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九年是大災之年,這已經是朝野共識。春夏大旱,河南諸州幾乎顆料無收,全靠江淮一帶州縣的糧食支撐。可到了此時,逼退突厥入侵大軍后,天氣轉涼,剛征發調動無數府兵、民夫的大唐朝廷,也已經是府庫空虛了。
就連天子之都的長安城,糧價也依然還是在節節攀高,毫無回落之意。
雖然朝廷已經接連下敕,免除受災百姓的租賦,并繼續想辦法調集糧食賑災,但杯水車薪,難緩時局。
東宮的皇帝李世民連日來整天與宰相、參政們商議對策,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商量來商量去,最后也不過是開源節流而已,但如今這個季節想開源也變不出糧食來,只能盡量節流。
詔令各地停止木土工程建設,要求從中央三省到地方州縣各級衙門,一律縮減開支。
甚至最后還下詔,各地地方上百姓們的義倉,全都由各級官府接管,統籌調度,以渡過眼下艱難時局。
參政魏征進諫,京城五品以上官員祿米減半,月俸停發。
緊接著,六位宰相、六位參政,加一位平章事,共同上奏,請求免除今年所有實封功臣封戶的租庸調賦,皇帝照準。
兵部尚書杜如晦奏請開軍倉以賑糧。
長孫無忌帶頭捐獻家中糧食,以助救援解燃眉之急,救濟災民。
長孫皇后則請求再次放出太極宮、東宮,以及諸行宮之宮人、宦官三千人,并帶頭開始在宮中織布制衣,請求宮中用度減少一半。
朝野上上下下,都在為救災而忙碌著。
朝廷頒下了最嚴格的禁酒令,不但禁私釀造,連官釀也禁了,連在災情期間飲酒都不允許了。
秦瑯和魏征合伙的國公酒坊也已經停產,但秦瑯的國公干糧坊卻在急速擴充,京畿二十余縣,遍地開花,甚至已經往隴右、河南等地擴建新坊。
國公干糧坊開始收購各種物資,除一般的稻麥粟等外,高粱大豆,野菜、干果,各種魚蝦昆蟲禽獸也在收購之列。
連河蚌田螺螃蟹蝗蟲都收。
這對于災民們來說,是個好消息,大家紛紛出動,四處尋找能夠從國公干糧坊換得錢布的東西。
平章事、左衛大將軍、太子太傅秦瓊不擔坦然接受了實封租賦免收一年的旨意,而且主動將府中和各莊園中的存糧,除留下口糧外,全都上繳國家,并捐獻黃金千兩,絹三萬匹。
秦瑯還寫信給正在渭北莊園里調查的秦瑯,讓他也在這個關鍵時期,拿出錢糧來一起助朝廷渡過難關。
面對老爺子親自勸捐,秦瑯能說什么?
剛到手的一千戶真封的租賦,今年沒的收了。正賺錢的國公酒坊停業了,之前儲備釀酒的糧食也被朝廷平價購買了,現在還得捐錢捐糧。
不過秦瑯倒也沒小氣,艱難時刻,共渡難關嘛。
大鍋里吃飯,若是鍋都砸了,以后也別想吃了.
他當即決定向朝廷捐錢三千貫,絹五千匹,這幾乎是秦瑯好不容易攢下的大半家業了,剩下的也就是那些不動產的田地莊園,以及這剛建起來的國公干糧作坊了。
“三郎不回長安?”阿黃問,眼下長安每天詔敕不斷下發,連普通百姓都能感受到時局越來越嚴峻了。
“回長安也不一定能解決問題,既然出來了,順便調查調查,也好心中有數。”
顯德殿。
李世民對于多數臣子們在這關鍵時刻表現出來的同舟共濟的態度很滿意,但也有些人引他不快,這些人就是李孝恭李神通李幼良等宗室皇族們。
大臣們都在踴躍捐錢捐糧,主動請求免除今年封戶們的租賦,可是百騎報告,長樂王李幼良居然還在忙著跟襄邑王李神符等打馬球,甚至私下報怨朝廷給他們的實封太少云云。
“朕查看記錄,這才發現我大唐立國到如今不過九年,除皇子、兄弟等封王外,這幾年朝廷還大封宗室,不論遠近旁枝,甚至是始生為孩皆得封王,朕算了下,如今除太上皇嫡系一脈,宗室封王者六十四人,封戶共計三萬七千五百戶。”
李世民越說越不滿,三萬七千五百戶啊,這些宗室占了這么多戶數不說,都還盡挑的是三丁以上的富戶大戶為封,導致他們直接占據了朝廷十幾萬的課丁,搶占了多少朝廷的稅賦收入?
尤其是在眼下這種艱難時刻,就越發顯得驚人了。
他之前大封功臣,把武德朝的功臣也算進去了,總共也才封了四十六個實封功臣,最高不過千余戶,少的三百戶,加起來都不過兩萬戶左右。
這些宗室多數是沒有什么功勞的,可卻比功臣集團擁有更多的封戶數量。
這不合理。
而且這些人本來就多數不是近支。
而除了這些宗室,太上皇這一脈下來,李世民的兄弟、兒子、侄子、姐妹、女兒、侄女等按例也是要封爵給食邑實封的,數量可不小。
不當家不知柴米貴,現在面對著空空如也的國庫,李世民才驚覺這個家是真不好當。之前賞賜起子女、功臣來,李世民可是相當豪爽的。
現在李幼良這些人,得了這么多好處,居然還不滿足,就更讓李世民惱火了。
“朕欲修改爵制、食邑等,諸卿以為如何?”
魏征一聽,立馬雙手贊成,說封侯們享受的封戶租賦過高,實是搶占了朝廷的稅賦,使的朝廷無財政可支,民脂民膏最后大多流入了貴族之手,無法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他甚至再次舊事重提,說皇帝先前違例賜封長樂公主三千戶,后又增賜兩千戶,實在是開了極壞的頭。
“既然要調整,臣請先從長樂公主削封開始!”
魏征這話一出,惹的李世民很是不滿,他是想削那些旁枝宗室的封,可魏征卻先沖著他嫡長女來了。
但削封的話頭已經提起,總不能說自己女兒不能削,就只削宗室吧。
“玄成你以為要如何削,削多少?”
魏征舉著笏板很嚴肅的道,“臣以為先要制訂規矩制度,然后依制而行,這才不會亂,而不是想一出是一出。”
李世民也來了氣,“那好,今日朕就與諸卿好好議一議大唐的爵位制度,諸卿各抒已見。”
大唐雖說立國九年,皇帝換了兩個了,可之前都是草創階段,許多制度都還沒有定式,比較混亂,就連官爵勛階制度,也是這兩年才勉強統一標準,但依然還有許多細節未清之處。
比如室姓怎么封爵,異姓功臣怎么封爵,子孫又如何承襲爵位,實封標準該是多少,封租又該怎么定怎么收等等。
歷朝有歷朝的制度,眼下大唐的封爵制度,核心已經規定下來了的,那就是爵而不土,就是只封爵不裂土,不建國,封侯們雖然封州封戶,但比起漢代、晉代時爵位的裂土分封,封建國家,甚至擁有軍事、民政、經濟等種種大權比起來,已經差遠了。
是虛爵實名,不過還是能享受不少的經濟權力的。
只是還沒有一個嚴謹的體系標準。
比如公主有的實封三百戶,有的六百戶,有的五千戶,都是皇帝隨心所欲。
宗室情況也差不多,好多剛出生的一樣封王,父親是郡王,兒子也是郡王,就比如李神通,他是郡王,他弟弟是郡王,李神通十個兒子了也都是郡王,神符的一堆兒子也是郡王。
“魏征,你先來。”
魏征牢記長樂公主實封過高這事,緊咬著不放。
“陛下,臣以為,皇姑封大長公主,皇姊妹封長公主,皇女封公主,皆視正一品;皇太子之女封郡主,視從一品;王之女封縣主,視正二品。
長公主、公主、郡主、縣主等,食邑、實封當各有差減,例皇帝女封公主,食邑三千戶,實封三百戶。皇帝姑母封大長公主,姐妹加長公主,食邑五千戶,實封六百戶。而太子女封郡主,食邑千戶,實封百戶。親王女封縣主,食邑五百戶,實封五十戶。”
“并公主、郡主、縣主,賜封號始給虛封食邑,出嫁始給實封真戶,身死封除,實封收回。”
“大長公主、長公主、公主、郡主、縣主,每戶實封以三丁為限,租調食半,庸入官。”
魏征一口氣就給李世民把這些皇家金枝玉葉們的封號實邑等全定了,比起之前削減了不少益處,比如實封只食邑的十之一。另外原本公主們實封是租調庸全入,但現在只給一半的租調收入,抵役的庸則改為全歸朝廷。
更別說,大長公主、長公主最高六百,公主最高三百,郡主才一百,縣主更只有五十戶的真封,以三丁為上限,長樂公主則最多只能保留三百戶真封,最多九百封丁的一半租、調收入。
刀砍的有點狠。
李世民臉抽了抽,很是不滿。
“功臣實封可世襲子弟,公主們的食封就不能傳給子孫嗎?”
魏征搖頭。
“公主們終究是嫁入外姓,子孫也是外姓。”
這個理由,讓李世民無法反駁。
“食半,是否過少?”
本來封戶就大削,還食半?
“陛下,臣以為食半已經是對公主們的恩賞了,至于庸,本來是代役折絹,這個不能給公主們。”
爭來爭去,結果李世民發現在這個問題上,其它宰相參政們似乎并不愿意跟他一起戰斗。
“好,那就按這新制削減諸長公主、公主、郡主、縣主們食邑實封。”
魏征馬上打蛇隨棍上,“請陛下立即下詔,削減長樂公主四千七百戶實封,另長樂公主還未大婚,故只得虛封,其實封三百戶也要收回,待大婚后賜給。”
“非要如此?”李世民瞪著魏征。
可魏征根本不懼皇帝的瞪眼,“既然陛下要做,那就做好,不要蟲頭蛇尾的。”
李世民目光望向長孫無忌,希望他能夠支援下火力,“輔機。”
“陛下,臣以為魏太監說的有理。”
看到長孫無忌不肯接話幫忙,李世民也無法,最后咬了咬牙,只好點頭,“好,朕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