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骷髏山白骨洞一氣仙馬元在申公豹的邀請下下山相助殷洪,第二日,馬元來到西岐城下,請姜子牙答話,守城探馬報入相府,姜子牙應邀出城,見到了馬元,心中吃了一驚。
“道者何名?”
只見那道者發似朱砂臉似瓜,金睛凸暴冒紅霞。七竅吐出火蛇信,上下斜生利刃牙。大紅袍上云光長,金葉冠拴紫玉花。腰束麻絳太極扣,太阿寶劍手中拿。冷冷的看了姜子牙一眼,開口道:
“吾乃一氣仙馬元是也。申公豹請吾下山,來助殷洪,共破逆大惡。姜尚,休言你闡教高妙,吾特來擒汝,與截教吐氣。”
姜子牙一聽這話,微微一笑,撣璃衣上的塵埃,開口道:
“申公豹與吾有隙,殷洪誤聽彼言,有背師教,逆行事,助極惡貫盈之主,反伐有道之君。道者既是高明,何得不順從人,而反其所事哉。”
馬元一聽這話,七竅之內火蛇繚繞,開口道:
“殷洪乃紂王親子,反他逆行事,終不然轉助爾等,叛逆其君父,方是順應人。姜尚,還虧你是玉虛門下,自稱道德之士,據此看來,真滿口胡言,無父無君之輩!我不誅你,更待何人!”
如此,兩家一言不合,便打在一起,姜子牙當即便祭起了無往不利的打神鞭,可那馬元不是封神榜上之人,當即伸手接住了打神鞭,收在包囊當中,姜子牙一驚,險些失利,忽一人走馬軍前,鳳翅盔,金鎖甲,大紅袍,白玉帶,紫驊騮,乃秦州運糧官、猛虎大將軍武榮。因催糧至此,見城外廝殺,故來助戰。一馬沖至軍前,展刀大戰。
“疾!”
馬元見戰將到此,以手中劍架住大刀,口中念咒,腦后伸出一只手來,五個指頭好似五個斗大冬瓜,把武榮抓在空中,往下一摔,一腳踏住大腿,兩只手端定一只腿,一撕兩開,取出武榮心臟,囫圇吞了。西岐眾將當即便被嚇的戰戰兢兢。
當是時,土行孫拎著鐵棍子上來打馬元,那土行孫身子伶俐,展動棍就勢已鉆在馬元身后,拎著鐵棍把馬元的大腿連腰,打了七八棍,把馬元打得骨軟筋酥,招架著實費力。怎禁得土行孫在穴道上打。馬元急了,念動真言,伸出那一只神手,抓著土行孫,往下一摔。馬元不知土行孫有地行道術,摔在地下,借著地行術就走了。
還沒等馬元回過神來,楊戩跨著馬揮著三尖兩刃刀便沖了上來,直取馬元。馬元仗劍來戰楊戩。楊戩刀勢疾如飛電,馬元架不住三尖刀,只得又念真言,復現那一嘡神手,將楊戩抓在空中,往下一摔,也像武榮一般處置,楊戩當即便四分五裂,心肝馬元吃了。
那馬元大勝回營,成湯軍中各自歡喜。西岐軍中被那馬元嚇破哩,馬元也喜不自勝,卻不知中了圈套,當夜二更時分,馬元疼痛難忍滿地打滾,過后便開始腹瀉不止,一連腹瀉了三日。將馬元的元氣泄了大半,又有六七日不能出戰。
等到十幾日之后,馬元終于恢復元氣,心中懊恨楊戩,而這時。那文殊廣法尊也到了姜子牙的營地當中,面授姜子牙調虎離山之計,姜子牙當即就騎著四不像,單獨去了成湯營地。
而那馬元見姜子牙一人來探,沖動之下追了出去,但任憑他腳下生風也是追不上玉虛坐騎四不像,追到半途便想回營。姜子牙哪里能讓馬元走脫當即言語相激。
“馬元莫要再趕了,諒你道,趕不上我,縱然趕上我。也勝不得我。”
一聽這話,馬元大怒,咬牙切齒的往前追趕。口里大喊道:
“我今日拿不著你,勢不回軍!便趕上玉虛宮,也擒了你來。”
馬元就這樣一路追趕,到了一片山林當鄭也徹底落入了文殊廣法尊的圈套當鄭
卻原來,那文殊廣法尊在山上山下各自設下了一個姜子牙與軍士的幻象,起初馬元見眾軍士與姜子牙在山上,躍身而起,提劍趕上山來。及至山上來看,見火把一晃,不見了子牙。
馬元睜睛四下里看時,只見山下四面八方,傳來姜子牙的嬉笑之聲,圍住山腳。馬元驚怒,又往下跑,如此上下跑了一夜,累得馬元氣喘吁吁汗流浹背,腹中饑腸轆轆。
那馬元正想回營。卻見一婦人橫臥在大道旁,眼看就不成了。當即心中一喜,不管其他,剖開婦饒肚子伸手在里邊找臟器,卻什么也找不見,暗暗覺得不對的時候,那婦饒傷口迅速閉合,將馬元的兩只手一只腳卡在里邊,緊跟著文殊廣法尊就提著劍沖了上來。
眼看馬元就要被文殊廣法尊給砍了,文殊的腦后突然傳來一陣呼喊。
“道友且慢動手!”
文殊廣法尊一聽這話,慌忙仗劍回頭,見一道人腳踩蓮花,飄然而至,頭挽雙髻,身穿道服,面黃微須。而最引人注目的便是他腦后如同三大掌教一般,有一七彩日月光輪。正是西方教下,二教主之一,準提道人。而準提道人見文殊廣法尊回頭,口中作歌:
“大覺金仙不二時,西方妙法祖菩提。不生不滅三三行,全氣全神萬萬慈。空寂自然隨變化,真如本性任為之。與同壽莊嚴體,歷劫明心大法師。
貧道乃西方教下準提道人是也。封神榜上無馬元名諱,此人根行且重,與吾西方有緣,待貧道把他帶上西方,成為正果,亦是道兄慈悲,貧道不二門中之幸。”
文殊廣法尊本不認識準提道人,這才知道,眼前這位便是西方二教主,他的要求,文殊廣法尊自然是要依從的,于是就放了馬元,任由他隨準提道人西去。并且向馬元討回了打神鞭,歸還了姜子牙。
那馬元雖然破了,卻還有個殷洪阻礙,而按照玉虛宮的符命,三月十五姜子牙便要金臺拜將,正式反商,赤精子怕日期有誤,只得去玄都洞求老君太極圖相助,卻在半路上遇上了兩個人。
玉龍敖烈與龍吉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