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速警惕的撤回大營,卻未見敵軍一兵一卒。到底是因自己撤得太快,還是因徐晃反應太慢?李傕下不了結論。
還在幻想可將徐晃一舉拿下的郭汜,等來的卻是李傕。他皺起眉頭,拍馬迎上李傕“將軍可是已將小皇帝大營攻破了?”
李傕看了郭汜一眼“不用在此設伏了,全在小皇帝意料之中。”
“什么?”郭汜驚愕。
“小皇帝早已料到我等會分兵,一路攻其大營,一路在此設伏。而且其大營,留有重兵!”李傕語氣加重,再看向郭汜。
“昨夜襲我大營的,難道不是小皇帝主力?”
郭汜竟是未聽出李傕的變相質問。但經郭汜此言,李傕又突感此事蹊蹺,莫非自己又被騙了?
“按小皇帝所言,昨夜襲我軍大營者是徐晃。這是小皇帝故意安排,就是想引我軍分兵攻其大營,到時徐晃便會引兵殺出,截我軍退路,使我軍成甕中之鱉。若我等真錯估小皇帝兵馬,此計的確可行。”
李傕微皺眉頭,努力思考“又依將軍所言,徐晃可能未率主力,方才本將軍領兵退回大營時,又未見敵一兵一卒。遭了!又中小皇帝奸計了!小皇帝虛虛實實,迫本將軍撤軍,莫非他又想乘機逃走?”
“什么?!”聽完李傕這番推論,郭汜很是激動“某這就領大軍殺過去,此次絕不可再讓小皇帝逃脫!”
說罷,郭汜一聲令下,大軍便快速整隊集結。
“李暹!”這時,李傕又喚李暹。
李暹拍馬至李傕面前“末將在!”
“汝領三千兵馬探查徐晃動向。”這樣安排更保險些。
“諾。”
李傕和郭汜領主力一萬兵馬先出營,李暹領兵三千隨其后。李傕、郭汜直撲劉協大營,李暹居后,探查可能還隱藏在周圍的徐晃。
然,當李傕、郭汜領主力大軍殺至劉協軍大營前時,卻見大營門大開,無一人看守。見此,李傕、郭汜也不敢貿然殺進大營。
郭汜問:“莫非小皇帝已經逃走了?”
李傕未應答而是在觀察周遭情況,忽見樹林邊緣一處,有明顯大軍走過的痕跡“難道小皇帝是由此處進樹林,逃走了?”
經李傕這么一說,郭汜也注意到那邊痕跡“某馬上領兵去追!”
“等等,還是先遣人沿著此痕跡打探一番再作定奪。”
李傕制止郭汜之后,便令身邊一小校領一隊人馬按痕跡進樹林打探。
李傕又說:“若此痕跡是小皇帝故意留下,他此刻定引兵埋伏于大營之中。”
郭汜先看眼樹林邊留下的痕跡,后看向無一人的大營,很是贊同李傕看法的點頭。
時間流逝,李傕派出的小校終于回來稟報:“稟告二位將軍,樹林中行軍痕跡忽然消失。”
“如此,小皇帝定是還藏在大營之中了。”
“若我等貿然進營,即使揪出敵軍,也會損失慘重。”
“那我等當如何應對?”
李傕思考片刻后下令“弓箭手推進,攻敵軍大營!”
既然直接領兵殺入大營,恐會損失慘重。那就令弓箭手于營外,借箭矢覆蓋整座大營。
弓箭手得令,移動至恰當位置,在箭陣指揮官的命令之下,一同滿弓搭箭。
“放箭!”隨著指揮官一聲令下,箭陣萬箭齊發,箭矢如雨點般落向劉協軍大營。
無數箭矢刺破營帳,落入其中。若藏伏兵于大營之中,兵卒定多藏于營帳之中。但,明有無數箭矢刺入各營帳之中,卻未有痛呼聲傳出。
李傕、郭汜相視一眼,不知這是何故,難不成小皇帝已不在大營中?還真由樹林逃走了?
“不如本將軍現率軍進營,探個究竟。”郭汜始終不如李傕沉得住氣。
李傕思考一翻“也罷,將軍領一隊人馬進營探個究竟,本將軍親自去探一番樹林中痕跡。”
說罷,李傕又朝郭汜拱手“請將軍多加小心。”
“哼,若小皇帝真還留在大營之中,本將軍定將他擒住。”
可能是見弓箭手對大營一番攻勢,都不聞有痛呼聲傳出,所以助長了郭汜的自信。他說罷,便下令弓箭手停止放箭,然后領一支兵馬朝劉協軍殺去。
之后,李傕便也領一支兵馬朝樹林過去。剩余兵馬,自然留在原地掠陣。
劉協的確是故布疑陣拖延時間,而他手下軍士現已基本登上各類船只,所以李、郭軍的箭陣未傷到劉協軍兵卒。
劉協立于樓船,船頭之上,潘衛立于他身旁。
劉協眼中映出,無數箭矢落入大營之中“潘衛,你督造船只有功,待安定下來,朕必有重賞。”
“謝陛下!”潘衛聞聲忙謝恩。
這時候,突然起風,劉協的秀發竟隨風向南飄動,他嘴角不由上揚“朕是大漢天子,果然上天是站在朕這邊的!”
“陛下,受傷的兄弟已全部抬上樓船。在此地陣亡的三百將士,還未來得及安葬。”徐晃走至劉協旁邊行禮道。
劉協點頭。雖然感覺有些情薄,但也正因為這陣亡的三百將士,劉協才得已提早登船。
“傳令弓箭手,待賊軍殺入大營時,便放箭火燒營帳。另外,馬上焚毀渡口。”
如雨般落入大營的箭矢突然停止,劉協眉頭一動,下達軍令。
“諾。”徐晃應諾。
劉協軍令下達,軍士們便很快行動起來。首先點燃渡口,再聞賊軍沖殺聲而點燃箭矢。
徐晃拔出佩劍,指向天空,大吼一聲:“放箭!”
霎時間,無數點燃火的箭矢朝眼前的大營飛去。
郭汜騎馬立于大營門口,令兵卒搜查大營。這時候,他身邊小校忽然道:“將軍快看!”
郭汜見無數點燃火的箭矢飛來,先是一怔,然后大喊:“中埋伏了,快撤!”話落,他率先調轉馬頭逃出大營。
然,他手下軍士卻有不少中箭倒下。另外,點燃火的箭矢也一并將各個營帳點燃。
劉協眼中映著火光“傳令,全力劃槳,南下。”
“諾。”潘衛應諾,轉身去傳達軍令。
不多時,樓船便啟航,燃燒著熊熊火焰的大營,慢慢遠離劉協的視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