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5再鑄鼎  第770章 二、主流文化為……

類別: 歷史 | 兩宋元明 | 1255再鑄鼎 | 修改兩次   作者:修改兩次  書名:1255再鑄鼎  更新時間:2020-11-24
 
1276年,5月1日,河北行省,河間郡,大城縣。

今年河北風調雨順,大城縣西南的泊舟鄉也如同其他地方一樣,進入了金燦燦的收獲季。

泊舟鄉正中有一座“侃家堡”,是鄉中大姓侃家的聚居地。侃家祖當年游俠起家,被河間薛萬戶辟入麾下,屢立戰功,積功升為千戶。此后侃家兒孫接連從軍,皆有功,故家業興盛。到現在,這泊舟鄉土地大半都歸他家所有,其余百姓多半都成了侃家的佃戶。這樣的“一姓之鄉”,在河北行省可不算少見。

但現在的侃家堡,卻陷入了一片混亂之中。

今天,一長串車隊自縣城中突然沖著侃家堡過來,然后嘩啦嘩啦跳了幾百人下來,有東海關稅同盟派駐大城縣的“訓政組”,有前者募集的“警察”,還有駐大城縣的兩連東海兵。最后這二百多人最為嚇人,不但都亮出了刺刀,居然還帶了兩門小炮過來——乖乖,這是要干嘛啊?

東海人要搞國家正規化建設,但不可能一蹴而就,現在他們管轄的國土一下子擴大了十倍不止,即使早年儲備了不少公務員,灑上去也沒幾顆芝麻了。因此管委會只能往各地派出“行省”,然后行省再往郡派出“行政府”,負責宏觀上的行政事務。而再往下的縣一級,就只能搞“訓政”了,也就是按東海國的體制設立行政機構和官職,但大體上仍由各縣的“名望人士”充任。行政府不時會派出訓政組去各縣巡視監督、發布指令,訓政期結束后,會根據考核成績對這些“臨時官”淘汰或留用。

搞得有點亂,但這是因為之前剛吞下來不及消化。不過,到現在都過去了兩年,也該邁入正軌了。

帶隊的訓政組組長梅堅跳下車來,整了整襯衫,穿上一件薄款的緋色風衣,與配合行動的連長交流了兩句,后者就指令自己的部下南北分開,堵住了侃家堡的兩個主要入口。然后,梅堅就帶著組員和警察們往堡中走去。

警察由郡政府募集,骨干是從本土的公安系統里調來的相當一部分成員是退伍兵,還有大約1/3是熟悉鄉情的本地人,訓練度和組織度都不亞于一般的外國正規軍,現在這近百人排成隊一走,頓時就引發了堡中的一片雞飛狗跳。

穿著一身黃色質孫服的侃家家主侃泰連忙招呼起家丁……也不敢叫太多以免激化矛盾,只點了幾名親信迎出堡外配笑著說道“梅組長您,您怎來了,還這么大陣仗。可可是要河間府的回去自小老兒家路過嗎?”

梅堅看著他,搖了搖頭“侃員外,您可真是貴人多忘事啊。上次發來通告您家認的夏稅額相比田畝數可是差了太遠了要重新報告您就這么拋到腦后去了?”

訓政組說是訓政,但其實人手不足也沒多少能訓的主要任務就是收稅。前年地盤剛占下,百廢待興,稅也沒好好收,只是讓河北各縣按照元國舊例由舊稅吏象征性地收了一點。去年開始改革,仿照本土自治縣的制度,讓各縣土豪自認稅額,但呵呵,莫名其妙的,要繳稅卻又沒選票,誰會多認呢?轉眼又來到了這76年,各土豪仍然自行其是,侃家自然也不例外,結果沒想到,就被這訓政組盯上了。

侃泰一愣,嘴角一撇,然后又換上了笑臉“哎吆,那些下人蠢的,也不記得將這事與我提醒,小老兒腦袋不靈光,還真忘了,這就補上,這就補上。”

梅堅皮笑肉不笑地看著他“那您說說,補多少啊……”

侃泰咬著牙道“去年我家一百多石交了的有,今年五十再加……不,小老兒出血了,翻個倍,三百石的交!”

“哈哈啊……”梅堅突然笑了出來,嚇得侃家人眼皮直跳。

笑完后,他抖了一張紙出來,上面是縱縱橫橫的一大片方塊“侃員外啊侃員外,你家兩萬多畝良田,今年年景這么好,恐怕畝產一石麥子不止吧?就算你一石好了,兩萬多石,15的農業稅就該是三千石,你這就交十分之一還咬著牙,是想打發叫花子呢?!”

侃泰嚇了個哆嗦,這人怎么會對自家田產這么清楚的?他看了看梅堅手中的紙,也沒看明白上面那些字碼是什么意思,只搖頭道“梅組長,弄錯了喲多半的是,我家的田怎么也就幾千畝,糧食收了的還要給這么多家人去養,余糧實在是沒幾百石的哇!”

梅堅冷笑道“這是觀瀾測繪公司出的數據,你要是不服,就去法院跟他們打官司去吧。今年就是三千石,不能少!”

侃泰急了,口不擇言道“三千石!你把我賣了的吧!你們這般橫征暴斂,就不怕民心失了,大元再打回來的么?”

聽了他這話,梅堅不怒反喜“好啊,你說了‘大元’是吧?果然,你就是元國留在大城縣的奸細,怪不得抗稅不交!來人,給我封了這處屯堡,把侃家人帶回去細細審問!”

說完,他身邊的警察們就一擁而上,將侃泰等人制住。

侃泰大驚,先是怒罵道“兔崽子,你……”然后被人一腳踢在膝蓋窩,跪了下來,看到警察們開始按家按戶搜捕,這才驚恐起來,回想起了一度被遺忘的“屠城”恐懼。于是他對梅堅哭喊道“饒命,饒命啊,三千我出……”

這時梅堅一腳踢在他嘴上,止住了他的求饒,倒打一耙道“這時候還癡迷不誤,抱著那點浮財不松手,活該流放。”

推薦下,真心不錯,值得裝個,畢竟可以緩存看書,離線朗讀!

訓政組帶來的人一戶戶闖過去,將里面的人一個個逮出來。現在務農季,大部分人都在田里忙碌,留在堡內的大都是老弱幼,沒什么抵抗。堡外的外姓佃戶有的圍觀過來,但更多的是躲回自己家中閉門不出,還有些干脆拿了東西往外逃的。

倒是有不少在外的侃家青壯聞訊趕回來,要知道元國可是封建制的,他們平時就多有操練武藝以備不時之需,現在見家人被抓當即火氣上涌,操著鋤頭鐮刀就沖了上來——可惜,面對步槍和霰彈槍還是不夠用。而他們的抵抗更加坐實了侃家的“圖謀不軌”,梅堅更加理直氣壯地帶人抓捕起來。

最后,侃家近千口人被一抓而空,捆在堡內的幾間大屋中。不日,他們將分批運回縣城,接受正義的審判。如果不出意外的話,很快他們就會得一個“流放海外”的判決,然后前往海津縣出海,前往重洋之外某處未知的所在。

梅堅又帶人出去轉了一圈,實地勘查周邊的情況。泊舟鄉的田地大多為侃家所有,外姓佃戶以十戶左右為一“莊”散布在周邊,耕種侃家租給他們的份地。梅堅隨便去了一座近處的莊子,莊里人本來躲在屋子里,但屋子沒什么防御力,被警察們一喊,不得不不情不愿地走了出來。

不過出乎他們的意料,這些兇神惡煞的外來人沒抓他們,反倒安撫了一頓。

實際上,訓政組的這次行動是新到燕京的金盛司所制定的“粉刷”計劃的一部分。

管委會把河北行省劃分為十個郡,再算上燕京,根據元國的戶籍數據,這些土地有七十萬戶在冊,再考慮到必然有一部分人不入統計,總共應該大約有五百萬人口。這五百萬人,要是一個個教化過去,肯定是個不可完成的任務,但好在里面至少有四百五十萬是不識字的,一片白紙也就不需要洗了。剩下的五十萬多半是有地位的土豪,拉攏一部分,消滅一部分,剩下的自然就會“心向教化”了。再適當往當地移民一些東海國民和南方士人,以后逐步開展義務教育,有個一兩代人的功夫,怎么都洗過來了。

顯然,這家侃姓土豪,就是需要打擊的那一部分了。他家過去積極向外族靠攏,沾染了大量胡俗,現在找個理由把他們遷走,既削弱了舊文化的影響力,又給海外送去了人力,順便還能增大稅基,何樂而不為呢?

而旁邊的普通百姓就沒必要特意對付了。一來沒必要,二來也沒那么多人力去處理這么多人口的甄別遷移事務,三來……現在是農忙季,把人都弄走了,誰來收莊稼交稅?

梅堅隨便對莊民們勉勵了幾句,就讓隨從將他們登記在冊,自己隨便在周圍轉了轉,看到周邊都是大好農田,感嘆道“侃家倒真攢了不少好田……正好,分一半就地租給佃戶,剩下一半建個公社,安上百戶退伍兵,這泊舟鄉就入制了。”

雖說縣級行政早晚會邁入正軌,但總是依賴當地人的話,現代治理也難以推行下去。因此管委會計劃安置一大批退伍兵過來,作為公民的種子。正好,大戰過了兩年多,當初急劇擴軍,今年也正有一大批義務兵要退伍,正好用在這里。

梅堅看了一會兒,又見人群中有不少小孩子,就換上一副笑臉,從兜里掏出一小包紅糖,給他們一人倒了點。

孩子們嘗到了甜頭,紛紛歡呼雀躍,嘰嘰喳喳想著再要點。不過其中一名小男孩卻怯生生地問道“官,官人,你,你能收俺去當兵嗎?”

梅堅一愣,問道“你怎么會有當兵的想法?”

小男孩撓撓頭答道“俺們鄉里,像俺們這樣的莊稼戶,想翻身過上好些的日子,都是要去當兵的啊。官人你手下這么多兵,也要了俺吧,俺雖然小,但也有不少力氣,將來肯定能好好打仗!”

梅堅無奈地笑了笑。他出身江南華亭縣,自小從未有過投軍出人頭地的想法,讀書科舉才是正途。后來去了東海國考了公務員,東海國雖然當兵是個不錯的出路,但也不是唯一的出路。唯有這原屬元國的地界,一般百姓才會把當兵成為唯一突破階層的途徑,想來真是……可怕啊。

他不禁感到一陣后怕。如果不是東海國先行崛起攻入了元國,以元國這可怕的體制,人人以爭勇投軍為上進之途,那該有多強大得軍力?恐怕大宋絕無幸免之理吧!如果真是那般,那現在就不是他來泊舟鄉搞什么“粉刷”,而是元兵去他的家鄉華亭縣作威作福了。說不定這個小男孩,未來也會成為其中之一……

他嘆了一口氣,道“還好,不一樣了。”

然后他又對這個小男孩說道“男子漢志在四方,沒必要拘于一途,當兵報國自然好……呃,你知道報國是什么?投軍不光是為了個人的榮華富貴,還是為了保家衛國,有了大家才有小家……”

見小男孩一臉懵逼的樣子,梅堅自嘲地搖了搖頭“我跟你說這些干嘛。算了,過陣子大城縣就要設小學了,如果有機會你就去求學,將來學好了,別說賺錢買糖吃,就是像我這樣考個公務員都沒問題啊!”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