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自豪感可是非常重要的生物特性,畢竟生物的本能就兩樣,生存和繁衍。一般來說,泰坦都不太為生存操心,反正現在能活下來的,基本上都是那種傳奇耐活王……沒這個本事的泰坦早特么滅絕了。接下來就是繁衍了。
除了少數泰坦,其實它們大多數都不需要為此擔心……因為壓根沒啥繁衍機會了。
穆托是特例,說實話,穆托這個物種其實和哥斯拉算是相生相克,沒有哥斯拉,就沒有穆托。畢竟在遠古時代,真正的高輻射反應堆壓根沒有,雖然那個時代到處都是輻射,但那只能說生存必須條件,就好像很多動物其實生存能力非常棒,但繁衍條件太惡劣了。
最有名的就是熊貓。
大熊貓對我國來說可是寶貝,它們每天都有專人進行侍奉,活得那叫一個逍遙自在。在很多的人印象里,它們都是一種非常溫順的動物,但其實它們骨子里透露的卻是兇猛的體質,想當年它們可是蚩尤的坐騎,因此得知它們的兇猛力絕對很強。它們的牙齒很是強硬,把硬竹子都能放進嘴里嚼著吃。
它們屬于大自然中的一霸,幾乎沒有動物能夠對它們造成威脅,野外基本沒天敵。
熊貓別看那副蠢萌蠢萌的樣子,可實際上別人是實實在在的猛獸!
大熊貓很神奇,長得好像憨憨的,但實際上非常聰明。它們吃的是誰都不吃的竹子,看起來很溫和,不好斗,但它又是進化中的勝者。恐龍在地球上橫行了1億6000多萬年。恐龍生活在新生代之前的中生代,就是“爬行動物時代”,在中生代末期,恐龍在極短的時間里迅速滅絕。大量的爬行動物和恐龍一樣成為地球上的過客,哺乳類動物悄然興起。而跟大熊貓同時期的劍齒虎、劍齒象,它們都滅絕了,大熊貓仍然活著,并且還將活很長很長一段時間,與人類繼續同行。從剛才說的身高和體重,我們就知道,雖然大熊貓外表萌萌的,憨憨的,不與其他動物爭斗,愛好和平,但是,它們是真的“食鐵獸”!大熊貓在中國大地上度過了漫長的歲月,憨厚可愛的外表不能掩蓋它兇猛野生動物的身份。
大熊貓圓滾滾的身體具有極強的欺騙性,似乎擁有這樣的體形,它們就會反應遲鈍、脆弱柔軟,但事實并非如此。經歷800萬年的進化,大熊貓的主食變成了竹子,也從不主動攻擊周圍的動物,它們仍然保持著曾經作為食肉動物的兇猛特性哦!與食草動物相比,大熊貓的犬齒極為突出,在寬寬的頭骨以及強有力的面頰肌的配合下,呈現出的咬合力,僅次于北極熊。成年大熊貓幾乎沒有天敵,咬合力驚人的牙齒和強健的四肢,使它們具有極強的殺傷力。大熊貓兩三百斤的體重以及鋒利的前爪、牙齒,會讓任何食肉動物聞風喪膽。在野外設置的攝像機,拍到過老虎從大熊貓身邊乖巧地經過的鏡頭。只有大熊貓幼崽才會受到部分食肉動物的騷擾。大熊貓幼崽一生下來,十分弱小,就像人類剛出生的嬰兒那樣無助,需要母親的保護。如果不能得到母親的照料,就很可能會夭折。可熊貓本身的生存壓力并不算大,畢竟它的生態位沒什么競爭者,也沒有天敵……都吃竹子了,誰特么會去競爭?講道理,柱子已經很努力的讓自己變的沒營養不好吃,更不好消化,可熊貓偏偏就吃它了……(柱子相當的沒營養,因為這東西長的快!壓根沒辦法積累那么多影響,所有的營養都變成纖維了……這東西自然界除了細菌和真菌就沒玩意能消化,熊貓其實也不能完全消化,能量轉換率非常低,可熊貓偏偏就吃了……)
但為什么它們卻日益減少,并且淪落到現在這種要滅絕的狀態呢?有一半的原因是因為它們是獨居動物,不到發情的季節,絕對不會想起來還有同伴。狗狗狗走在哪里都會留下氣味,但滾滾卻從來不會留下氣味,因此想尋找同伴非常的困難,有的時候發情期過了,還沒有找到同伴的下落,所以也就造成了后代稀少。它們是一種非常高傲的生物,每當生產的時候都會把自己的屁股抬得非常高。我們看到的熊貓非常龐大,但其實它們的幼崽剛生下來的時候只有一只小狗那么大。這么幼小的生命從很高的屁股上摔下來,有的就會被摔死了。幼崽的成活率非常低,也導致它們瀕臨滅絕。
穆托其實也算這種作死,本來就沒多少個體了,關鍵是它們的繁衍必須依靠哥斯拉(現代不用了,有了核反應堆和核武器,這兩樣東西都能作為它們的巢穴,可就生物性上來說,它們本身天然就需要將卵產在哥斯拉的身體內部)。
結果呢?
兩者不死不休,于是越來越少越來越少。
明明是非常強勢的種族,穆托一次可以產下很多枚卵,而且雌性穆托一輩子有很多次產卵機會。電影中有體現,一般來說,像那種一次產下大量卵的生物,基本上都是生命都非常短暫,比如很多昆蟲,或者各種軟體動物,能一輩子多次產卵或者繁衍的生物,一般來說,一次性誕生的個體都不會太多,比如哺乳動物。唯一的例外估計就是烏龜了,烏龜一次可以產很多卵,特別是海龜,但可以多次繁衍。
穆托一次就可以產幾千顆卵!
但偏偏這些家伙到最后只剩下寥寥三只個體了。(雄性穆托雌性穆托以及后面怪獸大戰中出現的穆托王)
說白了,就是作死作的!
這方面其實也是生物性的體現,它們本能的就會這么做。
哥斯拉也是如此。
它的確不需要考慮后代的問題了……畢竟全世界就它一只哥斯拉了,根本沒有繁衍的機會。但生命的本能,還是讓哥斯拉在成熟之后,開始積攢脂肪,讓自己成為族群里最強壯的那一只!
因為這意味著,這個個體有更好的捕食能力,更強的生存能力……這在生物繁衍中非常重要。
這是體現自身基因優勢的最直觀表現。
就好像人類繁衍其實也遵循這一本能,比如人類選擇繁衍對象,就更傾向于更漂亮,更帥氣,更健康的對象,甚至之后還會衍生到家境,地位,財富等等,這些東西說是社會影響的結果顯然不妥,那些幾乎沒受社會影響的嬰幼兒,看到長相漂亮的異性,其表現也與成人雷同,明顯愿意與她或他更為親近。
因此這種現象可能有深刻的生物學上的原因。從生物學的角度來講,挑選配偶,其實就是選擇更為優秀的遺傳基因,許多動物的行為早就證明了這一點。猴子,人類的近親。一群猴子總有一個公猴來當猴王,猴王的爭奪是慘烈的,既有體力的較量,還有戰斗技巧的比拼,甚至包括拉攏盟友這種操作。可以說是體力智力的全面較量比拼。誰最后勝出誰就是猴王,而猴群內只有猴王有交配權,只有猴王的基因才能流傳下去,其他的公猴是不許染指母猴的。這種猴王爭奪戰,明顯就是要挑選一個基因最優良的公猴,選一個在體力及智力上碾壓眾猴的猴子,以此保障猴群的基因更為優秀,杜絕猴群的基因退化。很明顯,母猴子都默認這個規矩。公猴爭霸打得再怎么激烈,母猴只在一旁觀戰,誰勝了就與誰交配產子。其實很多群居動物都有這個規矩,如獅群、狼群等,它們通過這個辦法讓后代的基因更為優良。在現代人類的社會里,不允許像猴子那樣爭霸稱王,對異性進行群體霸占,畢竟人類進入了文明社會,要權衡的因素太多。但人也是動物,在遠古的蠻荒時代,很可能也像猴子那樣爭搶霸占配偶。遺傳基因的設定里,肯定也有對優秀基因的羨慕和向往,因此看到漂亮、英俊的異性就心動不已,荷爾蒙迅速分泌,產生各種生理反應。
人類當然不會和猴子一樣那么單純。
但更加漂亮,更加英俊的外表,以及各種社會地位,金錢,家境等等,其實和猴子‘強壯’的表現是一樣的。都是展現自身的基因優勢!
因為這是千百萬年來人類整天選擇的結果,畢竟更漂亮更英俊更健康的個體,生存壓力總是比其他個體更小一點,這意味著他們在爭奪配偶這一項上,擁有更多的優勢!
這本身也是一次基因選擇!
這種基因認識是根深蒂固的,沒辦法改變的。(甚至于那些口味特殊的也是如此,畢竟那只是認知不一樣,并不是基因不一樣,因為在那些特殊群體里,他們眼中的漂亮就是那樣的)
所以對哥斯拉來說。
它這一身肥肉,是絕對無法拋棄的東西,這是它的雄性魅力特征,甚至于代表著雄性特征!
就好像所有男人都無法接受自己被割掉小雞雞一樣。當然,也會有人說太監這個群體!可太監雖然很多都是自己選擇割掉小雞雞,但不代表他們能夠接受這樣的狀態,所以所有太監基本上都有嚴重的心理疾病,甚至于扭曲!為什么?因為他們無法割舍自己的小雞雞!
他們自己知道自己是殘缺的,孟子云“食色,性也”,可見,性欲也是人類社會中的一種生產力。為了繁衍后代,性欲為人類提供了強烈的進取心。倘若,性欲乃至生育能力喪失了,那么,人類便會喪失進取的動力。所以,古人將“無后”放在了“大不孝”的行列里。
太監被“處理”后,就失去了生育能力,自然沒有繁衍后代的資格。沒有性欲,也沒有了繁殖的能力,這樣的人生又有怎樣的“趣味”呢?他們的生存意義又是什么呢?或許只剩“生存”本身了。從生物學的角度來看,宦官已經不再完整,且宦官普遍缺乏穩定生存的目的和相對普通的生存心態。態度消極、生活隨便已成了宦官之通病。站在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精神的匱乏,容易讓宦官產生極大的無能感。過量的無能感,又會帶給人怎樣的負面情緒呢?渴望虐待。許多文獻都將虐待狂的誘因歸結于無能感,所以無能感的缺失或是古代太監變態的首要誘因。在史料中,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情況,太監一旦掌握了一定權力,或收獲了一些錢財,那么,他們極有可能沉淪于這些既得利益中,變得更加貪婪,甚至變得更具攻擊性。地位較高的太監,平日里喜歡折磨那些地位較低的太監,將令人毛骨悚然的懲罰當作快樂的根本。太監所經歷的遭遇,完全是非人的。生活給予他們沉痛的打擊,斷送了他們的未來。因此,宦官一旦收獲權力,他們看待問題的角度就十分刁鉆,甚至也是非人的。自宦官進宮并接受了奴化教育之后,他們看待世界的價值觀就變成了“主奴價值觀”。
之所以宦官群體中壞人居多,完全是因為宦官無不是社會的“受虐者”,最終又蛻變為“施虐者”。歸根結底,罪魁禍首就是那一場喪失人道的閹割手術。
同理,對哥斯拉來說,拋棄這身肥肉基本等同于割掉小雞雞!
這可是很嚴重的!
可有時候,事情會逼著人不得不做出選擇!
現在也是如此。
哥斯拉想要打敗敵人,可又沒有能力。
怎么辦?
說到底哥斯拉的智能其實很高,并不是單純的野獸。
上頭之后,總會做一些反本能的事情。
比如消耗脂肪!
隨著一股股熱浪出現!
哥斯拉的身軀,以肉眼可見的速度開始變瘦!
無數的脂肪被直接燃燒,一道道粉色的光明從皮膚的縫隙中閃爍。接著是背鰭。
粉態哥斯拉出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