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孽子  第967章 變化中的遼東道

類別: 歷史 | 兩晉隋唐 | 大唐孽子 | 南山堂   作者:南山堂  書名:大唐孽子  更新時間:2021-02-27
 
遼東道的冬天,比長安城來的更早一點。

眼看著長安城剛剛開始降溫,這里已經迎來了貞觀十七年的第一場雪。

潔白的雪花漂亮在大地,飄滿了遼東道生產建設兵團的管轄區域。

“鄭化,今天下雪,你還要去上工啊?”

楊家村中,楊洋看到鄭化裹著一件大棉衣,正往兵團駐地而去,不由得問了一句。

“村長,我聽說遼東米酒作坊出產的米酒,在室韋人和靺鞨人那里賣的特別好。一小壇兩斤裝的米酒,就可以換回來好幾塊上等的獸皮呢。如今已經有不少商家在作坊門口排隊,就等著采辦米酒呢。所以哪怕是下雪,我也得趕緊去作坊幫忙,不能耽誤了米酒的制作呢。”

鄭化今年一下就多了兩個兒子,才二十一歲的他,立馬就覺得身上的擔子變得重了很多。

所以在種植的水稻收割完畢之后,立馬就帶著兩個奴仆去遼東米酒作坊當幫工,家里留著婆娘帶看小孩。

而這遼東米酒作坊,則是今年下半年才剛剛建設好的釀酒作坊,是楚王府支援遼東道生產建設兵團的第一家作坊,也是遼東道生產建設兵團下屬的第三家工廠。

前面的水泥作坊和青磚作坊,都是屬于技術很成熟的作坊,不需要楚王府幫忙,薛仁貴自己就可以找到合適的匠人來修建,甚至連水泥的專利費都不用給。

但是釀酒作坊不一樣!

如果只是傳統的還好,難度不是很高,薛仁貴隨便也都能夠找到匠人。

可高度酒作坊就不一樣了。

除了洪州豫章縣那個阿塔圖搞出了一個白云邊可以算是高度酒,其他的有一個算一個,都比不上楚王府的燒刀子。

遼東道的冬天非常冷,不要說其他人,就是薛仁貴自己就非常喜歡喝燒刀子。

但是從長安城運輸到遼東道,路途遙遠不說,還很容易給弄碎了,因為大部分的路途都是走的陸路,運輸的量也比較有限。

偏偏遼東生產建設兵團如今大量的開墾良田種植水稻,今年的稻谷大豐收。

薛仁貴自然不會嫌棄糧食太多,但是可以預見,明年的糧食會更多。

遼東生產建設兵團自己是吃不掉這么多糧食的,可要只是單純的賣糧食的話,哪怕遼東城的大米價格比長安城高了兩三成,一戶人家能夠掙到的錢財也非常有限。

因為這幾年大唐的糧食都屬于豐收狀態,整體的糧食價格就不高。

所以預測到了這個局面之后,薛仁貴就果斷的開始謀劃了造酒作坊,還專門請李寬安排匠人過來負責。

這才有了鄭化這些兵團農戶的額外幫工收入。

“這倒也是,我聽說薛都督非常重視遼東米酒作坊的建設,現在好不容易順利投產了,肯定要讓它發揮應有的作用。”

楊洋作為楊家村的村長,當初的伍長,對于兵團駐地的消息是比較靈通的。

“看今年冬天,已經下了第一場雪,估計再有一個月,就徹底的大雪封路,想要出行都很麻煩了。釀酒作坊也頂多再開工一個月,所以哪怕是浪費一天都很可惜啊。”

“那你去吧,家里的婆娘有我照看著,不會有什么事情的!”

楊洋作為伍長,獲得賞賜的女奴比鄭化還多了三個,但是天天努力,今年也就剛剛生下一個女兒而已,所以他寶貝的不得了,眼看著又是跟李寬一樣,女兒奴一個。

所以帶著奴仆收割完了稻子,把多余的稻谷賣掉之后,他就開始宅在家中陪女兒了。

剛剛滿月的女兒,根本就什么互動都做不了,但是楊洋卻是覺得很滿足。

“好嘞!等下工的時候,我帶一瓶遼東米酒回來,等到大雪封路的時候,打幾著野雞野豬什么的,正好用來下酒!”

鄭化說完就帶著兩個下人朝著遼東道生產建設兵團駐地而去。

“仁貴,今天商隊又拉了好幾馬車的皮子回來了,這些胡人的錢財還真是好掙啊。”

李雪雁手中拿著一塊紫色的貂皮,輕輕的撫摸著。

這么一塊上等的紫色貂皮,放在長安城,沒有幾個金幣,那是想都不要想可以買到。

但是放在靺鞨人手中,只需要一壇遼東米酒。

難怪商隊第一次運輸皮子回來的時候,遼東城立馬就涌過來一堆的商家,想要從遼東米酒作坊購買米酒。

“所以王爺說的沒有錯,不管是在哪里,只要找到切入點,都能讓百姓變得富裕。像是遼東道,放在以前,這種苦寒之地,關中道的百姓是壓根不會考慮過來。但是自從今年的糧食豐收之后,我覺得這里的吸引力一下子就上來了。

安全有保障,糧食有保障,除了冬天冷一點之外,這里一點也不比關中道要差啊。我估摸著明年愿意加入我們遼東道生產建設兵團的農戶,至少會上漲三成。”

薛仁貴手中雖然有幾萬的屬下,但是把這幾萬分扔到遼東道,那簡直就跟沒有人一樣。

哪怕是現在集中砸駐地附近,也不過是形成了幾個小鎮而已,遠遠沒有達到人口飽和的程度。

按照李寬給薛仁貴畫的大餅,遼東道生產建設兵團種植的莊稼面積,必須要超過關中道,必須要能直接養活半個大唐的人口。

現在距離這個目標還遠著呢。

“那遼東米酒我也喝了,雖然口感很凌冽,但是跟燒刀子比起來還是有所不如。而裝這些酒的壇子,也是非常的普通。誰知道在靺鞨人和室韋人眼中,卻是那么受歡迎。特別是聽說一些居住在山林里的靺鞨部落,甚至愿意用一只虎皮來換兩壇米酒,實在是太夸張了。

不過,如果只是簡單的把皮子運輸到長安城售賣,我覺得有點可惜。如果你能夠找到合適的匠人,直接在遼東道生產建設兵團駐地把這些皮子加工成成品,那么利潤絕對可以翻一番。

當然,我們也可以模仿長安的大唐交易中心,在駐地附近修建一個遼東皮革交易中心,讓更多的人把獸皮主動的運輸過來,我們收購加工之后運回長安城售賣。

到時候,我們遼東生產建設兵團就可以不需要朝廷劃撥經費,直接實現自給自足,還可以開墾更多的土地,種植更多的糧食,早日達到王爺給你設定的‘小目標’。”

說到這里,李雪雁不由得對李寬這個弟弟升起了幾分不滿。

遼東道生產建設兵團的糧食種植面積沒有達到一千萬畝,就不允許薛仁貴這個都督離開遼東。

這不是強人所難嘛!

一千萬畝啊,哪有那么容易?

所以小目標,一點也不小。

“嗯,有你這個賢內助幫忙,遼東道生產建設兵團的事情,我總算是理順了,不用每天都忙的手忙腳亂。”

一不小心,薛仁貴就給站在旁邊的丫鬟塞了一把狗糧。

“我要是有李寬一半的本事,你今年就不用那么忙碌了。又是修建作坊,又是組織人鋪設道路,還要拉起一個商隊來為兵團掙錢,我看你累的白頭發都長出來好幾根了。”

“有白頭發長,總好過那些連頭發都不長了的人吧?你看那水泥作坊的茅升,也就三十多歲而已,額頭上的頭發都掉光了,禿著個腦袋,遠看著還以為是個和尚呢。”

“哪有你這樣取笑人家的!”

兩口子就這樣在那里閑聊。

遼東道生產建設兵團經過一年的建設,已經初具規模,很快就能徹底的走向正軌。

到時候,大唐在遼東就算是徹底的站穩了腳跟了。

去遼東,能夠掙大錢。

這就是吸引人口流向遼東最簡單的方法。

哪怕只是去遼東道生產建設兵團當一名農夫,種上一百畝水稻,一年下來也能掙不少錢。

因為這里的水稻產量比別的地方要高幾成,還因為薛仁貴為了提高農戶的收入,讓釀酒作坊以高于市價三成的價格來收購兵團內農夫多出來的稻谷。

反正一斤米酒,也就耗費了兩斤大米,哪怕是大米的價格再翻一番,釀酒的材料成本也是非常低的。

而一斤的米酒,卻是可以從靺鞨人手中換取價值高達一個金幣,甚至更貴的獸皮,這其中的利潤,絕對比搶錢都來的還要高。

“郎君,這幾天陸陸續續有北高句麗人從鴨綠江進入我們遼東道,并且還有越來愈多的趨勢,我們要不要阻止他們?”

國內城中,程處亮大馬金刀的坐在一張太師椅上,手中拿著一只烤羊腿,津津有味的吃著。

旁邊有幕僚跟他匯報著事情。

作為國內城守將,程處亮這一年的日子過得很舒服。

不管是北邊的靺鞨人,還是東邊的北高句麗人,去年都剛剛被大唐教訓,如今乖的跟孫子一樣。

他每天除了操練手下的將士,就是到處借著巡邏的名義在打獵。

妥妥的帶薪游玩。

“為什么要阻攔?這些高句麗人愿意來我們大唐,有多少我要多少,只要不是那種老弱病殘,我們都把他們安排到遼東城,然后再由薛仁貴考慮是把他們留在生產建設兵團,還是送到朔州去種植棉花。”

高藏王統治下的北高句麗,是當年高句麗所有區域之中,最貧瘠的一塊土地。

在這里,冬天來得很早,溫度非常低不說,還缺少良田,普遍都是各種山地,跟鴨綠江對面的遼東道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當初高藏王裹挾了不少人口跟著自己去了北面,后面在李寬的刻意安排下,高藏王的北高句麗和高建武的南高句麗,以及淵蓋蘇文堅持的高句麗國,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勢。

誰的力量超過了另外兩家之和,駐守國內城的程處亮和平壤的水師,就會幫助另外兩個國家。

反正你們要和平共處,沒有問題。

你們要爭奪疆域,也沒有問題。

但是誰要是想要一統三國,那么不好意思,想都不要想。

所以小小的朝鮮半島,如今有北高句麗、南高句麗、高句麗國、新羅、百濟五個國家,以及倭國占據的飛地、大唐水師占據的租借地,形成了一副超級復雜的局面。

心中本來有想法的金勝曼,在看到大唐水師居然售賣給了南高句麗大量的兵器來防御新羅的攻擊,立馬就熄滅了繼續南下的想法。

所以朝鮮半島上,如今維持了一個相對詭異的平靜局面。

但是,局面再平靜,遭受到戰爭破壞之后,南北高句麗的糧食產量都大幅的下降,百姓的生活水平明顯下降。

要不然也不會出現鴨綠江的江面一結冰,就有北高句麗人往國內城逃跑的情況。

“將軍,如果是這樣的話,倒不如我們干脆安排一些逃過來的北高句麗人回去,讓他們去宣傳一下,就說國內城會善待每一個套過來的百姓,會給大家提供吃的穿的和住的,到時候肯定會有大量的人員套過來。”

“城內的糧食夠吃吧?”

程處亮雖然過著夜夜笙歌的日子,但是腦子還算清醒。

在準備大量的接受北高句麗百姓之前,首先確認糧食是否準備充足。

可被一年都沒有什么事情的國內城,到頭來因為這些逃過來的北高句麗百姓給折騰出動亂來,那就丟人了。

到時候程處亮覺得自己都沒有臉回長安城了。

“夠了!入冬之前,船隊就從登州運輸了大量的糧食來到國內城。這幾年,大唐各地的糧食都是大豐收,根本就不用擔心大軍會缺糧。

其實要不是因為登州運糧食過來可以走水路,遼東道如今已經可以實現糧食的自給自足了,以為你遼東道生產建設兵團在遼東城外面開墾了大量的田地種植水稻,今年也取得了大豐收,稻谷多的吃不完,都用來釀酒了呢。”

“既然糧食夠吃,那你就去安排吧,不管是北高句麗人還是靺鞨人,亦或是其他哪里人,只要愿意乖乖的聽我們安排,全部夠可以允許他們進入國內城。”

程處亮的這個決定,讓國內城在一個冬天就多了五六萬的高句麗人。

當然,這些人在開春之后,全部都被送到了遼東城和朔州,被當做是奴仆賞賜或者售賣給了各個農戶、商家。

對于那些高句麗人來說,只要能夠吃飽飯,有衣服穿,有房子住,自己是屬于平民百姓還是屬于奴仆,他們已經不在意了。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