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燕公子  第十八章 邯鄲(二)

類別: 歷史 | 上古先秦 | 大燕公子 | 山中老犬   作者:山中老犬  書名:大燕公子  更新時間:2020-05-09
 
趙國的都城邯鄲,因東城外的邯鄲山而命名。

《漢書》記載:“邯鄲南據大河(古黃河),北有燕、代,西為太行,東接齊國。楚雖勝秦,必不敢制趙,若不勝秦,必重趙,趙承秦、楚之弊,可以得志于天下。”

由此可見,邯鄲地理位置之重要。

上古時期人類始祖女媧,就在邯鄲山脈的古中皇山(媧皇宮)摶土造人、煉石補天。

因此邯鄲之地,可謂是華夏一族的發源地。

邯鄲城邑,肇起于殷商。商代建都于邢(邢臺),遷都于殷(今安陽)的數百年間,邯鄲為畿輔之地。

邯鄲城命名以來,在姬康的前世依舊叫邯鄲。數千年來,邯鄲城名從未改變。

韓、趙、魏正式三家分晉,周威烈王始命趙烈侯趙籍為侯。趙國的都城起先并不在邯鄲,而是在晉陽(今山西太原市);

趙獻侯元年(公元前四百二十三年),趙國由都城晉陽遷至河南中牟(今河南鶴壁一帶)。

趙敬侯元年(公元前三百八十六年),趙國將都城從中牟遷到邯鄲。至此,趙國都城再無變化。

就在秦軍攻打武安城之際,遼城君姬康,下令加大對趙國的增援力度。

命令魯仲連和蘇代兩人,暫時駐留邯鄲,讓趙國準備好,接收遼地的第二批增援的糧食,武器裝備等物資。

十一月十六日,秦軍主帥王陵帶來秦軍主力,兵臨邯鄲城下。

秦國近三十萬大軍,將邯鄲城團團圍住,準備攻打邯鄲城。

姬康的舅舅趙王丹,此刻平原君趙勝、廉頗與樂乘三人的陪同下,來到邯鄲城頭,向外眺望秦軍的大營。

看著城外,戒備森嚴,連綿無盡的秦軍大營,趙王丹久久沒有說話。

許久后,趙王對身旁的老將廉頗道:“廉頗將軍,寡人就把這邯鄲城交給你了。城內所有人等,將軍你都可以調遣,包括寡人在內。”

廉頗抱拳躬身,對趙王丹道:“請我王放心,某將必不會讓秦軍攻入到邯鄲城內,一兵一卒也不會的。”

隨后,趙王看向了平原君趙勝,問道:“我派往魏國和楚國的使者,可有訊息回報?”

趙勝對趙丹回答道:“王上,前往楚國的使者前段時間來訊,言楚王接見了他,說要與眾臣商量后,再行定奪。”

“而前往魏國的使者今日剛回報,言魏王愿遵照盟約,派兵前來救援我魏國,現在正在召集國內軍隊。”

“王上,另臣之妻,已給魏王魏圉與信陵君兩人,去信讓其派兵援助我趙國。臣估計不日魏國援兵將至。”

平原君趙勝的夫人趙魏氏,乃魏王的妹妹,信陵君魏無忌的姐姐。

故此,趙勝才有對眾人這么一說。

趙丹又接著問道:“魯仲連與蘇代兩位先生,還在我邯鄲么?”

平原君趙勝,則笑著對趙王道:“大王,是的。魯仲連和蘇代兩位先生,至今還留在邯鄲。另在前兩日,遼城君還趕在秦軍到來之前,又命人送來了第二批的糧食、軍資支援。”

“這第二批的援助,規模是第一批的三倍。總計給我趙軍盔甲三萬余幅,箭矢三十余萬只,長戈、弓弩等武器也有三萬多。”

“王上,最主要的還是糧食,按遼地度量衡,為三千余萬斤,足夠我四十萬大軍三月所食。如此,加上我邯鄲城原有糧食儲備,足夠我邯鄲軍民就食七、八個月了。”

趙王與廉頗、樂乘三人聞此,臉上都露出了笑容。

趙丹對三人感慨地道:“危難之際方見真情呀!家姊與我這個外甥,乃至平原君之妻,不虧為我趙國親戚之人呀!”

趙勝、廉頗、樂乘三人,都點了點頭。

就在趙王與眾人探看秦軍大營的同時,秦軍主帥王陵,也帶著王翦等眾多秦軍將領,在邯鄲城外,察看邯鄲城上趙軍的守衛情況。

主帥王陵以及秦軍的眾多將士,看著眼前高大雄偉的邯鄲城墻,每個人都面色沉重。

王陵指著邯鄲城墻,對身后的秦軍眾將領道:“各位將軍,這個邯鄲城好生雄偉呀!”

副將蒙驁聽罷王陵的話后,點了點頭,對王陵道:“將軍,我等隨武安君征戰多年,攻破的城池不下百余座。但還是第一次見到如此之偉城,就是楚國的郢都都比不上呀!”

秦將蒙驁,這次被秦王嬴稷任命為王陵的副將。在十月份率十萬秦軍,來增援東路的秦軍主力,并參與了攻打武安城的戰斗。

這個時候的蒙驁,還沒有姬康前世那般赫赫有名。

在秦軍的眾多將領中,也只能算是優秀。

王陵聽罷蒙驁的話后,點了點頭,隨即對秦軍眾將領道:“命我軍,盡速打造攻城云梯,以及最新攻城器具——攻城塔。三日后,我軍要對邯鄲城發起總攻,務必一舉拿下邯鄲。”

秦軍眾將領,齊聲道:“諾。”

這個時候,答應派兵增援趙國的魏王魏圉,日子并不好過。

在九月份,秦軍大舉向趙國進犯的時候,趙王丹就派使者前來魏國都城大梁,拜見魏王魏圉。要求魏國按兩國盟約規定,派兵增援趙國。

魏圉在朝堂上,召集眾臣,商量此事,沒想到引起了激烈辯論。

除魏相子順,大臣周欣、子其等少數人,贊同魏國應按前段時間,與趙國上卿虞信簽訂的兩國盟約,派兵增援趙國外。

其余眾多的大臣,都反對此時派兵增援趙國。反而認為秦國攻打趙國,對魏國來說,是一件好事。

有大臣對魏王道:“王上,我魏國為什么這個時候,冒著得罪秦國的危險,要派兵去增援趙國呢?”

魏相子順,問這個大臣道:“何謂也?”

這個大臣回答子順道:“此番秦趙之戰,秦若勝趙,則吾因而服焉;秦國若不勝趙,我魏國則可承其敝,而擊之。這對我魏國來說,不是兩全其美的事么?”

子順搖了搖頭,對這個大臣道:“不然。秦自孝公以來,戰未嘗屈;而今,又有白起等眾多良將,何敝之承?”

又有大臣對魏王道:“王上,縱使秦國大勝趙國,于我魏國何損?趙國被秦國打敗,趙國遭到羞辱,乃我魏國之福也。”

子順又反駁這個大臣,對魏王道:“大王,秦國,乃貪婪、暴虐之國也。若秦國勝趙,必復他求。吾恐于時,我魏國就要受到秦國大軍進犯了。”

“先人有言:燕雀處屋,子母相哺,呴呴焉相樂也,自以為安矣。灶突炎上,棟宇將焚,燕雀顏不變,不知禍之將及己也。”

“王上,如果我魏國不悟,趙國被秦所破,必禍患將及我魏國。這樣的話,我魏國之人而同于燕雀乎!”

魏王魏圉自己已收到了自己妹妹趙魏氏的來信,懇求自己派兵援助趙國。

這個時候,又見朝堂眾大臣,意見不已,相持不小,頓時也感到萬分的煩惱。

只好一面讓大將晉鄙先召集大軍,另一方面想看看情況再說。

十月,秦王嬴稷得到訊息,知道魏王正在召集大軍,準備救援趙國。大怒,就親筆給魏圉寫了封信。

信中告誡魏王道:“吾攻趙,旦暮且下,諸侯敢救之者,吾已拔趙,必移兵先擊之!”

魏圉接到秦王嬴稷的信后,害怕極了。

最后想出了個折中的辦法,命大將晉鄙先召集大軍十萬,前往鄴城(河北臨漳縣西一帶),然后駐軍觀望秦趙兩國相爭,名為救趙,實挾兩端。

魏圉又嚴令大將晉鄙,如沒看到自己給予他的虎符,不得率軍前去邯鄲與秦軍交戰。

魏相子順看到魏王如此,心中感到十分失望,對大臣周欣、子其道:

“秦國乃虎狼之國,但現在崤山以東各國都疲憊不堪、萎靡不振,韓、趙、魏三國爭相割地以求偷安,東西二周兩位天子也折腰歸順秦國。”

“燕國、齊國、楚國也屈服了。由此預見,不出二十年,天下都將歸秦國所有了!”

“在下做為魏相,但我王對我的建議不予采納。是我這個相國的建議,有不合適的地方,建議不合君主的心意。”

“在下再做魏國的相國,享用我魏國的高額俸祿,是不做事白吃飯。這樣一來,我這個相國的罪過也太大了!”

說罷,不顧周欣、子其等大臣的阻攔,承病辭去了魏國相位。

魏王魏圉在命令大將率軍十萬,駐留鄴城后。

又不好意思,因此而得罪趙國和自己的妹妹趙魏氏。

左思右想,都想不出個兩全其美的辦法。

就召見了,自己信任的客籍將軍辛垣衍,想問問他的主意。

辛垣衍沉思良久后,對魏王道:“大王,秦王之所以要急著攻打趙國,包圍趙國都城邯鄲的原因,名義上是因為趙國毀約,不給秦國六城。”

“但實際上,是因為以前秦王同齊湣王爭強稱帝(一稱西帝,一稱東帝),后來齊湣王取消帝號,秦王也被迫跟著取消帝號。”

“現在齊國的國勢已大不如從前,比起齊湣王時代,要衰弱很多。而如今,惟獨剩下一個秦國獨統天下,此次秦軍東來,未必就是貪取邯鄲城,他的真實意圖是想恢復往日的帝號。”

“倘若我王派使者前往邯鄲,勸說趙王派遣使者前往秦國,擁戴秦王嬴稷稱帝的話,秦王必定會感到非常高興,那么他就會下令秦軍,撤圍而去。”

“這樣以來,一方面我魏國不用再出兵增援趙國,另一方面,我魏國也不用得罪秦國。此乃兩全之計,何樂而不為呢?”

魏王聽罷辛垣衍的話后,心中大喜,對辛垣衍道:“辛將軍,可否愿意前去邯鄲勸說趙王?”

辛垣衍一甩袖袍,抱拳躬身對魏王道:“王之所命,固所愿也、不敢請耳!”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