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1年9月18日,棱艦艦隊帶著無與倫比的壓迫感如期而至。
但影子星系內的人們并不慌亂。
這本就在帝國高層的預測之中,人類早已做好充足預案。
整個影子星系的外圍早已被人類布設下厚度達一億公里的龐大詭雷帶。
詭雷數量逾萬億。
單個詭雷的體型僅拳頭大小,如微塵彌散在戴森膜外,各自沿著固定公轉軌道圍繞著龐大的星系旋動。
詭雷分布以靠近黃道面的位置為主,最為密集。
但為了對黃道面上空也保持一定的情報能力,依然有少量詭雷的公轉軌道與黃道面呈不同切角,最終構成了一張與戴森膜相似的被拉長的雞蛋灌餅模樣的大網。
由于詭雷距離影子太陽太遠,依靠純天然的恒星引力場,不能將詭雷牢牢的限定在固定的范圍,形成穩定的詭雷雷區。
所以每一枚詭雷都裝載了場能引擎。
所謂場能引擎,其實是類曲率引擎的變種,但輸出功率比類曲率引擎小很多,也幾乎不壓縮空間,只是利用龐大的引力場,稍微施加一點轉向力便足矣。
在場能引擎的牽引下,又有繁星的精準控制,數以萬億計的詭雷各自沿著縱橫交錯的軌道公轉,但兩兩之間卻不會碰撞,保持一種微妙的平衡,并讓單位面積內分布的詭雷數量相對穩定。
詭雷分為兩種,一種是在實物碰撞或能量場干擾后才會引爆的被動型。
另一種則是受量子網絡和引力波網絡的雙重操控,在固定范圍內出現敵人,便會全功率過載運行場能引擎,完成快速推進并落位引爆的主動型。
主動型詭雷的爆破方式包括反物質沖擊、暗能量黑洞、壓縮聚變爆破、束能震蕩波擴散等方式。
占比數量更大的被動型,則是一種源自特質行星系的特殊漿流電磁震蕩波。
漿磁詭雷爆破之后,會向四面八方甩出大量液態特殊合金,名為異磁漿流。
這些液態合金最大的特點是具備極強磁性,其磁性具備較強的金屬共鳴能力,且會以每秒十萬次的頻率,發生南北極高頻反轉。
根據晨風帝國與棱艦最近二三十年內的交鋒經歷來看,當漿磁詭雷爆破的數量達到一定基數,在固定范圍內存在足夠多的異磁漿流時,復眼棱艦的折躍能力將會稍微被克制,不再那么穩定,存在操作失誤的可能。
那么以復眼者的作戰風格,棱艦將會果斷能放棄折躍。
除此之外,逐漸擴散的變異磁場在量子掃描中也將變成指路明燈,可以幫助人類對復眼棱艦進行快速有效的定位。
這次棱艦的外形比起上次并無變化,依然是長三百公里的兩個金字塔拼接而成的結構。
人類布置在十重戴森膜層外的鎖鏈陣堡壘艦為直徑四百公里的球狀,共有三百萬艘,每艘堡壘千人,共有三十億艦載戰士。
堡壘艦上的千人各自有不同職責,各司其位,結合人工智能的輔助,千名戰士便可操控堡壘星艦。
每艘堡壘艦又有一艘百人操控的大型主戰艦,以及十艘十人操控的中型護衛艦,還有一百名操作可變形態高性能戰機的資深戰士。
這可變形態高性能戰機,正是星影戰甲的原型。
這些艦船上的戰士雖然沒被選入陳鋒的教學班,無法得到陳鋒的親手指導,但同樣有資格接觸陳鋒撰寫的培訓教材。
同時,這些人的培訓教官也參加了由丁虎負責的教官培訓課程。
經過為期四月的突擊培訓,這些原本就比較精銳的戰士們多有精進。
再結合不斷更新換代升級的裝備,這批配合鎖鏈陣堡壘艦的戰機操作員們綜合實力雖不及正宗的星影戰士,但也已稱得上佼佼者。
陳鋒觀察到,人類的戰爭理念正在變化。
雖然絕大部分主力艦船的核心控制權依然在人的手中,但艦船的乘員數量比之上條時間線,已經有了天壤之別。
這條時間線里每艘艦船上的成員數量,比過去少了很多。
以前要維持一個直徑達到四百公里的堡壘艦,至少需要數萬人協同操作。
現在卻只需不足三百人,并且絕大多數崗位上都能配置兩到三人輪班。
在單位宇宙空間內,假定現在人類的總兵力規模一致,軍人的人口分布密度卻低了很多。
究其原因,是在于人類大面積的走了出來,開發了更多恒星,得到更多能源,同時也發掘了更多行星,得到了更多依靠質能轉化不能獲得的特殊材料。
能源與材料的雙重過剩,為人類建造更多奢侈的大型戰爭單位創造了可能。
同時,又由于繁星的性能提升,人類對量子網絡的研究更深入,量子通訊安全等級持續提升,人類開始敢把更多重要的工作全部交給人工智能,最終便形成了這樣的新型戰爭模式。
戰爭剛開始時,人類的戰爭理念還沒如此極端。
但在這百年時光里,隨著戰爭進程逐漸深入,人類的戰略方針已經從擊落敵艦逐漸全部轉移到了悶頭收集信息,以兵力兌換更多信息為第一要務。
同時,也為了逐漸提高逃生艦隊的生存幾率,加大復眼者的追擊難度,人類開始越來越崇尚化整為零的策略。
甚至會有很多逃生艦上僅有一個家族的人口,一旦遇到狀況,甚至能每個人駕駛一艘小型逃生穿梭機單獨逃離。
在單人逃生穿梭機中,也裝載了共二十枚10男10女的冷凍胚胎。
這是能勉強保證三代以內無近親結合的最低標準。
只要能走出去一條船,這20枚胚胎就有機會在人工智能的幫助下,繁衍出一整個完整的種群。
人類的策略還挺管用,到目前為止復眼者也并未完成徹底的外部清剿,靠的就是這不斷化整為零的新型文明模式。
如此模式在其他星區便有體現,在影子星系內最為明顯。
此時,第一枚漿磁詭雷被引爆,異磁漿流噴射,潤物細無聲的灑在了棱艦之上,同時又引爆附近的更多被動式漿磁詭雷。
大型變異磁場持續震蕩并逐漸擴散,讓這艘瞬間靠近的棱艦變成了一枚被扔進水平如鏡的湖面上的巨石,掀起陣陣波瀾。
頂在最前方的鏈式堡壘之一最快做出響應,公布棱艦位置。
在相距甚遠的晨風二號中,陳鋒眼前的星圖中驟然出現一艘被渲染為赤紅色的棱艦。
是的,只有一艘。
但下一秒鐘,一個又一個赤紅色棱形多邊形結構出現在影子星系的各個方位,并最終達到三萬艘。
不同于組成網格鏈接時的平均分散,這次的三萬艘棱艦呈無規律的隨機分布。
復眼者這次顯然不會使用網格鏈接封鎖星系。
大約是由于艦船數量過少,單位空間內的網格白色電漿密度不足,無法形成有效封鎖,所以干脆不用。
那么復眼者的進攻模式便呼之欲出了。
少部分棱艦負責外圈巡邏,防止逃逸,大部分棱艦則或分散,或聚集,逐步打開人類陣線缺口,一步步蠶食人類有生力量。
這個小范圍戰局的走向,與外面波及到龐大獵戶臂的整體戰局有異曲同工之妙,仿佛俄羅斯套娃。
在獲得確鑿的優勢之前,復眼棱艦不會貿然往里突進。
這會落入人類的包圍圈。
雖然漫長的戰爭史中人類從未有過擊落棱艦的記錄,但雙方都能明顯的感覺到,那個閾值正在被漸漸靠近。
以人類表現出的能力,一旦有第一艘棱艦被擊落,便很可能意味著戰爭雙方的勝負關系瞬間逆轉。
復眼者不會允許這種情況發生,絕不。
隨著主動式詭雷在太空中快速移動,劇烈的交火在下一瞬間爆發。
只一剎那,堡壘鎖鏈陣的前方便彌漫起大約七千余朵璀璨的太空烈焰。
烈焰大部分集中于恒星第二公轉軌道的黃道面附近,少部分分布于星系上下兩個方位。
被短暫限制高機動折躍能力的棱形戰艦按照慣例撐開護盾,然后連接兩個金字塔結構的中間部位張開一條寬約三十余公里的裂縫,數量龐大的中型、微型作戰單位從里面如黃蜂出巢般飛了出來。
依然是少量刀鋒螂,中等數量的八足甲蟲,以及海量蜻蜓戰機,還有更多的龜形飛行器和指甲蓋尖大小的自爆蒼蠅。
復眼者的戰爭兵器在形態上并無太大變化。
但各種裝備呈現出來的性能還是讓陳鋒眼皮跳了跳。
現在他眼前的刀鋒螂除統一力切割刀臂和噴吐爆炸粒子之外,背上又多了一根可彎曲的長管。
這長管顯然是武器,像根從脊椎骨里反向往頭頂上長的尾巴,十分靈活,能對外射出白色光束。
陳鋒認得這光束。
在上條時間線里,曾從球型戰艦上釋放出來,在最后時刻給人類艦隊造成了巨大傷害。
并且這些刀鋒螂體表覆蓋的薄薄護盾層也發生了變化,在宇宙中呈現出銀色光輝,表明其對能量武器的良好反射率。
根據軍隊提供的情報顯示,純粹的物理毒素打上去之后,效果比之百年前下滑了不知凡幾。
這些刀鋒螂比陳鋒親自宰掉的那些,要強很多。
游蕩在外的球艦并未革新刀鋒螂裝備,一直在高強度參與戰爭的棱艦,倒已是把刀鋒螂換到了不知第幾版。
八足甲蟲也有變化,原本略顯笨拙的飛行速度變快了很多。
人類這邊迎敵的方式與陳鋒過去的理解也發生了極大變化。
鏈式堡壘艦并未急沖沖的放出載人中小型作戰單位,只從中部的出艙口飛出無數碗狀飛行器。
每個飛行器上都裝載了最多三種,最少一種的小型武器。
這些純人工智能飛行器使用了純介質引擎,雖然加速度不夠快,但靠著數量大,倒也聲勢不小。
在雙方的炮灰級作戰單位短兵相接之前,復眼者的小型單位已在詭雷陣中先喝一壺。
具備短程折躍能力的刀鋒螂倒是能快速往前突進,但復眼者的其他單位卻被無數詭雷炸了個人仰馬翻。
要通過漿磁詭雷擾動的磁場亂流,強大的刀鋒螂也得冒些風險。
但這些刀鋒螂卻必須執行折躍機動。
單個堡壘艦的火力很強,區區數十只貿然靠近,被擊落的風險不小。
它們得先聚合。
直接負責指揮第一重防線的第十元帥彭中云執行操作,開始讓部分堡壘艦的重型武器預充能。
陳鋒掃了一下,彭中云大約選了十個重點區域。
一百五十萬刀鋒螂不約而同開啟折躍。
只有95的刀鋒螂順利完成折躍,還有5的刀鋒螂出現在折躍目標地點時,卻已經只剩下半截身軀,另外半截不知跑哪兒去了,大約是遺落在某個不知名的黑洞里了吧。
原有一百五十萬只刀鋒螂,現在僅剩一百四十二萬只,圍繞著影子星系變成了共計五個小隊,平均每個小隊有接近二十九萬只。
其中四個小隊與盧先鋒提前安排的預熱集火點重疊。
在剛剛重新出現的瞬間,便遭到了附近超過千座堡壘艦的重型復合炮的當頭痛擊。
但其中有一支卻出現在了彭中云不曾判斷到的位置。
稍微休整后,這支刀鋒螂便迅速加速至二分之一光速,在宇宙中化作流光,往前撲殺而來。
隨著這二十八萬余刀鋒螂率先進入鏈式堡壘陣的火力覆蓋范圍,這邊的近千座堡壘艦中型武器開始對外傾斜火力。
絕大部分第一時間開火的,卻不是能量武器,而是以導彈為主的實彈武器。
大功率能量武器需要充能,只有實彈武器才能第一時間說開火就開火。
有時候可以執行預充能,可一旦開啟充能,便必須發射,并且每次發射后都會有一定時間的設備材質修復時間和能量重新準備的周期,俗稱冷卻時間。
導彈嗎?
陳鋒眉頭微皺,暗想,這根本不可能打中。
果不其然,刀鋒螂聚合而成的亂流驟然散開,各自躲閃。
盡管導彈都具備追蹤定向能力和一定的類曲率飛行能力,但想追蹤到能在二分之一光速狀態下還能輕易變向的刀鋒螂,難度著實太大了。
但這早在人類指揮官的預料之中。
導彈提前引爆,絢爛的殉爆將堡壘艦前方近千萬公里的空間照耀成仿佛恒星日冕般的璀璨光區。
強烈的沖擊波與粒子流在宇宙中組成了一團又一團“短暫恒星”。
“短暫恒星”相互又交錯,爆破沖擊波再扭曲變形,成為一片云團。
但眨眼之后,刀鋒螂陣列便從云團里沖了出來,繼續突進。
看起來人類是沒占到便宜。
“漂亮!”
陳鋒卻突然捏拳低吼。
他不會妄下定論,但剛才人類堡壘艦的這一手操作卻讓他為之驚嘆。
原來導彈殉爆的真正目的并非刀鋒螂,而是阻斷掉后面追來的八足甲蟲等其余作戰單位的推進路線,同時還沖垮了不知何時被刀鋒螂沿途布設的無形絲線。
這絲線陳鋒也認得,與球艦長須的材質相似,想來也具備空間凍結能力。
復眼者似乎是打算用刀鋒螂如蜘蛛般結網,慢慢用空間凍結技術把整個影子星系的外圍凍結起來。
現在復眼者的如意算盤打錯了。
并且既然人類能量能沖破絲線,便證明現在人類的爆破武器已經可以壓過絲線的凍結之力了。
于此同時,在陳鋒視覺的右上角,還有一些參數正在快速變化。
“五號弦能射線流實戰功效測試中……
測試結果進度1、2……7……33……100。
測試完成,以DX2287星恒星規則改造后的18、29、75號底弦能混合爆破,再以奧頓三號金屬作為彈片承載物,可在0.0002秒內切斷凍結絲線。
五號弦能裂片彈研發成功。”
“武器深度評估,最佳承載推進級為單粒子中子外殼的真空泡聚變爆破,可在最短時間獲得最大爆破效果。”
此時,堡壘艦上的重型武器終于充能完畢。
剎那后,千座堡壘艦上再度泛起五光十色的輝芒,一道又一道如同探照燈,但其實又蘊含巨大能量的光柱從堡壘艦上交叉傾瀉而出。
特質規則與材料觸發能源、縱橫波交錯的弦能激發態能源、具備超強磁場震蕩效應的玻色子能流、波長短到無法形容的無色光炮、堪比伽馬射線暴強度的伽馬光束、正電子注流、反質子注流等等可怕的能量武器,從堡壘艦上以或快或慢相互交叉堆疊的方式往前轟擊而去,將刀鋒螂前進的方向封鎖成一張密不透風的大網。
這二十八萬余只刀鋒螂也開始出現快速傷亡。
陳鋒視野右上角的武器測試進度再度狂跳。
是的,陳鋒只用二十秒就完全看懂了影子星系的戰略方針。
測試!
這正是一百年來雙方戰爭的永恒主題。
不僅如此,遠離刀鋒螂戰區的其他堡壘艦也已經開始給巨型武器充能。
這些巨型武器正在鎖定被短暫困在漿磁詭雷陣中的棱艦。
巨型武器種類繁多。
黑洞自旋子炮,這是一種新型黑洞類武器,雖然不如黑洞炸彈般直接,但卻可以將類似于物理黑洞材質的質能注流短暫束縛,并以柱狀形態發射出去。
超大質量恒星日冕炮,可持續釋放出三千萬度以上的恐怖高溫。
奇美拉液導彈,靈感源自特質行星系中的特質生命奇美拉鳥的唾液,一種具備極強分解能力,性能超越物理毒素的詭異液體。
熔巖生命基因震蕩導彈,模擬了熔巖生命的基因架構,可釋放出持續高溫,如同跗骨之俎般的火焰將吞噬一切。
以及賦能太空植物網絡,這是人類融合了特質星系里的奇異生命與戴森膜后創造的新型武器,可在極短時間內于太空中布置一張覆蓋面積達到五千萬公里的大網。
這大網將快速吸收接觸到的一切能量形態。剛剛研發成功不久,被寄予厚望。科研工作者希望這植物網絡可以吸收掉棱艦外層的護盾。
以及更恐怖的戴森膜吞噬能量場,這是影子星系的特產,一張曾經短暫靠近物理黑洞,然后又被敢死隊員以反推力重新送出來的伸縮戴森膜,里面的分子呈類似于黑洞物質的高速震蕩。
這統統都是測試。
百年以來,人類已經在無數次戰役中執行了無數次類似規模的測試。
一切測試的最終目的從未改變——擊落棱艦,摧毀敵人。
這些武器里,容納了人類迄今為止全部的想象力和科學素養。
人類一直都在嘗試著將獵戶臂內自己能看到的一切資源整合。
人類在不斷更了解宇宙的深度,然后吸收更多宇宙的規則,再將自己對宇宙的理解,毫無保留的填塞到了軍事科技中。
這是古老的材料學科技理念,用在了三十一世紀。
這理念名為窮舉法,可以給有限的資源賦予無窮的變化,以不斷尋找靠近真理的答案。
看似古舊的思維模式,其實永遠也不會過時。
每一次測試,都會有大量的死亡,但人類不在乎,也沒辦法在乎。
人們的目的僅僅是完成測試。
人類目前不奢望戰勝,每個參與測試的軍人和科研工作者都只想完成自己的任務。
我完成了測試,我就死而無憾。
到如今,人類已然忘卻自己是否是一個愛好和平的種族。
因為擺在人類面前的選擇從始至終都不曾改變過。
戰爭。
唯有戰爭。
人類在這近千年的時光里,依靠這量子網絡的無縫通訊,建立了無比龐大的統一意志。
這個意志的落腳處,借用一句先哲陳鋒曾說過的話,便是“戰火因你而起,我便不死不休。”
隨著無數巨型武器逐漸充能,又一輪新的測試,即將開始。
部分刀鋒螂突進到堡壘艦前方百萬公里范圍,開始與人類之前放出的碗狀智能飛行器交火。
三百萬堡壘艦中的大型主戰艦、中型護衛艦和小型單人高性能戰機陸續升空。
在外出部隊開撥前,鏈式堡壘陣總指揮官彭中云元帥在通訊頻道中說道:“各位,我們的背后便是我們的最后陣地!我們已經失去了地球,失去了太陽系,失去了整個獵戶臂!但是,在我們的背后,還有無數個正奔赴往銀河深處,去往遙遠太空的同胞!還有正往我們這里趕來的先哲!我們將會死守此地,等待先哲的降臨,等待同胞的遠去!我們一定可以取得前所未有有的,最好的戰果!各位,前進!”
伴隨彭中云的咆哮聲,鏈式堡壘陣的外出部隊轟然進發。
三百萬艘大型主戰艦,三千萬艘中型護衛艦,三億架高性能戰機同時啟動引擎,開始沿著各自不同的方向極速推進。
他們要繞開刀鋒螂等復眼作戰單位的封鎖,在更前方迅速匯聚成兩只龐大兵力,分別直撲兩艘棱艦。
與此同時,堡壘艦中的艦載士兵也早已登上了自己的中小型機炮控制臺,帶上神經穿刺頭盔,將神經網絡與機炮高強度鏈接,等待與即將靠近的刀鋒螂短兵相接。
在這些士兵的背后,站著他們的輪班戰友。
如果這些士兵用腦過度,在控制臺上精神崩潰,大腦液化而死,那么他們背后的戰友將會接替他們的崗位。
在影子星系的內部,一萬四千名精銳星影戰士組成的洪流特攻隊,則正以和冥王星軌道幾乎相似的橢圓形軌道快速加速,即將突破光速,準備進入超曲運動狀態。
這支隊伍將在十秒后突然出現在戰場中,與那沖在最前方的二十八萬余只刀鋒螂短兵相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