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俗人  第1236章 重稅、走私

類別: 歷史 | 架空歷史 | 貞觀俗人 | 木子藍色   作者:木子藍色  書名:貞觀俗人  更新時間:2021-06-05
 
這種可怕的賺錢速度,是非常驚人的。

而倭國大和朝廷因為冶煉加工和鑄幣技術的不行,自己造不但不會賺錢還會虧本,所以秦家毫不客氣的又賺倭國一筆錢,跟他們達成的鑄幣協議里,每交給倭國一千錢,倭國要交十錢的鑄幣費。

千分之十看似不多,但三十萬貫也有三千貫了,這筆錢可是純白撿。

“你見到蘇我氏了沒,有沒有談成在那邊開設錢莊的協議?”

秦祿有些不好意思的搖頭,“他們拒絕了,不肯讓我們在倭國開設錢莊,也不許我們的票號在那邊流通。”

“無妨,慢慢來。”

羅馬用金幣,波斯用銀幣,而古代中國一直使用銅錢,各國的貨幣與本國的制度息息相關,當然也更與資源相關。

“倭國近來把稅征的很重,導致走私嚴重,幾乎各地豪族都參與走私,甚至沿海的一些豪強還組織起海賊,一邊走私一邊也打劫。”秦祿告訴秦瑯,倭國對大唐進口來的茶葉,每一百斤價值二十貫的綠茶,卻要征收五十貫錢的稅。

如此高昂的稅,導致倭國商人都不堪重負,紛紛走私偷渡。

大唐的茶葉雖也有專賣制度,茶葉跟鹽糖酒等一樣,比一般的貨物要加征一筆專稅,甚至有的還是專收專賣。

茶葉自茶農處采摘加工,茶商收購,如食鹽一樣,要有鹽引方能買茶,引就是納稅憑證。

茶農在官府注冊登記,商人販茶,先向官府納錢,然后領茶引,茶引相當于提貨單和完稅證明,每一引相當于多少斤茶葉,與鹽引基本相當。

茶葉的稅是十之五。

比鹽稅低,因為鹽稅是直接在鹽價上加十倍,十文的鹽,加一百文的稅,賣一百一。而大唐的茶稅從最初的百分之五,再到百分之十,再到十五,百分之三十三,到如今的十之五,不斷上漲的茶稅,透露著茶稅的重要性。

如今全國茶葉高峰產量五千萬斤每年,根據不同的茶,按價加征十之五的稅,一年的茶稅總共達到千萬貫之多,雖然遠比幾千萬貫一年的鹽稅相差很遠,但茶稅這玩意以前可是沒有的。

可就算十之五的茶稅,也比不過倭國一擔茶稅五十貫之狠,因為一般的外銷茶,一旦大約也就是二十貫錢左右,這五十貫的稅,相當于是征了百分之二百五,是大唐茶稅的五倍。

那些倭國商人當然不愿意了,只能鋌而走險的走私。

“倭國本地銅價每斤一百零六,而出口是一百一十二文。”

這個價格不能說便宜,但也不貴,畢竟大唐原來的銅料很貴,唐初所鑄開元通寶,號稱幾百年來的好錢,但也是青銅錢,銅鉛錫合金,其中銅含量是百分之六十八,鉛錫各十五多點,這錢鑄出來其實并不是黃澄澄的,而是有點青中泛白的。

一貫開元通寶總重量是六斤八兩,每個重一錢,所以實際用銅量是四斤三兩左右,而這個重量,其實剛好是唐之前隋朝的五銖肉好的一貫重量。

唐一貫錢里用的銅,就是隋五銖錢的總重量了,當然得叫超級好錢。

而唐朝武德朝時鑄一貫開元通寶,不論工費,僅料錢是七百五十錢,實際上一斤銅料價格是一百六十文左右。

但是,如果拿銅制銅器,一斤起碼值六百余,所以之前朝廷為了保證鑄錢的銅料,對銅是百般限制。

倭國一斤銅出口價才一百一十二,這比唐國內銅價還便宜了每斤四十八文,甚至實際市場價國內還更高。

不過相比起絲綢啊、瓷器、茶糖等的利潤,還是相差很大的,不過因為去倭國的商船返航時也沒有什么太好的商貨可帶,于是也只能帶銅銀等。

“近來水師在海上巡邏的厲害。”

大唐對銅十分稀缺,所以倭銅還是很受歡迎的,可因為銅這玩意的稀缺性,尤其是國內朝廷刻意的限制了銅料的市場價格,固定在了一斤一百六上面,偏偏如果鑄器卻能有數倍之利。

所以現在許多海商從倭國弄來銅后,都不愿意把銅運回國內,因為在大唐銅料屬于受限制的商貨,朝廷規定,銅料進口,只能賣給朝廷官倉。

價格就是一百六一斤,還得看下成色。

于是現在海商們也開始精起來,他們把銅運到林邑等其它海外地方,生產鑄造銅器再賣出去。

“要不咱們也鑄些銅器?”秦祿問。“海東諸國以及南洋諸國,對銅器需求還是蠻大的,甚至泰西諸國胡商也都愿意采購,價格不錯。鑄銅器是鑄幣利潤數倍。”

可秦瑯上船一邊查看著這些剛從倭國運來的紫銅料,一邊卻只是搖頭。

“大唐缺銅,也缺錢,如今我們弄來了銅料,首當鑄錢。況且,朝廷已經準許了我們呂宋鑄幣廠鑄錢,可卻沒準許我們私鑄銅器啊?只有朝廷的銅器坊才可以有權生產一些三斤以下的銅鏡等生活有關的銅器物,其它人可沒這資格。”

“違反朝廷銅禁制度,后果可是非常嚴重的。”

“我們也不一定要在呂宋制銅器,可以到林邑去,那總不違反律法。”

秦瑯笑笑,“那你首先能逃過水師船的檢查,一旦被查到把銅運去林邑,罪同走私違禁銅料。”

秦祿有些不太甘心,好大的利潤呢。

秦瑯卻并沒太在意,賺錢的買賣多的是,鑄幣的利潤能保持在百分之十以上,何況采礦和冶煉這塊還有很大利潤呢,再一個,秦家把日本銅運回來鑄成開元通寶再運回倭國流通,這是倭國急需的,這里面還有很大的操作空間,會有額外的影響力。

“趕緊把這些銅料都卸下船,先送去提煉,分離出銀、銅,然后再運去鑄幣廠鑄幣,早點趕出來,運回倭國去。”

“我還是挺期望看到倭國上下,都使用我大唐開元通寶的。”秦瑯笑著道。

至于倭國對進口茶葉征收重稅,秦瑯也暫時管不到,倭人愛喝茶,茶葉進口量大,倭國想著法子收稅,以填補財政,這是他們自己的事情。

秦家雖然是大唐重要的茶葉種植、加工和銷售商人,但倭國茶葉市場只占據很小一個份額,還影響不到什么。

秦家茶最主要的市場是大唐的內銷市場,外銷的茶葉市場,都是中低檔茶葉。

這些茶葉經茶商們從各地茶場收上來后,再匯聚到江西的饒州,靠近長江的這處中游地方是南方有名的茶葉集散中心。

茶葉在此再轉手到廣交杭揚登諸外貿港的茶商手里,這些茶商將茶葉再販賣到諸港,賣給那里的茶棧。

茶棧收茶,最后再賣給來唐的胡商,或是要出海的唐商。他們賣茶,一般要收傭金、破箱費、關稅、通事費等約為茶價的百分之十五,傭金一般為百分之二,茶葉關稅為百分之十。

基本上外銷茶的整個流程就是茶農產茶,茶商收毛茶,然后茶莊再收茶制茶,茶號再把茶莊加工好的茶賣給港口的商行商船,中間環節很多,基本上港口的商行不會直接從茶莊采茶,都是通過這些環節,相對來說,其實效率反而更高,質量和售后等也都更有保障。

所以說秦家雖是產茶制茶大戶,但實際上各港外銷的茶葉,跟秦家本身已經關系不大了。

主要跟茶行有關,各港的茶行,基本上都是專做外銷茶葉生意的,他們跟各地的茶莊、茶商等往來,收購茶葉,同時又跟外貿易的海商商行往來,一進一出,相當于是外貿公司,不公需要尋找客戶海商,也需要尋找茶葉商人,往往還得提供雄厚的資金墊補等。

茶農一般都是跟茶販子們打交道,這些人跑各地茶產地,收購茶葉,然后賣給加工茶葉的茶莊。

茶莊的茶葉再賣給茶號,茶號把茶葉再賣給內銷的各個茶業店鋪,或是外銷的茶行等。各司其責,各做好自己這一塊,每一個環節其實都不是外人能夠輕易干的了的。

里面的套路多,而且各有專長。

比如說茶販得熟悉茶產地,了解毛茶行情,掌握時節,甚至得有很強的運輸能力,收茶過程中可能還得有充足的資金墊補。

茶莊自然是得要有過硬的制茶技術,沒有點真正的本事,是吃不了這行飯的。各種各樣的茶葉,各種各樣的加工方式,這是最專業的。

而茶棧要收茶,要出茶,得建立自己的茶倉,需要的是一個良好的渠道。

動則幾萬幾十萬貫的茶葉款,沒點實力如何壓的住。

外銷茶葉到了最終端自然就是各個外貿商行,他們需要專心的做好銷售渠道,如何把茶葉委托給商船運到海外某國,如何尋找到買家客戶,還得保證既賣的出去,又收的到錢,還得有利潤可圖。

他們承擔的風險也是巨大的。

相比起倭國對進口唐茶征收的每擔五十貫的重稅,現在秦瑯更在意的是呂宋移民處處受限,人口流入速度幾乎停滯不前,如何才能打破這個僵局呢?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