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最快更新諸天大道圖!
藉由楚云深所講述的這番話,呂巖領悟到了一個道。
學習《奇門遁甲》并非是學習那些玄奇手段,而是學習對天地的認識,以及如何把握天地自然運行的脈絡。
只要把握住了天地運行的脈絡,天地間任何事物的變化都做到悉數洞悉!
領悟到這一點后,呂巖的學習熱情更高了。
在接下來的時間里,他每天早上跟著火龍道人學習道經,下午用來習武練功,晚上跟著楚云深學習兩個時辰的《奇門遁甲》。
時間不知不覺流逝,從呂巖來到回龍觀,已經過去了快有十天,呂巖都快忘記自己還是廬山縣的縣令了,直到縣丞派人來找他,呂巖才恍然回過神來。
雖然只十天時間,呂巖卻覺得比十年的收獲還多。不論是火龍道人講授的各種道經,還是《兩儀劍法》、《四象劍法》和《八卦劍法》,亦或是楚云深講授的《奇門遁甲》,都令他感覺此行的收獲是前所未有。
不過,再如何不舍,他也不能因此耽誤了正事。畢竟他身上還掛著廬山縣縣令的官職,拋下府衙事務十天已經夠久的了,再不回去的話,怕是會被縣丞給參一本瀆職之罪了。
呂巖只得向火龍道人與楚云深提出告辭。
楚云深拿出自己編寫的《奇門遁甲全書》遞給呂巖:“你身有要務,自然不能長時間停留,這本《奇門遁甲全書》你且拿回去仔細研讀!”
“多謝楚師!”呂巖接過《奇門遁甲全書》,向著楚云深行了一禮。
一旁的火龍道人,看著楚云深的舉動,咂摸了一番之后像是想起了什么,也從懷中掏出了一本冊子交給了自家弟子:“話說回來,我雖然傳了你本門三種劍法,但老道好像忘記傳你本門的內功心法了。”
呂巖的內功修為不俗,火龍道人想著先傳授劍法,便把內功心法給忘在了腦后。等看到楚云深的舉動后,想起自己還沒傳呂巖本門的內功心法呢,這才急急忙忙把抄有內功心法的冊子交給呂巖。
呂巖接過冊子,一眼就看見封皮上,寫著《大方諸宮服日月芒法》幾個大字:“這是……”
看到這個名字,呂巖心中勐地一動,略略翻看了一下,才發現這竟是道家的服氣之法。
呂巖心下自忖:“這門食氣法要求頗高,不過我有內功根基,當是能修煉無礙。”
想到這里,呂巖向著火龍道人躬身一拜:“多謝師父傳法。”
“好好修煉!”火龍道人單手捻須,向呂巖吩咐道,“為師知你頗有功底,當是能修煉無礙,下次再見可是要好好考校一番咯。”
呂巖自是應下,將記載有《大方諸宮服日月芒法》的冊子收入懷中后,便下了山。
呂巖離去后,回龍觀又恢復到了往日的寧靜,火龍道人依舊是每日尋找楚云深探討《奇門遁甲》。閑暇的時候,不是在做美食,便是在琢磨修改內功心法,時不時也會找楚云深探討一番內功修行的奧妙。
卻說呂巖下山回到廬山縣府衙,將十多日積壓的公務都處理完畢之后,這才得空取出《大方諸宮服日月芒法》仔細觀看。
《淮南子》有言:食水者善游能寒,食土者無心而慧,食木者多力而拂,食草者善走而愚,食葉者有絲而蛾,食肉者勇敢而捍,食谷者智慧而夭,食氣者神明而壽,不食者不死而神。
道家根據這一理論,創造出了食氣之法,雖然做不到神明而壽,卻也能讓人渡百歲而動作不衰。
呂巖手上這本《大方諸宮服日月芒法》,便是放在道家諸派中,也是屬于極為上乘的法門。日月普照萬物,服日月之光芒,對修煉內功真氣有著極大的助益。
不過,想要修煉這門食氣之法,必須要有深厚的內功根基才行,否則服食日月之芒便會傷到己身。
呂巖將整本冊子都翻過一邊后,對于這門食氣之法有了系統的了解:修煉這門食氣法,初時功力不足,只能服食朝陽紫氣,及到功力漸深,服食日華的時間可以改為朝食(上午九點)之時。服食月華也是如此,最初只在朔日行功,及到功力漸漸深厚,才可改為望月。
了解過這門食氣法的究竟后,呂巖并沒有急著開始修煉,而是仔細閱讀揣摩了一番之后,才在第二日朝陽初升的時候開始著手修煉。
縣城的城門樓上,呂巖面對東方而坐,體內真氣緩緩運轉。隨著時間流逝,呂巖的心神漸漸晉入神儀內盈,抱虛守一,神游八極之妙。
忽然,一縷日光閃現,靜心端坐的呂巖頓時心有所感,勐地運功一吸。
頓時間,一縷紫氣憑空浮現,如同倦鳥投林,驀地一下投入了呂巖的口鼻之中。將這一縷紫氣吞下后,呂巖的臉上頓時浮現出一股瑩瑩紫意,過了良久之后,臉上的紫意才漸漸消退下去。
將吞入體內的朝陽紫氣徹底消化了知乎,呂巖感覺體內的真氣增長了一截。默默計算了一番后,呂巖很快得出了一個結論:只這一縷紫氣,便相當于過去的十日之功。
呂巖不禁倒吸了口氣:“好厲害的食氣之法,才第一日修煉,就相當于過去十日的苦工,果真是無上妙法!”
驗證了《大方諸宮服日月芒法》的玄妙后,呂巖的目光又轉到了《奇門遁甲全書》之上。
食氣法的玄妙是立竿見影,而《奇門遁甲全書》的研讀,就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了。奇門遁甲重在認識天地與推演。
這一門知識極其考驗天分,天分不足者,研究三年也未必能吃透其中的玄妙,天分足夠之人,只需三月便可心有所得。
楚云深在此之前,已經為呂巖講解過《奇門遁甲全書》的各種關鍵,如今他自己鉆研起來,很快便能觸類旁通,鉆研出不少《奇門遁甲》的妙理。
隨著鉆研深入,呂巖不禁想到了火龍道人傳授他的《兩儀劍法》、《四象劍法》與《八卦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