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閣老  第一百五十九章 勞動者

類別: 歷史 | 兩宋元明 | 小閣老 | 三戒大師   作者:三戒大師  書名:小閣老  更新時間:2020-05-15
 
夜里,西山島南的石公山采石場,終于安靜下來。

采石場下三里長的石砌碼頭上,卻依然火把照天。

那是民夫們推著大車,在連夜裝船。

梁氏和米娃一直等到這會兒,才輪到他們劃著船靠上碼頭。

這時便有采石場的管事的,讓她們出示紅頭簽。

那是出發前一天,從縣里領到的,上頭有唯一的編號和船的大小。

管事的就著火把,把編號記下來,然后在上頭蓋了個戳,遞還給梁氏,還發給她四張飯票。

管事的吆喝一聲:“一料!”

民夫便將裝在籮筐中的石頭,抬到娘倆的船上,一共裝了六筐就停下。

水線一下就到了船舷邊上,好在兩個民夫下去后,又升高了一點。

“把船開到遠處去,別擋道。”管事的揮揮手,讓他們趕緊離開。

娘倆就小心翼翼的操著船,避開碼頭上密密匝匝的大小船只,到外頭尋找泊位。

好在她們船小,離開碼頭不到一里,就找到個空兒停下來。

然后娘倆下了船,走到設在不遠處的大食堂,憑著兩張飯票,一人領了一大碗糙米飯,一條腌青魚,還有一碗飄著蛋花的苦瓜湯。

米娃就著一條半咸魚,扒了一碗半飯,吃得直打飽嗝。

“真是太好吃了!”半大小子幸福的直冒泡。“就沖這條咸魚,我也要天天拉石頭。”

“瞧你這點兒出息,我看跟咸魚沒兩樣了。”梁氏笑著白他一眼,不過這江南公司真是財大氣粗,居然能把魚腌這么咸。

聽說股東里有大鹽商,這么舍得放鹽,肯定沒錯。

吃完飯,娘倆回船上瞇了一覺。天蒙蒙亮時,梁氏就起來,憑著剩下的兩張飯票,又去領了四個饃,兩個咸鴨蛋,還打了涼白開。

拿回船上叫起米娃來,娘倆就著咸鴨蛋吃了饃,便抓緊時間返程了。

回去時一路順流。雖然滿載,卻十分省時省力。

不到中午,小船就回了昆山。簽子背面寫著段號‘二十二’。梁氏雖然不識字,但一到十還是認識的。

娘倆便把船劃到二十二段。亮了簽子后,很快就有人上來,用鐵鉤勾住籮筐,一筐筐吊上大堤。

最后一筐被吊起后,梁氏長長松了口氣,今次的任務總算是完成了。

娘倆又劃船特意繞了個遠,從夏駕河回縣城。因為李華在這兒修水閘。

江南河道縱橫,昆山境內的六十二里吳淞江上,往北的支流就有六條。

這六條平行的河道為昆北的百姓提供了飲水、灌溉和出行的便利,不可能一堵了之。

必須要設立閘門,平時開閘行船,洪水來時關閘防澇。這也是整個堤防工程的難點所在。

好在有潘季馴。

潘中丞和鄭若曾頂著風吹雨淋,跑遍了所有的河道,又經過反復推敲,方給六條河量身設計了不同的水閘。

好比這十丈寬的夏駕河,他采用了左右雙閘設計,每個閘口各有前后一道閘門。還刻水標尺在閘邊,何時當開一閘,何時當開雙閘,一看便知。

若是放在從前,僅這夏駕河一處的河閘,就要花費半年以上,但現在有了混凝土和預制板,工程一下就簡單多了。

閘門采用竹筋預制板,在別處澆筑。

閘室和閘墩則用版筑法,直接進行混凝土澆灌。

所謂版筑法,是一種古老的建筑技藝。簡單說,就是用木板搭好框體,其外再以木樁和木棍支撐,用繩索牢牢綁縛,以確保堅固,然后再填土打夯。

絕大多數城墻,乃至萬里長城都采用了這種技法。

其實,四百年后的高樓大廈,也是用同樣的法子澆筑起來的。

趙昊本打算傳授一下工匠們澆筑之法的,一看人家有現成的法子,就不班門弄斧了。

最后他只提醒了潘季馴兩點。一是混凝土凝固時會放熱,要注意澆水降溫。二是在澆筑時,要讓工人用棍子進行搗固,以消除間隙,使混凝土密實結合。

其實這都是后世動輒幾十上百米的大型工程才要注意的地方。眼下只是澆筑個幾米高的水閘,不管這兩點問題也不大。

混凝土誕生后一百年,誰知道這些事兒?還不是照干不誤?

但這條堤壩關系太重大了。趙公子寧肯謹慎一點,也不希望有任何隱患。

這讓潘總對他刮目相看,覺得這個游手好閑的小子,也有些許可取之處。

娘倆操著船,進去土堤的閘口,便看到一群工匠正在毛竹扎的腳手架上忙碌著。

米娃眼見,一下就看到在最高處勞作的父親。

“爸爸,爸爸!”他便激動的揮手大叫。

“哎!好兒子!”不少工匠便賤兮兮的齊聲應道:“你娘呢!”

“日你娘,要死快哉!”李華笑罵一聲,甩一瓦刀泥點子下去,犒賞一下那幫賤嘴。

他朝兒子招招手,又沖妻子呲牙一笑,然后將一尾三斤多的草魚,從高處準確的丟到了船艙里。

“晚上燒了。”

早晨關閘清淤,著實抓了不少大魚,這是他分到的一條。

梁氏也朝丈夫甜甜的笑笑,便緩緩搖著櫓回去了。

傍晚時,娘倆終于回了縣城,在碼頭交了簽子,領了這趟跑船的‘補貼’——四斤米,二兩油還有三錢鹽。

她們要是二料船的話,能領到的物資還能多一倍。娘倆就親眼看到,前頭一艘五十料的大船,領走了兩袋大米一大桶油,還有一大包鹽。

雖然,那樣的大船得十來個人才能操的轉,但還是比她們這小船劃算多了。

哎,不該這樣想的。我們出船又不是為了賺縣里的好處。

梁氏為自己的私心深感羞愧,其實她很大程度上,就是看中了出船要比編筐給的多……

娘倆將魚和糧油裝進籮筐,開開心心回到在新安民社四保六里七甲的家。

梁氏讓兒子趕緊去接弟弟妹妹,再挑一擔水回來。

她趕緊開門擱下籮筐,處理起那條大草魚來。

一陣忙活下來,天也黑透了。

火塘里的火光明亮而溫暖,鍋里的魚湯香味誘人,再次饞哭了隔壁的小孩。

孩子們圍著火塘,使勁抽著鼻子,咕嘟嘟咽著口水。

這時,屋門開了,李華扛著扁擔進來了。。

“爸爸回來啦!”小兒子小女兒歡呼一聲,雀躍迎上去,撲到父親懷里。“終于可以開飯嘍。”

“回來了,洗洗吃飯吧。”梁氏也起身,接下丈夫的扁擔。

“嗯,你也辛苦了。”李華伸手摸一下妻子的臉。

在塘火的映照下,她的臉紅彤彤的。

ps.四連更之第一更。其實我這幾天只有一只眼好用,單眼寫書求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