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對云的理解,都是用肉眼看見的那種在天空中飄浮著的朵朵白云,那是在空中懸浮的由水滴、冰晶聚集形成的物體。但這里所說的云,卻是一個天文學術語,是星云的云。星云是指是稀薄的氣體或塵埃構成的天體之一。包含了除行星和彗星外的幾乎所有延展型天體。星云的形狀是多姿多態的。星云和恒星有著“血緣”關系。恒星拋出的氣體將成為星云的部分,星云物質在引力作用下壓縮成為恒星。在一定條件下,星云和恒星是能夠互相轉化的。
星云離地球非常遙遠,人類對它的細節目前仍很模糊,只因它和恒星互相轉化,其中間途經也非瞬間形成,而是通過漫長的內外演化過程。
太陽系外緣上,有一團星云籠罩著,這團星去就叫奧爾特云。奧爾特云是一個假設包圍著太陽系的球體云團,布滿著不少不活躍的彗星,距離太陽約50000~100000個天文單位,最大半徑差不多為1光年,即太陽與比鄰星距離的四分之一。天文學家普遍認為奧爾特云是50億年前形成太陽及其行星的星云之殘余物質,并包圍著太陽系。
十萬天文單位是什么概念?相當于15萬億公里。相比柯伊伯帶的3050天文單位,即75億公里,太陽系邊緣多遠,一看這組數字就應明白了。
從這一點上也看出,石翰林對奧爾特云仍較為陌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他們這些上一輪地球文明時期的人類,七億年前為躲避上一輪地球文明的末世之災而赴柯伊伯帶,也是他們那個時期的“史前文明”的人類來說,也就已達到其能達到的深空極限了,再前往到奧爾特云根本不可能。
而作為其后代的柯伊伯新人類則經過七億年漫長的努力,已達到了太陽系殼膜層并突破太陽系殼膜層與銀河系內太空,進.入了比鄰星等星系的內太空。
盡管如此,面對新一輪地球文明時期的大唐臣民,作為上一輪地球文明的柯伊件舊人類,石翰林與莫爾頓·杰克遜卻感到手足無措。
這倒不是作為柯伊伯人的他們沒能力對付還未發達的新一輪地球人類,而是柯伊伯人類的內部各種矛盾的制約機制使他們無從入手。
這不,他們進.入地球南極建其星際艦隊基地失敗后因怕在地球周邊遭崔劍鋒與邱思遠聯手襲擊而不得不考慮到柯伊伯帶建基地,可用飛碟赴柯伊伯帶,也需要數十年的時間,但柯伊伯人的時空觀也本能地避開這種低速行事方式。況且,柯伊伯人類的規矩也使他們望而卻步,最終他們也不得不考慮把他們的基地遷至奧爾特云。
奧爾特云被人類想象成是彗星倉庫,其實呢?奧爾特云間飄浮的,與柯伊伯帶差不多的浮星而已。只不過,其體積遠小于柯伊伯帶里的浮星。當然,體積的大小,也不是用一個級別說清了的。那里也有較大的浮星,只不過數量較小罷了。
當然,對離太陽較遠的浮星而言,因太陽的引力較弱,它們也會以各自的質量或成份形成不同層次的小天體,有的也含有極強的電磁場,形成人類無法接近或不適合生存的區域。有些區域對進.入奧爾特云間的人來說,也是一個死亡陷井,也是一個揮之不去的夢魔。
不管怎樣,石翰林與莫爾頓·杰克遜所面臨的難題,是如何給他們的星際艦隊找一個安全的棲身之所問題。在地面上,他們受到襲擊差點全軍覆滅;從南極逃出來后在地球軌道上又提心呆膽地等著他們找到更穩妥的“露營之地”,但他們的去柯伊伯事建基地的方案也受到柯伊伯世界的種種規矩的阻撓,遲遲未能達到目的。這種情況下不得不想出到奧爾特云這個人跡罕至的地方找一處安全的區域建其星際艦隊基地。
經相關學者與專家通過柯伊伯人安置在奧爾特云間的快子傳物系統去實地考察后,給莫爾頓·杰克遜找到六處可安身的較為安全的地方。莫爾頓·杰克遜即通過這些地域近處的柯伊伯外太空探險分局的各作業點弄到一批飛球與無人機后即將身處地球軌道附近的飛碟內的隊員通過快子傳物系統傳到了奧爾特云間的一處停放著的飛球內。
“飛球倒是比飛碟寬敞啊。”石翰林得知莫爾頓·杰克遜已弄到大批飛球并已把地球周邊運行中的飛碟內的隊員傳到奧爾特云間的飛球內,且已開到預定的建星際艦隊基地后心里很是高興。他不顧自己對奧爾特云的陌生與不安的感覺,即從其在柯伊伯舊人類太空城里的快子傳物系統傳到其太空艦隊新基地內的一艘指揮飛球內。
“外太空專用的飛球是球形飛船,當然比內太空專用的碟形飛船寬敞多了。”莫爾頓·杰克遜倒是沒象石翰林那樣一激動就不顧一切地冒失行事,人沒去艦隊基地。只是通過真人虛影觀察艦隊的布置情況。
這是奧爾特云東南部內側的一處浮星較稀的地方,從飛球內用飛球外的觀測鏡看,天空倒是與從地球周邊的太空往外看沒什么兩樣,漆黑的背景中仍能看到灑滿天空的大小不一的繁星。
除此以外,也就是漆黑一片,什么也看不到。這與飛球內的燈火通明的環境出現明顯的反差。
不過,考慮到柯伊伯帶與奧爾特云及太陽系殼膜層遠離太陽,陰冷而漆黑,莫爾頓·杰克遜也給其隊員配備了無光見影式外掛眼鏡。戴上它,隊員就發現,周圍的漆黑頓時變成彩色,背景雖然仍是漆黑,但他們看到了周邊停放著的大量飛球外表上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