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鎮,曾是燕山北部的一座軍事重鎮,因居于龍溝之北而得名。
古老的燕山山脈自西向東龍行,綿延數千里而不絕,是佇立在北方的天然屏障。
而在這座密不透風的屏障下卻又形成了一條天然的大峽谷,貫通燕山南北。
山谷其兩側山勢陡峭,谷內道路蜿蜒曲折,從高遠處俯視,隱約間還有五條裂縫向兩側的山中延展,狀若一條五爪金龍,因此這條峽谷得名龍溝,又稱龍道。
龍溝是貫穿南境與北地之間唯一的通道,北方鐵騎想要染指南土,非走這條龍道不可,否則便要帶著大軍穿過原始的燕山森林。
哪怕久居此地的老獵戶也只能只身穿行在這條充滿危險的山道中。
即使是規模較小的商隊,配上幾名好手,也是萬不敢在山里逞能的。
遑論數以萬計的大軍,哪怕僥幸穿行,幸存者也將十不足一,這樣的代價有些過于慘烈了。
因而,南國朝廷在龍溝南北各設一鎮,在戰爭年代用以抵御外侮。
憑借龍溝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進可攻退可守的戰略優勢,南境成功抵擋了北地的數次侵襲,南北雙方漸漸形成了停戰默契,南國迎來了和平時期。
在此期間,征戰多年的南北雙方也開始互通有無。
位于龍溝以南的南鎮處在燕山的南坡,雨水豐沛,環境優美,又是戰時前線大軍的補給重鎮,道路四通八達。
漸漸吸引了大批文人俠士和來往商販,到此飲酒放歌,互通買賣。
而處在燕山北坡的北鎮,卻像是養子,和煦的春風和細雨全被阻擋在親生的南鎮,而迎接北鎮的,只有吹之不盡的獵獵北風和來自漠土的無際沙塵。
長期的戰亂給在最前線的北鎮帶來的只是破敗,還有在戰爭中傷殘的老兵、失去親人的婦幼以及被流放至此的罪犯。
就這樣,北鎮的人民渡過了與天斗與地搏的艱苦十七年。
南境的子民也享受了沒有流血和戰爭的十七年。
……
燕山,北鎮。
小鎮青年葉山正坐在一匹骨瘦如柴的矮馬身上,身后背著藤編的籮筐,嘴里叼不知名的葉子,哼著小曲從山路下來。
整個北鎮依山而建,從山路下來不遠,就見了人家。
一陣陣炊煙順著各家的房檐升起,伴隨著一縷晨光,暫時擊退了宿累的塵霾。
小矮馬不緊不慢的向前走著,葉山也不急不催,晃晃悠悠的在馬背上坐著。
沿路前行,街上的人漸多了起來。
有端著衣盆,圍井打水的婦女在那有說有笑;有你追我趕,奔跑嬉戲的孩童揚起一陣灰塵;還有著鱗披甲,四處巡察的兵士,刀兵在陽光下熠熠發亮。
一人一馬,順山而下,經過幾處人家,便到了城門根下。
說是城門,其實也是徒有其名,充其量算是個牌樓。
打北鎮建城時,南國朝廷還是頗為重視這座軍事重鎮的,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以磚石壘砌了這座城池。
但是幾次仗打下來,城墻便成了斷壁殘垣。
守城軍士有心開山挖石,修補城墻,無奈戰事吃緊,只得就近挖些黃土和水,砌城救急。
幾年仗打下來,一座石頭城儼然成了一座黃泥城。
十七年前的龍溝之戰,南國大獲全勝,但北鎮也受損嚴重,幾乎被夷為平地。
當時領軍的是南國赫赫有名的大將,被圣上御敕的鎮南王。
但龍溝一役后,鎮南王得勝凱旋,奉詔匆匆班師還朝,卻再未踏及北鎮一步。
有傳言說鎮南王一戰封神,功高震主,圣上擔心其謀反,已殺之后快。
也有人說皇上念其多年守土,戰功赫赫,不忍殺之,只是軟禁在京城,終身不得踏出府門一步。
一時間,江湖傳言、百姓流言,眾說紛紜。而身居前線的北鎮百姓卻出奇地對這件事緘默其口。
總之,在南北兩國正式迎來和平后,雙方大軍都不再駐扎前線,北鎮駐軍退守南鎮以南四十里的南原縣。
戰后的北鎮再無大規模駐軍,只設一鎮守,三年一任,常駐兵丁士卒不足百人。
而在龍溝之戰中被摧毀的城墻也再沒有機會重新立起來。
十七年間,大漠風沙的侵蝕幾乎摧毀了北面全部的墻面,如今只剩下面向山口龍溝這一側的南城門和少許殘垣。
所以說,葉山眼前的這座城門,兩側已無城墻支持,只剩下孤零零的一座大門,和破爛的塔樓。
葉山坐在馬背上,抬頭看了看城門頂。
一陣風卷著黃沙吹過,打在人的臉上像刀刮一樣疼。
青年胯下的小矮馬不安地抬了抬蹄子,在原地刨了兩下,又煩躁地晃了晃腦袋。
路過的行人趕緊縮了縮脖子,緊步行走。
打水的婦女們也背過身去,閉緊了嘴巴,生怕被灌進沙去。
孩子們早跑得沒有影去了,只有兵士仍頂風前行。沙子打在刀兵上,噼啪的作響。
葉山也不由得瞇起了眼睛,他雖是北鎮生長起來的,但這風沙卻是不分敵我的無差別攻擊,即便是他也不得不小心防范。
好在,久居北鎮的人們對風沙都早已習以為常,常年的洗禮都造就了一副堅實的皮囊。不像那些初來乍到的外鄉人,一見風,臉上就刮出一道道血印子。
“可憐我背上那一筐新摘的葉子。”葉山在心里暗道。“若是早一步進了城門,我這一筐小神仙便不會遭這些沙子的罪了。”
葉山此行上山,為的就是這些被他稱為“小神仙”的葉子們。
北鎮貧苦,寸草不生,但背靠的燕山卻是一座寶山。
雖然燕山北坡不如南坡富饒,但在此絕處卻生長著一些不知名的茶樹。它們往往扎根于亂石叢生的險地,或委身于陰冷潮濕的洞穴附近。
與其他植物相比,它們只能接收到更少的陽光和雨露,但卻承受了更多的風險與折磨。
它們扎根極深,往往株體矮小,但葉片肥大、茶梗粗壯。以一種極不協調的姿態散落在燕山各處。
采下葉片,只需簡單殺青、揉捻,便可入茶碗下清泉,化作口中哼鳴。
葉山第一次發現這種茶的時候便喜歡得不得了。
這茶雖然每年可采兩季,但其生長之地大多險峻,常人難以企及,且偌大燕山北坡,葉山也只發現了數十株茶樹而已。
因而它更是視此茶若珍寶,從不輕易予人,把這些葉子稱為“小神仙”也就不足為怪了。
就在葉山駐足愣神這一會,風毫無預兆地停了。四周響起人們拍打身上和沙子落地的聲音。
葉山睜開微瞇著的雙眼,頭還保持著之前仰著的狀態。
這時,一道金色的陽光擦著遠處燕山的山沿,直射過來,正照在城門樓上。
葉山咧了咧嘴,笑了。
隨即,腳下一蹬,小矮馬鼻子一哼,向前走去。
葉山頭也不回地進城了。
城門弧頂之上,快要被風沙抹平的“北鎮”二字在陽光下顯得熠熠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