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山河  第一百四十三章:全面擴軍

類別: 歷史 | 架空歷史 | 塑山河 | 鍇礎   作者:鍇礎  書名:塑山河  更新時間:2020-02-08
 
平心而論,在義軍入城之前,崔景佳的官聲在鄱陽城內還是挺不錯的。

但在義軍開始行動之后,短短一日時間,鄱陽滿是憤懣的百姓就開始對他直罵娘了。

雖說百姓們在咒罵的時候,也會捎帶上義軍,但主要的仇恨和火力,都瞄準了朝廷官府和崔景佳,搶糧的義軍反而變成了捎帶的……

看到這種辦法效果似乎不錯,陳子云組織了一支隊伍,開始在東城內不停宣傳鼓吹白袍義軍。

從最初起事時的口號,什么“有糧同吃、有衣同穿、有銀同使、有地同耕。”、到“白袍義軍被迫起兵,只為推翻殘暴的官府”等等口號言詞,開始迅速在鄱陽城內傳播。

通過這些宣講,具體負責此事的李智賢,巧妙的將義軍定位成了、跟平民百姓一樣弱勢者,是被官府欺壓的一方,進一步緩解了鄱陽百姓的敵意。

當然,征糧隊面對的若是富商大戶的話,就不用廢話那么多了。

這些原本的貴族階層,掌握著大量的資源,跟義軍乃是先天對立。

而且,他們手中的護院打手、忠奴,也是一個潛在的安全隱患。

對于這些貴族地主們,陳子云的做法就是直接抄家。膽敢反抗的,直接調先鋒營大隊過去鎮壓。

接連鎮壓了好幾家后,剩下的大戶地主們學乖了,盡管再不甘心也只能老老實實的配合。

糧食征完之后,義軍的手段仍舊跟先前一樣。

發動鄱陽城百姓幫忙干活,征召各種鐵匠、木匠、皮匠等手藝匠人,通過這種辦法給鄱陽百姓發糧,以保證不會有人真的餓死。

這些曾經在尋陽和葛陽用過的老手段,義軍上下都做的十分嫻熟。

鄱陽雖然大,但在只管東城的情況下,難度并不比兩縣高多少。

也就短短幾日時間,義軍就初步把鄱陽的東城控制在了手中。

鴻幫那邊雖然不像義軍這邊有條不紊,但他們底蘊更深,在鄱陽城也有著多年經營。幾天下來,倒也把西城形勢穩定下來。

敢于趁亂打砸搶掠的潑皮無賴,雙方默契的聯手抓捕、讓他們無路可逃,很是清理了一大批。

待整個鄱陽城的形勢徹底緩和,逐漸空出時間的陳子云,開始馬不解鞍的進行擴軍計劃,這是義軍當前的第一要務!

經過王傀、王遠、王卓他們的審核,先前進攻鄱陽中表現出色的將士,集體獲得了嘉獎表揚。

趁著軍心士氣高昂,陳子云以原本的陷陣營為基礎,抽調了部分先鋒營中的通過考核確認比較忠心、訓練出色、功勞足夠,滿足這三個條件的士兵,將陷陣營一舉擴充到了整整一千人。

作為現階段戰力最強的一個滿編營,陳子云給他們全體配備上了盔甲、五百長槍、五百戰劍,每月的糧餉待遇也是義軍中最好的。

這個滿編營的營統職務,最終落到了王卓的頭上。

對這個任命結果,所有人都不覺得奇怪。

誰都知道,王卓是陳子云最信任的人之一,而且他立的功勞最多,只要一有打打殺殺的任務,必定會看到他勇猛的身影。這支最精銳的戰力,自然要心腹幫忙掌控。

以最快的速度整編完成后,陷陣營迅速投入了嚴苛的訓練。

先前在城外,跟鄱陽援軍的一戰,已經暴露了很多問題。

若是陷陣營的訓練再足一些,那支長途跋涉、疲憊不堪的援軍是絕對沖不出包圍的。

費力的安排好陷陣營后,第二個擴軍計劃輪到了先鋒營。

這支目前位于義軍第二序列的戰斗部隊,在鄱陽一戰中也算經歷過了考驗。

除卻死傷和抽調到陷陣營的,現在只剩下了不到五百人。

陳子云的打算是,一舉將它擴充為兩個千人營,也就是還要再招一千五百人!

因為標準相對要低一些,而且義軍手握尋陽、葛陽和半個鄱陽城的十幾萬流民,想要填補這個缺口還是比較容易的。

先前一些先鋒營的預備隊員,比如兩次攻城都幸運活下來的竇八郎,還有新兵營中那批、在尋陽就表現還算出色的后備士兵,光這些就湊出了七八百人。

再加上郭子興出面招降的部分鄱陽郡兵和守軍士卒、以及少量來自其他各方的好手,剩下的通過義軍這幾日、在鄱陽東城的招募,也基本湊夠了人數。

在這次擴軍完成后,陳子云的主力部隊將會形成一個滿編陷陣營——兩個先鋒營的配置。

總計三千名輕步兵!

由于葫蘆峪一戰中的海量繳獲,義軍自家私下的打造、已經基本分配給了王遠的新兵營。

這三千人則是全部換上了魏國制式的刀劍,先鋒營的兩個營也幾乎是人人都能裝備上盔甲。

只要再有一定的時間訓練、沉淀,義軍的實力,將會再次迎來本質上的提升。

在未來可預見的一段時間,除了州府豫章外,這樣一支軍力幾乎可以在江州橫著走了。

隨著先鋒營士兵的到位,陳子云適時宣布了兩位營統的任命。

加入義軍后表現出色的夏良弼,被不出意外的任命為先鋒一營營統。

至于第二營就不用說了,提前就已經許諾給了郭子興。

這兩人,一個在練兵上表現出了驚人的能力;另外一個本身就是鄱陽僅次于何茂之下的武官。

由他們兩人統領先鋒營,義軍上下基本都很認可。

兩人當天走馬上任后,也都憋足了一口干勁,當即制定了全新的訓練計劃,以求在最短的時間內,盡可能的提升部下戰力。

這種良性的內部競爭,無疑是陳子云樂于看到的氛圍。

相比于步軍的順利擴充,馬隊和步弓營的擴充無疑要艱難得多。

在進攻鄱陽之前,義軍的馬隊是既缺人也缺馬。

到了現在,馬暫時是不缺了,光是戰馬都足足有六百多匹,但合格的騎手仍舊很緊缺。

諾大的鄱陽城,會騎射的不是沒有,但往往都是那些富商大戶人家的子弟,平民百姓根本負擔不起訓練的花費。

而這些人,幾乎不可能真心加入義軍。

幾天招募下來,羅豪招到的人更多的是馬夫…

對養馬或者騎術,他們可能算得上合格,可戰力就沒辦法指望了。

陳子云對此也沒辦法,只能暫且讓羅豪帶著訓練。

對目前的義軍來說,想要訓練出真正的騎兵還任重道遠。

步弓營的組建,比馬隊稍微好一些。

在義軍開出不錯的待遇下,加上陽林鎮獵戶鄧九原本帶的那批弓手,湊出了三百人,其中大部分人都有不錯的射術底子。

在尋陽縣城就是先鋒營中隊長的鄧九,已經被陳子云單獨調了出來。

陳子云相信在他的訓練下,這三百人用不了多久、就能變成合格的弓箭手。

或許跟魏國的主戰部隊沒得比,跟天下聞名的襄陽軍弓手比、更是連提鞋都不配,但至少在這江州內,還是有一戰之力的。

除了以上這些義軍中已有的兵種,趁著這次大擴軍的機會,陳子云還做出了很多變動。

首先,原本職責含混不清的親衛營、開始正式進行了嚴格的訓練,喬裝打扮在里面的燕閔,則是負責訓練他們。

內衛隊也擴充到了百余人,依舊是由段木三統領。

其次是新組建了兩個營頭——《輜重營》、《工匠營》。

前者顧名思義,負責在行軍中運送和保護糧草輜重。

先前這個任務是先鋒營負責的,但隨著義軍的正規化、系統化,以及需要運送的東西越來越多,成立一個專門的機構是很有必要的。

至于工匠營,同樣是顧名思義。

與輜重營一樣,隨著義軍手中的拋石機正在趕制、相信以后也會越來越多,很有必要專門成立一個營頭負責使用、維護它們。

況且,這次攻陷鄱陽后,義軍在東半城的城墻上,搜刮到了八架保存完好的床弩、三臺重型拋石機。

這些利器的加入,促使陳子云下定了這個決心。

相應的,在工匠營組建后,陳子云在其之上又設立了一個匠作司,負責管理招募到的各種工匠。

匠作司由王老職掌,直接跟工匠營掛鉤輸送人員,算是進一步細化、完善了義軍的機構。

整個擴軍和變動徹底完成后,陳子云的義軍儼然已經有了正規軍的雛形。

最高的統領,來自天、地二位將軍,主要戰力為陷陣營、先鋒營,其余常設的則是陳子云的親衛營、斥候隊、隨軍馬隊、新兵營、步弓營、工匠營、輜重營。

一支軍隊如果想要做大做強,合理而又清晰的構架,是非常重要、不可或缺的。

如果從頭到尾都是流寇式的打法,沒有明確的劃分,戰斗時亂糟糟的一窩蜂沖過去,每次遇到事情,只能臨時指派部下去完成,失敗了也找不到問題出在哪部,那這個勢力是絕對走不長久的。

借助起兵以來這段難得的安穩時間,陳子云利用這次全面擴軍,帶領白袍義軍步入了正軌。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