀態,在這樣的情況下,往往雙方是勢均力敵,任何一方都沒有足以打破僵局的力量,不得不暫時維持當下這種狀態。

而一旦局面僵持下來,每一分的力量投入都必須要加倍的慎重,如果將力量消耗在一些無足輕重的方面,那么很可能接下來會遭受一系列的惡果,乃至于最終的潰敗。

眼下唐軍雖然占領了此境處牛心堆之外的絕大多數峰嶺據點,看似局面占優,但是根本的水源問題還沒有解決,每天取水便要消耗大量的人工勞力。

至于蕃軍雖然被圍困在牛心堆這一孤地,但后路還是暢通,實際上也沒有到達真正的絕境。

正如杜暹所言,狼絕山口地勢雖然也算重要,但卻并不能決定當下這種對峙的勝負。唐軍雖然占據了狼絕山口,但也暫時無力從這個方向對牛心堆蕃軍發起猛烈進攻。而蕃軍即便奪回此處,也并不能逼得唐軍撤離。

此戰蕃軍戰死者便有三千余眾,稍作估量所投入的兵力起碼也有萬人,卻是為了爭奪一個完全稱不上勝負手的地點,付出了如此代價還沒有成功,要么是統軍的蕃將太蠢,要么就是蕃將所感受到的壓力并不只來自于當下兩軍對峙的形勢中,要通過此戰達成一些戰場之外的目的。

無論是哪一種情況,這對唐軍而言都是一個好消息。戰場清理完畢后,郭知運便著令同樣傷亡不小的狼絕山口守軍撤回山外大營進行休整,同時又調來千名精卒繼續駐守于此。

蕃軍雖然沒有攻克狼絕山口,但在進攻過程中,也將此間的水源大肆破壞。但駐守此境仍然意義不小,蕃軍能夠在夜中調集上萬人馬進攻狼絕山口,可知此地與牛心堆之間的交通聯絡還是頗有基礎,可以作為接下來一個主要的進攻路線。

至于那些蕃軍尸首,則就盡數轉移到山外,在牛心堆山腳下的溝壑外筑起了一座京觀。雖然說在這到處都是高山絕嶺的青海之地,區區三千多尸首筑城的京觀規模實在有些不夠看,但那嘲諷與挑釁的味道卻是十足。

牛心堆山坡上,望著唐軍以己方尸骨所筑起的京觀,韋東功臉色鐵青,胸膛間血氣翻涌,恨不能親率精卒沖下山坡對唐軍大殺一通。

只不過眼下兩軍正面對峙的這一片區域,除了蕃軍原本的防御工事之外,唐軍又加設了一道新的防線,兩道防線疊加之下,雙方都已經不可能再從正面向敵軍發起進攻。盡管韋東功已是羞惱至極,暫時也只能強自忍耐。

不忍也沒辦法,眼下蕃軍已經徹底的被堵在了牛心堆上,想要打通側路的嘗試也以失敗告終。韋東功這會兒真的是心緒雜亂,無計可施了。

此前他向積魚城大營通訊請援,贊普仍然堅持在牛心堆阻截唐軍的前計,雖然也派出了一批增援,但是對于韋東功防御不利、讓唐軍將己方防線大肆破壞的事跡也是頗為惱怒。

如果韋東功出身國中豪族,又有韋乞力徐這個長輩在贊普面前勸阻力諫,只怕贊普都要決定臨陣換將、將韋東功召回積魚城大加懲罰了。

原本吐蕃的整體定計是,先通過對水道的圍堵攔截延緩唐軍的進兵,然后在水勢集聚到一定程度后再破堤放水,讓牛心堆以東洪流泛濫、盡成澤國,若能直接沖垮唐軍自然最好,就算不能,也能讓唐軍行軍更加艱難。

可是現在,唐軍雖然一舉攻奪了蕃軍大部分的防線,但卻只圍不打,安心駐扎在牛心堆對面的平野上,并且開始修浚防洪的工事。

講到水火利器的運用與控制,唐軍的水平又遠遠超過了蕃軍,不獨依托地勢拓寬加深了赤水原有的河道,更在干涸的河道兩側挖掘了許多用于泄洪的溝塘。

而這一切,都是在蕃軍眼皮底下進行的,這無異于直白的告訴蕃軍,老子早已經預判了你的后計操作,這一切注定只是無用功!

現在韋東功每天看著堤壩內的蓄水水位越來越高,而堤壩外唐軍所挖掘的防洪工事規模越來越大,明明對方已經躲開極遠,而自己卻還不得不繼續裝模作樣的蓄力準備出拳,這種滋味也實在是一種煎熬。

為了讓積魚城派遣更多的援軍,韋東功在奏報中刻意夸大了牛心堆所面對的危險。但事實上,眼下的牛心堆營地安全得很,唐軍根本就沒有任何進攻的意圖,可能現在的牛心堆要比后方的積魚城還要更加安全。

雖然對上奏報有所隱瞞,但在給族長韋乞力徐的請示中,韋東功卻是不敢藏私。現在他基本也已經看出了唐軍的意圖,就是圍而不打、等著他們自己兜不住而崩潰,但他卻沒有突破困境的思路。

事到如今,韋東功心里都暗暗覺得,這一次贊普親率大軍前來青海與唐軍交戰,實在是有些輕率失計。

早年大論欽陵坐鎮青海,與唐軍交戰屢有大勝,這不免讓吐蕃國中對于大唐的實力都有些看輕。特別在贊普的帶領下,國中權貴們對噶爾家排擠孤立,使得噶爾家不復大權獨攬,更讓吐蕃上上下下都覺得唐國不過爾爾。

就連大論欽陵都難以抗阻國中的群情壓迫,作為欽陵手下敗將的唐國又算是什么強大對手?

然而雙方開戰以來,事實卻接連給他們教訓,無論是此前擦布卡巴等前鋒人馬的慘敗,還是接下來牛心堆周邊防線的失守,包括昨夜強攻不下的狼絕山口一戰,唐軍所表現出的戰斗力都遠遠超過了吐蕃此前的想象。

除了對唐軍戰斗力的判斷有誤之外,眼下的吐蕃同樣擁有著極大的問題,那就是內部的權力震蕩已經超過了外患的威脅。

韋東功并沒有將前線的情況對韋乞力徐隱瞞,但遠在后方積魚城的韋乞力徐也沒有對他做出什么有建設性的指導,只是告訴他要警惕山南與后藏勢力的北上,必要時可以放棄前線的戰斗,一切以保全實力為先。

這一次贊普大征國中甲兵,一副要與大唐一決雌雄的架勢,但除了針對外敵之外,同樣還有對國中勢力進行深入整合的意圖。

青海此戰無論勝負如何,噶爾家這一權臣家族的倒臺都已經成了必然。巨大的權力真空,勢必要有新人替補上去,誰能在這關鍵時刻踏前一步,國中諸豪強大族也都充滿了算計。

如今的吐蕃雖然已經完成形式上的統一,但是由于松贊干布英年早逝,這種統一并沒有深入持續的進行下去。之后掌權的噶爾東贊父子因為出身并非邦部名門,所以接下來的一系列政令實施,都有著打壓國中各方豪強的色彩。如果不是由于噶爾家的支持,如今的贊普也很難在這王位上坐得穩當。

可是隨著贊普成年,對權力的欲望增加,與噶爾家矛盾越來越大,這種君臣集權模式很難再繼續維持下去。噶爾家之所以強大,是立足于吐蕃作為一個統一的強大政權基礎上的,這同樣也是贊普的權力來源。

但贊普為了打壓噶爾家,便不得不對國中那些邦部氏族加以籠絡,將一部分已經被松贊干布與噶爾東贊父子從各大族奪取的權力再次分授給他們。

所以吐蕃過往數年的君臣權斗,還有一層更深的趨勢,那就權力從集中再次走向分裂。

韋乞力徐作為韋氏的族長、吐蕃的重臣,對外征戰雖然不如大論欽陵那樣威名赫赫,但是對吐蕃內部權力的變化卻非常敏感。也正因為這種敏感,才讓韋氏成為吐蕃國中屹立不倒的豪族,平安渡過了一次又一次的權力演變。

眼下吐蕃國中哪怕包括贊普在內,可能主要關注的都是深入青海的唐軍,但韋乞力徐卻能透過這厚重的戰爭迷霧,看到些許未來吐蕃權力演變的趨勢。

在吐蕃國中,有一批勢力定位比較微妙,那就是山南雅礱的一干氏族。吐蕃王室悉多野家雖然發源于山南,但與這些山南氏族關系卻算不上好,一個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雅礱氏族曾經弒殺松贊干布之父。

雖然松贊干布年少有為,誅殺了弒殺其父的首惡,但終其一生對山南氏族始終保持著警惕與排斥。也正因此,雖然松贊干布統一高原,但山南勢力卻并沒有享受到太多的統一紅利,反而是出身孫波系的噶爾家、韋氏等家族勢力都獲得了長足的進展。

過往許多年,山南氏族都長期不能進入吐蕃的權力核心。可是在當代贊普與噶爾家權斗的過程中,山南氏族卻成了贊普的重要盟友。

包括這一次與唐軍交戰,贊普也征發了大批的山南軍隊北上作戰。或許在贊普看來,這是一個比較正常的操作。但是對韋乞力徐這種政壇老狐貍來說,山南勢力北上便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威脅,對韋氏等孫波豪族所帶來的危害,可能還要超過了意圖收復青海的大唐。

畢竟就算早年大唐占據了孫波故地的東域西康,也并沒有大肆迫害孫波當地氏族,反而韋氏等家族都在與大唐的通商中獲利豐厚。可若是放任山南氏族進入到吐蕃的權力角斗場中,彼此之間就將會發生你死我活的權力斗爭。

對于韋乞力徐的判斷與警告,韋東功自然不會懷疑。但他除了是韋氏子弟之外,還是吐蕃的新一代后進俊杰,從小便生活在吐蕃統一強盛的背景之下,視野與志氣要遠比老一輩人更加的寬廣與高昂。

他們心中并不只有門戶私計,也不滿足于僅僅在高原一隅圈地稱雄,盼望著能夠將吐蕃的威名播撒到西域乃至于更加遙遠的疆土,也不懼與大唐帝國一決雌雄。

而想要達成這一愿望,就必須要維持吐蕃的整體統一,希望贊普能夠秉承祖輩遺志,帶領他們戰勝一個又一個強大的對手。

正是因為有著這樣的信念與抱負,韋東功才能成為贊普所信賴并倚重的國中少壯新銳。而如今的吐蕃,起碼在贊普身邊所聚集的如他一般信念抱負的少壯絕對不在少數。

因此,盡管接到了族長讓他消極作戰、保全實力的指示,韋東功仍然沒有完全聽從。在意識到截斷水流的困阻之計已經很難再重創唐軍之后,韋東功便毅然決然的發起了對狼絕山口的強攻。

他是希望攻下這個在自己手中丟掉的山谷出口,然后再上書積魚城,勸諫贊普不要再縮在積魚城中等待后繼援軍,盡快率領已有的大軍,趁著唐軍大部隊還未徹底集結于前線,沖出狼絕山口,以優勢兵力痛殲唐軍前路人馬。

做出這樣的決定后,韋東功自是滿懷的慷慨激昂,只覺得來日吐蕃的強大煊赫、當由我輩書寫,噶爾欽陵等老一輩權奸自當被時代所淘汰!

然而理想雖然很豐滿,現實卻是殘酷,一番夜襲強攻下來,除了牛心堆坡下那一座矮小的京觀之外,蕃軍什么也沒有得到。甚至就連那座京觀,所有權也不歸蕃軍所有。

“難道國人真的盡皆庸碌,唯噶爾欽陵才配與唐軍一決勝負?”

滿腔熱血卻遭如此打擊,韋東功不免心神震蕩。然而眼下他所面對的麻煩不只要接受這一讓人難堪的結果,還有來自同僚的質疑。

唐軍在坡下用蕃人尸首筑起京觀,這自然讓坡上的蕃軍大為震怒。可是正面防線牢固,側路出口則盡被唐軍把控,即便他們惱怒得五內俱焚,也難以將這滿腔怒火傾瀉到唐軍身上,而制定并指揮這一場夜襲的韋東功便成了最合適的遷怒對象。

當韋東功還在坡上心情沉重的品嘗失敗苦果的時候,坡頂烽堡中又有一隊蕃卒策馬行出。這些蕃軍騎士們簇擁著一架步輦,步輦前后各有四人搬抬,雖然行走在這高低不平的山坡上,但仍然保持著水平穩定。

步輦上端坐著一名衣裝華麗的蕃人貴族青年,臉色略顯蒼白,眼神則有幾分陰鷙。當隊伍行至韋東功身后不遠,那青年抬手厲呼道:“給我拿下東功這個戰敗辱國的庸將!”

隨著青年喝令,其身邊蕃卒們紛紛持械上前,將韋東功團團包圍起來。而韋東功作為此間主將,自然也有親信護衛追從身側,眼見這一幕,紛紛抽刀在手,氣氛頓時變得劍拔弩張。

“芒保,你有什么資格拘押我?”

韋東功再遭敗績,心情本來就非常惡劣,見狀后更是怒火中燒,按劍怒吼道。

“我有什么資格?我是贊普委任的督軍,我是王母血親侄子,這資格夠不夠!”

青年見韋東功還要反抗,臉上戾色更深,指著對方破口大罵道:“我奉王命率軍來援,入營不久你便奪我軍權,軍卒自己攬下!贊普只是令你固守牛心堆,你卻擅自出兵,遭此大敗,實在罪不可恕!”

“我、我既為此間主將,有何征戰計議,無需旁人置喙!即便遭受敗績,自當由贊普降罪追責,輪不到你一個力難負甲的跛子廢物過問!”

韋東功神情先是一滯,旋即便一臉不屑的冷哼說道。這青年名為沒廬芒保,乃是王母沒廬氏母族子侄,身份倒也算得上是尊貴,但卻只是一個紈绔廢物,自然被韋東功看不起。

兩人的爭吵很快便引來了許多人的圍觀,但卻沒有人上前勸阻,吐蕃風氣敬重強者,一個紈绔廢物,一個屢遭敗績,全都不得人心,索性看個熱鬧。

被韋東功羞辱一番,沒廬芒保更加的羞惱,環顧周遭看客們冷哼道:“前部諸將敗績回軍,如今還在奴營受苦,你等難道也想如此?我奉王命統軍至此,便有權力問罪此間過失,你等助我擒下東功,我自會贊普面前保全你等。你們就算不信我,難道還不信王母?”

王母沒廬氏在國中自有崇高聲望,再加上牛心堆此方戰績的確是難看的很,眼下沒廬芒保狐假虎威的要奪權,諸將也自覺得需要找一個背鍋頂罪的人選,因此在沉默少頃之后,便陸續有蕃將站在了其人身后。

見有人站在了自己這一方,沒廬芒保更加得意,望著韋東功略有輕佻的冷笑道:“罪人還不受擒,小心給你韋氏招惹更大災禍!”

韋東功本就有幾分心灰意冷,又不想在軍中制造更大的矛盾裂痕,稍作沉吟后才澀聲道:“我軍敗有罪,自向積魚城請罪,憑你還不配將我擒拿。眼下唐軍只待河谷決堤,不會擅攻牛心堆,你留守于此,不要輕率行動,等待后續指令!”

“你這蠢物更不配來指點我,滾回積魚城受刑罷!”

沒廬芒保一臉不屑的擺手說道,喝令麾下軍卒將韋東功并少量親隨驅逐出營,算是將牛心堆此處軍權掌握在手。

原本大軍征戰在外,軍權所屬自不會如此兒戲的轉交。只不過沒廬芒保本就是一路援軍主將,卻在抵達牛心堆后不久便被看不起他的韋東功軟禁奪權,不許他再干涉軍務。

結果韋東功自己也不夠爭氣,狼絕山口一場大敗使得軍心震蕩,又遭到沒廬芒保發難奪權。在積魚城未有新的軍令任命抵達之前,沒廬芒保自然便成了此處暫時的主將。

成功驅逐了韋東功后,沒廬芒保自覺志得意滿,號令諸將返回烽堡飲酒祝賀,諸將換作席中、頗有恭維之語,更讓他有一份豪情滋生。

“我身世如何,你等或有耳聞。這一條腿便折在投唐的葉阿黎這賤人手中,往年山川阻隔,我縱有恨也難報復。可如今我成了前陣大將,你等若能助我擒殺唐國皇帝,讓葉阿黎那賤人嘗一嘗喪親之痛,我一定賜給重酬!”

豪情激昂之下,沒廬芒保突然端起酒甕將酒水倒在了他一條腿上,一臉恨恨又不失豪邁的說道。他本以為出身高貴,早年琛氏葉黎還居住在吉曲鹿苑時,也是一個瘋狂的追求者,卻被不勝其擾的葉阿黎使人將一條腿生生打斷,自以為平生大辱,如今軍權在手,頓時便想要施加報復。

在場諸將聽到這話,神情頓時變得古怪起來,不免便覺得韋東功看不起這家伙還真不是狗眼看人低。

擒殺唐國皇帝,他們又何嘗不想,但且不論這件事難度如何,就算他們真的做到了,還在乎區區一個沒廬氏紈绔的獎賞?大論欽陵的位置也大可坐一坐啊!

想要充分認識一個人,或許還需要長久的觀察,但若是一個草包,大不必如此麻煩。

原本這些蕃將們還覺得此前韋東功是迫于無奈、負氣而走,現在看來,韋氏那小狐貍分明是察覺到如今牛心堆已經難守,趁著沒廬芒保這草包跳出奪權,以此為借口跳出這一個泥潭!

有此認識的蕃將不在少數,雖然宴席中還在對沒廬芒保極盡恭維,可是等到散席之后各自返回本部,便即刻開始召集部伍,做好抽身而走的準備。

位于牛心堆對面的沙棘嶺地勢較之牛心堆要高了許多,峰頂駐軍對牛心堆蕃營自成俯瞰之勢,密切關注著蕃軍營地中的動態。夜中幾名蕃將率軍撤走,沙棘嶺上還暫時沒有察覺到,可是到了第二天清晨,蕃軍營地中軍士減少便再也無從隱瞞,頓時便燃起烽煙向平野上的大營傳信。

對峙多日,郭知運自不允許牛心堆上蕃軍輕易撤走,得知蕃軍有撤離的趨勢后,頓時便召集人馬,從幾處側路向牛心堆方位發起了進攻。

戰鼓轟鳴,馬蹄雷動,平野上唐軍大舉出動的聲響頓時又給蕃營帶來了更大的震蕩,本就戰意不堅的蕃軍出逃之勢更加劇烈。甚至就連唐軍試圖翻越溝壑、突破拒馬,從正面沖上牛心堆時,坡上都無成建制的蕃軍加以阻攔反擊。

“發生了什么事?”

奪權成功的沒廬芒保昨夜一通暢飲,宿醉難醒,要靠著親信們拼命搖晃才勉強睜開惺忪睡眼,卻還沒有意識到事態的緊急,無數噪聲涌入耳中,頓時讓他更加的不耐煩,抬手抽打著親信怒聲道:“有事去尋副將,不要擾我睡夢!我都將要攻破唐國長安……”

這家伙還在做著建功立業的美夢,渾然不知敵軍幾乎已經攻入烽堡,幾名親信也是叫苦不迭,索性直接將這草包夾在腋下,然后便奪門而出,號召部伍準備沖殺逃出。

顛簸中沒廬芒保心肝幾乎都要嘔出,一邊破口大罵著親信奴仆們,一邊也漸漸察覺到了事態緊急:“唐軍竟已攻破營防?韋東功這個奸賊,他不是說唐軍不會來攻?狗賊害我、狗賊害……不,我不能如此出逃!這樣狼狽逃走,誰人知我身份?取我步輦,張設起來,讓人知我是王室親貴,才沒有人敢殺害……”

這草包一通吵鬧,不免更加拖慢了逃亡的速度,當其仆役好不容易尋來步輦張設起來之后,一路唐軍賁士已經殺散了一群烽堡門前聚集的蕃軍,將此門戶奪取下來,視線一轉,沒有看到堡中甲士林立,倒是有幾個不知所謂的家伙正抬著一張歪歪斜斜的步輦如無頭蒼蠅一般躥行。

“我、我是王室親貴,你們不可、不可害我……”

那沒廬芒保這會兒也看到十幾名武裝兇惡的唐軍士卒正持刀向他們一行逼近,頓時驚慌得涕淚橫流,又恐這些唐人聽不懂蕃語,再用生硬的唐音喊叫道:“我是營中將主,命比小卒尊貴!不、不要殺,能重賞!”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