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5再鑄鼎  第354章 友軍有難不動如山 上

類別: 歷史 | 兩宋元明 | 1255再鑄鼎 | 修改兩次   作者:修改兩次  書名:1255再鑄鼎  更新時間:2020-05-16
 
1262年,7月25日,立秋13日,濟南府,章丘縣。

“哈……哈……”

孫義成喘著粗氣,蹲了下來,將手中的長矛平舉,迎向了前方沖陣中的蒙古騎兵。

他所在的新編第三歸義營此時排成了一個四四方方的大方陣,人與人緊緊地擠在一起,上百根長矛向外伸出,形成了一個完全的針刺堡壘。這個第三營與旁邊的與義一營、義二營一起,三個長矛方陣呈品字形布置,旁邊還有一個單獨的火槍方陣掩護,堅若磐石無懈可擊,正是騎兵最討厭的步兵陣型。

要是換了以往還是蒙軍的時候,歸義營的士兵們就算排出了這樣的陣型,正面對上眾多騎兵也是要心里惴惴的。但是現在,他們卻出奇地堅持了下來,因為他們身邊有著更可怕的東西,那就是在方陣四角列出了四個小陣的東海火槍手和他們所部署的火炮!

果然,面對這種堅不可摧的方陣,蒙古輕騎遠遠地就停了下來。就算是身披重甲的重騎兵也不可能硬撼這種厚重的方陣,更何況他們呢?

他們只能按照傳統戰術,在方陣周邊游走起來。一些人下馬用手中的弓箭進行騷擾,擾亂陣型,試圖找到大陣的薄弱點,好集中兵力進行破壞。

然而,這次他們的如意算盤就不行了。因為四角東海火槍手所持的風暴槍比他們的弓箭射程更遠、威力更強,前來擾陣的輕騎根本來不及射出幾箭,就中彈被創。其他騎兵只能嚇得遠遠逃開,放棄了這次襲擾任務。

然而軍陣兩側的東海騎兵卻不打算就這么放過他們,明明只有一個連百多騎的兵力,卻敢向三倍的蒙騎主動發起進攻,并且把他們打得落荒而逃,扔下了一路尸體。

也有部分勇士敢于回頭與東海騎兵對撞,但無一例外都很不爭氣地在與騎墻碰撞前泄了氣勢,調頭減速試圖逃開,然后被追上虐殺,也是慘烈。

方陣前排的孫義成正處在這個方向,將騎兵間的追逐戰看得一清二楚,不禁暗暗嘆了一口氣,心道:“不作死就不會死,為什么非得來當援軍送死呢?”

正當他思維發散的時候,上面卻突然下來了新的命令,他站起身聽從百戶的指示動了起來。

隨著陣后傳來的鼓聲,營大陣開始分解為百人隊小方陣,四個角的正規軍也散開重組到了一起。

在他們南邊不遠處,有著一個掛著“王”旗的營寨,此時里面的士卒正緊守著營寨,絲毫不敢出門。

東海軍對這個營寨視若無物,大搖大擺地朝著西北方一群身穿黑衣的步兵方陣移動過去,絲毫不顧及后方被偷襲的可行性,徑直向黑軍發起了攻擊。

看到黑軍軍陣驚慌而混亂的樣子,方陣前排的孫義成忍不住又嘆了一口氣,暗道:“不作死就不會死,為什么不懂呢?”

此地是章丘縣西部的龍山鎮,鎮旁有一條“巨合水”發源自南部深山,向北匯入小清河,歷來是個繁華的商鎮。繼之前的鄭溫部之后,又有一部蒙軍向東就糧,現在就星羅棋布散布在龍山鎮周圍。

林宇所率的東海軍義勇師北面旅第一團,此時已經推進到了龍山鎮,接連攻拔了幾個蒙軍營寨后,今日又開始攻打這個從屬于王文干的營寨。

孫義成并非歸義營的第一批成員,而是在章丘才投誠的。之前,他是劉浩部下的普通一兵,當時隨著奧敦希尹一起前往主寨救援鄭溫,結果主寨沒救下來不說,自己這部也被東海軍完全擊敗,逃不過東海鐵騎的追擊,孫義成他們紛紛跪地求饒,連奧敦希尹也被抓了去。

事后,戰敗的鄭溫等人一如既往的沒受什么苛責,只是先軟禁了起來,準備找個機會送回濟南城去吃史天澤的糧。而另一波援軍可就慘了,軍官被抓了起來,普通士兵被逼著親手將前者處刑,然后又被趕回了劉浩的營寨。

其中的孫義成尤其慘,他砍的可是奧敦希尹的頭!

當時,他深怕回去之后會受到報復,于是抱著東海軍官的腿,哭著喊著要留下來。這可就把那個少尉難住了。北一團下屬兩個歸義營只有一千員額,雖然降兵用著不用什么錢,但是林宇并不愿意大肆擴充,因為不要錢也是要吃飯的,人太多了后勤就跟不上了啊!

不過事情報上去之后,林宇倒是動了心思。因為經過一場數量懸殊的大戰,歸義營也損失了不少,是該補充一些了。而且既然是降兵,自然要來源越復雜越容易控制。于是他就在降兵中展開了選拔,分了舉重、跑步、隊列三個項目進行考核,孫義成使勁渾身解數,終于爭取到了一個名額,剃了頭發換了衣服,總算是逃脫了回去背黑鍋的命運。

章丘一戰,主營陷落后,林宇隨便一嚇唬,剩下兩個營也就降了。他干脆如法炮制,又選了一批降兵出來,編了一個義三營,剩下的按慣例繳械后驅趕往濟南的方向,給史天澤和趙璧再送去一些吃飯的丁口。

接下來的幾天,濟南東北方向的北二團和西南長清方向的東平旅也接連部署到位,連同林宇的北一團,從三個方向開始壓縮起蒙軍的活動范圍來。

當然,蒙軍這么多營寨,他們不可能一個個無的放矢打過去,而是優先攻擊那些有向外運動傾向的或者最近曾經外出劫掠過民間的。倒不是說是為了正義,而更多的是為了打消他們向外擴散的念頭,讓他們老老實實待在濟南消耗糧草。

一開始的時候,一個營寨遇襲,附近的其他營寨還會前來救援。但是當東海軍切實地將“敗軍無罪、援軍必屠”的口號演示給他們看的時候,他們也就學乖了。反正呆在營中打輸了無非是把武器交出去,而出營作戰可是會掉人頭的,所以還不如老老實實守著呢。

于是,在蒙軍的外圍防線,就出現了一種詭異的情況,東海軍圍著一個營寨猛攻,而周圍的營寨則視而不見。哦不對,很多時候,根本不需要猛攻,只要大炮在外面一架放上幾炮,營中就主動投降了。接下來只要把武器盔甲往外一交,全體官兵照樣能完完整整地回到營中,彷佛什么事情也沒發生過,打完了還能繼續跟大營討要軍餉和補給!

史天澤和合必赤也不是不知道這事,也試著調集兵力來圍剿他們,但是來少了不行,來多了的話,把大軍調集起來一同行動可不是幾天功夫能搞定的。

在濟南城下忍饑挨餓了這么長時間,各路世侯已經怨聲載道了,想讓他們出戰,必須拿出珍貴的補給品和未來的封官許愿來補償才行,這一來一去,扯皮的事兒可就多了。

更何況,東海軍從三個方向發起襲擊,北邊北清河河岸更是隨時可以登陸,召集的兵力該往哪調?要是往外抽調得太多,李璮從城里沖出來怎么辦?就算他們有十多萬大軍,這時候也顯得捉襟見肘了。

于是這段時間里,蒙軍就只能任憑東海軍肆意妄為了。他們不敢太深入防線內部,但在外圍游走起來那叫一個游刃有余,小而精的組織形式在這時的優勢盡顯出來。

東海軍早就做好了這一帶的地圖,而且基層軍官也都有讀圖的能力,幾乎如同主場作戰一樣,以少打多,靈活機動,愣是打出了以一圍十的效果。

而外圍受襲的蒙軍見主力遲遲不來救,更加心灰意冷,只能自保為上,配合起了東海軍的行動。

蒙軍配合,東海軍也會配合他們。蒙軍的戰報愛怎么寫怎么寫,愿意說是自己打贏了,東海軍也不會戳穿,甚至表現好還會發回一部分武器幫他們演戲。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