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從詩詞大會開始  第166章 李亦儒的驚天觀點

類別: 都市 | 娛樂明星 | 巨星從詩詞大會開始 | 鮮謹   作者:鮮謹  書名:巨星從詩詞大會開始  更新時間:2020-05-13
 
階梯教室里坐著100位從全國多所高中選拔出來的優秀學生,這些學生都有一定之才,有著巨大的潛力可挖掘。

20年后,可能很多人都成了各行各業的中流砥柱,但是,真的能成為影響深遠的大人物的,可能就那么一兩個人。

從各方面來看,李亦儒現在已經是半個人物了,至于還有誰能在未來脫穎而出,以目前的了解,校方暫時只看好唐中賀這個學生。

但唐中賀和李亦儒的發展軌跡是不一樣的,唐中賀極大可能是要從政的。

當然唐中賀的背景,在場的學生并不知曉,李亦儒更不知道了。

8點40,距離考試開始還有10分鐘。

《博雅杯》負責人董之鵬昂首走進室內,他面色極其冷峻,和在校長面前戰戰兢兢的神態截然不同。

“咳,安靜!我是《博雅杯》的負責人,董之鵬!”

教室內,頓時靜若無聲。

董之鵬道:“大家沖破重圍,躋身于此,非常不容易。很高興認識大家,但也很遺憾看到你們。”

這話一出,學生們全都疑惑起來。

董之鵬掃了一眼室內眾相:“我校之所以舉辦《博雅杯》,是期望能自主選拔一批在人文方面具有較高素養和發展潛力的優秀學生。

我們希望我們的學生能對人類精神價值有所思索,有著廣闊的視野,完滿的人格,你們不僅要有著廣泛的興趣和博雅的氣質,還應有著高潔的靈魂,只有這樣的佼佼者,才能在未來做出劃時代的貢獻。

很可惜,我們還沒有看到你們未來的可能性時,就先看到你們人性的卑微了,我在說什么,在說誰,你們心里頭知道!”

那幾個和出版社簽約了的學生,心里咯噔一下。

董之鵬說得并不過分,那幾個學生的確在同年齡段里出類拔萃,但真沒有那個水平和資格去出文學作品,他們差遠了。

《博雅杯》最強調的就是學生的品性,結果竟然有學生不知羞臊地拿自己的平常習作去出書混名利,這是富旦大學所無法容忍的。

如果李亦儒答應出版社出作品的話,那董之鵬的話就得改改了,畢竟董之鵬覺得李亦儒的確是有這個實力出書的,其他廢鐵就算了。

董之鵬只是提了一嘴而已,并未深說,畢竟出書雖然不妥,但是那是學生的自由。

他又道:“今天考試,長達7個小時,七小時的時間內,你們需要在隨機提供給你們的20道題目中,選擇一道題目,進行文章創作。

這是你們的最后一輪考試了,希望你們好運。”

這時,《博雅杯》五位教授走進了室內,有學生會的干事負責將試卷分發下去。

試卷放在了文件袋內,文件袋上沒有任何信息,都是隨機的。

100位選手,每個人桌子上的題目,也都是不盡相同的。

這次考核,教授們一共準備了200道題目,涵蓋了文學、語言學、歷史學、哲學、博物館學等等。按照比例,隨機組合,每張試卷20道題,20道題涵蓋了國學的整個范疇,選手任選一道即可。

所以,喜歡博物館學的,一定會在試卷中找到兩三道相關題目的,其他也是如此。

文件袋靜靜地放在每個學生的桌子上,只有挨到9點整才能開封。

臺上那五位談笑風生的教授,還有那個兇巴巴的董之鵬,成為了學生們關注的對象。

鄭瀟瀟教授跟大家聊著天,還不時地瞥李亦儒幾眼。

考試時間未到,鄭教授突然下臺,走到了李亦儒的桌前,低身笑問:“亦儒,你的電話號就是你的微信吧?”

哇,好親切啊!

周邊的學生都望向了李亦儒。

李亦儒也很意外,他點頭道:“對啊!”

“那為什么,我加你了,你沒通過呢?”

“是么?”李亦儒連忙拿出手機,打開微信后,將微信界面面向鄭教授,“加我的人實在太多了,可能忽略了,鄭教授,實在抱歉。”

微信界面上,通訊錄圖標上,紅艷艷的數字分外驚人:267!

一共有267個人申請成為李亦儒的好友,鄭教授便淹沒在這些人中了。

李亦儒忙道:“我竟然能有機會進入鄭教授的通訊錄,我好激動啊,您電話是167XXXXXXXX吧,我加您!”

導師的電話李亦儒特意背過,就想著什么時候找機會拍個馬屁,展示自己對導師的分外重視呢。

李亦儒這鬼心眼啊,實在太多了!

好友通過,鄭教授這才轉身離開,她是計劃著考完試后,今天晚上邀請李亦儒回家吃飯的。

為了這個學生,鄭教授已經開始走家庭感化路線了。

這樣的學生必須得提前下手搶啊,不然落入其他幾位教授的虎口中,看著他們成為了未來國學大師的授業恩師,她不得后悔死啊!

其實,前天晚上她在飯店偷聽李亦儒講餐飲文化那一幕,她根本就沒跟其他人提,她覺得,她已經率先確定了李亦儒的真材實料,在拉攏李亦儒這件事上,走到了其他教授的前列。

另外幾位教授也沒覺察出鄭教授的異常,畢竟這幾位教授明白李亦儒值得每一所高校每一位教授爭搶。

9點剛到,董之鵬道:“考試開始。”

一聲令下,室內頓時響起了急促的撕開文件袋的聲音,所有學生全部投入到了閱卷之中。

幾位導師則走下講臺,在教室內徘徊起來。

李亦儒展開試卷,認認真真地掃了一眼,題目很簡單,基本就是一本書的名字或者一段歷史等,學生可以借此自由發揮,題目依次如下:

1,《加爾文傳》;

2,伊闕之戰;

3,《出師表》

掃了一眼題目后,李亦儒略略沉思,其實哪個題目他都可以寫的,就是因為能寫的東西太多了,反而犯難了。

李亦儒多少有些強迫癥,他就支著下巴想啊想,想啊想,無法抉擇到底寫哪個題目。

林峰教授從他身邊過去時,望了一眼他空白的試卷;

商教授從他身邊路過的時候,也皺著眉頭瞥了一眼;

王聰教授也是如此,董必勝教授亦然,至于鄭瀟瀟教授就更別提了,眼睛都快掉試卷上去了。

片刻后,林峰教授再次路過李亦儒身邊,免不了再瞥一眼,林峰教授剛走,商教授再次走了過來……

李亦儒的身邊,特別的熱鬧!

畢竟,除了急切地想看到李亦儒新的文章外,這幾位教授還想通過這次考試,真正地衡量一下李亦儒究竟幾斤幾兩!

提交參賽文章,他們看到的只是成品,但這個成品背后究竟什么故事,他們并不知道。

一些選手的參賽作品,指導老師都恨不得親手幫他們寫了,那文章中究竟有多少學生的智慧,這個真說不清楚。

不過,這次考試,就是真正考核學生水平的時候了。

而李亦儒那篇傳遍網絡并讓無數學者瞠目結舌的文章,究竟是不是李亦儒親筆所寫,只要李亦儒今天一下筆,以這些教授的水平,可能看一頁就差不多能弄明白。

所以李亦儒成為了幾位教授集體考察的對象。

雖然他們從各種角度分析,都覺得李亦儒應該是這篇論文的作者,但是,又覺得一個學生的才華竟然能與教授并駕齊驅,這事兒詭異啊!因此,他們還是保持了適度的質疑。

半個小時過去了,李亦儒依舊低頭苦思,不知道寫哪個題目。而此時一些學生已經動筆了。

諸位教授在李亦儒身邊來來回回的,坦白地講董之鵬都有些看不過去了,心說你們的偏愛也太明顯了吧?

40分鐘后,李亦儒終于下定決心了,他拿起中性筆,拔下了筆帽,隨手往桌子上一丟,唰唰唰,寫下一個標題《后出師表偽作之我見》!

這個標題剛寫完,商教授快步走來,仿佛還帶著風。鄭瀟瀟本來在最北面,見狀也快步過來。

她還得裝作若無其事,不急不緩,就仿佛正常監考一樣,是不經意地才走到李亦儒那邊的,她覺得她是這么表現的。

可是,董之鵬眼里的鄭瀟瀟教授,健步如飛啊!

董之鵬笑了,像李亦儒這樣的天縱奇才,配得上教授們的格外關注,也實屬正常。

李亦儒下筆如有神,試卷上唰唰唰地落下他的字體:

摘要關于諸葛亮的《出師表》,人們想起來是有前后兩篇,如白居易的“前后出師遺表在”詩句。本文就能查閱到的資料來分析,我姑且判斷,《后出師表》應系他人偽作,并非真正出自諸葛亮之筆。

商教授看到了這一段,心里一驚:不用繁體字?怎么不用繁體字寫了?繁體字更能展示一個人深厚的功底啊!而且,《后出師表》不是諸葛亮寫的,開什么玩笑?

李亦儒根本沒時間觀察身邊的教授,他飛快地下筆,專注在自己的文章上面。

[諸葛亮以其高風亮節,神機妙算,為后世景仰,婦孺皆知。其在文學方面的成就,首推為人稱頌的《出師表》。傳世的《出師表》有前后兩篇。出自于《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的被稱為《出師表》,又稱《前出師表》,其文辭懇切,意真動人,將諸葛亮一腔報國之情揮灑淋漓盡致。

東晉史學家裴松之作注的《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引用東晉習鑿齒的《漢晉春秋》的《出師表》,被稱為《后出師表》或《出散關表》。

《后出師表》經后世《資治通鑒》、《古文觀止》等文選的選錄,以及《三國演義的》的渲染,流傳越來越廣,影響力非常大。尤其篇中的“鞠躬盡力,死而后已”一句,讀之另人扼腕。

然而《后出師表》經仔細推敲,無論是其出處、內容、文章風格都有諸多與史實不符合的地方。本文將就能見到的資料加以綜合分析,可知《后出師表》應是他人偽作,并非出自諸葛亮之筆。]

此時,李亦儒身邊已經圍著商教授和鄭教授這兩位了,但是這兩位都不是歷史教授,他們面面相覷,覺得李亦儒這個觀點有點兒扯了。

而且,國內就沒有《后出師表》是偽作的觀點,李亦儒這個說法,簡直是語不驚人死不休!

李亦儒繼續揮毫而下:

[首先,《后出師表》的出處存在可疑之處。《后出師表》得以傳世,是因為裴松之作注的《三國志》對其的全文引用,引文源于《漢晉春秋》,《漢晉春秋》又引用的是三國時期吳國的大鴻臚張儼所著的《默記》。陳壽所著的《三國志》以及后來編的《諸葛亮集》均未收錄此表。

陳壽是三國時期蜀地人,史學家譙周的弟子,譙周歷任蜀國劉備、劉禪朝,降魏后,仍生活到晉泰始六年。他對蜀國的事情應該非常了解,對弟子陳壽的影響可想而知。

且陳壽曾在蜀漢為官時就很注意搜羅故國舊事,如果諸葛亮有這樣一篇陳述出師想法的表文,何以不是出自諸葛亮所在的蜀國的文集,而是出自遠在千里之隔的吳都人張儼的《默記》

即使是當時沒有發現,可在晉代魏之后,陳壽受命作蜀漢丞相諸葛亮故事以及《三國志》中再現。他在自己所編的《諸葛亮集》中共收錄諸葛亮的文章

24篇,1O萬余字,涉及書信,軍令等方面,卻唯獨沒有收錄《后出師表》。

《三國志》的《諸葛亮傳》是陳壽投入精力較多的一篇,內容較多,篇幅較長。可同樣沒有收錄《后出師表》,也沒有任何涉及到此表的暗示性言語。

眾所周知,陳壽編史,選材可靠,態度嚴謹。他曾在上書晉武帝的書中說:“雖敵國誹謗之言,咸肆其辭而無所革諱,所以明大道也。”可見一斑。

《三國志·諸葛亮傳》這既體現了陳壽編史選材的真實不隱晦,也可以看出晉初統治者對舊事的寬容態度。倘若諸葛亮有這樣一篇力排眾議,出師伐魏的表,以諸葛亮的影響力,必在蜀國引起轟動,譙周以及陳壽是不可能不了解點的。

所以在收錄諸葛亮作品的時候,必先核實而加以收錄,即使當時沒有收錄,在吳國滅亡之后發現此表時,他也會給予充分的重視。

另外,裴松之在注中也特別提到:“此表亮集所無,出張儼《默記》。”可見直到南朝宋的時候,《后出師表》仍未收入任何的諸葛亮文集,這也從另一個方面說明,當時的編者都知道此表并非諸葛亮所作!]

商教授和鄭教授站在一旁默默地看著,他們突然覺得,李亦儒寫的好像很有道理啊!

其實,當看到李亦儒用簡體字寫作的時候,他們一時間是失望的,畢竟之前李亦儒那篇參賽論文太艱深了。

可當看了李亦儒這幾個段落后,兩位教授發現李亦儒不再像《淺談黃庭經用韻時代新考》一文那么炫技了。

眼前這篇尚未完成的文章,和之前的《淺談黃庭經用韻時代新考》一文完全是兩種不同的風格。

《淺談黃庭經用韻時代新考》一文,仿佛生怕大眾看懂一樣,極其艱深晦澀,純學術文章,而且竟用了繁體字!

而眼下這篇文章正好相反,仿佛生怕大眾看不懂一樣!極力要把觀點闡述給普通大眾。

兩位教授覺得,李亦儒正在用平實易懂的語言,一個人人都能看懂的行文,來細致地講述一個驚天的言論!

只是這個驚天的言論,怎么可能是正確的?

不可能嘛!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