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魁靜聽夏侯柄之言,他豈會不知道夏塵之心,裝做不知道是要看看夏侯柄有何說辭,說罷!夏侯柄繼續說道:“李大人,我大陳與梁國互為唇齒,梁國一失陳國又豈能保全?我大陳一失屆時夏塵占七州之地,如此隴國又豈能自保?隴楚雖有姻親但在夏國刀槍之下又怎么會相助隴國?如此在下才言隴國要大禍臨頭了。李大人,無論是你大隴還是我大陳,又或是梁國現在是一根繩上的螞蚱,一亡則皆亡。還請李大人轉告大隴陛下,我大陳皇帝愿與大隴聯合起來結合梁國一同對抗夏楚。”
李文魁裝做思考的樣子,過了一陣,道:“夏侯大人言之有理!請夏侯大人先回外館休息,待我稟告陛下,再做定奪。”
“如此,有勞李大人了。”
“分內之事,夏侯大人不必如此。”
說完之后夏侯柄回了外館,李文魁則向御書房而去,將夏侯柄之言一一稟告秦議,秦議聽后對張如道:“丞相果有先見之明啊!如今陳帝有聯合之意,可趁此時要回梓歸五郡。”
張如點頭:“陛下所言極是,機不可失失不再來,此時要之陳帝必給之。”
“嗯!不錯!”
商議之后秦議便令李文魁去請夏侯柄,聽得秦議要見他夏侯柄心中稍安。隴帝見他這就說明他還是害怕梁國被滅禍及隴國的。
秦議在北襄宮接見夏侯柄,一入北襄夏侯柄便跪地請安:“外臣夏侯柄叩見大隴陛下萬福圣安!”
“起來罷!”
“些陛下!”
“來人,賜坐。”
“是!”殿外一人答應一聲,不一會便抬來椅子。
張如藏身殿后,陪秦議的有李文魁以及太監總管。落坐后秦議問夏侯柄:“陳帝叫你來是要與朕之大隴聯合的?”
夏侯柄起身行禮,秦議示意他坐下說話,夏侯柄道:“陛下,不是聯合而是自保。”
“兩者有何區別嗎?”
“陛下,聯合亦指連盟,陳隴關系一直處于緊張的狀態
。若聯合則兩國今后便和平共處。而自保則是因強敵欲滅外臣等三國,三國為求自保而拋棄前嫌同仇敵愾對抗前敵。”
秦議一笑,這夏侯柄之言清楚不過。他話中的意思是說隴陳梁三國聯合是被迫的,一旦強敵退去三國關系一如既往。
“照你怎么說這次陳帝叫你了聯合是暫時的了?”
“回陛下,可以怎么說。”
秦議笑了笑,道:“如此那還說什么和平共處?這不是自欺欺人嗎?”
夏侯柄也笑:“陛下您高瞻遠矚,想必自然知曉這其中原由。三國聯合是無奈之舉,因強敵所迫。一旦強敵退去陳隴關系必將一如既往,陛下有南下之意,而外臣大陳陛下也有吞并大隴之心,一旦強敵退去大隴與大陳必有一戰。”
藏身殿后的張如聽了夏侯柄此言輕輕點頭暗嘆夏侯柄目光長遠。正如他之言,隴陳之間沒有永遠的和平,遲早都會交戰,這個是必然的。
不過夏侯柄這個時候向秦議說明這一點那必定是認為秦議肯定會與陳國聯合再結合梁國以三國之力量來對付夏楚。
秦議笑道:“依你之言聯合只是一時了?”
“正是!”
“既如此依朕看就沒有聯合的必要了,反正遲早都有一戰何不如皆夏楚之手來除掉你陳國呢?”
夏侯柄笑道:“陛下,陳亡隴亦亡。”
“前者楚帝來信要朕與夏楚聯手來攻打梁陳,功成之時陳地與他楚國對半而分,你說說朕是與夏楚聯合好還是與你陳國聯合好呢?”
“陛下,楚帝此乃虛言,萬不能信之。”
“即便是虛言亦有允諾,而你陳國只憑三寸之舌就要使朕出兵援助,只怕這誠意有些不足呀!”
夏侯柄明白了,秦議這是要借這次機會要回梓歸等郡呀!笑道:“陛下,臨行之時我大陳皇帝為使三個聯合抵抗夏楚愿意交還三郡。”
“三郡?是不是少了?”
果然如此呀!秦議意在五郡。不過陳帝與群臣早已經商
量過,這次與隴帝聯合隴帝必定會借此機會來要回梓歸五郡,陳帝叫夏侯柄先與三郡,若不成便將五郡一并給他。屆時待夏國元氣大傷之時在取回不遲,群臣皆以為然。
“那依陛下的意思是?”
秦議左手五指展開,笑道:“五郡一并歸還。”
“陛下,這……”
“梓歸五郡原本就是大隴所屬,你國趁火打劫取了去,如今朕未多要你陳國一城只拿回了大隴城池,難道陳帝不許嗎?”
夏侯柄面露難色,過了一陣,道:“好,外臣回去之后稟告我大陳陛下,屆時自會派人來與陛下交接。”
“嗯!如此甚好。三國聯合實力不小,抵御夏國輕而易舉。”
“陛下圣明!”
“好了,你速速回陳國將此事告知陳帝,盡快交還梓歸五城。”
“是!”
夏侯柄退出殿中,這時張如走了出來,向秦議行禮,秦議道:“先生,這夏侯柄如何?”
張如回道:“此人有辯才,目光敏銳,是個人才。”
秦議點頭,他也覺得這個夏侯柄是個人才。說罷!秦議道:“估計陳帝早已經商議過用梓歸五郡來換取聯合,不然夏侯柄不會答應的如此爽快。”
“陛下所言不錯!”
“依先生看屆時派誰去收回梓歸五郡?”
張如一看李文魁,笑道:“陛下,此事非李大人不可。”
秦議看向李文魁,道:“李卿,便由你去罷!”
“臣遵旨!”
半月之后陳國有使來隴,言道陳帝答應了交還梓歸五郡。不過須待秋收之后方可交還,秦議欣然同意。
五城之糧不少,陳帝自然是不會將這些糧食白白送給秦議的。
隨即定下了交還時間,十一月二十日。
這件事情朝廷并沒有張揚,現在五郡還沒有回到秦議手中,況陳帝多變萬一屆時不給可就打了臉了。秦議的意思是待五郡收回之時在昭告天下為時不晚,張如與一眾大臣從其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