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5再鑄鼎  第136章 遠程通信 上

類別: 歷史 | 兩宋元明 | 1255再鑄鼎 | 修改兩次   作者:修改兩次  書名:1255再鑄鼎  更新時間:2020-06-20
 
1258年,12月17日,落藥要塞。

落藥要塞是山河防線中第一個開工的棱堡,主體結構早在一個多月前就已經完工。完工后這一個月來這里也沒閑著,而是在要塞內部又加蓋了一圈“門”字排列的營房,以在將來容納更多的駐軍和物資。

營房正中,壘了一個高達五米的磚包土臺,上面豎著一根高聳入云的大木柱。木柱中央和頂端的位置各有一個望斗,頂端的上望斗底部拉出四根支索,牢牢固定在要塞四角的地面上,即使大風吹過,也沒有明顯的晃動。這便是要塞的瞭望臺了

這根木柱連著上面的望斗和四周的支索都是海洋部友情贊助的,原先準備做成桅桿的,用一整根不知道多少年的嶗山衫木制成,高達二十米,是造船廠的寶貝,為了戰略需要不得不拿了出來。

當初立這個瞭望臺的時候,想的是盡可能擴大預警范圍,所以又壘了個高臺提升高度。由于落藥要塞地勢本來就比周圍高了一截,再加上高臺和桅桿本身的高度,所以最終瞭望臺上望斗的高度達到了三十五米,在上面看下去,周圍半徑三十公里的地域一覽無余,甚至能看出遠方地平線的弧度,確實是預警利器。

不過用了一陣子,才發現這么高其實沒什么卵用。雖然能看到幾十里外,但那么遠的目標已經過于小很難看見了,就算有望遠鏡,一點點掃過去也是件很麻煩的事。而且這么高跟地面交流起來也很困難,再加上寒風吹得冷,所以還是十五米高的下望斗用得比較多。

但是今天上望斗上突然熱鬧了起來,中央架起了一個大號鐵皮爐子,里面填充著煤炭,還淋了一層鯨油、松油和煤粉混合制成的引火油。狹窄的望斗里擠了三個人,都身穿厚厚的棉大衣,其中兩人正在用力拉著繩子,從地面往望斗里吊裝什么東西,而另一個身材最高大卻基本沒出力的家伙一邊探頭看著正在逐漸上升的貨物,一邊頂著風聲喊道:“好好好,上來了,小心點,輕拿輕放,這可是鎮社重器!”

這個男人是財政部的股東馬原,而這批貨物也確實是鎮社重器。隨著箱子逐漸到達望斗邊緣,馬原一把把它抓住,然后三人配合,小心地移到了望斗中。

馬原穿越前喜讀網文,在手機中積攢了不少相關資料,為商社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今天他這又搞出了些新點子。

他拿出一把小刀,拆開箱子外側層層疊疊的包裝,將其打開,三個由大至小的望遠鏡展現在三人面前。

其余兩人,一個臉色白凈的叫張樂生,本地富戶出身,后來機緣巧合去了嶗山學宮讀書,學有小成后被東海商社雇了來;另一個瘦小精壯的叫李大成,原先是義勇隊的士兵,因為眼力好、文化課成績好,被選拔為通信兵。他們兩人在商社也算老人了,可以說見多識廣,但此時看到這些寶物也禁不住驚呼起來。

東海商社現在自產的玻璃質量不過關,造不出合格的光學玻璃,即使優中選優,也只能勉強制造一些低倍率望遠鏡,成像質量不怎么好,配發給偵察兵和低級軍官使用。高級軍官們自用的望遠鏡都是從后世帶過來的,所幸當時他們是乘船游覽,還真帶了不少。

而這批望遠鏡,用的則是將后世玻璃熔鑄后再磨制的鏡片,成像效果可比之前那些山寨貨強多了。其中更是有一個一百倍率超大望遠鏡,最初是為東海覓天臺試制的,耗費了不少人工,但是由于鏡片質量仍然不佳,鏡片又沒有形成消色差鏡組,所以看出去的景象全部是扭曲的,而且景物邊緣形成了彩色的色帶,并沒有什么實用價值,之后就一直閑置著。但是從好的方面來說,至少能看到“有”或者“沒有”,這一點對于馬原他們來說用處就很大了,所以從天文臺那邊要了過來,今天拿出來實驗一下。

馬原興沖沖地將箱子中附帶的三腳架組裝起來,然后喊另外兩人一起,將那臺巨大的一百倍望遠鏡裝了上去,對準了藍村鎮的方向,迫不及待地朝目鏡中看去——然而這一看他就頭暈了。

這臺望遠鏡放大倍率過大,任何一點輕微的晃動都會導致觀察到的景象劇烈晃動。望斗雖然有支索固定住,但高處風大,仍然不可能完全保持靜止,平時人站著肉眼看出去感覺不出,然而一經過望遠鏡一百倍的放大,立刻成了天旋地轉的景象,再加上高倍率帶來的嚴重色帶,簡直是地獄般的畫面。馬原看了一眼就堅持不住,又讓張樂生和李大成輪流試了一下,兩人都喊不行。

“唉,華而不實,還是送回去鎮宅吧。”

馬原心疼地把大望遠鏡收了起來,又換上一個三十倍的中號望遠鏡。這次穩定性就強了許多,雖然視野中仍然有不小的晃動,成像效果也不太好,但已經可以接受了。他強忍住嘔吐的欲望,找到了藍村鎮瞭望塔的位置——藍村鎮已經作為前線指揮基地開始建設,自然也設立了瞭望塔。

馬原把鏡頭調整到藍村瞭望塔望斗的位置,可以看到那里的結構和這邊相差無幾,也有一個大爐子和幾個人在上面。然后他離開望遠鏡,摘下帽子吹了吹冷風,又對著李大成問道:“李大成,你看看這個視野習慣不?沒問題的話,我就點火,讓他們開始發信號了。”

李大成湊上去看了一下,視野的晃動對他來說倒不是個大問題,但顛倒的景象即使經過多次練習,也還是不太習慣——為了提升成像效果,這批望遠鏡用的是雙凸透鏡的開普勒式望遠鏡,而不是一個凸透鏡一個凹透鏡的伽利略式望遠鏡。

伽利略式望遠鏡可以直接成正像,但是成的是虛像,視野較小,從鏡中看到的景象類似于影視劇中的場景——鏡頭周圍一大圈都是黑的,只在中央有一個小圈顯示遠方的景象。而開普勒式望遠鏡雖然成的是倒像,但可以形成充盈整個鏡頭的實像。

后世廉價的玩具望遠鏡一般是伽利略式,而正規的專業望遠鏡都是開普勒式。只不過后世的望遠鏡會在目鏡和物鏡之間再加一套棱鏡組,把倒像轉化成正像,而東海商社現在沒那種技術水平,權衡之下,還是先湊合著看倒像吧。

李大成清楚地看到了對面瞭望塔的情況,站起身來說:“首長,沒問題。”

馬原點點頭,喊過張樂生一起把火爐缺口的方向對準藍村方向,然后打起火石,點燃了里面早已準備好的燃料。

熊熊大火立刻燃燒起來,為寒冷的望斗中帶來了一點暖意,而冒出的煙柱即使在白天也足夠醒目,引起了對面的注意。

不用馬原指揮,李大成立刻撲到了望遠鏡上,張樂生走到火爐右邊,扶住了一個轉輪。

馬原點點頭,又拿起箱子中最后那支五倍的小望遠鏡,看向藍村方向。這個望遠鏡的“小”也只是相對前面兩臺巨物來說的,實際上仍然有近一米長,雖然倍率不高,看不清細節,但是不容易頭暈,用于觀察大致情況足夠了。

很快,藍村方向做出了反應,他們用一塊木板擋住了爐火,又放開,如此閃爍了三次。

“藍村塔,問詢信號!”李大成叫道。

“回復待機信號!”馬原聽了之后,命令道。

張樂生轉動起轉輪,一塊大木板快速升了起來,擋住了火爐的缺口,又迅速降下,如此同樣重復了三次。

不久后,藍村塔看到這邊的信號,又做出了回應,先是閃爍一下,又長亮了一會兒,又閃爍一下。

李大成觀察到這個情況,喊道:“藍村塔,預備信號!”

“準備記錄!”馬原回復。

張樂生從望臺里一個小桌上拿起一個筆記本,又從裝滿鉛筆的左口袋掏出一支鉛筆,喊道:“記錄準備中!”

————

FLAG這就應驗了,今天兩章都不滿三千字,稍后加一更。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