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武宗之正德風云  第二零九章 交趾大融合

類別: 歷史 | 架空歷史 | 大明武宗之正德風云 | 煜煜吃魚魚   作者:煜煜吃魚魚  書名:大明武宗之正德風云  更新時間:2020-05-10
 
交代完了一切,朱厚照就帶著劉瑾和朱宸濠先行離開了,在場的人都知道,這是主仆二人要親自去拿朱宸濠上交的“罪證”,作為未來的政治籌碼。

對此,包括王守仁在內的文官集團心里都有一種說不出的滋味,總感覺被人鎖住了命運的喉嚨,成了天子佔板上的魚肉,任人宰割。

但歸根結底,這都是那些想要投機取巧的人的過失,無論從哪一個角度看,朱厚照都已經夠寬容,夠仁慈了。

既然是自己做的,那就自作自受,都是咎由自取罷了。

“大人,已經統計過了,這群敗軍一共有十六萬四千余人,共有八個陣隊,兩萬人左右為一個陣隊,其中每個陣隊又分為十小隊,共計兩千人一伍。”

受了王守仁的吩咐,當即就有人去統計這群敗軍的構成規模,因為朱厚照已經下令免除了他們的罪名,那么再稱為亂軍就有些不恰當了。

“你們八十人去,每十人負責一伍的統計,過去之后告訴他們,必須實話實說,陛下既然已經決定了寬恕他們的死罪,就讓他們不必擔憂,更用不著謊報瞞報,所有隱瞞者,一切后果由他們自己負責!”

“你們八十人統計好結果后,十人為一組,分別報給這八位大人,讓他們進行最后的統計審核,做完一切之后再上報于我,可明白了?”

說著王守仁就伸手隨意指派了八個文官,在他看來,官與吏,將與卒并沒有什么差別,都是為國辦公為國效力罷了,至于這群人愿不愿意,會不會對自己有怨氣,那向來都不是王守仁應該考慮的東西。

老子連劉瑾都敢得罪,你們,算什么東西?

朱厚照帶著人可并不是真的去找什么罪證了,而是進了城,來到了當地錦衣衛的一個秘密駐所,才進去就已經看到滿滿一桌的佳肴備好,等候主人的入席。

朱宸濠一路跟著這位親侄子,總是顯得有些拘束,不知道自己一個罪人,陛下還隨身帶著自己干什么。

“來,寧王叔叔,入席吧,不必拘束,吃完最后這一頓,朕就讓人送你上路。”

聽了朱厚照的話,朱宸濠立馬就不干了,跪在地上哭喪著臉說道:“陛下這是何意,小王已經按照您的吩咐做了,您也答應了饒我一命,如今又何故要斷我性命,天子又豈有朝令夕改的道理?”

“不是不是,朕的意思是送你去中都守陵,并不會讓任何人傷害你的,你且放心吧,這一頓,就當是你我叔侄之間相聚的最后一頓了,以后呢,你就安安心心在中都陪著列祖列宗,再也不必為外頭的人間瑣事所煩惱了。”

聽到朱厚照不殺自己,朱宸濠才站了起來入了席,卻是遲遲不敢動筷子,畢竟自己造反失敗的很大原因就是士卒的飯菜里被人下了藥,這才讓大軍失去了戰斗力,不然誰勝誰負可還未必呢。

朱宸濠雖然傻,但是起碼的危機意識還是有的,他可不敢保證朱厚照會不會故技重施,在飯菜里下藥毒害自己。

看著朱宸濠遲遲不動筷子,朱厚照也明白了他的心思,也不多說,一道菜一道菜挨個當著眾人的面吃了一遍,這才讓大家放心下來。

確定了不是鴻門宴,想到被發配中都守陵后的生活,朱宸濠就有些失落,提起酒來一杯接一杯往下灌,期間還與朱厚照說了許多以前在南昌府的趣聞。

看著眼前這個叔叔,朱厚照有些感嘆造化弄人,在歷史的車輪面前生出了一種無力感,有些事情該發生的還是要發生,任何人也阻止不了,這就叫歷史。

那么是否這個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注定好的呢?如果真是這樣,自己的努力又還有什么意義,人定勝天才是這個天底下最大的謊言。

想著想著,朱厚照也有些郁悶了,索性舉起杯來與這位命運宿敵開懷暢飲,一直到深夜才作罷,要是自己不是身在帝王家,這朱宸濠倒不失為一個打趣的長輩,只可惜,人總是身不由己的。

次日酒醒之后,朱厚照就親自為朱宸濠踐了行,再三囑咐沿途務必要保證好寧王殿下的人身安全,以防有人嫁禍于自己。

送走了便宜叔叔,王守仁也來到了朱厚照的帳中。

“陛下,您吩咐的事臣已經做好了。”

“這群叛軍共計十四萬余人,其中三十到四十的青壯共計九萬余人,青壯中通水性的共有三萬余人,大部分都來自上饒一府,識文斷字的也有三萬余人,所有人臣已經命人登記造冊完畢,陛下隨時可以啟用。”

“剩下的五萬人中,未滿十七的共有三萬余人,年過四十的有兩萬人左右,也全部登記完畢。”

果不其然,圣人辦事就是讓人放心啊,不但造成了自己交代的三項任務,還更加細致的統計出來青壯中的人群屬性,供自己參考。

“王卿家,辛苦你了,這次平叛中,你的功勞至少可以排進前三,朕絕不會虧待任何一個有功之人,有識之士的。”

看著階下的王守仁,朱厚照心中有些愧疚。按照原本的歷史軌跡,此次朱宸濠的叛亂根本就等不到自己前來平叛,而歷史上如今的王守仁也不是在湖廣,而是在江西。自己唯一的功績就是把被捉住的朱宸濠放了重新抓了一次,想想的確有幾分昏君作風……

是自己打亂了這一切,將王守仁擢升破格提拔為湖廣布政使,是自己要提前動鹽務,動了葉家的這塊大蛋糕,才讓葉贄狗急跳墻慫恿朱宸濠提前作亂的。

興許是天意弄人,本該參與的王守仁依舊陰差陽錯的參與了此事,自己隨意調動的湖廣布政使剛好與江西接壤,這一切的一切,都是自己始料未及的。

而王守仁,本該在叛亂結束后因軍功受封為新建伯,而現在首功卻被自己給奪了,由于大明朝“非軍功,不封爵”的規矩,就算是論功行賞封爵,受封的也只會是胡彪而不是王守仁。

胡彪卻是在這件事上出力不少,受封也是理所應當,可總感覺這樣一來總有些虧欠王守仁,朱厚照只好考慮要如何彌補一下這位大圣人。

“陛下,國事本就為臣的分內之事,為君主分憂更是臣子之職,又何來辛苦不辛苦的說法。”

“好啦,論功行賞的事情稍后再說,先來談一談手頭的事情吧。”

“伯安啊,依你之見,朕既然已經答應寬恕這十多萬人的罪行,那么該如何處置他們呢?這可是十多萬人,就這么放了容易引起騷亂,不放又徒費錢糧,朕實在是為難啊。”

王守仁思索片刻道:“陛下,依我看,不妨將這群人安排一些工作,這群人大部分本就是農民出身,干別的或許不行,但要是讓他們去干農活,必定是一把好手。”

“如今土豆的種植推廣已經步入正軌,此物對我大明的好處也是人盡皆知了,朝廷當下要做的就是將土豆推廣出去,推廣至大明全境,造福更多的人。”

“既然如此,何不把這群人調遣去負責土豆的推廣種植呢?如此一來,既解決了地方上人手不足的問題,又能解決這群人的歸屬問題,何樂而不為呢?”

聽了王守仁的話,朱厚照立馬就引起了一陣共鳴,也許這就叫英雄所見略同吧,當即就點了點頭開了口。

“善!卿家所想與朕無二也。依朕看,那遲暮之人對國家已經沒了絲毫的威脅,倒不如讓其告老還鄉卸甲歸田,也能全個忠孝之名。”

“那不識字的青壯,約有五萬余人,既然不識字,那么心思也相較而言單純,較為好管控,那么正好可以將其輸送至交趾,促進兩國人民的交融和發展。”

“三萬多識字的精壯,則分為兩批,一批繼續留在福閩地區為我大明造船,五年以后還其自由身,服役期間一切開支由朝廷承擔,剩下的則到各地負責土豆的推廣種植,特別是那云貴地區,那才是最適合土豆生長的土壤啊,只要土豆在那里生根發芽,當地一定會變得富庶起來,實乃我大明之福。”

“而十三歲以上,十七歲以下的少年,則全部由戚景通收編,稱為北洋水師的第一批學員,這群少年人并無大奸大惡之秉性,戚景通手機本就有一群少年人,如此兩批同齡人互相競爭協作,加上少年人的可塑性比較高,必定能為我大明籌建出一支真正的水上精銳力量!”

聽了朱厚照的話,王守仁對這位少年天子更加敬佩了,沒想到陛下想的居然比自己還多,真正的做到了人盡其才,物盡其用,不愧是圣天子啊。

“陛下圣明!”

王守仁由衷的恭維了一句,繼續開口道:“只是陛下,推廣土豆和造船都好說,要是讓這群人背井離鄉這么多年,恐怕他們不會愿意啊。”

“伯安放心即可,朕會答應他們,凡是到交趾發展的一律賞賜良田百畝,并可攜帶家人一同前往,沿途費用朕一律承擔,并且提供農具。”

“這群人本就是代罪之人,朕的條件夠優渥了,況且朕可以保證,他們到那邊的生活,絕對會比以往好上許多,若是還不愿意,那就只能采取強制措施了。”

想到后世東南亞的肥沃和雨水充沛,簡直就是農作物的天堂,加上其大部分都是平原,朱厚照可以保證這群人絕對可以在那里好好的活下去。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