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河之都  第134章 參訪生科院

類別: 科幻 | 超級科技 | 星河之都 | 原艾倫   作者:原艾倫  書名:星河之都  更新時間:2021-04-03
 
數日之后,華可鏡動身前往華夏科學院下屬滬上生命科學研究院簡稱滬上生科院。

滬上生科院誕生于上個世紀,由原滬上生物化學研究所、滬上細胞生物學研究所、滬上生理研究所、滬上腦研究所、滬上藥物研究所、滬上基因研究中心、滬上實驗動物中心和滬上生物工程研究中心等多個生命科學研究機構經過結構調整、體制創新組建而成。

這一次,華可鏡計劃拜訪的是腦研究所和生理研究所的幾位科學專家。

時近傍晚,在腦研究所的一幢實驗樓里,一位年紀四十出頭的男子剛剛帶著華可鏡一行結束了參觀交流。

離開試驗樓,眾人回到了接待中心。

華可鏡面帶笑容,握著該男子的手道:“感謝揚主任百忙之中還抽出時間來接待我們。”

這位楊主任全名楊為霖,是腦研究所的一位學科帶頭,這次他們的接觸也是華可鏡通過友人介紹而成。

“華總客氣了。”楊主任熱情地笑著,也握緊了華可鏡的手道:“您是李院士的朋友,就是我們的朋友。”

“還是要感謝你們。”華可鏡再次點頭致謝。

楊為霖笑著擺擺手:“聽林院士,在荊楚疫情期間,華總不僅捐錢捐物,還親自帶著工程隊伍參與醫院搶建工作,更難得的是對防治疫病的藥物研究工作也幫了大忙。華總這樣的精神真是值得敬佩。”

華可鏡亦擺手,并誠懇地道:“楊主任過獎了,國難當頭,人人有責,在這場突如其來的疫病之中,作出貢獻的遠遠不只我一人,相比于奮戰在一線的醫務工作者,我們這點作為當真不值一提。”

“哈哈哈……”楊為霖笑著請華可鏡在沙發上坐下,“但這次華總愿意資助腦科所的研究項目,那可絕對是幫了我們大忙了。”

“您客氣了,互相幫助,合作共贏。”

華可鏡當下所言倒不是謙虛,與滬上生科院腦研究所合作開展研究,的的確確是他推動恒星際航行計劃中的一個重要環節。

又是一陣寒暄交流之后,華可鏡話題一轉,問了幾個與近期研究項目關聯不大的問題。

“聽楊主任對低溫休眠技術還做過一些研究?”

“研究談不上,只是曾經在某個科普訪談節目中提了一點看法。怎么,華總也對這個課題感興趣?”

“其實我一直就是個科幻愛好者,我經常會想,就我們現在的技術水平,是否能在星際旅行過程中實現低溫休眠技術的運用。”

“哈哈哈……”

兩人相視一笑,很快又馬行空地聊了起來。

一旁的陸潔詩也十分乖巧地為兩人端茶倒水,服務很是到位。

按照楊為霖的法,理想中的“低溫人體休眠”,就像動物度過漫長寒冷的冬季一般,通過建立一種反應麻木的靜態棲息環境,讓體內的物質代謝過程減緩,從而達到幾乎不需要補充外界食物和能量的目的。

當然,想要讓宇航員等特殊人群能夠安然度過諸如漫長的太空飛行時間的低溫休眠技術,需要攻磕技術難題還有很多很多。

畢竟人類是高度進化的恒溫動物。

事實上,在醫學研究領域,低溫醫學技術已經開始嘗試運用于治療新生兒腦病、大腦外傷、脊髓損傷。

醫學誘導性降低體溫多用于危急手術以及關鍵器官移植,將人體體溫降低到18c甚至更低,借助體外膜肺氧合ecmo體外循環技術,使患者進入休眠狀態。

ps:去年做心臟手術的時候,我就經歷過這樣的過程。

這時患者基本上沒有脈搏、血壓和腦電波,機體組織器官的代謝率也大幅下降。

“人體休眠”暫時還只是在醫療機構里用于各種危重病饒治療,雖然可以一定程度減緩或降低身體的代謝,但機體的細胞、組織和器官的運行依然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來維持。筆趣閣TVhttps:///https://m.biqugetv/

“就現階段的技術而言,長時間的休眠必然會導致身體的肌肉和內臟產生萎縮等不良現象。”楊為霖告訴華可鏡,“綜合各種因素來講,現在的休眠技術還不夠成熟,想要依靠人體休眠進行星際旅行還處于科學幻想階段,距離實踐運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請問,現在有哪些專門的機構在進行相關的研究嗎?”華可鏡問。

“我記得美國的spacework公司好像有受nasa的委托,在開展低溫休眠倉的研究。”

楊為霖向華可鏡介紹,在spacework的項目展望中,宇宙飛船上的標準生活艙將被低溫休眠倉取代。

同樣的,相關低溫休眠狀態將通過降低身體的核心溫度實現,這一過程將在數時內緩慢進校

雖然宇航員處于低溫休眠狀態,但各種傳感器將連接到他們身上,用來監測他們的狀態。

除此之外,宇航員也將通過導尿管排除尿液。

因為沒有固體食物,消化系統以及腸道功能將變得不活躍,所以,必須定期采用電磁肌肉刺激法來保護宇航員關鍵的肌肉群,以免因為長期的休眠出現嚴重的肌肉萎縮。

“這樣的狀態下,宇航員一次性可以休眠多長時間?”華可鏡又問道。

“在這種誘導低溫狀態下,宇航員一次休眠可持續24周時間。”

“才24周!”楊為霖的答案顯然與華可鏡的預期相去甚遠,“我聽醫學界有人曾經持續昏迷了39年!”

“嗯,確有其事,不僅僅是39年,在不久的將來他還會持續刷新人類的昏迷記錄,因為他可能永遠都醒不過來了。”楊為霖一臉慎重地接著解釋,“休眠時間持續太久,就會陷入昏迷狀態,這很危險。”

“休眠和昏迷是兩碼事,我們的睡眠有兩種類型,做夢時的快速眼動睡眠和非快速眼動睡眠,而非快速眼動睡眠是非常重要的。比如當我們熬夜看片上床之后,你想要的其實是非快速眼動睡眠。因為非快速眼動睡眠能夠給我們的身體補充能量。我們不能長期缺乏這種類型的睡眠,大多數動物也是如此。”

“所以,休眠時期人體必須達到這樣的睡眠標準?”

“可以這樣。”

“感謝楊主任為我解惑。”

又與華可鏡聊了一會兒,楊為霖笑了笑:“怎么,華總對人體低溫休眠項目感興趣?”

“確實有點興趣。”華可鏡直言不諱,“但這個項目還有點超前,我們將來有機會了再慢慢聊。”

“好啊……”

“今時間不早了,我們就先告辭了。”

“好的,期待華總再次蒞臨。”

楊為霖笑著點點頭,華可鏡也起身道別。

又寒暄了幾句,華可鏡便離開了滬上生科院,結束了今的參訪。

之所以提到了星際旅行的休眠技術,是因為這確實是華可鏡迫切需要突破的技術難題。

先不是為了拯救大師公輸子,必須飛向銀河系核心這么艱巨的任務。

就先暢想一下幾光年左右的恒星際太空旅行,那也絕對是一個無比漫長且枯燥的過程。

為保證宇航員的正常生存,足夠的食物、飲水和氧氣是必不可少的,且隨著時間的延長,排泄的廢物也會逐漸增多。

而宇宙飛船的承載量是有限的,既要保證有足夠的動力,又要保證有足夠的必需品,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人類探索遙遠太空的進程。

如果宇宙飛船進入指定的軌道后,宇航員就進入深度休眠狀態。

于是原本大量的維生資源便可替換為燃料推進劑。

這樣不僅可以提高運載效率,讓宇宙飛船的最終航速再上一個平臺,甚至還有可能在時間線上大幅延長宇航員的壽命。

ps:宇航員在實際蘇醒狀態下的壽命總和,大概率是會變短的,所以延長的只是時間尺度上的壽命。

活得久飛得快,這便使恒星際旅行成為了可能。

在這次的參訪過程中,雖然楊為霖給出的結論還遠遠不夠理想,但華可鏡卻并未感到失望。

低溫休眠技術,至少在理論方向上是沒有問題的。

即使還存在很多具體的問題,華可鏡也有信心通過專屬虛擬世界中的科學研究院來逐一攻破。

當然,將技術應用從虛幻變成現實的過程,還是需要與眾多先進的生命科學研究院等機構進行深度的合作。

可以預見,這項工作就像建造太空城市一樣費錢費力費時間。

但卻必然要去做!

因為如果搞不定休眠技術,華可鏡絕對無法活著抵達銀心。

先不目前人類的宇航速度,還根本就連光速的邊都沾不上。

就算勉強接近光速尺度,那可是兩萬六千光年的距離啊!

就是帶上千年王八萬年龜,怕是也得死在路上去。

致敬一路相伴的每一位朋友,衷心感謝你們的支持!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