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室可興  第三百七十三章 對強敵唯知一戰

類別: 歷史 | 秦漢三國 | 漢室可興 | 長歌入漢關   作者:長歌入漢關  書名:漢室可興  更新時間:2021-11-29
 
祖歆望著胡須戟張、面貌猙獰的紀靈,臉上露出一絲冷笑,靜靜等著他沖近。

紀靈那鋒利的戟刃,緊隨其后的袁軍入林的矛鋒,似乎馬上就要刺穿自己的身體,換了一般軍隊,可能要下意識地躲避或提前發弩。但太史慈親自訓練出來的射聲軍,尤其是祖歆部,卻有一種泰山崩于前而不變的膽氣。

祖歆是最早跟隨劉備的老兵之一。劉備初入青州,親自帶兵東征菅縣。田豫留守漯陰,組建錢義、孫符二曲,祖歆在孫符曲下任都伯。

劉備擒臧洪、救北海,擴充軍隊,孫符獨領一部,后劃歸趙云,組建起折沖軍。

與曹操東平之戰,折沖軍損失慘重,孫符戰死,趙云重傷。孫符殘部交給太史慈統領,祖歆升為曲軍侯。后太史慈部升格為射聲軍,祖歆也升為軍司馬,現為校尉。

祖歆作為老弓手,神經早鍛煉得比鋼鐵還硬。

直到紀靈距離僅有三十步,他才吼道:“準備!第一屯,射!”前排第一屯百張強弩一起發射,射完立即蹲下上弦。

“第二屯,射!”

又是百支強弩射出。

“第三屯,射!”

“第一屯!再射!”

由于距離太近,鐵甲根本擋不住射聲軍新裝備的無上利器。

紀靈被射得宛如刺猬,當場身死。他所帶領的數百袁兵,被射死大半,其余袁兵恍如大夢初醒,紛紛放下武器,跪地投降。

梁綱高呼道:“休再放箭!我等愿降!”命令士兵放下武器。

太史慈聞紀靈戰死,嘆道:“可惜!可惜!”

對梁綱心中鄙夷,但既然主動投降,也不便給臉色看,將梁綱扶起,道:“梁君棄暗投明,令人欣慰。壽春孤城,不足為患。歷陽尚有袁兵八千,君可有妙計破之?”

梁綱忙道:“某與歷陽守將戚寄情同手足,相交莫逆。愿說戚寄歸降。”

太史慈心中一喜,忙問道:“君可有把握?聽說楊弘也在歷陽,此人對袁術相當忠心,萬一此人作梗,戚寄是否能控制局勢?”

梁綱見太史慈對己方情況了如指掌,心中悲哀,無怪乎己方會中了埋伏,敗亦是理所應當,不敗才是怪事,忙答道:“楊弘乃是儒生,不通兵略,軍心不服。戚寄一聲令下,楊弘只能束手就擒。”

太史慈點頭道:“這樣便好,兵貴神速,你速帶我軍前往歷陽。”

此戰,斬殺袁兵三千多人,俘獲一萬兩千人,基本上無人漏網。射聲軍殺傷力太強,射殺兩千多人。

太史慈命麾下校尉鐘延領一部兵守全椒、阜陵二城,轄降兵三千,多為傷者。

命應舉率奮武軍三部,及降兵能戰者五千,合計近萬人,兵向壽春。

太史慈率射聲軍二部,馮鼎豫州左軍三部,以及能戰者降兵四千,合計一萬一千人,在梁綱引領下,兵向歷陽。

兩日后,梁綱在兩名劉軍壯士的陪同下,悄悄進入江岸大營戚寄帳中,沒費吹灰之力,就說服戚寄歸降。

戚寄派人將楊弘請來。楊弘見到梁綱,吃了一驚,問道:“梁將軍為何回返?”

梁綱道:“袁公路倒行逆施,天怒人怨,大司馬劉公揮師南下,袁公路必將敗亡。某已棄暗投明,歸了大司馬矣。君可愿從?”

楊弘臉色大變,怒道:“梁綱,陛下待汝不薄,汝竟敢反耶?”

戚寄笑道:“某亦反矣,豈止梁君!”

楊弘驚怒交加,抽身欲走,早被戚寄親兵拿下,捆綁起來。

太史慈兵不血刃取了歷陽及江岸大營、水軍碼頭等。袁術數十艘船也落入他手中。

太史慈召集眾將討論下一步行止。

太史慈雖有臨機決斷之權,但劉備軍中自有規矩。那就是事前合議。

參會人員有裨將軍太史慈,中郎將馮鼎,射聲軍宣教校尉郭時、參軍校尉高振,奮武軍宣教校尉李柏、參軍校尉宋階,以及諜曹從事蔣壹等。

蔣壹原為專職情報人員,后在關羽揚武軍中擔任參軍歷練數月,再次調回軍謀司諜曹,現在負責南線情報工作。

蔣壹原在牽招軍中。賈詡到達之前,牽招的安排是蔣欽、應舉、馮鼎向壽春,太史慈、陳登做牽制。賈詡到后,建議派應舉、馮鼎匯合太史慈迎前設伏,先把紀靈打掉。蔣壹主動申請跟應舉、馮鼎一起南下。

在破阜陵、全椒之戰中,蔣壹發揮了不小的作用。

太史慈主持會議。他是雷厲風行的性格,直接道:“今日討論是否渡江攻擊孫策軍的問題。高校尉先介紹一下敵我情況。”

高振道:“是。孫策反袁時,有兵五千,多有精銳。

擊破雷薄,擴軍至萬人。又破張勛,收降袁兵兩萬人。

按情理推斷,或有部分調往東部防備吳會聯軍,但對岸孫軍仍當在三萬左右。

紀靈、梁綱、戚寄等兩萬兵與之對抗,堅持一月,已是難能可貴。

如果我軍不南下,估計紀靈等堅持不了十天,就會被全線突破,徹底潰敗。

孫軍將領,孫策之下有張勛、周瑜、宋謙、程普、韓當、黃蓋、孫輔、祖郎、袁雄、鄧當等。

其余諸將,還有呂范坐鎮宛陵,孫靜在丹徒、曲阿,凌操在故鄣等。

由于孫軍防備嚴密,我軍很難盡知其內部情況,上述軍情只是根據此前掌握之信息進行推斷。”

太史慈道:“好。有大致情況足矣。我軍兩萬,敵軍三萬,差了一萬。諸君有何建議?都先說說。”

宣教校尉郭時是新調入射聲軍中的,性格略微有些保守,先發言道:“我軍實際上只有七千五百,新降士兵難以指望。

孫軍雖也有兩萬降兵,但畢竟在孫策、張勛指揮下磨合了近一月時間,配合無虞。

以寡擊眾,一旦失利,不僅江防告破,萬一孫策順勢攻往壽春,可能會影響先滅袁術的大局,后果不堪設想。”

太史慈不置可否,示意他坐下,問道:“可有其他意見?”

奮武軍參軍校尉宋階不贊同郭時,道:“孫策老兵不過五千,遠遜于我軍八千虎士。

更何況射聲強弩,冠絕天下,誰能抵擋?

只要集中力量打敗孫策主力,袁術降兵不堪一擊。”

奮武軍宣教校尉李柏道:“我軍或可占據上風,但渡江作戰,非比平地,孫策水軍,不遜色于我。一旦有個閃失,后果難料。不如與陳廣陵匯合,可保完全。”

太史慈問馮鼎:“銘秀,君意如何?”

馮鼎道:“軍師判斷孫策必會抽調軍隊平定后路,則當前敵軍已必然削弱。

即便料敵從寬,我軍以兩萬對三萬,以八千對五千,縱或不勝,想敗亦難。

關鍵點在于能否避免水戰,渡過長江。

鼎以為,可以偏師率梁綱、戚寄降兵當面進攻,以主力向南潛行至廬江境內,在該處渡江。

鼎愿率奮武軍一部為偏師,與孫軍水師作戰,請太史將軍率主力于他處擇機渡江。”

太史慈眼中掠過贊許之色,問高振、蔣壹道:“君等以為如何?”

射聲參軍高振道:“末將贊成馮將軍之計。”

蔣壹也道:“機不可失。某以為當攻。”

太史慈點點頭,掃了一眼眾將,道:“我軍看似主動,其實北有袁紹異動,南有劉表窺伺,一旦戰事曠日持久,勢必生變。

俗云,狹路相逢,勇者勝。兩軍眾寡并非懸殊,安能吝于一戰?

劉公擒呂布,殺曹操,威震天下。大勝之威,加于四海。

我等集猛將,擁強兵,豈能不戰不退,墮劉公之威名?

若怯懦不前,江東豪杰如何看顧我等?民心若變,此消彼長,日后征討,必會更難。

高、宋二校尉速以銘秀之計為基礎,率領各部參軍組成團隊,半個時辰后拿出作戰部署!

我決定,今日準備,明日渡江!”

太史慈有臨機決斷之權,他決定立即進攻孫軍,眾人皆遵令。

太史慈膽氣本豪。

歷史上的太史慈,在北海面對萬軍,毫無懼色。先是麻痹敵人,然后突然自薄弱處突出,“射殺數人,皆應弦而倒,故無敢追者。”

在江東面對強敵,直前敢戰。“時獨與一騎卒遇孫策。孫策從騎十三,皆韓當、宋謙、黃蓋輩也。慈便前斗,正與策對。”

強敵在前,唯知拔劍!

大江滔滔,又有何懼?

所以,哪怕攪動江東、敢襲彭城的孫策就在對岸,太史慈也毫無懼意。

不必等待牽招,無需匯合陳登,就一個字: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