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圈小卒  第六十久章 演員和演技

類別: 都市 | 娛樂明星 | 娛樂圈小卒 | 刁光斗   作者:刁光斗  書名:娛樂圈小卒  更新時間:2020-03-20
 
周昌拿起桌上的紙巾不斷擦汗。

牛老板不關注他后,王磊能看出他臉上的解脫之色。他對這位可憐的導演感到同情,不過口中卻沒有絲毫表示的意思。

現在可不是表示同情的時候。

“這頓飯,有些人是不愿來的。”

牛老板抓了抓肚子,白色襯衫下滾圓的肚皮也隨著起伏,臉上的怒氣似乎也已經煙消云散:

“不過公事是公事,交情是交情,我和周昌的關系比較好,所以雖然他們勸我別來,我還是應了這個飯局。”

他點點王磊,又點點蔡大寶:“說起來,你們下一部也要合作?”

“不錯。陳老板一直向我推薦他,我看了他演的話劇,覺得演得很好,氣質也和角色比較配。所以就初步答應了。”見王磊一直不回答,蔡大寶硬著頭皮回答道。

“初步答應,什么叫初步答應?”牛老板蹙著眉,不知為何有些不悅。

“我們月底還有一次試鏡,那是早就發出邀請函的。”

蔡大寶雖然神色比周昌要好許多,但回答也是小心翼翼:“王磊也會參加這次試鏡。”

“你也是個不識數的。”牛老板一拍肚皮,喝道:“陳老板的藝人,李影帝看重的天才,伍倫導演的弟子能演不好你那電視劇!”

蔡大寶臉上閃過一絲不悅,淡淡道:“這世上哪有什么都能演好的演員。”

牛老板冷哼一聲:“書生氣!你當我不懂這里邊門道?”

“演得好不好,還不是看你們水平?”

“只要你這導演會安排,把妝一化,戲服一穿,鏡頭剪輯好。那些歌星,寫真模特都能演好,你還怕他一個科班出身的演不好?”

“還初步答應什么?我看,這角色就該給王磊!”

王磊不由看一眼牛老板,有些驚異。

他真沒想到,這位看起來五大三粗的牛老板竟然也不是一個不學無術的人。

雖然這個說法在內地并不流行,大部分觀眾也在媒體的宣傳下,想當然認為只有好演員才會有好演技。

但實際上演員和演技的關系是一個飽受爭議的話題。

其爭論的焦點就在于:演技到底是依托演員存在,還是依托作品而存在。

這個問題在電影中尤其突出:電影需不需要“專業”的演員?

在具體的實踐中,好演員在爛片中往往也顯得沒有演技,而演技差,甚至沒有接受過專業培訓的人在優秀的片中似乎也會有令人信服的演技。

那么電影演員所謂的“專業”又體現在哪兒?

這是戲劇演員不曾碰到的問題。

因為話劇是“一次的藝術”,有沒有接受過培養往舞臺上一站就知道。

即便是一名真正的車夫在舞臺上也演不出“車夫”的那種感覺,因為戲劇是在有限的時間,空間中展現出一種濃縮的精華。

所以戲劇需要演員。

是戲劇演員將生活的瑣碎剔除除,將某種狀態提煉精簡成一種感覺。通過他們的表演,才會讓觀眾有信服角色真的在舞臺上。

這種精簡,濃縮就是戲劇演員的演技體現。

可電影,電視劇是“罐頭藝術”,可以不斷重拍,可以剪輯。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它完全可以把生活拍進去,然后由導演,剪輯師這些人負責剔除瑣碎,把他們需要的東西提煉精簡出來。

如果認同這個看法,那么就會像牛老板這樣認為電影誰都可以演,演的好與壞就看導演剪輯的水平。

王磊會感到驚異,正是因為這種看法在王磊所學的戲劇學校,甚至在整個京城演藝圈都是飽受批評的,這是港區演藝圈才會支持的看法。

港區和京城兩個圈子就像一顆種子長出的兩支芽,在各自成熟后,他們已經走向完全不同的道路,在許多地方都有很大的分歧。

這個圈子堅持傳統戲劇界的看法:演技依托演員,只有好演員才能展現好演技。

所以嚴格來講,京城演藝圈的科班出身,出來的都是不是“電影,電視劇演員”,而是傳統的“戲劇演員”。

雖然如今這些人很少會去演戲劇,往往都是電影,電視劇開始出道。

但就像王磊這樣的學生,在學校每年都要演話劇小品。在被準許出去拍戲之前,他學的都是怎么“演戲”,怎么當一名“戲劇演員”。

伍倫,李淳拉著一批年輕有潛力的演員拍話劇,也是希望話劇這個孕育“好演員”天然溫床可以依舊運轉。

不過,和內地恰恰相反,這個看法在港區很有市場。

也許是因為那邊電影拍攝周期短,急需大量演員。

從魔都南下后,專業的“戲劇演員”很快就從港區電影圈消失。

他們沒有戲劇大學,而是使用“培訓班”模式培養專業的“電視劇,電影演員”。

這些培訓班往往培養周期只有三個月到一年,除了第一個月會上上課,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各個劇組跑龍套。

能夠把演員養成縮減這么短,其原因就在于所謂的“培訓”只教演技的基礎知識,讓他們到片場不至于兩眼發花,可以聽得懂導演的安排。

至于演技提高,基本只能自己慢慢在片場實踐中揣摩。

培訓班出身的演員剛開始是肯定沒法去演專業話劇的,但他們在電視劇,電影中卻已經足夠滿足劇組的要求,能讓他們演的“像”主要就是靠化妝和剪輯。

也就是牛老板所說的。

這種培養方式看起來不靠譜,但從實踐看,也正是這樣一批演員,造就了黃金時代港區電影獨特的輝煌。

也正是有這樣輝煌的成果,這種看法自然在港區大行其道,還造成港區的跨界橫行。

模特、歌手、寫真偶像、主持人,無論他原本做什么,似乎都能在港區電影中插一腳,而且演的似模似樣。

會造成這樣的原因,在內地的批判者看來,是因為這些人從一開始就是演“自己”,只不過是通過剪輯,導演的安排(比如化妝)才讓觀眾看起來來演得像“角色”而已。

這正是港區演員的缺陷。

相比較內地用兩三年打好基礎的演員,這些純靠自悟的演員因為根基不牢固,往往進步會很慢,更容易陷入瓶頸——在達到一個水平后,即便演很多戲也沒法再進一步。

王磊在上學的時候,錢老師就拿港區一位著名的劉姓明星舉例。

這位明星最多的一年拍過十六部戲,但拍了好幾年,依舊演什么都是“一個味道”,在遮住衣著后,完全分不出他到底在演誰。

這對要求演什么像什么的演員來講,無疑是最大的批評。

“牛老板,你這就說笑了。”王磊開口道,作為內地演藝圈的一份子,也是四年科班培養的演員,王磊當然不贊成牛老板這種說法。

如果這種說法成立,那么自己這些年努力磨煉的技藝又安放何處呢?

“我是一名演員,我的經紀人一直和我反復說:我幫你跨過的只是名為‘偏見’的門檻,讓你可以和那些比你帥,比你有名的演員同臺競技。”

“但能不能抓住那張名為‘角色’的門票,只能依靠你自己的演技。”

“蔡導演當然要尋找好的演員。因為只有和好的演員的合作,才能制作出優秀的作品。”

“這個角色當然會屬于我,但這不是因為別的,只應該是因為我比別人更能演好這個角色。”

“我說得對嗎,蔡導演?”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