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我們所知,這家《全彩科技》產線上的設備,有些是他們的關聯企業生產,有些是他們自產,根本買不到的。”
會議還在繼續。
“買不到也要買。我們挨個分析一下,看看都怎么處理。”
大老板態度非常堅決。有參考設計,和沒有參考設計,難度是完全不同的。兩者之間的差距,有時候是半年,一年的差距。
經過這么一輪折騰,來自中國的lcd生產技術,居然帶了種神秘感。不見到實物,沒有人會放心。為了省這點小錢,回頭再來這么一輪,誰受得了?
“首先是光刻機,我覺得,這個如果真買不到,可以ass。他們的光刻機,沒有什么特殊的。”
“盡量吧。”
光刻機在lcd產線的地位并不是很高。
“其次是ecvd,不過這臺設備的責任,不在我們手里吧。這個事情應該讓《美國應材》去處理。他們承諾我們,明年年中左右會有新型號設備面世。”
“要做好兩算。不過這部分,可以通過中國政府做文章。那間《光電科儀》,政府是有股份的。哪怕多花點錢也沒有關系。”
ecvd是lcd產線的核心設備,這是一定要買到的。
“剩下的就是odf工序相關的設備。這些設備算是光電自產。它們是絕對不可能出售的。”
“想辦法花錢吧,沒有設備,哪怕拍幾張照片出來也行啊。”
很快的,參考設備的議題,就討論完了。
“這樣看來,我們兩年之內都無法量產tftlcd了。”
會議室里一片哀嚎。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啊!”
由于新技術的出現,設備需要重新設計,這要花時間。設備出來以后,生產線也要重新設計,再加上產線的建設周期。從這個角度來看,新的產線竣工,至少是1995年以后的事情了。
由于全彩的攪局,本來在92年已經開始或者是即將開始的lcd產線建設潮,全都停了下來。
這些產能,不能按照歷史投入市場,它無形中拉長了第一次產業景氣周期的長度。
tftlcd產品的一直走俏,10寸面板的最終銷售價格,始終都維持在了一千六百美元以上,并且持續了超過兩年時間!
這種情況,就是成永興也沒有預料到。
因此,作為全彩的銷售商,可銳和月亞們,在一片lcd上獲得到的利潤,遠高于費心費力,做苦工的《全彩科技》。
但唯一的好處就是,這些廠家,都通過合作建廠的模式,把資金又都投回了光電科技。
菲普,月亞的兩條合資新線的合作,全部敲定。
限制光電發展的瓶頸,不是資金,而是廠房。
這完全是沒有辦法的事情。氣候馬上就要進入秋季,現在就是想建設新廠房,也已經來不及了。
為了趕上今年的火爆市場,光電和幾個合資方想了很多方法。
首先是光電方面,光電手里還有一層廠房,這層廠房,部分空間被設備公司所占。但一切都在為lcd產線讓位置了。這層廠房就被讓給了與月亞的合資線,三號線。
菲普的合資線,光電這邊確實沒有辦法了。
張燕非常努力的工作了,但也僅僅是把兩座廠房的地基打了下去。等它們的竣工,至少是93年春天的事情,再加上設備安裝,產線竣工,至少是93年的夏天。
菲普面對這種情況,當然不甘心放棄。
現在的市場,是爭分多秒。新產品的暴利期,大家都明白。
lcd面板的價格,隨著幾家日本大廠的良品率逐日提高,給同行帶來的壓力也是與日俱增。邏輯上來說,晚投產一天,價格就會降低一天。這怎么可以。
他們做出了個意外的舉動,那就是拆除led產線!
91年的時候,菲普合資公司,在原市無線電線一廠的原址上,建設了一個新的廠房。
本來到92年的時候,新線就應該進入建設。但是伴隨著led市場的下滑,菲普的決策層出現了猶豫。這個猶豫,導致的結果就是這條產線,離完成還有很遠的距離。
所以這個車間,干脆就被作價,打入了產線的建設成本。
這兩條產線的產能,如果一切順利,估計會在93年元旦前后投入市場。
畢竟廠房有現成的。
設備安裝和調試方面,經歷了一號線,和二號線兩條線的調試經驗,三號線,和四號線,真的只剩下設備安裝工作了。
隨著全彩的擴產,整個lcd產業鏈上的各設備廠家,各原材料供應商,全都忙著擴產,以應付突然爆發的市場需求。
當然了,盯上這塊蛋糕的人不是沒有。如果說是外國人的技術,大家多少有些心理障礙。但是國人能做出來的,我們也應該可以做出來。
一些覺得自己有兩把刷子的企業和地區,也紛紛把tftlcd作為重點調研對象,開始攻關。
這時候就看出光電控制三大主要設備的好處了。別人無論是誰做,它都要至少一年以上的時間。
隨著tftlcd產能的瘋狂擴張計劃,全彩乃至光電,缺人的情況,愈發明顯了起來。
包括成永興在內,所有的人都忙得團團轉。
現在干活的人不缺,但是老板不夠用了。一條lcd線就是2個億的投資規模。能夠駕馭這個尺度項目的人員及管理團隊,全冰城也找不出幾個來。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內部挖潛,led公司人員,設備公司的人員,開始成批支援全彩。
火燒眉毛了,什么也顧不上了。
光電科研總部的人,也不得不全員被派往《全彩科技》進行支援。
經此一役,光電科研總部再次變成了一個空殼。
光電的請求人力資源支持的要求,在這種情況下,被前有未有的重視了起來,一場全市范圍內的大選拔開始了。
當然,在一片紅紅火火的信息當中,不是沒有暗藏危機。
日本液晶產業的最后失敗,跟美國對日本的制裁(1994年),及對韓國的扶持,有直接的關系。
作為一個國家,七八家企業分攤火力,尚且遭受打壓。如今光電一個企業,就把這個產業連窩端了,要是不遭人妒忌,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市場上,還有幾家日本廠家存在,這個局面還能維持。但只要光電繼續發展,問題早晚會暴露出來。
這個時間點,已經在逐步逼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