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5再鑄鼎  第489章 不忘初心

類別: 歷史 | 兩宋元明 | 1255再鑄鼎 | 修改兩次   作者:修改兩次  書名:1255再鑄鼎  更新時間:2020-07-20
 
1265年,11月21日,日本,石見國,江津。

“別看了!”韓松拍了一下林宇的肩,后者正在眺望著東方的海面,雖然那邊一片風平浪靜什么都沒有,“都入冬了,這季節哪來那么多臺風?再看也看不出什么來,快到了,讓你的人準備起來吧。”

林宇打了個激靈,隨即說道:“自從上了你這船,我就一直感覺不踏實,生怕一陣風吹來,我的兩個營就得喂魚去。畢竟,這里可是日本啊。”

韓松哈哈一笑,說道:“蒙古那是倒霉,冬天都能遇到臺風。不過哪來那么多意外呢?哦,對了,我跟你說,我們這烈焰級可是見識過真正的風暴的……”

說話間,他們所率領的船隊已經接近江津港的岸邊了。

這支船隊包括12艘各類艦船,搭載了由第一山地步兵營、第17普通步兵營和兩個連海軍陸戰隊組成的日本干涉軍第二團——兩個月前,全體大會決定對日開戰后,總參謀部把之前做好的一份預案稍稍修改了一下,拿出了一套“日本干涉軍”的組成方案。

根據這套方案,東海軍將出動四個主力合成營,輔以四個普通步兵營、兩個海軍陸戰隊營,編成兩個旅四個團。每團都配上一艘烈焰級、三艘星火級和六艘順風級用于運兵兼制海作戰——這個運載噸位以客船的標準來說稍嫌擠了些,但短途機動夠用了,太多反而亂——每旅又配上額外的三艘星火級和六艘順風級用作后勤補給和備用。總計動用兵員六千人,其中陸軍四千、海軍兩千,海陸配合,將能夠在日本漫長的海岸線和薄弱的陸地縱深條件下發揮出極為靈活的作戰優勢。神出鬼沒、直搗黃龍這些成語簡直就是為他們而發明的。考慮到日本糟糕的陸路運輸條件,甚至可以說,比起鐮倉幕府,他們才是更像是在主場作戰!

呃,好吧,這些兵力可以說打場通商戰爭都夠用了,但是開戰都兩個月了,整個日本干涉軍還是磨磨蹭蹭的,一點“直搗黃龍”的意思都沒有,唱主角的反而是陳遠琪和高川他們搞出來的那些玩笑式的“倒幕軍”。

直到倒幕軍打贏了大保原合戰,日本干涉軍才動了起來,先是出動了以第二標準合成營為主力的第一旅第一團接收了博多,又占領了至關重要的下關,奪取了九州島與本州島之間的關門海峽,打開了倒幕軍前往山陽道(本州島西南側的行政大區稱作山陽道,西北側稱山陰,兩道合稱“中國地區”)的通路。

此后,尚在瀛山島的第二旅開始向下關遷移,準備以此為前進基地向本州島出發,但真正出發前尚需要繼續“休整”,而林宇和韓松則帶領第一旅第二團直接來到了石見國。

來干什么的還用說嗎?自然是為了這里的石見銀山啊!

全體大會發動這場“日本干涉戰爭”,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則就是“不能被日本人牽著自己的鼻子走”,換句話說就是不能從自己口袋里掏錢,反倒要讓日本人為戰爭買單。那么這就要求收入大于支出,也就是從日本獲得的現金流為正,這可就有些麻煩了。日本現在實在是太窮,就算搶或者要求戰爭賠款都拿不出什么東西抵債來(雖說,如果真的有得選的話,天皇或將軍肯定是非常樂意花個幾百萬買個實權的,然而他們并不能拿出來),那么就只能自己挖了啊!

這個江津港,并不是離石見銀山最大的港口,但卻是石見國目前最大的銀礦輸出地,同時也是最繁華的一個港口。因為這里是整個山陰地區最大的河流“江之川”的出口,而在多山少地的山陰,江之川是難得的天然通路,支流眾多,主干一直連接到內陸深處,大量商品通過這條河進行流動,這個江津作為它的出海口,自然就成了“小上海”一般的存在。同時,江之川入海前拐了一道彎,幾乎恰好把石見銀山圈了起來,可以說是銀山的天然防衛圈,那么顯然,東海國想穩固控制住銀山的話,江之川和江津自然是必得之地了。

不過此時江之川已經封凍,第二團來這里,更多的只是打個前站,并且進行一點“外交”工作。

艦隊的到來讓江津港的居民有些驚奇,畢竟冬季封凍期海船是很少來這里的,因為鯨海上風浪大,而這里的海岸港口條件很不好,停泊不進河港里的話很危險。但也并未太過驚慌,因為經過幾年的交流,他們對東海國的旗幟和船舶已經很熟悉了,知道他們都是“好人”,并不需要害怕。

實際上,東海軍也確實沒打算對他們怎么樣。因為按成分劃分的話,江津居民大多是自由市民或商人,屬于可以拉攏的對象,算是“好日本人”,跟腐朽的幕府貴族完全不同,應當“親善”才對嘛。

日本這樣的封閉莊園經濟體制下,消息傳播得很慢,現在開戰都兩個月了,許多偏遠地方的人還不知道發生了什么事呢。不過江津港商人匯聚,消息還算是比較靈通的,自然知道最近的來龍去脈,知道東海軍是在與幕府打仗。但是,利益上的立場,還是使得他們更傾向于東海軍——幕府的驅逐令,驅逐東海人的同時也損害了他們這些與東海人進行交易并且獲利頗豐的商人的利益;而且,最近的一道德政令,又使得一些曾經向武士放過貸的商人損失慘重。兩相比較下,該支持誰還用說嗎?

更別說,幕府將軍也是“站在”東海人一方呢。雖說北條家又重新立了宗尊的幼子為新將軍,但那無疑是偽令,是叛逆!

于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東海艦隊剛試探著在江東岸找了一處還算堪用的港灣泊下來開始登陸,江津港的商人們就推著小車挑著扁擔過來兜售食水了。

“好了,先搬帳篷,鐵絲網稍后再說!”林宇發號施令了一通之后,轉身看著陸上的一圈小販,忍不住笑了:“好啊,這也是簞食壺漿以迎王師了吧?只是,我們這王師還得自己掏錢。”

韓松整了整領子,戴上了大蓋帽,說道:“沒事,等新聞報道的時候省略幾句就行了。好了,伊東家的人過來了,我先下去了。呃,你派幾個長得高的過來給我鎮鎮場子,山地步兵就不用了,迷彩服的氣勢他們欣賞不來,還是選點普通步兵吧。”

林宇往西南一看,果然有一行人抬著小轎,從冰面上戰戰兢兢地過來了,于是說道:“好,給你找二十個,全是一米六五以上的,保證嚇死他們。嗯,我也跟你去看看吧,看這伊東家到底是些什么人……”

海軍由于船上空間狹小,挑選船員的時候往往傾向于身材更矮的人選,而陸軍就沒這個禁忌了。這幾年東海國營養條件還算可以,雖然不能跟后世比,但山東一向出大漢,挑幾個超過165cm的士兵出來做儀仗隊還是很輕松的。

很快,林宇就選出了二十個高大的陸軍士兵,跟著韓松和幾個海軍軍官,就在剛剛建出一個雛形的營地之中,見到了匆匆趕來的伊東家的代表,也就是東海人的老朋友伊東守。

自從當年伊東守與韓松搭上線,幾年來雙方一直保持著貿易來往不曾間斷,近幾年更是因為銀礦貿易而大發其財,關系自然是很好的。只是,最近的一段時間,他的心里是越來越不踏實,不是因為別的,是因為他的父親、石見國守護伊東信義的身體越來越差,眼看著就沒幾天了,而他只是庶子,幕府那邊很有以此為借口收回石見國、轉封給北條家自己的御內人的意思。這讓他急切萬分,拿著海貿賺回來的銅錢去鐮倉活動,希望能保住這個位子。然后,這一活動,就活動出事兒來了,幕府產生了疑問,石見國地狹民貧,他哪來那么多錢?順藤摸瓜一查,好啊,原來是你小子把東海人引來的?!

這之后,就出大事了……

雙方也是老熟人了,韓松與伊東守一見面,就隨意抱拳打招呼道:“伊東君,近來可好?伊東守護的身體還好嗎?”

伊東守苦笑了一下,回禮道:“托您的福,父親大人……還算好吧。韓君,你們可是要去討伐幕府?但是……這江之川已封凍,這江津恐怕不是好地方吧?”

說話間,他眼瞅著對方背后的營地眨眼間就頗具規模了,海上的大船上下來的武士怕不是有好幾百之多……這幫大神來了,想再送走可就難了啊!

韓松哼了一下,臉色變冷,說道:“怎么,石見國難道還沒有下定決心加入倒幕軍嗎?眼看著就要過年了,站在幕府那邊可不是個好主意啊。”

伊東守打了個寒顫,立刻說道:“當然,當然,北條政村倒行逆施,我們當然要遵從將軍的號令,尊皇討奸!呃,只是,只是我石見國小民弱,父親大人又抱病在床,恐怕不能……”

韓松又冷笑了一下,看了一下伊東守柔弱的手腳,說道:“伊東守護不能出征,不正是你這個長子代父出征的好機會嗎?至于國小民弱……倒也是,不過不要緊,等到倒幕成功,將軍和天皇論功行賞,一定會獎勵伊東家的。嗯,我看石見國這破地方就不用要了,轉封到……尾張怎么樣?”

尾張國大約就是后世名古屋一帶,位于本州島中部,是多山的日本難得的連片平原地帶,農業發達、人口稠密,同時又靠近京畿沒有“穢土”之慮,是當前日本一等一的好地方。

“甚,尾張?”

伊東守先是露出了欣喜的表情,若能從窮困的石見國轉封去富庶的尾張國,那可真是發達了。但隨后又立刻轉成了疑惑和憂慮:尾張雖好,但它位于畿內和關東之間,是東西交鋒的必經通道,自然也是兵家必爭之地,倒幕軍真的能打到那里去嗎?就算能打過去,難道又能真的打倒幕府?若是不成,尾張國可就成了交鋒前線了啊!

眼看著石見國現在因為銀礦有了些起色,若是丟了這里反而換到一塊戰亂地帶上去,那不就成大傻瓜了嗎?

再說了,東海人讓我去尾張,是安的什么心,難道不是想著獨霸石見的銀礦?這可不……等等,如果他們非得來搶,難道我能抵抗得住?

罷了,唐人有句話說得好,二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啊。

他又看了看韓松背后那一排高大的“武士”,咽了一口口水:“好,好!我這便召集武士,參加倒幕軍。只,只是,在將軍轉封之命下達之前,我家尚需履行石見國守護之職……”

韓松哈哈一笑,轉怒為喜,笑著說道:“那是自然……嗯,我軍也不便長久叨擾,不過因為倒幕事業,還需要在石見國停留幾日。我聽說此地東北有仁摩、大森二地,伊東君便將此二地讓與我軍如何?”

伊東轉念一想,回憶起了韓松所說的這兩個地名。它們位于江津以東、大田以南,是兩個不起眼的小地方,仁摩靠海,大森靠山,中間有一條小河相連,沒什么產出,好像也有些銀礦,不過也只是石見國無數銀礦中的一小部分。因此,他沒怎么心疼便同意了:“好,好,我這便回去,將此二地的地頭委任于韓君!”

韓松心中狂喜,但面上卻沒表示出來,只是淡淡地點頭道:“那便有勞伊東君了。”

成了!石見銀山到手了!

實際上,石見銀山的潛力在此時尚未發掘出來,雖然也已經有小規模的銀礦開采,但這樣的小銀礦遍地都是,根本看不出什么特別的。所以伊東守才會輕松把它讓出來——哦不對,應該說,所以他才會無意中明智地做出了正確的抉擇,輕松保住了地位和性命,不然真的死抱著銀山不放的話,那就不是情誼能解決的問題了。

韓松剛才所說的“大森”,就是石見銀山旁邊的一座小城,或許只能被稱作小山村,現在沒什么名氣,但是地理位置很重要,西邊緊鄰銀山,同時又臨近兩條小河,一條向北在仁摩町出海,一條向南匯入江之川,可謂銀山的出口。后世的德川幕府就在這里設立直轄的御所,用于控制銀山。

現在東海軍只要取得了仁摩、大森這兩個地方,就能開始對銀山進行大規模開發了!

多年的夢想,終于達成了……這也算是不忘初心了吧。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