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俗人  第368章 土皇帝

類別: 歷史 | 架空歷史 | 貞觀俗人 | 木子藍色   作者:木子藍色  書名:貞觀俗人  更新時間:2020-05-16
 
“太上皇想住大明宮,還點名讓你來主持營造,甚至連金子都已經拿出來了,朕還能說什么呢?本來朕也打算為太上皇營建新宮,只是原計劃是打算過兩年再建,不過如今朝廷府庫充盈,倒也不缺錢,建吧,建吧。”

皇帝搖著頭道。

很明顯,皇帝本意其實并不想現在建大明宮,可李淵都這樣了,他被將了軍,不建就是不孝。

“三郎啊,既然太上皇讓你來建,那朕便把這個任務交給你了。朕也知道,一座大明宮,二十萬貫錢是不夠的,朕再給你兩萬兩黃金,三年時間,行嗎?”

總共四十九萬貫錢,建一座大明宮,肯定還是不夠的,可李世民這樣說就是不打算再給錢了。

秦瑯沒回話。

李世民瞪了他一眼,“你別以為朕不知道你搞的懷化三坊的改造,能從中賺多少錢,朕都后悔把那事交給你了,原以為你是為朕分憂,想不到你卻是從中大賺一筆。”

秦瑯覺得皇帝很無恥。

我明明替你省了很多錢省了很多事,能賺錢那是我自己的本事啊,又沒貪污一文錢。

“陛下,三年修一座大明宮并不易,尤其是大明宮的規格,許多材料可是無法就地取材的,如大殿梁柱等,得需要從巴蜀采伐,僅是運輸就是個極艱巨的任務,非短時間能成的。”

“還有就是,修大明宮,需要的人工是巨大的,而如今朝廷推行兩稅法,百姓攤丁入田,已經無需再服免費勞役了,朝廷征召百姓做役,反而是要給工錢的,這可是一大筆工錢,另外還得不影響百姓耕種農時········”

李世民冷哼一聲,“你別跟朕訴這些苦,朕不聽。”

這不是耍無賴嗎?

“修大明宮,這是太上皇的旨意,也是朕的旨意,設計圖紙都是現成的,錢也給你,你要用人,朝廷也可以下令各地征召雇傭百姓來做工。”

“朕要在貞觀五年的元旦前,迎太上皇移居大明宮!剩下的,你自己看著辦吧。”

“陛下,剩下的真能讓臣看著辦?”秦瑯趕緊問。

李世民一聽這話,沒馬上回答,而是很機警的打量著秦瑯,以他對秦瑯的了解,這小子怕又是在打什么埋伏。

可想了半天,也想不到什么。

“沒錯,你自己看著辦,但是,大明宮必須按欽定的設計圖紙建,不能胡亂修改。”

“陛下,臣只有一個要求,就是大明宮修建事宜,全由臣一人決斷,將作監和工部,都只負責聽令,可否?”

“可以!”李世民倒也痛快的答應了。

眼見秦瑯真的答應了他的要求,李世民倒覺得有些不太好意思了,畢竟用三年時間,只給四十九萬貫錢,連免費的民夫都沒有,就要修建起一座不下于太極宮的大明宮,這確實不容易,反正他自己就沒這能力。

但他還是挺相信秦瑯的,不給這小子些壓力,這小子不會用心盡力。

先讓這小子干去,若是實在不行,到時再從內庫給他再拔錢就是了,總不可能讓這小子自己墊錢的,雖然李世民覺得秦瑯也不可能這樣干。

“太史令觀察天象,就今年可能會是個災年。”李世民神情變的嚴肅起來,太史令是精通天文的官員,他們的研究很特別,但歷朝皇帝都不會輕視他們的話。

既然太史令說今年會是個災年,那么便極可能不會錯。

“去秋從漠北起來的這股寒流,太史令說可能會持續兩到三年時間才會消散。”

秦瑯也不由的暗暗心驚,兩到三年,雖然不是直接進入小冰河時期,但這種兩三年時間的一個寒流也是相當可怕的。

夏天依然會炎熱,但秋天會來的更早,冬天會更冷,春寒也持續更久。

這意味著莊稼會受到極大的影響,秋播的糧食,會影響極大,就算是春播也要推遲延后。

李世民眉頭皺成了一個川字。

“只能指望夏糧了,大半個北方都將受此影響,糧食又將成為大問題。”

而北方恰是朝廷統治的根基,超過七成的人口都在長江以北地區。大唐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分別是關中、河南,然后是河東,接著是淮南、河北,蜀中。

后世的幾大糧倉,如蘇常,湖廣,其實現在開發一般,蘇常一帶還好些,而湖廣一帶則僅有長江兩岸還算開發了,可大別山等地都還是大量土蠻占據著的。

后世江西湖南這些地方更不用說了,眼下還是漢蠻共治時代,至于說云南貴州,那根本就是朝廷無法直轄正管的地方,連嶺南兩廣都比不了。

所以說,先前朝廷劃分道治,開始就是把整個長江以南到五嶺,數千里之地就劃為了一個江南道,然后把五嶺以南之地,劃為了一個嶺南道。

從這就可以看出這些地方的實際情況了。

“陛下,這兩三年會很難度過,必須得加強南方了,得想辦法擴大南方的糧食種植面積,增加南方的糧食產量,否則,撐不過去。”

秦瑯向皇帝提出了一個真誠的建議。

“南方酷熱,且多水患疫情。”李世民搖著頭頭痛道,從先秦到隋唐,其實中原王朝的核心都是在北方。

東晉南渡,這才帶動了江南的開發,可也開發有限。

在如今的朝廷眼里,南方雖大,但整個南方也比不過北方一個道。

南方不僅天氣熱,讓北方人不適應,而且南方多山多水,水患也頻發,再加上疫病多,所以向來是北人畏懼之地。

再加上南方還有大量的蠻夷部落等開化不開化的,更增添了南方的復雜性。

哪怕是農耕技術這塊,南方也是落后北方很多的。

想從南方要糧食,談何容易啊。

就如后世的重要糧倉湖廣江漢平原,在現在卻沒有糧倉一說,這地方水患嚴重,十年九災,有時一年要被水淹個幾次,江漢平原上,遍地都是湖泊沼澤,不經過一番大投入的改造疏通,不修堤挖河,是根本不可能有糧倉的。

還有號稱魚米之鄉的江西,情況也好不到哪去。

不過就算如此,在眼下這嚴峻的形式面前,也只能向南方要糧食。江漢平原不行,那長三角,珠三角,甚至是交趾的紅河三角洲,這些地方還是值得一試的。

當地缺少的還是開發,缺少的是技術。

比如交趾紅三角地區,完全可以一年兩熟甚至三熟的。

“不要提嶺南。”李世民嘆氣。

說起嶺南李世民就生氣,不因其它,因為到現在為止,朝廷也沒能真正收到嶺南的稅賦。

大唐立國到現在,嶺南是沒有稅賦的,聽起來很奇怪,可事實就是如此。當初李淵在中原混戰的時候,嶺南也是群蛇亂舞,各方勢力你爭我奪,各自割據,他們又或依中原的李淵,或依林士弘或依沈法興等梟雄。

多年爭斗,當李淵最終平定了蕭銑林士弘沈法興等江南梟雄,李靖也拜為嶺南安撫使南下。

嶺南的這些軍閥豪酋們見勢,也紛紛向大唐稱臣進表。

但也止于如此。

各方向李淵稱臣,換來的是大唐冊封他們公侯爵位,以及總管刺史等職,承認他們各自的勢力地盤,甚至給他們南選之權,也就是允許這些新授的總管刺史等,讓他們自己向朝廷舉薦地方官吏,實際上就是承認了他們這些地方勢力自治。

更重要的是,這些總管、刺史們你占八州我占五州的,占據許多地盤,還擁有統兵之權,結果卻只向朝廷進貢些土產,根本沒有租庸調稅賦供給國家。

這種情況一直維持到了武德六年,當時大唐已經先后滅掉了王世充竇建德和劉黑闥等,統一了中原,李淵便想騰出手來收拾嶺南。

于是他拒絕再收嶺南酋帥們進貢的合浦大珠等土貢,這是皇帝的一個重要舉動,目的就是廢除原先維持了多年的這種朝貢關系,而是要改成正式的國家稅賦征收制度了。

但李淵這邊一拒收土貢,嶺南馬上就爆發了酋帥談殿、馮暄、寧長真、寧道明便立即起兵叛唐。

最后馮盎與寧純、陳龍樹等酋帥們最終站到了大唐一邊,整個嶺南混戰一團。

寧道明等先后被攻殺,可局勢并沒好轉。

談殿和馮暄因為搶奪地盤,內訌大亂,互相攻殺。

而馮盎和陳龍樹、寧純等這些站在朝廷一邊的豪酋們也一樣為了爭奪寧家的地盤而大打出手。

朝廷一次又一次的派使者前往嶺南宣撫,不僅給馮盎、寧純等加官晉爵,甚至談殿、馮暄等叛臣也一樣招撫授官,但依然沒能平息嶺南戰爭。

打打停停,已經延續了四年了。

馮盎都已經被朝廷累封為高羅等八州刺史了,成為嶺南最大的豪帥。而馮暄卻又是馮盎的兄弟!

馮暄聯合造反的冼家,又是馮家世代姻親,嶺南最大的俚人首領家族。

現在嶺南那邊,馮暄又聯合了馮盎,跟曾經的盟友俚帥談殿大戰不止,怎么一個亂字了得。

李世民早看透了,這些王八蛋沒有一個是好的,都只想當土皇帝,他當皇帝都一年多了,幾次三番派人去安撫,結果每次加官晉爵之后,這些家伙就安定一段時間,可只要朝廷一提在嶺南設立州縣制,清戶入籍,征繳稅賦,這些家伙馬上就會開戰。

這戰事一起,設縣、入籍、征稅等事也就無從談起了。

“朕已經忍無可忍了,意欲發江淮之兵,征討嶺南,不論是馮盎還是馮暄又或是寧純、陳龍樹、談殿等等豪酋,誰敢抗拒朝廷天威,皆一一掃滅之!”

“陛下,萬萬不可!”秦瑯趕緊勸阻。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