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江大營。
十名諸侯,環繞而坐。
楚王項戊、趙王項遂、臨淄王項劇、濟南王項辟光、膠西王項昂、膠東王項雄渠、廬江王項賜等等....足足十名諸侯王。
他們的實力大小不一,以楚王、趙王最強,大致相當,各擁兵將近10萬之眾。其余則四五萬不等,精銳士卒不多,雜兵為主。
在烏江大營現在已經聚攏了高達50萬雄兵,其中精銳兵馬大約10萬,雜兵高達40余萬。
“淮南王項安世沒來?”
“哼,他就別提了。一個志大才疏,眼高于頂的廢物,尚未起兵,便被手下的相國闕權、謀臣吳良,給軟禁在壽春宮中。”
“齊王項簡呢?”
“他說臥病在榻,無法前來...連部將都沒有派來,這病定然是借口,肯定是知道朝廷滅了吳王之后,他反悔了,臨陣脫逃!”
“這個蠢貨,反叛者必死。此戰要失敗了,他齊王一樣要死!朝廷豈會放過他?!愚蠢!”
“最廢物的是中山王項肥,他人在金陵帝都,根本就沒有參與起兵造反。此刻恐怕早就像皇帝跪著慟哭求饒了。”
眾諸侯們痛聲大罵。
可是,齊王死活不來,他們也沒有辦法。
眼下朝廷大軍很快將會渡江北上,先要抵擋住朝廷再說。也顧不上去對付齊王。
“不來就算了,我們打我們的!等打完這天下,回頭再收拾他們!”
楚王項戊指著桌上的一副巨大的地圖,朝眾諸侯王們問道,“諸位,對此戰有何看法?”
趙王項遂斟酌了一下,背負著雙手,說道:“小昏侯在兵法《三國演義》里面,有兩場最經典的戰役。
其中之一是十八路關東諸侯聯軍,攻打董卓盤踞的虎牢關。結果十路諸侯聯軍敗北,不敵董卓。
其中之二是曹操和劉備、孫權的赤壁之戰。曹操八十萬大軍渡江,在赤壁敗北,被火燒戰船。
只要破解了小昏侯寫的這兩場戰役,就能夠猜出他用兵之法。”
眾諸侯們都點頭。
當今領兵作戰,不能不看新一代戰神小昏侯的《三國演義》。這部兵法奇書囊括了兵法、戰術、政治斗爭、心理等幾乎方方面面,堪稱是一部兵法大全。
“太像了!”
“我們有十路諸侯五十萬大軍,迎戰小昏侯,猶如破董賊!又恰好在大江,跟赤壁之戰極為相似,我們這所聯手擊曹操渡江。”
“這分明就是虎牢關之戰和赤壁之戰的結合。他小昏侯便是董賊、便是曹操,我們十路諸侯迎戰小昏侯的一方。”
濟南王項辟光無比的感慨道。
“眼下這局面異常的復雜,必須謹慎對待。諸位且慢,待本王看看書中是如何寫的,如何破敵!”
營帳內,眾諸侯們不由沉寂下來,擱在自己的諸侯寶座上,都默默的從衣袖內拿出《三國演義》。
反正十路諸侯聯軍的五十萬兵馬已經集結烏江大營,而小昏侯的朝廷軍隊也一直沒有出現。
他們也不太著急,有充裕的時間來商討作戰方案。
唰唰的翻書聲。
偶爾,發出那么一兩聲驚嘆聲,神情愉悅,沉浸其中不可自拔。
但是很快發現不妥,連忙噤聲不語。
一個時辰之后。
楚王項戊眸中精光閃爍,咳嗽一聲,道:“本王觀這三國兵法,略有一點心得,供眾王一起參詳。”
“請說!”
“水戰之法,在船。小昏侯率一二十萬大軍,所需船只眾多,數百上千艘大船。若是能燒毀其渡江之船,必敗無疑!此戰之核心,便在燒船。”
“此法可行!”
“準備大量的火油箭矢、可燃的油料和猛火稻草船,準備燒朝廷的渡江戰船!只要不讓小昏侯上岸,他縱然有再大的本事,也發揮不出來。”
“不錯不錯!我們趕緊造出一大批可燃的小船。在大江之中,把他打下去,痛打落水狗!”
“船只不夠,用竹排也行啊!竹排造起來非常容易快捷,造個幾千條下去,上面堆滿稻草和油料,燒個火光沖天。”
眾諸侯們一時間靈感爆噴,紛紛出謀劃策。
“可是,小昏侯若是不在烏江渡江,率大軍往大江上游而去,從上游渡江,那可怎么辦?”
廬江王項賜說道。
“哈哈,這有何擔憂的。他大軍主力若是前往上游,丹陽空虛,金陵空虛,豈不是正好給我們攻打金陵帝都的機會?我們直攻帝都!”
楚王項戊毫不在意。
“不錯,小昏侯定然不敢把大軍調往大江的上游。他只能在烏江地界之內,渡過大江,和我諸侯大軍進行決戰。”
丹陽城。
楚天秀和李虞在丹陽整頓軍隊。
江北的十余路諸侯畏懼,不敢渡江南下。
而他們要北上,也面臨一個巨大的困難——那就是兵力太少了。
渡江北上,迎戰江北的十余路諸侯,需要相當多的軍隊。
征募大批農民兵充當雜軍,他們的戰斗力太弱,純粹就是去當炮灰,這是諸侯們才會干的事情。農夫死了,諸侯們也不心疼。
可朝廷要這樣干,肯定會遭到很多大臣的反對,被痛罵。
“丹陽朝廷精兵五萬、六千丹陽火槍兵和上百門小鋼炮。”
“吳軍投降的精兵二萬五千,吳王項弼已死,他們只能效忠朝廷。”
“從宛陵城調來一萬精兵。”
“算起來,我們手里的精兵,大概九萬兵馬。防守是勉強夠用...渡江出擊,太勉強了。”
楚天秀看著地圖,盤算著兵力,說道。
其他大小郡縣也有一些地方兵,調過來路途遙遠,需要很長時間來等。
他可以等。
朝廷怕是沒有這個耐心等下去。
“我們的兵力還是太少了,區區九萬兵馬。對岸的十路諸侯,公開號稱百萬大軍,就算減一半也有五十萬,坐擁大江天險,想要渡江非常困難。”
李虞微微點頭,一雙美眸中充滿了擔憂。
“報——!驃騎將軍,衛將軍!周櫓將軍,率領潘陽湖三萬精銳水軍,大型戰船百艘、中小型船三百余艘,已經趕到丹陽。”
守衛匆匆來報。
楚天秀不由一喜,“來得好,渡江正需要大量的戰船呢。走,去大江邊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