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5再鑄鼎  第647章 陷入泥潭了?

類別: 歷史 | 兩宋元明 | 1255再鑄鼎 | 修改兩次   作者:修改兩次  書名:1255再鑄鼎  更新時間:2020-10-05
 
1272年,10月23日,中途城。

時間寶貴,機動艦隊在龍牙門沒怎么休整就繼續出發,于今日到達了已經改名中途城的賓特羅。

兩年前,東海人聯合安南人對占城國南北夾攻,逼迫占城國王割地求和,中途城也就正式落到了東海國手里,現在由廣南工作組管轄。經過兩年的經營,這里也有了一番新氣象,有成為中南半島商品集散地的趨勢。

之前機動艦隊從科倫坡直達龍牙門,途中要跨越一千五百海里的茫茫大洋無法補給,所以每艘船都搭載了大量的煤炭,占用了不少噸位。而到了中途城后,后段航程隔幾百海里就有一個補給站,所以就可以減少載煤量,轉而多裝點土特產帶回去。

現在,艦隊中的商務人員就在向本地商站采購一批紅木、黃蠟等本地特產,而金庭則與煤水站的幾個工作人員攀談了起來。

南洋地區煤礦并不多,幾乎所有的煤都是從安南北部的鴻基煤礦出產的。為此,機動艦隊部署了一支運煤支隊,定期從鴻基出發,把煤炭賣往各地的煤水站,以供過往的蒸汽船采購,順便也能滿足當地居民消費。因為這個特點,使得運煤支隊經常往來各地,成為南洋地區消息最靈通的團體之一,與他們聊聊天,就能夠獲得不少第一手的新消息。

他們聊了一會兒,當談到安南的最新局勢時,金庭很是驚訝:“宋國的軍隊還沒把安南人的殘部清剿干凈?報紙上不是說節節勝利么?”

宋滅安南,是這兩年來聞名天下的大事之一。去年宋軍以雷霆之勢奪取升龍府之后,大部分人以為戰爭就這么結束了——都打成那般一面倒的局面了,都城都拿下了,安南人還能有什么辦法?接下來就該是秋風掃落葉,派遣流官將安南重新納入王土了。

今年金庭主要在西洋地區活動,對這邊新消息獲取的不多,看過幾份舊報紙都說勝利接連不斷,怎么聽這位顧兄的語氣,宋軍好像是陷入泥潭了一樣?

他對面的顧有才常年來往于鴻基,對安南局勢有親身體會,當即不屑地說道:“報紙上說的不真……倒也不假。要是真打起來了,那沒的說肯定是官軍贏,但是安南人不跟你打,你能有什么辦法?宋國朝廷的新軍在安南就那么點人,就像一撮芝麻,撒在餅上沒見幾粒。要是合兵一處,就找不到人,要是分散出擊,說不定走著走著就中了埋伏,再能打也沒辦法了。總之,打了一年,官軍現在就能控住幾座城,別的地方還是安南人的地盤。就連鴻基那邊,給我們賣煤的還是過往的那幾個礦主,朝廷上次派了幾個礦監過去,莫名其妙就被人打死了,事后礦里只交了幾人出來頂罪,朝廷也沒法拿他們怎么樣。”

“居然這樣!”金庭對此很是驚奇,但還是有些疑問,“可是安南人這是為了什么呢?上次他們抗拒蒙韃,拼死抵抗,很好理解。可這次是朝廷王師,他們干嘛要這么打生打死,老老實實生活不好么?”

顧有才瞥了他一眼,搖了搖頭:“你想岔了,安南人可不會跟我們東海人一樣在意華夷之辯。實際上,普通安南小民也不在意上面是朝廷還是陳氏,反正給誰交稅不是交?但是,安南的土豪、宗室可不這么想。當年陳氏篡位而來,為了收買人心對他們頗多厚待,鄉間大小諸事皆委任他們自行處置,形同封建。可現在朝廷占了安南,要降國為路、削藩置縣、改土歸流,這不就是掘了他們的根基么?所以,他們自然不會束手就擒……

本來這也就罷了,可是去年官軍攻下升龍的時候干得不漂亮,讓陳氏一族逃了出去。他們藏于山野之間,發號施令,各地土豪群起響應。這可就給官軍惹了大麻煩,捉捉不到,剿剿不完,只能躲在城中,催促朝廷增兵了。”

金庭還是一副獵奇的表情:“真厲害啊,這難道就是所謂的‘民心所向’?”

“諸位,我們現在民心所向,只要堅持下去,一定能將宋狗驅逐出去的!”

安南萬劫北部山區中的一處山寨中,陳國峻手持一柄寶劍,神色堅定地對一群兵將如此說道。

這群兵將的裝備看上去很是雜亂,沒有統一的服色,兵器和盔甲樣式也五花八門,而且都有些年頭了,整體看上去相比整齊而先進的宋朝新軍不值一提。但是,他們神情堅定、士氣高昂,在聽完陳國峻的鼓動后,當即高舉起手中的武器,高喊道:“驅除宋狗,恢復安南!”

這些人,就是附近的一批安南土豪和貴族,也就是所謂的“民心”了。正是有他們的自發幫助,使得陳國峻及其部下能在萬劫一帶站穩腳跟,不但抵御住了宋軍的清剿,甚至還有余力打擊一下他們的補給線和小型兵站。

實際上,單有“民心所向”并沒什么用。當年金軍攻入開封的時候,民心肯定是向著趙氏的,可是再有民心,由一幫不懂軍事的士大夫帶著,遇到金軍就一觸即潰,那又能干什么呢?

但安南的情況就與當時的北宋截然不同。這里的政治體制更落后,但也更適應現在的形勢。李、陳二朝在安南經營數百年,在基層留下了大量的豪強,而安南不興科舉,甚至還為了避免軍隊衰落,特意禁止武士階層學文。所以,這些豪強可不是只會讀書的士大夫,而是真有功夫的。他們既對陳氏有一定的忠義,又因宋軍的入侵而切實地利益受損,所以抵抗情緒非常高漲。有這幫豪強在,陳氏便可源源不斷地從基層組織起兵員,轉化為抵抗力量。這些抵抗力量或許無法與宋軍正面對抗,但是仍然具有作為武裝人員的基本素質,能夠成群結隊利用地形和人脈在鄉野間運動,為進一步的作戰提供了基礎。

所以說,不光得有“民心”,還得有“民力”才行吶。

陳國峻對現在的士氣非常滿意,當即把劍朝南方一指,說道:“據線報,宋狗近日會在缽盂鎮交接一批軍資,這就是我們的好機會了!”

兵將們振臂一呼,當即出了山寨,召集起各自的部下,跟著陳國峻一路向南方行去。

很顯然,光有基層還不夠,若是沒有良好的組織,再大的力量也發揮不出來。幸運的是,陳氏一族在這段時間里恰好人才輩出,宗室子弟陳國峻、陳光啟、陳國瓚、陳慶馀等等都是能獨當一面的將領。他們找到了正確的抵抗方法之后,將基層兵力有效地組織了起來,神出鬼沒,對宋軍造成了嚴重的困擾。

而且,此時的陳氏有著一個堅強的領導核心,太上皇陳煚、皇帝陳晃、太子陳昑都堅決抗戰,該堅守時堅守,該退避的時候及時退避,使得抵抗勢力有了主心骨。同時,這三代領導人都能做到知人善用、及時放權、不瞎指揮,使得基層領導力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基層、中層、高層,這個三個環節缺一不可,否則就必然會演變成亡國的局面,而現在安南幸運地三者齊聚,于是就有了繼續抵抗下去的本錢。

這支隊伍的行軍并不算多么隱秘,甚至可以說就是明晃晃地在路上走,而沿途愣是沒有一個村民去向宋軍報告。就這樣,他們很快來到了缽盂鎮的外圍,埋伏在了早已準備好的叢林之中。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