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且不提米爾卡對費德勒的預估有多么準確,這位瑞士美女仍然有意無意地忽略了蘭逸飛進一步提升狀態的可能性。
固然,華國人能夠在此時此刻發揮出S級別的實力,已經超出幾乎100在場觀眾的預料了
但——沒人可以“替”蘭逸飛下判斷,這就是他的上限。
況且費德勒雖然實力超絕,哪怕只是正常發揮也有至少大于S級別的實力,這位瑞士人仍然存在弱點。
他的性格。這不是指羅杰生涯早期的暴躁沖動,而是更難以更改,想“追求完美、漂亮地贏球”這一點。
有個很有趣的事實:羅杰·費德勒多年以來為自己營造出來的人設關鍵詞是“優雅”、“謙遜”,可多位他的老對手曾總結道,盡管瑞士人年齡在增長,其內心始終有著一個不服輸而驕傲的小孩。
這不是簡單的臆測,而是有事實支撐的:為何偶爾在比賽當中,一貫被認為具有網壇最大心臟之一的費德勒會連續丟掉關鍵分,顯得不那么穩?
無他,這只是世界第一在自己跟自己較勁罷了。太過冒險的擊球如此,大失水準的發球也是如此。
這便給了蘭逸飛微小的機會,利用對手深埋心底的驕傲來懲罰他。說不定,第二盤并非不可能守住破發優勢。
再怎么說,他也有打磨了將近一年的發球保底啊!
最終,蘭逸飛果然沒有給自己留下遺憾,喪失好局:歷經額外的3次破發點危機,他頑強的表現成功避免了比分被對手追平。
63,這是他個人職業生涯對陣世界第一拿下的第一盤,一個值得銘記的比分。
這樣一來,第二盤的故事說起來復雜,其實用一句話就可以概括:蘭逸飛在盤初沒有與費德勒過多試探,一擊取得成效,把握住了第一個,或許也是唯一一個機會,成功破發。
然后,在后面自己沒有繼續嘗試破發的前提下,抗住了迅速調整、提高了狀態的費德勒,把優勢守到盤末。
文字敘述,說來輕松,實際兇險萬分。在很多時候,蘭逸飛甚至覺得自己更愿意去面對來自羅迪克的“狂風驟雨”型壓力,而非費德勒的這種
處處高你一籌,弱者必須把每一分當最后一分打的“憋屈感”。
還好,就算感到憋屈,贏下一盤之后也足以令他喘口氣了。
兩盤結束,時間已經過去了1小時多,費德勒率先離席去上了一次廁所。
再度歸來時,甚至還當場更換了一身球衣。這讓蘭逸飛驚覺,原來對面也是人,也是會出汗的?
好吧,看看頭號種子、衛冕冠軍兼世界第一帶給了可憐的華國小將多大的壓力,贏一盤都不敢松懈(廢話,松懈了就沒救了)。
第三盤開始,沒打幾分,在所有其他人尚無法透過迷霧看清比賽本質的時候,費德勒的女友米爾卡首先放松了下來。
“羅杰突然打得突然間又自信了好幾分,看來是他的教練模式上線,認為不會被蘭逸飛殺生了?”
比賽的走勢確實如她所料,在第二盤便獲得了兩次平分機會后,費德勒在21領先的時候取得了自己的首個破發點。
盡管這一次蘭逸飛仍然相當到位地貫徹了自己的戰術,早有準備的費德勒掏出了自己武器庫里壓箱底的技術,終究還是通過切削放短“戲耍”到了蘭逸飛。
這波,叫做關公給你耍大刀。蘭逸飛曾經用過的隱蔽偷襲式放短,在費德勒面前似乎就是拙劣版,前者更難以想到瑞士人會在破發點上用這種多一份力少一分力皆不可的戰術。
不,蘭逸飛隱約想到了——可惜,只要費德勒成功打出來了這種球,蘭逸飛再強大一個層次也還是只能對此束手無策。
之后的數局,蘭逸飛仍然維持住了自己的中等偏上狀態,只是超常發揮的部分逐漸退去,他在第三盤的中后段還是被逼出了2個破發點。
挽救了一個,被破發了一個。與此同時,費德勒對自己發球局的掌控則趨于完美。這位瑞士人也不知到底對自己下了什么咒語,單反的切削與抽球簡直銜接得行云流水,任蘭逸飛再努力也未能為自己尋覓到破發點。
也就意味著,蘭逸飛手握5個破發點挽救數量,卻無法讓新稱號發揮效果。
63,36,62。羅杰·費德勒費德勒正常發揮,偶爾也開啟了神仙球模式,“稍有意外與波瀾”地在三盤過后,21領先蘭逸飛。
比賽打到這個份上,蘭逸飛也明白屬于自己的勝算不多了:通過團隊的各方面努力,他自然明白費德勒的主教練目前并不再紐約。
但現在看來,羅杰·費德勒教練似乎看不下去自己球員未能30橫掃新人,親自下場開始打球了。
“呵呵,轉著出現在什么時候呢?是了,應該就是第二盤與第三盤間的休息時間。”
蘭逸飛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也順勢換上了一身新球衣。他以往認為自己與頂尖選手差距已經被無限縮小了,結果殘酷的事實告訴他,頂級球員上面還有一個乃至更多的層次。
就拿這種自我調整戰術的能力——如果他蘭逸飛沒有系統的輔助,能做到嗎?退一萬步說,現在的他都未必可以比得上費德勒。
但蘭逸飛仍不打算輕易地交出比賽。他沒有過多猶豫,沒有去思索留下藥劑會不會讓自己拿到其他比賽的冠軍,而是直接啟動了快速恢復狀態。
第四盤,他要贏!
就在費德勒與蘭逸飛的比賽逐漸走到尾聲的這個時刻,兩位球員的兩位合作伙伴兼熟人倒是預料之外地相遇了。
一方是李鐵江,《網球》雜志社駐北美的責編、記者,一方則是瑞士頭號網球雜志《SMASH》的資深編輯哈斯勒。
顯然,二人都是認識彼此在先,這才在人多耳雜的媒體區認出了對方。
“嘿,John(李鐵江的英文名)!”
“哈斯勒?哦,真的是你,一年多的大滿貫看不到你人,我都以為你退出一線了。”
那位瑞士編輯微微一笑:“其實真的可以這么說,我們今天能碰面倒是有緣分。不說這個,既然看到了你,我就想到也許咱們可以再合作一次。”
哈斯勒迅速地補充道:“這場比賽你到現場肯定是在關注你們國家的蘭選手,我們《SMASH》想要再約一次球員之間的會談,剛好這場美網的4分之一決賽是個契機,以前從未登場過的亞洲球員與新任世界第6又是個不錯的人選”
話不說全,李鐵江便明白了對方的意思。說起來,二人之前相識,也是因為兩國女單選手間類似這樣的會談。
對方在費德勒那里有足夠的情面,這點他很確定;同時,可以與網壇No.01搭上線,這對蘭逸飛而言的意義甚至不小于一場大滿貫8強,他也很確定。
只是——蘭逸飛真的會同意這種略顯突兀的邀請嗎?李鐵江自問他和蘭逸飛的熟悉程度,也不過是矬子里面拔將軍罷了。
“先把比賽看完吧,這是我們的本職工作。至于你的這份邀約,我會盡己所能去說服蘭逸飛選手。”
哈斯勒暗笑,李sir這是還希望他們國家的球員能贏?
“好的,有你這話我就放心了,之前尋覓欄目新一期的人選可是讓我掉了一陣頭發。看比賽,看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