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元年,7月1日,雁門郡,朔縣。
“范文虎嗎?哼,這樣的二臣,不要也罷。”
何盛放下這份來自后方的內部簡報,站起身來。
他現在身處戰爭前線的朔縣軍事基地,距離元軍把守的雁門關沒多遠,卻依然對天下大局了如指掌。因為后方每日都會將最新情報匯編成簡報,加密后通過無線電送往前線,昨日張恩與徐平密談的內容也在其中。何盛作為國公之一,自然能夠閱讀到這本來密級頗高的第一手信息。
作為穿1.5代之一,何盛自小學習了大量隱秘的內部情報,知道原本的歷史上,這個范文虎先是無能戰敗,后又無恥投敵,此后在滅宋一戰中助紂為虐,然后渡海攻日的時候又無能戰敗了。
對于這樣的人,他自然是沒什么好感,與他持同樣態度的國公還有不少。因此消息傳回本土后,相關部門并沒有第一時間認可徐平提出的那個頗具誘惑力的計劃,而是另尋他途。不過,不管什么計劃,落實都需要一些時間,而在現在這個時間點上,華夏人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何盛戴上軍盔,走出了這個掛著“西北師雁門前線指揮部”牌子的營帳,登上基地內部高大的鋼構望樓,向東南方遠眺而去。
在東南大地之上,高大的雁門山拔地而起,自西向東延綿不絕,擋住了南下的去路。山中唯一一條可供南北通行的山路,便被著名的雁門關所扼守著,關城雄壯,兩側有關墻延伸至附近的山頭,險峻雄奇,徹底阻住了通路。
此時的雁門關上,元國的旗幟仍在高高飄揚,而在關城之北,正有整齊的夏軍陣地與之遙遙相對著!
何盛一眼掃過去,便認出了正對著關城的那個陣地部署的是第01重型旅,也正是當下夏軍的幾支王牌部隊之一。大量的先進火炮在陣地炮位中陳列著,士兵們各就各位,蓄勢待發,整個陣地充斥著肅殺之氣。在西側,還有另一個陣地,由第114輕型步兵旅部署而成,現在同樣進入了戰備狀態。
他笑了笑,又抬頭向雁門關看去:“過了這關,還有好幾關十幾城才能進關中,有些麻煩……但無所謂,就從第一口啃起吧。”
然后,他取出懷表看看時間,又對身邊一名上校說道:“就這樣,按計劃進行,到點了就開始進攻!”
不久后,時鐘正式指向7:00,幾乎就在同時,兩個陣地中爆發出團團硝煙,數不清的炮彈向雁門關城飛去!
7月3日,長安。
“報——!”
一名官員拿著一封急報,匆匆進入太極殿的一處偏殿之中。
殿內,右丞相安童正帶著幾個文武官員,圍著一張鋪著地圖的大桌子焦頭爛額著。其中一名武官上前接過急報,拆開讀過,對上面的內容驚訝卻不意外,轉頭便對安童說道:“果不其然,雁門關也受到夏軍攻打了。”
安童嘆了口氣,道:“果然如此么?”
目前在各道戰線上,元軍受到了夏軍的全面壓制,過去的信息優勢盡喪。雖說如此,他們畢竟不是瞎子,多少還是能察覺到一些夏軍的調動的。在過去的幾個月里,他們明顯能體會到,夏軍從中原部署到了晉北,又沿著黃河一直鋪到西北去,對元國占據的陜西、山西等地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包圍網。
夏軍動作這么大,顯然不會是去觀光的,必然會有大動作,元軍也拼盡全力做出了應對,提心吊膽防備對方進攻。果不其然,就在這盛夏時節,靴子落地,夏軍對元國控制區發動了全面進攻。
這幾天來,長安接連接獲各處邊境傳來的急報,先是東邊的函谷關,又是西北的平涼府,幾乎處處烽煙。現在雁門關的急報傳來,雖然也是了不得的大事,但在這全面遇敵的現今,也不算多令人驚奇的事了。不如說,雁門關這等要地,要是沒遭到夏軍進攻,那才更令人驚奇。
安童接過信件,讀了起來,里面的內容跟武官的描述并無二致,不過其中的時間引發了他的注意:“陽歷七月一日早七點……咦?”
他立刻對一名文官問道:“之前幾份急報里面報告的是什么時候開戰的來著?”
文官被他這么一問,也察覺到了什么,急忙翻找起了記錄,然后驚訝地讀了出來:“陜州遭受進攻的時間是七月一日七點,平涼偵察到敵蹤也是一日早上,還有……都是這個時候!”
“這……”安童眼睛瞪大了,“難不成,這四面八方攻來的夏軍,竟是在同一時刻發動的進攻?!”
“報——!”
這時,又有一份急報傳來,安童立刻命人把信使帶來查看信件。果不其然,是北方延安路傳來的發現夏軍進攻的報告,進攻的時間同樣是七月一日早上!
安童倉惶坐到椅子上,心悸地說道:“這多少路夏軍,跨越千里之遙,竟同時向我朝攻來。華夏國啊華夏國,真是好大的手筆啊!”
剛才那名武官皺眉道:“丞相,如今邊境處處遭受進攻,我軍可調動的兵力卻沒多少,實在是……不知何時哪里就會出紕漏。這么大的事,要不要先稟告陛下?”
說到這個,安童更加頭痛了。忽必烈近年來身體每況愈下,現在還在臥床靜養,太醫叮囑萬不可讓他情緒波動。之前各方急報傳來,安童只敢旁敲側擊地報告一下以免把他嚇到,費了不少心思,如今顯然局面更加惡化了,這次又該怎么換成和緩言語?
他頭痛了一會兒,最終擺手道:“罷了,這還只是剛開始進攻,尚不知敵方深淺,局勢數日一變,還是不要過多叨擾陛下了,等過幾日明朗些再說吧。”
但沒想到,局勢惡化的速度比他想象的快得多。
華夏軍從“四面八方”對元國展開了進攻,這并非單純是個形容詞,而真的是組織了四個主攻方向,兵分八路氣勢洶洶而來。
在東北方向,何盛率領第01重型旅、第114輕型旅組成第一路軍,主攻雁門關。這一路火力強大,然而雁門關畢竟山高城深,不是一時能攻占的。所以又有第二路軍,以第101山地旅(燕山旅)為主力,經保定西北的蒲陰陘進入山西,一路過紫荊關、瓶型關,奔襲雁門關的后路。
在正東方向,又兵分三路。其中第三路以第102山地旅(太行旅)為主力,自真定(石家莊)西進,進攻井陘。第四路以第117步兵旅為主力,自邯鄲西進,進攻滏口陘。而第五路則集中了三個旅,包括精銳的第02重型旅,正面進攻函谷關所在的陜州。
在西北方向,西北師指揮兩路軍隊進攻。其中第六路包括第03重型旅和第122后勤旅,自黃河附近出發,向南進攻平涼府。第七路則是兩個機動旅,從河套南下,進攻陜北重鎮延安府。
在正北方向,還有最后一路特殊的部隊。這第八路不是由陸軍負責,而是以海軍陸戰隊第二旅為主,他們不走陸路,而是乘船順黃河而下,直搗關中。
如此大范圍的軍事行動,體現了華夏軍強悍的協調能力,而他們之所以有這種能力,又有三方面的原因:
一是超越時代的無線電通信,使得他們能夠跨越幾百公里的距離隨時溝通。
二是強悍的火力,使得他們僅僅用一兩個旅數千兵力就敢在一個方向發動主攻。
三是強大的后勤能力,鐵路與水運聯合,能夠支撐得起如此大規模的戰役。當然,這也跟上一條有不小的關系,人少了,補給壓力也就沒那么大了。(一個兵一個月要吃30kg的食物,相比彈藥仍然是補給的大頭)
這般猛烈的大規模進攻,不但歷史上罕有,恐怕未來的幾十年內都難以復現了。畢竟,沒了元國這么個強大的對手,還有什么敵人需要集結這么多軍隊去對付?
果不其然,在這八路猛攻之下,元軍左支右絀、節節敗退,關隘不斷失守。實際上,給夏軍造成最大阻礙的,與其說是元軍,不如說是進軍途中復雜的地理環境。換句話說,限制夏軍進軍的,不是軍事行動,而是他們走路和運輸補給的速度。
在這個背景下,其余七路軍即便一路凱歌,也要按部就班向目得地前進。唯有原本不被看好,甚至被認為是海軍強塞進來的第八路軍,由于走了水路,進度一日千里,首先取得了突破。
天才一秒:wap.zanghai花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