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半年時間里,明廷為了剿滅人民軍主要做了三件事,擴軍、練兵、打造武器。
半年時間過去,明廷已經擴軍幾十萬,擴軍人數雖多,但還在明廷的承受范圍內,畢竟之前明廷與人民軍的戰爭中,明廷已經死傷幾十萬人,如今擴軍幾十萬,只不過是填上之前的空缺。
在擴軍幾十萬的情況下,目前明廷手中兵力還不到一百萬,仍有較大余力去擴軍,最多可擴軍到一百五十萬,到時候可以派遣五十萬至一百萬大軍圍剿人民軍,剩下數十萬人馬鎮守各地,尤其是北方邊關,韃靼騎兵的威脅性甚至比人民軍還要大。
明廷擴軍還在快速進行中,不過在人民軍特工的努力下,明廷募兵工作越來越困難,即便參軍有兵餉,許多人因為怕死根本不敢去參軍,只有那些逼不得已的人才會選擇參軍。
更多的地方卻是官員貪了朝廷下發的用于募兵的銀子,為了完成募兵任務,選擇抓壯丁的地區越來越多,甚至在抓壯丁上,一些官員也賺了不少銀子。
這些事情李成梁都了解,但李成梁不會去說什么,他自大,但也沒有自大到與那么多官員做對,不管擴軍怎么完成的,只要給他大軍即可。
明廷這邊全力備戰,李成梁也派遣大量探子到人民軍統治區收集情報。
前往人民軍統治區收集情報對明軍探子們來說是一個危險任務,來的人多了不行,容易被人民軍發現,來的人少了也不行,一旦被人民軍治下老百姓發現,直接一涌而上抓去見官,老百姓還有賞銀拿。
少數活著回來的明軍探子給李成梁帶回來的情報,讓李成梁非常疑惑,明廷這邊全力備戰,而人民軍那邊和往常無二,根本沒有繼續其他準備,似乎根本不在乎明廷的動作,李成梁不相信人民軍不知道明廷在做什么。
面對拼命擴軍、積極備戰的明廷,人民軍卻一副不急不慢的模樣,連大肆擴軍的情況都沒有,只是人民軍看不起他李成梁嗎?
李成梁認為自己若是人民軍統帥,半年前就不會與明廷簽署停戰協議,那時的人民軍實力大于周圍的明軍,完全可以將湖廣、江西、廣西、福建都占了,進而繼續向北,將明廷覆滅。
偏偏人民軍沒有這么做,而是與明廷簽署停戰協議,老實待在廣東。
宋應昌留言說人民軍是因為老百姓才不繼續與明廷戰斗,李成梁感覺這就是一個笑話,就算人民軍真的善待老百姓,等滅了明廷在善待老百姓也不遲。
也好,人民軍這么做,給了他李成梁一個機會,只要他率領百萬大軍滅了人民軍,自己的功績在明廷將前所未有,或許他也可以嘗試像人民軍這般占一方土地自立為王,甚至滅了明廷自己當皇帝。
不知不覺,李成梁生出一些野心,這是受到人民軍影響,進而掌握幾十萬大軍產生的野心。
不過李成梁真的想要揮軍滅了明廷還有許多有問題的地方,比如對面實力似乎陷入停滯的人民軍,明廷也擔心自己掌控全軍后造反,安排兩個副帥分掌大軍挾制自己。
李成梁現在是幾十萬明軍的統帥,不過李成梁無法直接指揮全部明軍,還需要通過命令兩位副帥才能調動所有軍隊,兩位副帥手中兵馬加在一起還要超過李成梁親自掌控的明軍。
更重要的是,李成梁知道自己直接掌控的明軍,也有大量忠于明廷的軍官統領,想造明廷的反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情。
不過野心已經生出,李成梁已經開始進行一些準備,必然安排心腹擔任精銳明軍統領,將不愿意聽從自己命令的將軍軍官調走,使得自己對大軍的掌控力不斷增加。
野心歸野心,當前李成梁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剿滅人民軍,若是連人民軍都無法剿滅,那些事情白想了。
隱隱約約,李成梁腦海中還產生一個不好的念頭:表面上安安靜靜的人民軍,背地里在快速發展軍事力量,人民軍擁有抵擋乃至打敗百萬明軍的實力。
只是這想法在李成梁看來非常不可思議,想過一次就直接拋在腦后,不管人民軍再強,只要己方更強就可以了。
駐守福建汀州府武安縣的一支明軍中,什長曾雄已經成功將自己一什十個人“收服”。
勉強算是收服吧,主要是曾雄用話語讓一什人團結起來。
一什中一半人是被抓壯丁,另一半人也是出身窮苦人家,為了吃口飯才參軍。
休息的時候,曾雄和手下圍坐在一起,大家一起說起自己身上的事情,曾雄最先說,他說自己一家人是佃戶,以租種地主土地為生,一家人常常吃不飽飯,遇到災年,一個弟弟還餓死了,生活苦不堪言,為了活下去才參軍,希望能夠在戰場上拼出一個前程。
曾雄的話有真有假,前面出身都是真的,后面的話語卻是假的,曾雄的家在廣東惠州市龍川縣,原是人民軍戰士,之后被軍情處看重成為一名特工,現在他接受任務加入明廷,已經成為一名什長。
聽著曾雄的話語,曾雄的手下一個個沉默不語,曾雄的經歷讓他們想到自己,大家都是農戶出身,經歷大同小異,都是連土地都沒有的底層老百姓,被迫或者半被迫加入明軍。
能夠被軍情處看重,曾雄個人實力比較出重,憑借武力,再加上相同的身份背景,很快曾雄就被手下們認可。
但這還不夠,曾雄在繼續努力著,他常常將話題引到地主、官府乃至明廷身上,每每對明廷和官府哀聲嘆氣。
“兄弟們,我們是大明的子民,地主欺負我們,為什么官府也欺負我們?”
卻沒有一個人能夠回答曾雄的問題。
慢慢的,曾雄將話題引到人民軍上,借著所謂的小道消息給手下描繪出人民軍和人民軍治下的場景,曾雄能夠感覺到手下對人民軍統治區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