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界旅者的自我修養  第二百一十五章 交鋒

類別: 科幻 | 時空穿梭 | 萬界旅者的自我修養 | 汝當諦聽   作者:汝當諦聽  書名:萬界旅者的自我修養  更新時間:2020-07-04
 
“這就是戰國最頂級的人杰么?”

項少龍聽著龍陽君的言論,心中震撼不已。

他穿越之前是特種作戰部隊的特戰尖兵,熟知一切特種作戰技巧,曾多次在國際特種兵大賽取得優異成績。

若論成就,他也是站在某一領域頂點的人物了。

作為一名軍人,他對兵書并不陌生,不僅僅是現代戰爭著作,古人的戰爭智慧他同樣有過拜讀。

中國古人崇尚不戰而屈人之兵,崇尚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這句話他聽過不止一回,說過也不止一回。

以往說起這話,大都只是為了裝逼,心里明白這話是實話,但是沒覺得有什么用處。

每天新聞上看著那些外交官啰啰嗦嗦的,就是不讓他們去打,一點都不麻利,恨不得取而代之。

要是一張嘴就能做到的事情,要他們軍隊干什么?

直到如今,他才真切的體會到言辭的鋒芒,真切的理解言語的威力。

要是他登臺做表,最多耍耍小聰明,借助現代的觀點搏個新鮮。

要真是直面這種言談交鋒,要不了兩個回合,他就得敗下陣來。

想到這里,他不禁對臺上的二人升起幾分欽佩之情!

“龍陽之好?這個詞莫不是褒義詞吧......”

“王某的報應?君上此話未免有些不妥吧!”

王學斌看著憤慨的龍陽,一臉的荒唐可笑。

“六國霍亂均是王某作祟?君上未免太看得起王某了!

魏國魏王與信陵君不睦,不是信陵君功高震主,不是魏王心胸狹隘,而是王某施計離間?

楚國李園與黃歇分庭抗禮,不是李園野心勃勃,不是春申君貪權戀勢,竟是王某從中作梗?

趙國民生凋敝,百業不興,不是趙王昏聵,不是趙臣貪鄙,竟然也是王某之過?

要照君上所言,這周室衰頹,天下紛爭不休,諸國戰亂,百姓涂炭,也是王某之過了?

王某血肉之軀,這滔天之過,王某可承擔不起啊!”

所謂辯論,從來都不是打贏對方,而是要說服聽眾。

王學斌與龍陽二人深諳此道,他們二人都能聽的出對方的言外之意,也猜到對方的目的。

他們二人都是意志堅定的人物,誰都不可能通過言辭說服對方。

他們交鋒的目的,是為了把自己的觀點說給臺下眾人聽。

都是為了說服其他人。

龍陽君所言,都是事實,他知道,王學斌也知道。

但是光他倆知道沒用,別人不知道。

事情說的那么玄乎,就連小說都不敢這么寫,要說是王學斌做的,也得有人敢信才行!

在沒有切實的證據前,人們是不愿意接受一個人比自己優秀的。

要說觀瀾先生博學,人們不會有絲毫異議。

不僅不會有異議,還會跟著附和兩句,以表現自己的寬宏坦誠。

但要說觀瀾先生是個超人,天下沒有比他更牛逼的存在,那咱們就得說道說道了。

他超在哪?真的假的?要是有比他更牛逼的怎么辦?

一系列的質疑聲會接踵而至,意在將其打落神壇。

在華夏,每一個有識之士都是渴望打破權威的,華夏沒有迷信權威的基礎,文人相輕自古有之。

雖然龍陽君說的都是實話,但只要別人不信,那這話就是屁話一堆!

王學斌的所作所為超乎了常人的認知觀念,常人自然是不肯相信的。

黎民百姓就是常人,只要他們不信,王學斌的目的就達到了一半。

王學斌這么多年終究不是白混的,對人性的把握還算到位。

看著殿內普通士子疑慮的神情,他知道自己的目的達成了。

但是,此時讓他警惕的是,一旁龍陽君的嘴角,同樣掛著笑意!

王學斌設想的很好,但他終究不是當代之人,兩千年時光帶來的不僅僅是生活習慣風俗的差異,更是常識上的相悖。

王學斌想要通過這個大會贏得民心,贏得民心的要點,在于師出有名。

民眾的憐憫總會給予弱小的那個,盡管民眾自己更加弱小,但是他們不會在乎。

王學斌把秦國渲染成弱小的那個,那么普羅大眾的想法,就會不自覺的倒向秦國。

但是,他忽略的是,在這個階級分明的時代,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叫做民!

百姓百姓,平民黔首連名姓都沒有,如何能算得上百姓?

龍陽比王學斌更加清楚,只要他能說服貴族,那么天下絕大多數勢力都會支持魏國。

在這個時代,貴族才是天下的主導力量。

百姓只能為戰爭提供人丁,至于戰爭的其他要素,都把握在這些貴族手里。

貴族的思維方式與百姓完全不同,貴族在乎的是利益的多寡。

至于感性...

多少錢一斤?

貴族不在乎戰爭是不是正義,只要他們得利,他們可以毫不在意的喊出‘我蠻夷也’的口號!

民心所向?

后世的常識在這個時代完全就是笑話!

民心?

沒有知識,沒有文化,生產力低下,沒有晉升渠道,一切的一切,將他們牢牢鎖死在社會底層。

他們一個個的不是人,而是貴族的口糧,是那種在貴族入口時,還要唾棄一聲‘真難吃’的口糧!

這與王學斌以前經歷的社會完全不同。

王學斌沒有意識到這一點,目的自然無法全竟。

龍陽君正是看出了這一點,所以嘴角才會掛起笑意。

沒有人比他更懂王觀瀾了!

“不不不,龍陽怎么敢輕視先生?若不是先生在楚國陳郢的作為,龍陽怎會被我王起復?龍陽感激還來不及,怎敢有輕視之意?”

王學斌聽到這話,眉頭一凝,頓時猜到了龍陽的心思。

陳郢之事被楚國多方封鎖,極力壓抑事情真相,只有些許似真似偽的流言在外流傳。

平民百姓不會也沒有能力去考證其中真假,只有貴族,他們有著密集的關系網絡,只要用心,絕對能探查出事情真相。

平民對待此事的態度,只會是會敬而遠之,惹不起總躲得起。

但貴族的思維不同,他們首先會考慮此人能不能為我掌控,若是不能為我掌控,那就退而其次,看看能不能為我所用。

若是連為我所用都做不到,那就要掂量掂量了。

能殺則殺,殺不了就孤立!

若是連孤立都做不到,那就是最壞結果,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王學斌本人立場已然表明,肯定是不能為東方六國所用的。

掌控之說就更別提了,誰掌控誰還不好說!

前者都做不到,如今只能先孤立了。

當然,孤立的同時,貴族們不介意做些手腳,試探試探此人,能不能被他們所殺。

若是以上種種都不奏效,要么秦滅六國,天下一統,要么六國滅秦,待到秦滅之后,天下會再次暗中招攬王觀瀾,讓他為貴族所用。

這個計策同樣是陽謀,想到這里,王學斌心中暗嘆一聲厲害。

所謂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他與龍陽闊別三年,終究還是輕視了對方。

事已至此,多言已是無用,天下從此多事矣!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