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長坂坡開始  第0819章江東帝業再無人可用

類別: 歷史 | 秦漢三國 | 從長坂坡開始 | 秋來2   作者:秋來2  書名:從長坂坡開始  更新時間:2021-03-15
 
孫權明面上贊了一句,但是他心中對于劉備的漢中王是不承認的,而且不合法。

畢竟天子在曹操手里,劉備稱王沒有天子的封授,跟曹操那種有天子封授的大不一樣。

沒有合法性!

劉備當初稱王的時候,是司儀先念了給天子的奏表,奉王冠于劉備。

劉備再上表給天子,奉還左將軍、宜城亭侯的印綬,然后才稱王的。

盡管名義上左將軍的職位早就被曹操給奪走了。

但劉備是不認同的,此事還需向天子進行稟報。

可天子又被曹操所挾持,劉備稱王的合法性問題無法在制度內解決,便只能從制度外去尋找解決之道。

但有了問題,大家就得積極想法子解決問題。

因此劉備麾下一百二十余人聯名上表天子,推劉備為漢中王,拜大司馬。

此舉與曹操臣子舉動無二,都是該走的動作。

給天子上表的作者便是益州人,廣漢郡號稱“李氏三龍”之一的李朝。

當初張飛攻成都的路上,劉璋便是派出了李氏三龍前去堵截。

而李朝也沒有辜負重望,解決的便是在不能得到天子封授的情況下,賦予劉備稱王的合法性。

這與司馬相如的政治文獻是一樣的。

畢竟這類制度內無法解決的問題,都得從先賢的追述當中尋找依據。

李朝開頭就說了歷史上的先例,如堯的時候四兇在世,周成王四國作難,高后時諸呂作亂。

漢昭帝時候的上官桀謀逆,幸虧有舜、周公、劉章、霍光等人的存在,使得社稷轉危為安。

現在呢,董卓首亂,曹操繼之,尤其是曹操欲盜神器,因此需要有向周公霍光那樣的人站出來。

恰巧劉備正是這樣的人物。

這便是表明了劉備政治身份進行了明確的定位,盡管前期他的政治經歷非常復雜,

但是只說了他與董承靠著衣帶詔秘密誅殺曹賊之事。

但是,僅僅如此,那還不足以證明劉備應該封王,畢竟討伐曹操的名義的話,江東孫權也有份。

這就不具備唯一性。

所以李朝又寫到劉備作為漢室的“肺腑枝葉”,封王是符合先王之制的。

再用劉氏同姓諸侯王平諸呂之亂的歷史事實來表明,同姓封王是有利于社稷穩定的,這是歷史所證明的經驗。

再加上劉備破曹操于漢中,麾下部將關平拿下了舊都長安,功效初著,其功足可以封王。

最為關鍵的是,為了使劉備更好的領導討曹滅賊的事業,是非常有必要封劉備為王的。

妙就妙在這封奏表不僅僅是說自己主公封王的合法性,同時也在抨擊曹操封王的不合法性,因為曹操也封王了。

漢高祖劉邦歃白馬血為盟:“非劉氏稱王者,天下共擊之。”

最后便是劉備應該封王,但是天子被曹操挾持,所以,劉備在程序上是有所欠缺的。

但是又引用了東漢河西五郡共同推舉竇融為元帥的舊例。

以前討伐董卓的時候,袁紹他就引用過,推舉為討董盟主。

但是這種權力,并不具備終極合法性,只是臨時權宜之計。

可對于劉備而言,就是需要一個過渡階段,到時候只需證明自己已得天命,便能順利跨過這個過渡階段。

那個時候就只需向上天昭告,而不是向天子劉協上表了。

同時李朝也通過描述,把劉備塑造成為了劉邦和劉秀事業的繼承人。

劉邦以漢王的身份從漢中還定三秦,東向以爭天下,開創大漢基業。

劉備破曹于漢中,稱王于漢中,經由漢中,劉備便與漢室開創者劉邦緊密的聯系在了一起。

而劉備拜大司馬則是欲步大魔導師劉秀的后塵。

劉秀將大司馬改為太尉,自漢一代,大司馬一職已經不存在一百多年了。

這個時候,劉備重新啟用這個官職,就是想要把自己塑造成為劉秀的繼任者。

唯一的區別是他不會魔法。

劉秀奠定中興的基業是在河北,行大司馬事,劉備領大司馬頭銜,也希望自己能夠像劉秀一樣,中興漢室。

李朝全文的中心思想,便是討曹滅賊的使命落到了劉備的頭上,當今天下,唯有劉備能夠舉起大旗來領導抗曹事業了。

所以為了更好的抗擊曹操,是非常有必要封王的。

李朝厲害就厲害在,這篇表文,不光是說出了劉備稱王的合法性,更是為他闡明了一個清晰的政治目標。

為日后稱帝的告天之文中,更加明確的把他的帝業概括為“嗣武二祖”!

就是要向劉邦和劉秀先輩們學習,最為重要的是要復制劉秀模式的漢室中興。

那就是復興一個由劉備本人,而不是天子劉協所代表的漢室。

此表一出,饒是張昭他也橫豎挑不出理來。

但是讓他們感到疑惑的是,上表的第一個人不是關羽也就罷了,竟然連諸葛亮都不是。

這讓他大感意外,甚至不解!

第一個領頭上表的馬超,許靖,龐羲,射援,然后才是諸葛亮、關羽、張飛、黃忠、賴恭、法正,李嚴。

至于其余人全都被等一百二十余人所代替了。

張昭不清楚自家事,但是關平清楚啊!

別看自己如今又是將軍,又有亭侯的爵位。

但畢竟都是劉備他自己封的,在程序上沒有合法性。

大伯父他本人得到天子封的官職便是左將軍、豫州牧、爵位是宜城亭侯。

上表的那個名單,獲天子封拜的人寥寥無幾,他不像曹操一樣,可以拿著劉協的章,給自己部下蓋章任命。

劉備全都是任命了,但缺那個章!

馬超被拜為偏將軍,封都亭侯,這是最高的官職了。

關羽雖然也是偏將軍,封漢壽亭侯,但是他是劉備的麾下,不是一方諸侯。

馬超屬于在涼州諸將反曹的代表人物,話事人。

在涼州、漢中甚至巴蜀都有一定的影響力,所以,馬超才是領銜上表,排在第一。

至于許靖主要是名士的緣由,被法正勸劉備留許靖虛名的作用,所以排在第二。

而龐、射二人排在前面,不是他們現在受到重用,而是原屬于益州集團,同劉璋淵源較早,代表劉璋舊屬。

理論上其實劉璋應該帶頭,代表益州集團,才是最合適的,就沒有龐、射二人的事情了。

但奈何劉璋他不肯,劉備也沒強人所難,逼迫他。

然后從諸葛亮到賴恭這五人,屬于荊州一派舊屬,他們的權力來自于劉備的賦予。

經由諸葛亮他們,是無法推舉出來,比劉備還要更高一級別的權力,故而排在兩大社團代表的后面。

最后是法正和李嚴,則是代表了東州一派,雖然如今在三兄弟社團的地位很重要。

但他們在劉璋時期并不受到重用,先前也不顯著于東州一派。

李嚴縱然受到劉璋重要,但也是曹操入侵荊州以后的大晚期了,遠沒有龐射二人的資歷老。

所以這名單才是這樣排列的!

其實上面的操作都是自家的操作,關平知道自家大伯父稱王,最應該考慮的便是孫權。

因為孫權才是“位同權均,不能相率”的諸侯。

但整個上表,連提孫權都沒有提,也沒有提前通氣。

畢竟,孫權他只是吳侯,以前雙方政治地位相當。

可如今,劉備是王爵了。

孫權自然是不高興的,也不愿意承認的。

否則劉備便是單方面的置孫權于從屬地位,要么就是撇開孫權的聯盟關系。

孫權不認同劉備的漢中王,是可以堂堂正正的說出來的,饒是你的奏表口吐蓮花,但就是程序不合法。

所以,無論是從政治上,還是關系上,孫權都不會承認劉備是漢中王的。

故而對于關平送來的書信,嗤之以鼻。

誰讓他先一步與曹操請降,就準備要弄劉備了呢!

再加上稱王這件事,更是屬于火上澆油。

如今的孫劉聯盟關系已經變得異常脆弱,僅僅是披著一層皮屑。

一旦起風了,那雙方就開始刀兵相見了。

曹老板對于孫權徐祥秘密請降面上并不感冒,嘴上答應了,同時也改變了策略。

他暗地里讓夏侯惇督二十六軍,在淮南留下了大批人馬。

還在兗州、揚州、徐州等地征兵,以達到增戊淮南的目的。

甚至想著孫劉兩家爆發大規模沖突,他好從中取利。

因為曹老板痛失漢中,長安后,非常沮喪,又沒啥子辦法,只好來打孫權。

萬萬沒想到對峙一段時間,孫權會暗中派人來請降,便給了曹老板一個可能。

便是一舉解決孫劉的契機!

孫權與劉備決裂的緣由,還有就是曹劉之間非常有默契。

赤壁之戰后,曹操屢次興大兵,遠道而來,攻打江東。

而劉備與曹操除了在巴中地區大規模軍事沖突外,這么些年,都不曾針對劉備用兵。

而劉備也不曾針對曹操大規模用兵,還趁著曹孫之間,占據益州等險要之地,避開了曹操的主要壓力。

即使關羽數次兵出襄陽,攻打曹仁,但曹操就是不還擊,總之揪著江東打。

關羽打曹仁,那曹操就帶大兵前來打孫權,反正就不找關羽報復回去。

此事,讓孫權極為氣憤。

憑什么這般雙標啊!

好歹你打一打關羽,我心里也能過的去一點。

但曹操就不!

在孫劉聯盟期間,孫權算是發現了,收益最大的是劉備那個匹夫,承受曹操巨大的軍事壓力的是自己!

回想起來,再加上劉備崛起,孫權便重新審視三家之間的關系。

最重要的是江東集團內主張維持聯盟最大的聲音,魯肅他病了。

從開始便是魯肅主動促成雙方之間的聯盟,并且一直悉心的呵護。

他認為只要強大的曹操存在,那孫劉兩家聯盟是必須的。

等他一死,孫劉兩家的聯盟便失去了最重要的一個紐帶。

這也是關平親自帶著華佗來給魯肅醫治的緣由,奈何藥醫不死人!

尤其是江東內部已經有一部分認為劉備已經對江東構成了“潛在威脅”。

劉備上表孫權為徐州牧,就是為了鼓勵孫權把這個虛名變成實際的,去占據徐州。

而孫權在魯肅擔任大都督期間,也一度接受了這個北取徐州的建議。

他想要先拿下淮南富饒的土地,然后乘勝拿下徐州,奈何這些年第一步總是不能成功。

那第二步北取徐州的計劃,便擱置了。

淮泗集團話事人,無論是周瑜還是魯肅,都一心追求江東成就帝業作為自己的政治抱負。

只不過周大都督為人傲氣,是想要單獨追求江東帝業,用不著什么盟友,故而一直針對劉備,防止他做大。

而魯肅則是認為,在相應的一段時間內,江東帝業是需要盟友的。

但是如今二位大都督逝去和即將逝去,成就江東帝業的聲音,已經悄然向著保據江東發展了。

這些人覺得擊敗曹操,西伐許都,逐鹿天下,顯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江東再也沒有了小霸王孫伯符和周公瑾那樣的人物了,其余人是根本沒本事完成這個宏大的目標了。

孫權雖然已經暗暗下決心襲取荊州,但是對于襲取荊州的戰事,非常的慎重。

連密謀也只是在小范圍內密謀,唯恐會泄密。

他們只是在襲取荊州的成功率上憂慮,而不是考慮該不該襲取荊州上有分歧。

所以孫權在等,等著曹劉之間爆發大戰,到時候關羽兵出襄陽,向中原前進,那個時候,己方才是有機會的。

尤其是在襲取江陵、襄陽成功后,孫權還得面對關羽從中原會師之軍。

以及劉備從益州、漢中東下的大軍。

一旦襲取荊州,那雙方必然會爆發大規模的軍事沖突,以及持續的敵我征戰。

而曹操他在淮南戊兵號稱十萬,一下子對付兩家的事情,孫權顯得非常慎重。

否則,他襲取荊州的后果,可能換來的不是全據長江,保證江東的安全。

而是不可預測的奇禍,被孫劉兩家聯合吃掉。

最后不僅沒有擴張領土,反倒是失了自家的老家,這才是讓孫權慎重的地方。

對于孫權而言,主要問題就是他手下的兵力,能不能同時應付在淮南和荊州兩個方向的作戰。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