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心向天。
太陰煉形。
神魂浸泡在月華中,不斷滋養,不斷壯大。
“出!”
“出!”
陳季川暗運法門,欲要將魂魄抽離肉身。化勁運轉,將肉身氣血壓制到最低,不讓肉身成為羈絆。
魂魄顫動。
時不時就有一種抽離感襲來,覺得飄飄若仙。但時不時又猛然一沉,覺得厚重無比。
道法第三境‘出竅’,始終差了一絲火候。
與當初陳季川借助‘五鬼陰兵法’強行出竅不同,此時出竅,乃是道法境界的突破,全看積累,沒什么外力能夠相助。
一旦魂魄脫離軀殼,就算破境。
可要是依靠外力,少了其中體會,下次依舊是無法自行出竅,道法境界也不得突破。
治標難治本。
這也是其中難處。
陳季川肉身強大,內功、外功也強。可正是這份強大,將陳季川的道法修行拖累,讓他遲遲不得出竅。
肉身強大,滋養魂魄。
肉身沉重,壓迫魂魄。
說不清哪個好哪個壞,但陳季川若想在道法上有所突破,若想對諸般道術有更深一層的領悟,就必須走出這一步。
時間流逝。
月上中天,夜半子時。
肉身與魂魄的拉鋸來到尾聲,陳季川耳畔好似傳來‘啵’的一聲,像是有誰拔掉了水瓶蓋。
一聲響。
陳季川只覺身體一輕,飄飄蕩蕩,好似氣球一樣,飄了起來。
身體輕忽。
人在半空。
不能腳踏實地,讓陳季川心中有些慌亂。但他畢竟走南闖北,見識、歷練都夠,知道自己這是達到朝思暮想的狀態。
“高!”
“高!”
于是,他心中喊著,不去低頭看,反而讓自己飛的更高。
離地越遠。
心中越慌。
陳季川強行壓制著恐懼,心下繼續喊:“升!升!升!”
也不知升高了多少。
只覺得方才好似抓著他,不讓他飛高的那雙手突兀消失,他渾身變的更加輕松,飄飄蕩蕩,無拘無束。
這下子。
陳季川才放下心來睜開眼,先低頭往下看去,就見下方,一個身穿道袍、堅實俊朗的中年坐在地上,離他大概有一丈高低。
抬頭看。
離頭頂不足兩尺,居然就是洞穴頂部。透過鑿開的孔洞,能看到天上圓圓的月亮。
“出去。”
陳季川心念一動,從孔洞中像水像煙霧一樣流淌過去。
竟然真的出來了。
“出竅!”
“這是出竅!”
陳季川心底涌出無限歡喜。
魂魄來到洞外,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心胸無限開闊,道行急速拔升,直令陳季川迷醉當中,實難自拔。
不知何時。
嗚嗚嗚
一股陰冷襲來,陰風吹蕩,陳季川忍不住打了個冷顫,心底涌出危機感——
“糟糕。”
“出竅太久,離體太遠,撐不住了!”
陳季川覺察到危險,不敢遲疑,忙循著來路,先鉆入山洞,然后一頭鉆進肉身中。
肉身似火爐。
驅散陰冷,抵擋陰風。
“嗯”
陳季川呻吟一聲,這才感覺踏實。
睜開眼,嘴唇有些泛白,些許驚嚇卻難掩陳季川心中喜悅,他臉上露出笑容,站起身來,走出山洞,看向天上明月,心中涌起歡喜——
“出竅。”
“成了。”
潛山。
長生觀。
這里本是通神觀所在,打殺棲真子后,陳季川在寶芝林醫、武、藝三部之外,又開辟‘道部’,對外稱‘長生觀’。
占據潛山,宣揚道法。
在眉山府中,挑選有根性的乞丐孤兒,傳授讀書識字、道法精義。
百多年下來。
已經是眉山府中首屈一指的道觀,不比饒山白云觀與雙龍山抱一觀差了。
這一日。
陳季川與長生觀現任觀主‘飛霞子’聚在一處,從懷中取出三卷黃素書,遞給飛霞子:“我閉關九年,將一生所學道術整理、疏通,著成三卷,可為長生觀真傳。”
這些年來。
陳季川修習的道術著實不少。
有太陰煉形法,有五鬼陰兵法,有圓光術,有換形法。
除此之外。
他從棲真子身上也得來‘剪紙成兵術’、‘犁頭咒’、‘千斤拖山榨法’等七八門或是妙法或是邪法。
從白云觀、抱一觀也得來不少法門。
游歷天下百余年,也得了許多道書孤本,從中悟出道術若干。
九年閉關。
陳季川將所學駁雜的道術,全都梳理一遍,得了眼前這三卷。
這上面還僅是真法。
單一拿去,很難看懂,必須配合長生觀中藏著的萬千道卷,才能一一解讀,從而修行。
上中兩卷記錄正法。
下卷記錄‘五鬼陰兵法’、‘犁頭咒’等歹毒邪法。
“上中為真傳。”
“下卷密不外傳,非觀主不可翻閱,違者重罰。”
陳季川沖飛霞子道。
“謹遵祖師教誨。”飛霞子應道,看向陳季川,問道:“祖師出關,要不要請寶芝林其他三部來見?”
長生觀與寶芝林的關系沒有刻意去宣揚,但飛霞子身為觀主,自然沒有不知道的道理。
祖師出關。
三部知曉,定然要有人前來拜見。
“不用了。”
“忒麻煩。”
陳季川擺擺手,一口回絕。
飛霞子聞言,也都應著。
這時。
長生觀外,有弟子來報:“北項‘莊羽’求見祖師、觀主。”
“北項莊羽?”
陳季川扭頭看向飛霞子。
就見飛霞子眉頭微皺,驚疑不定:“北項橫掃南北,不日就要攻下南梁最后一地。‘莊羽’就是北項皇帝,他怎么來了?”
看向陳季川,見祖師點頭。
飛霞子這才起身,外出去迎。
梁末帝祥興二年。
眉山府代縣寶芝林、潛山長生觀祖師陳季川,游歷天下而還,面壁而坐,終日默然,人莫之測,謂之壁觀仙門。
祥興十一年。
梁亡項繼。
同年。
陳祖道法大成,于長生觀傳下道術四十八,而后飄然而去,不知所蹤。
時年二百四十八歲。
后人有謂之飛仙者。
亦有人稱,項高祖‘莊羽’仰慕陳祖仙名,曾親至潛山求教,欲要加封其為國師。然陳祖一心向道,不受,策馬而走,兩虎相隨。
項高祖派人去追,行至鄲江江畔,遇兩山并立,虎嘯山林,喝退雄兵。
待到猛虎余威散去,將士們追上去,就見陳祖在江邊折了一根蘆葦投入江中,化作一葉扁舟,飄然過江。
此事不知真假。
但鄲江江邊,確有兩峰并立,被后人稱作‘虎嘯峰’,又將山北麓陳祖一葦渡江前休息過的山洞稱為‘陳祖洞’。
鄲江南岸長蘆道觀內的‘一葦堂’,據說就是為紀念陳祖渡江后拜訪長蘆道觀而建的。
亦不知真假。
附錄:
陳祖四十八法,計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