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一說,孩子媽媽也急了,央求醫生:“那就趕緊做檢查吧!”
其實,孩子爸爸也就是這么一說,要不是陳俊提起氣管異物,他都想不起那天的事兒來。主要是因為,當時孩子好像也沒吃什么特別的東西啊!
這父親的心太大了。沒辦法,有些人也是第一次當父親,所以當得不好,需要諒解。不過,也有一些人,非常細心,即便是第一次當父親,也遠比許多人優秀。這是人與人之間的不同,從小的性格養成的。
隨后,陳俊就安排患兒去做胸部CT,這一檢查,我去,果然是氣管異物!
而且,那個異物竟然還嚇人得很!竟然是一個開了口的別針!不銹鋼的那種!幸虧不是鐵的,要是鐵的,會在里面生銹,更加麻煩。
這根針如果不取出來,致命的風險很大!
聽醫生們這樣一說,孩子爸媽越發焦急,猶若熱鍋上的螞蟻。更令人憂心的是,那個別針在氣管里已經過去一個多月了,對身體造成的傷害……唉,任何人用腳趾頭都能想到。只是,事已至此,后悔也無濟于事,只有盡量挽救。
“醫生,趕緊幫忙取出異物啊!”孩子父母都快哭了!手足無措,簡直要給陳俊下跪了!那種內心的焦灼,只有為人父母的才能體會得到。甚至這一刻,孩子父母一度有種即將失去孩子的感覺……
陳俊連忙安慰:“放心,我們盡力而為!”
當即,迅速準備,就在急診科里做手術。
劉璐給陳俊當助手,劉璐的臉色很難看,因為,若是讓她來主刀的話,感覺難度好大!這種手術,需要那種手特別巧,技術特別精湛,經驗極其豐富的人才能做成功吧?咦,這不正是說的是陳俊嗎?
劉璐看了陳俊一眼,只見,陳俊已經開始行動了!
手術十分順利,僅僅只花了五分鐘,那根開了口的別針就被從孩子體內取了出來!劉璐頓時對陳俊驚為天人!心說陳俊能有現如今的名氣,真不是浪得虛名的!
別看這么一個小小的別針,只要是懂行的就會知道其取出來的難度!若是在一般的醫院,即便查出來有這么個異物,恐怕也不一定有醫生能做得了這個手術!稍微搞不好,會對孩子造成更為嚴重的二次傷害的!
不過,對陳俊來說,真的不是問題。
術后,孩子頓時輕松了許多,可以大口大口地順暢呼吸了。
對于別針怎么就能被吃進了嘴巴,還進入了氣管?孩子爸爸后怕不已,其實,他對于一個多月前的情形,已經記不大清楚了。
當事后,陳俊問起的時候,孩子爸爸僅僅記得,那天晚上,他上廁所,出來就看見孩子到處在亂抓東西往嘴里塞,那么小的孩子,對什么都充滿了好奇,什么都想用嘴巴舔一舔,用還未長全的牙齒啃一啃。
至于孩子是如何把別針抓到手里、吞進肚子、卡住咽喉和氣管,孩子爸爸完全沒有印象,甚至想不起來家里的別針是哪里來的,放在哪里。家里真的有那種別針嗎?
陳俊看著那個取出來的“樣本”,沉吟片刻,說道:“這根針看起來有點像衣服商標上的別針,也許是你們買東西的時候留下的呢?”
孩子爸媽后怕不已,同時也很慚愧,因為他們的粗心,差點害死了他們的寶寶。這簡直是不可饒恕的罪過!
陳俊說道:“我說這個并不是責怪你們,而是想提醒你們,以后如果有什么尖銳的小東西,最好是及時收起來,或者放在專門的比較高的孩子夠不著的地方。其實,我們急診科和兒科,常常做給孩子取氣管異物的手術,取出來的東西可謂五花八門,什么都有,有果仁、果殼、骨刺、小塑料制品,還有各種尖銳物。當然了,像這么大的開了口的別針,說實話,還是頭一份!”
省一醫兒科,有一間專門的房間,放置各種異物樣本的,都是真實的,也就是說,那些樣本都是從孩子體內取出來,然后制作成標本,放在房間里收藏,供后來者學習的。
每一件標本都記錄著風險,提示家長一定要注意孩子們的安全。陳俊打算,日后寫一篇專門的博文,配上科室里的那些標本,好提醒孩子家長們注意。那些小東西,都有很大的參考價值。
陳俊記得,前幾個月,也曾接診過一個一歲多的小男孩,癥狀也是不停地喘,還時不時咳嗽,CT檢查發現,孩子肺部嚴重感染,后來通過支氣管鏡將異物取出來一看,竟然是一塊小骨頭。
孩子的媽媽想了想,之前給寶寶吃過一次鴨舌頭,這小骨頭,應該就是從鴨舌頭上來的。
對于成年人,鴨舌頭上的軟骨自然不成問題,但是卻會卡住小孩子。
另外,在更早以前,省一醫急診科還曾遇到過一個可憐的小病人,因為吃山核桃仁堵住了大氣管,在當地醫院就診時,呼吸心跳已經停止了,急急忙忙轉送過來,早已經沒有了搶救的機會……
還有個女孩是吃香蕉噎住,一大口咬進去,進入了氣管,導致窒息,當時是在農村鄉下,送過來時,已經沒有生命體征!其實,當時如果她的監護人會海姆立克沖擊法,是可以消除危機的。
如此種種,不得不令人扼腕嘆息。
陳俊很想提醒廣大粉絲們,各位家長朋友們,異物吸入屬于嬰幼兒多見的急癥,嚴重者會在短時間內窒息死亡。23歲的小寶寶最容易發生異物吸入。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寶寶比較好動,再加上還不太會說話,很難準確表達自己。
這也是兒科被稱為啞科的原因之一。
陳俊建議,對于3歲以下的小朋友,家長應盡量少給孩子吃花生米、瓜子、山核桃仁等堅果類食物,以免發生意外。如果發現孩子在沒有感冒等疾病的情況下出現咳嗆、喘息,要警惕是否發生異物吸入,及時帶孩子到醫院做個檢查。如果情況十分緊急,來不及送醫院,家長也最好學會必要的急救辦法。
對于大部分的異物吸入,海姆立克急救法都能起作用。當然,對于別針、魚刺這樣的,就要盡快送醫院,不要自己瞎操作了!
省一醫是大型三甲綜合性醫院,每日都有很多病人,因為各種各樣的疾病,前來就診。
這不,下午的時候,外面春光明媚,蜜蜂“嗡嗡嗡”地在飛,于花叢中飛舞,采蜜,陳俊則在兒科全科醫療診室坐診,然后來了一個七歲大的男童,孩子媽媽說是昨天晚上,孩子突然說肚子痛,還伴有嘔吐、無力等癥狀。
孩子媽媽只以為是孩子感冒了,因為一般生病不就是感冒嗎?所以,孩子媽媽擅自做主,給孩子喂了一點感冒藥。
結果,今天早上,這位媽媽就發現,自己兒子的皮膚,竟然在逐漸變黃!而且,他的精神很差,早餐和午餐也都沒怎么吃,于是,孩子媽媽就擔憂地帶著孩子過來了!
“他拉尿什么顏色?”陳俊沉吟片刻,問道。
孩子媽媽一愣,隨即說道:“尿也是有點兒黃黃的,有時候顏色還特別深。”
“特別深的時候是像醬油是吧?”陳俊說道。
“是的是的!”孩子媽媽連連點頭。
陳俊就明白了,這是典型的蠶豆病啊!
患兒精神狀態很差,全身皮膚鞏膜黃染,口唇及眼瞼黏膜蒼白,尿液呈醬油色!典型的蠶豆病癥狀,醫院里幾乎每年都會遇到。
“時間不等人,您孩子的病很嚴重,我先安排他進重癥監護室,然后做個血常規。”陳俊說道,于是就打電話聯系住院部。
孩子媽媽急了:“咋就很嚴重了?還要進重癥監護室?”
陳俊就解釋:“您孩子考慮是蠶豆病。他昨天是不是吃過蠶豆,還吃了不少?”
“啊!是的,他吃了大概半碗炒蠶豆,呃,其實我和他外公都有蠶豆病,但是我兒子以前曾少量吃過一些蠶豆,并沒有出現任何不適癥狀,所以我們就以為孩子沒有遺傳蠶豆病。昨天他要吃,我就沒有管他!”孩子媽媽說道,然后一臉后悔的神色。太大意了!若是不知道有這個病,也就罷了,明明知道,卻犯了這樣的錯誤……關鍵是,之前居然都沒有想到這茬來。
其實,也是正常的,這位媽媽雖然從小被灌輸,自己不能吃蠶豆,會過敏,但是從來沒有過敏過,也就沒有經歷過,不知道蠶豆病的具體癥狀。正因為沒經歷過,所以也沒有引起重視。
只能說,她爸爸將她保護得太好了。
蠶豆病,其實是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G6PD)缺乏癥的一個類型,表現為進食蠶豆后引起溶血性貧血。溶血具體機制不明,同一地區G6PD缺乏者僅少數人發病,而且也不是每年進食蠶豆都發病。蠶豆病在我國西南、華南、華東和華北各地均有發現,而以廣東、四川、廣西、湖南、江西為最多。3歲以下患者占70%,男性占90%。成人患者比較少見,但也有少數病例至中年或老年才首次發病。由于G6PD缺乏屬遺傳性,所以40%以上的病例有家族史。本病常發生于初夏蠶豆成熟季節。絕大多數病例因進食新鮮蠶豆而發病。本病因南北各地氣候不同而發病有遲有早。
主要表現為貧血、黃疸、尿液呈濃茶色甚至醬油色;癥狀有全身不適、疲倦乏力、畏寒、發熱、頭暈、頭痛、厭食、惡心、嘔吐、腹痛等,一般持續2~6天。嚴重者可出現脈搏微弱、血壓下降、神志遲鈍或煩躁不安、少尿或閉尿等急性循環衰竭和急性腎衰的表現。如果不及時糾正貧血、缺氧和電解質平衡失調,可以導致死亡。
因為有可能會導致死亡,所以陳俊不得不將這個孩子安排進了重癥監護室,同時,做一系列檢查,如過篩試驗、酶活性、紅細胞檢查等,檢查發現,孩子出現了重度貧血,血清膽紅素明顯升高,考慮為進食蠶豆引起的急性溶血性貧血。
這個病,要與先天性非球形細胞性溶血性貧血I型、藥物誘發的溶血性貧血、感染誘發的溶血性貧血、新生兒黃疸等區別,以免誤診。
經過兒童重癥監護室的醫護人員的積極治療,輸血、應用糖皮質激素、糾正酸中毒等等,同時,密切監測患兒的生命體征,終于,在三天后,孩子轉危為安,黃疸消退,貧血得到改善。
三四月份,是春光最為美好的時節,也正是新鮮蠶豆上市的季節,粉糯的蠶豆是許多家庭餐桌上的一道受歡迎的時蔬,可是,面對這道時令美味,大家還是要當心,因為并非人人都能享受的。
陳俊寫成博文,發表在自媒體上,他提醒廣大粉絲們,蠶豆病患者并不是每次進食蠶豆都發生溶血反應,這與進食蠶豆的數量有關,有些人進食少量蠶豆后并不會發生溶血反應,只有在進食量較多的情況下才會發病。
由于蠶豆病是人體內缺乏G6PD酶引起的,因此對于有家族病史的人群,以及出生時有黃疸的新生兒應進行該病的篩查,檢查發現G6PD酶有降低的人不能進食蠶豆及其制品(如粉絲、豆瓣醬),亦不能使用可能引起溶血的藥物,如抗瘧疾藥(伯氨喹啉、奎寧)、退熱藥(氨基比林、非那西丁)、痢特靈、磺胺類藥物,如果收藏衣物使用了樟腦丸,穿衣以前要曝曬,因為萘也可引起溶血。
在發病初期,蠶豆病患兒可能會出現發熱、嘔吐、腹痛、皮膚發黃、尿液顏色加深等癥狀,發現后要立即就醫。
陳俊再次來到了貂蟬整形醫院,查房,探望之前做了手術還未出院的孩子們。
楊瑾兒的愈合情況很好,至少,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出現任何并發癥。楊瑾兒的脊柱上,是打了鈦籠的,還有鈦合金的金屬條支撐,所以,楊瑾兒現在已經能下床活動,借助醫院的器械,能自行站立和緩慢行走了。
當然,走的時候會很疼,也一瘸一拐的,可是,這是必要的康復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