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風流人物  乙字卷 第一百八十五節 殿試——不走尋常路

類別: 歷史 | 架空歷史 | 數風流人物 | 瑞根   作者:瑞根  書名:數風流人物  更新時間:2020-04-16
 
半個月時間對于考中進士的學子們來說簡直就是一個無比美妙的假期。

嗯,當然也有還要為殿試擔心和奮斗,但實際上稍微有些經驗和經歷的都知道殿試就是靠臨場發揮,看皇上圣意。

過多的去苦讀沒太大意義,甚至可能因為過于緊張而導致自己發揮失常。

像練國事、許獬、韓敬等幾人已經憧憬三鼎甲,雖然這還面臨著來自楊嗣昌、黃尊素、艾南星等闖入了會試前十等學子的挑戰,但是這三鼎甲本身就不確定因素太多,全憑發揮和圣心獨裁了。

但像馮紫英、葉廷桂、范景文、鄭崇儉、吳甡等人都還需要考慮能夠搏入二甲之列。

倒是方有度看得最開,拿他自己的話來說,他已經超常發揮取得了一個進士名頭,還能奢望什么?

“紫英,夢章,克繇,鹿友,大章,不是我說,如果不是必須要參加這場殿試,我都可以不去了,三甲同進士我非常滿足了,晚點兒觀政正好,我可以請一個寬松的假期回家成親,老家那邊家人估計也應該知道了這個好消息,都在慶賀了吧?”

方有度氣定神閑的模樣,看得一干人也都是搖頭微笑不已。

無欲則剛,方有度半點沒有心理包袱,可是自己幾人卻還不死心想要搏一把,自然就難以做到像這個家伙那樣瀟灑了。

不過大家其實內心也很清楚,這殿試三甲排序其實和這個會試應該不會有太大差異。

畢竟大家實力都擺在那里,就算是有超水平發揮,哪也不過是個別人。

一般說來,如果會試是三百名以后的進士,很難在殿試中闖入二甲。

當然,這只能說一般常理下,幾乎每一科都還是有那么兩三個或者三五個異類會突破這種壁障,所以大家也都希望自己可以成為這種另類。

殿試是在奉天殿,馮紫英到了才知道這應該就是前世的太和殿,不過目前應該還是沿襲了前明的格局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整修,這里將是殿試的場所。

按照大周慣例,是早上巳正開始發題考試,然后申正兩刻交卷,時間大概在五個小時左右,午間會提供簡單的飲食。

應該說時間不算短了,畢竟這個殿試只有一道題,而且要求也不多,一般是在千字以內,但是要求文字精煉,論述言之有物,觀點對策要不落窠臼。

殿試考題既可以由內閣六部堂上官擬定交由皇帝選定,也可以由皇帝自行確定,前者較為普遍,但是后者也不少。

連今科會試都是皇帝親自擬定最后一道主題,不用說今科殿試就更是由皇上親自出題了。

不過會試雖然皇上親自擬題,但是畢竟也要交由內閣審閱,避免出題太偏影響考生整體成績,但是殿試卻基本上不受此限制。

因為能過會試的都基本上是整個大周的精英了,無論是從哪個角度來出題,都應該能夠應答,唯一就看考生的答案是否符合皇帝心意了。

三百八十名學子并不按照會試名次列隊,而是按照地域來進行排隊,從兩直開始,然后由北向南,混雜而成。

馮紫英和范景文仍然走在一起,整個北直隸共考中進士二十九人,其中青檀書院只有范景文和馮紫英二人,相比之下像崇正、通惠和疊翠書院都有兩三人,但在南直隸和河南的青檀進士就比較多了,像練國事、曹文衡、葉廷桂都是河南人,南直隸的青檀進士也不少,蔡懋德、方震孺、吳甡、方有度都是南直隸人。

馮紫英一眼就看見了楊嗣昌和侯恂二人,楊嗣昌高中第四,侯恂也不差,高中十六,都可以算得上是一甲的有力競爭者。

“文弱兄,若樸兄。”馮紫英主動上前打招呼,范景文也跟隨其上。

“紫英,夢章。”楊嗣昌和侯恂也是和馮紫英、范景文拱手一禮。

經歷了前年的士林盛會之后,青檀書院和崇正書院的學子相互之間熟悉了不少,尤其是其中拔尖者更是基本上都相互認識了,而兩家書院中青檀書院名氣固然是遙遙領先,但是崇正書院也一樣穩步提升。

原來與這兩家書院并駕齊驅的通惠書院就明顯被拉開了距離,與疊翠書院一并跌入了第二梯隊序列。

這也讓青檀書院和崇正書院學子之間的關系改善不少,兩院學子同時也開始有意識的把通惠書院和疊翠書院視為二流。

寒暄了幾句,便有禮部一位主事引導諸位進士開始分列進入。

此時奉天殿內皇帝已經和文武百官各具公服站定,一干進士懷著誠惶誠恐的心情一直被引導走入到殿前的紅色平臺上,嗯,就是所謂的丹墀內。

然后所有學子在贊禮官的主持下行五拜三叩頭禮,鴻臚寺官奏禮畢,鳴鞭,皇帝和百官退朝,軍士們進來把桌子安排好,這下禮部官員才開始分發策題。

眾人跪受策題,各就試桌答卷對策。

馮紫英還是第一次感受這種有些奇妙的場景,他甚至都沒有看清楚永隆帝和三位閣老的模樣,但是他卻看到了齊永泰和喬應甲,不得不說這目光是專門往有用處鉆。

策題一下來,馮紫英就忍不住興奮起來。

“簡論大周邊患輕重緩急和應對之略”

當看到這道題時,馮紫英就知道喬應甲所說的事情奏效了,顧秉謙絕對將鎖院風波的關鍵“物證”送入了宮中,請永隆帝御覽了。

而這道題也絕對是永隆帝親自出題,甚至沒有經過內閣閣老和六部堂上官們的討論便拍板了。

在沒有對太上皇的重大利益構成威脅引發太上皇疑慮和反彈之前,永隆帝的確可以在這些稱得上是一些枝節問題上發揮自己乾坤獨斷的權力,更何況這本來就是他的權力。

恐怕誰都沒有想到今科殿試題會如此之偏,在會試主題已經涉及到了軍務這一塊的情況下,一般說來殿試是不可能再繼續往這個方向出題的。

這是會試殿試出題的基本規則,像會試主題如果是財賦這一塊的,那么殿試一般就會是農業水利或者漕務驛傳,如果會試是農業,那么殿試就有可能是教化民生,總而言之基本不會重疊。

但是,這位永隆帝是真的要不走尋常路啊。

馮紫英甚至感覺到這一刻有幾道目光都往自己這邊瞄了一眼。

不用問,肯定是那一晚那幾位,現在連殿試題都部分押準方向了,這特么簡直是神預言啊。

不過馮紫英卻知道,對他們幾位來說,這道題只是占了幾分先手,但未必他們就能如愿以償。

因為這道題的題眼在于“應對之略”四個字。

輕重緩急最終也還是要落到應對之略上來。

輕重緩急那一晚馮紫英都能和他們說了一個大概,基本上都能知曉了,但是應對之略,說實話,就連馮紫英之前也沒有認真想過。

因為他都從未想過會試殿試會出這么偏的題,這根本就不該是舉子進士們該回答的問題,他不知道閣老和六部堂上官們有沒有和皇帝陛下發生過爭吵,但估計應該會有,卻沒有犟贏這位永隆帝。

讀了幾十年書,從未接觸朝務軍務,尋常學子怎么可能知道和邊患該如何應對?

就算是馮紫英自己都沒有太大把握。

不過自己沒太大把握,那么其他學子,除非是衛鎮出身的學子而且還得要對邊患軍務有相當深刻的認知,甚至還需要對整個大周幾方面的威脅都要有清醒的認識,你才能在這個問題上勝出,而這種可能性微乎其微。

東南沿海衛鎮子弟也許對倭患威脅很了解,但對西北韃靼人的威脅知曉多少?遼東鎮的子弟知曉安南和洞武在哪里么?知曉土司與流官之間的矛盾么?

根本不可能,就算是有個別人知曉,那又怎么樣?自己又沒想過要當三鼎甲,那太招人恨了,自己那點兒文字功底真要入了三鼎甲拿出來當程文,估計會被萬千學子給罵死的。

嗯,除了自己,馮紫英不無得意的想道,圓滿,幸福,愉悅,馮紫英已經想不到該用什么語言來形容自己的心情了。

而且這是要求千字以內的簡論,這也就意味著只需要點到即止留有余地的論述,不需要具體闡釋,這就可以避免漏出太多破綻,這正是馮紫英想要的。

馮紫英深吸了一口氣,開始破題,下筆,“心腹之患——遼東,……”

“……,肘腋之患和平衡之術——韃靼,……”

“手足之患和利之所在——來自海上的威脅和機遇,……”

“癬疥之疾亦可致命——土司流官之爭不可小覷,……”

從一下筆開始,無數想法念頭便從腦海中不斷涌出,這匯聚了前世自己在書籍、論壇、知乎、百度等各種網絡上獲得的嘴炮強者們的知識這個時候就可以精簡之后發揮出來了。

不求多么具體實用和可操作,但求觀點新穎突破窠臼,皇帝陛下不就是要的這個么?

連皇帝陛下都敢不走尋常路,自己為什么就不敢飚一波呢?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