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區之狐  第三章 中國校園足球報告一胡立新和他的南城小學

類別: 體育 | 足球運動 | 禁區之狐 | 林海聽濤   作者:林海聽濤  書名:禁區之狐  更新時間:2022-07-14
 
林學義站在副主編孫永剛的辦公桌前,有些忐忑地等待副主編看完他的選題策劃書。

其實策劃書不長,就是一個想法,他把自己的想法總結成文字,遞給領導們看,然后等領導批示。

提交選題策劃書這事兒常有,但不是每個選題最終都會被批準。

網站的版面也不是無限的,最受關注的地方就那么大,大家為了爭奪這個地方打的頭破血流,不拿出點真本事,或者說沒有點兒別人想不到的腦洞,都是不行的。

林學義自覺自己的選題做的很有意思,可領導們是否這么覺得就不好說了。

于是他專門來找了孫永剛。

因為孫永剛一直負責校園足球,從記者做到副主編,還在負責校園足球這一塊。

而自己的選題正好對他胃口。

在中國隊再次贏得世界杯出線權之后,大家都在蹭這個熱度,自己從校園足球為切入點來蹭熱度,就要顯得比外面那些“妖艷賤貨”們不一樣,更清新脫俗。

他試圖通過對校園足球的探訪,來尋找中國足球能夠連續兩屆打進世界杯決賽圈的原因。

名字都叫“校園足球:中國足球的世界杯密碼”。

這可是給校園足球鍍金的事情,相信報道校園足球出身的孫副總編一定喜歡!

果然看完自己的選題策劃書之后,孫永剛松開鼠標,把目光投向林學義,然后說道:

“采訪李自強應該問題不大,東川中學是一個非常樂意宣傳自己的學校。但……采訪胡立新……”

說到這里,孫永剛皺起眉頭。

“他是一個很低調的人,這么多年了,有很多媒體試圖采訪他,到現在也只有央媒成功過……你要怎么說服他接受采訪?”

林學義見孫副主編直接問起了具體的操作,就知道其實在心里,孫副主編已經認可了他的選題。現在就像是畢業論文答辯,他必須回答好導師提出的問題,才有可能畢業。

于是他抖擻精神回答道:“老大你不是有胡萊的微信嗎?我想請您幫個忙……”

孫永剛猜到了他的想法,但卻搖頭:“你想通過胡萊說服胡立新?沒用的,他們父子倆關系很一般的。”

“不是,不是……”林學義連忙解釋道,“我是想通過胡萊把采訪的意愿轉達給胡萊媽媽,然后讓他媽媽說服胡立新。”

孫永剛直勾勾地看著林學義,半天沒說話。

看的林學義心里發毛:“呃,老大你覺得可行嗎?”

“我覺得?”孫永剛抬手指著林學義說,“我覺得你特娘還真是個天才!”

林學義一時間聽不出來孫副總編是在夸他呢,還是罵他,只能站在原地咧嘴傻樂。

孫永剛拿起手機:“行吧,我幫你聯系一下胡萊,然后讓他轉達轉達。”

林學義瞪大眼睛——他知道這意味著領導同意他這個選題了!

“爸,《進球》網的人想來采訪采訪你……哦,也不是采訪,而是來給你拍個微紀錄片。”

飯桌上,胡萊把手機放在一邊,然后看向坐在旁邊的胡立新。

胡立新還沒吭聲,謝蘭先問道:“偽紀錄片?假的紀錄片?”

“不是假的,是‘微’,微小的微,就是一個短紀錄片。”胡萊解釋道,然后繼續看向胡立新。“你要是不想接受采訪,我就幫你……”

他想說“我就幫你拒絕了”,因為他知道自己的爸爸不喜歡在媒體面前拋頭露面。

或許是因為當年王獻科那事兒,讓他心里總還是有些隱隱的自卑,不愿意在公眾面前接受別人審視的目光。

但讓胡萊沒想到的是,胡立新點頭答應了下來:“可以。”

胡萊愣了一下:“可以……拒絕,還是可以采訪?”

“可以采訪。”胡立新明確答道。

“啊?”

這次胡萊和謝蘭同時驚訝地看向胡立新,太陽打西邊出來了?

胡萊向自己的爸爸確認:“那我回人家了啊,這回了可就不能再改了。”

“你回吧。”胡立新回答的斬釘截鐵。

謝蘭依然很奇怪:“老胡你怎么想的?你不是不愿意接受采訪的嗎?”

胡立新搖頭說道:“因為我發現有些事情,不光得會做,還得會說。”

見爸爸態度堅決,胡萊也很干脆地在微信上回孫永剛一句:“好,我爸說可以接受采訪。”

三個攝影師帶著機器在工作,他們每個人有不同的分工,一個人負責拍訓練場的全景,一個人負責拍中近景,剩下那個人比較靈活,隨時機動。

一個標準400米跑道的體育場上被分割成面積一致的四個區域,同時進行著四支球隊的訓練。

在第四個攝影師的鏡頭中,胡立新正在對林學義介紹道:“……現在在訓練的是我們三四年級的四支球隊。我們每個年級都分AB隊……”

林學義就問道:“A隊是實力更強的一線隊,B隊是預備隊嗎?”

胡立新搖頭:“不,只是因為人太多了,湊一起訓練會影響效果,所以才分成AB兩隊的。兩支球隊用同樣的訓練方式和理念來訓練,不會刻意因為球員實力來分隊。”

林學義有些驚訝。

他知道分AB隊在校園足球中很常見,理由之一肯定是因為人多。

隨著足球在中國的持續火熱,越來越多的家長愿意讓孩子去踢球,所以在學校里報名參加足球隊的孩子也越來越多。

人多了分成兩支隊甚至多支隊都很正常。

但是在分的時候,幾乎所有他所知道的學校,都是按照實力來劃分的。實力最強的組成一支球隊,被挑剩下的再組成一支球隊,或者組成兩支球隊。

這在高中特別常見,因為高中有全國性的比賽,備受矚目,大家都要追求成績,倒也無可厚非。

很多小學也這么分,只是命名方式不同。一線隊、二線隊、三線隊,或者精英隊、預備隊……等等。

因為小學一樣有比賽,各區、各市、各省都會組織各種各樣的比賽。只不過是沒有全國性質的比賽而已。

既然要參加比賽,那自然就會根據球隊的實力進行劃分,讓實力強的球隊代表自己的學校去比賽,贏得勝利捧回獎杯,光耀門楣。

這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所以林學義一直沒覺得這有什么不對的。

直到他來到胡立新所任教的東川市南城小學采訪,才發現胡萊的爸爸,竟然不給自己的球隊按照傳統方式分隊!

他驚訝地問道:“為什么?你們不打比賽嗎?”

“要打啊。后天我們就有一場比賽,你們到時候也可以去看。”

“那為什么……”林學義沒想明白。

胡立新就問他:“林老師你剛才也看了半天我們的訓練,你有什么感受沒?”

林學義想了想說道:“我發現胡指導你們訓練好像沒有高球……足球一直都在地面上滾來滾去的。”

這個問題其實林學義最開始是沒在意的,但是這訓練課都快結束了,足球卻始終沒起來過,就讓他有些在意了。甚至像強迫癥一樣,會越來越在意。

但這算是什么感受呢?

這是挑刺吧?

沒想到胡立新聽了林學義這話之后,卻很滿意地點了點頭:“林老師觀察的很仔細,其實這是我們故意要求的。”

“故意的?”林學義瞪大眼睛。

“是的。在南城小學,無論是小學一年級的球隊,還是六年級的,不許踢高球。”

“不許……踢高球?”林學義覺得很不可思議。

“對,不許踢高球。不管是門將開大腳還是球門球,都不許踢高。也不許從后場直接長傳打身后,禁止在兩個邊路高球傳中路,要傳中也只能用低平球或者地滾球。”胡立新進一步解釋道。

“我們在隊內比賽的時候都會規定,門將無論是發門球還是把球從手中踢出去,如果球在過半場之前沒有被其他人碰到,那這次開球就算是犯規,然后由對方球員在中線踢任意球。”

“這……”林學義已經不知道自己該說什么好了。

他心里想這會不會太極端偏執了?

但這可是胡萊的爸爸,他這些話不好說出口。

胡立新似乎是看出來了對方的心思,就繼續說道:“這個規矩不是我定的,而是我兒子給我說的。”

“胡萊?”

“嗯。他也是去了歐洲踢球才知道的。有一次他參觀當地少年青訓的比賽,回來就給我說有一條奇葩規定。這個奇葩規定就是我剛才說的那個。”

胡萊是這件事情當做“西洋景”說給爸爸聽的,但胡立新聽了卻大為震撼。

他剛剛開始做基層青訓教練的時候,也只是在遵照傳統的足球訓練大綱來教導小球員。

可是他拿現在的青訓和自己以前所接受的青訓放在一起比較,發現經過了三四十年,在技術手段上有許多進步,可是很多青訓的理念和思想還是和以前沒什么太大的區別。

我們有更好的硬件了,但我們的基層教練卻還在讓小孩子日復一日練著基本功……

“練基本功不好嗎?”聽到這里,林學義沒忍住打斷問道。

“練基本功好。但只練基本功,把所有問題都歸咎于基本功不扎實……不好。”胡立新說道。“我們的媒體、球迷,甚至是專業人士都總說中國球員技術不好,所以在比賽中才頻繁丟球、失誤,因此要練基本功,要苦練基本功。但我覺得,這是錯誤的。”

“錯誤……”林學義還是第一次聽說有足球教練否定苦練基本功這一個在中國足壇幾乎是“政治正確”的觀點。

他都不知道該怎么接話了。

還好今天的胡立新并不需要他接話,而是繼續說道:

“我年輕那會兒接受足球訓練,就花了大量時間在枯燥乏味的基本功訓練上。那個時候教練還告訴我們,學習足球要循序漸進,先把基本功練好,再練其他的。把技術練好,再練戰術,先把這個簡單的戰術套路練好,再練稍微復雜一點的戰術套路……就這樣一步一步的來,最終就可以達到出場比賽的程度了。”

胡立新繼續說。

“當時全中國都是這樣練的,沒有人覺得這有什么不對的。這怎么可能會不對呢?基本功都不扎實,就像是還沒學會走,就想飛了,怎么可能,對不對?”

林學義條件反射地點點頭。

“等到比賽了,在球場上出現了傳接球失誤,教練就會批評說基本功沒練好,不夠扎實,還要練。我們也都覺得是自己平時訓練不刻苦,于是回去使勁練,只要練不死就往死里練,哪怕受了傷也不能停,繼續練——當時有很多因為訓練受傷而提前退役的人,大家只覺得他們是太倒霉了,卻從沒想過為什么會這樣。現在我們都知道了,那是因為不科學的訓練。但不科學的訓練方式何止是在受傷時還要訓練?”

林學義覺得自己的三觀遭到了巨大的沖擊,他沒忍住小小地反駁了一下:“可是胡指導。我們以前雖然也沒進入過世界杯,但在亞洲的表現還是可以的啊……如果我們的訓練水平真像你說的那樣,又怎么可能……”

胡立新笑道:“四五十年前的足球是什么水平?三十年前,一名球員在比賽中跑到一萬米就已經是頂級表現了,而現在球員在比賽中的平場均跑動距離是一萬一千米。我說句不好聽的話,以前的足球和現在的足球簡直就不是一個運動。以前的足球比賽節奏慢,跑動少,靜態訓練往往可以取得不錯的成績。可現在足球飛速發展了這么多年,我們的訓練卻還是遵循以前的路子,這怎么行呢?”

“但胡指導,現在我們的中超俱樂部訓練理念也在向歐洲的先進理念靠攏……”

“對,沒錯。我們的中超俱樂部可以花錢請來歐洲的教練,他們則帶來了在歐洲的足球理念。但問題出在最基層的青訓上。林老師你是一個記者,去過許多地方,接觸過各種各樣的球隊和人,那你有沒有發現,我們國家的足球呈現出一種倒掛現象——越是頂級的球隊,訓練水平越高,理念越先進,而越是低級、基礎的訓練水平就越落后。乍一聽好像也沒錯,因為訓練水平低、理念落后,所以水平才低嘛。但這不對。”

胡立新搖頭道。

“青訓是一個國家足球的根基,就跟蓋大樓的地基一樣。這么重要的部分卻采用最差的材料和最敷衍的施工態度,那建好的地基能夠支撐起幾層樓?按理來說,青訓作為一個國家足球大廈的地基,應該采用最先進的理念來培養人才。可實際情況呢?足球青訓的教練工資待遇怎么樣?有沒有接受先進足球課程培訓的途徑?能不能跟得上現代足球發展的潮流?他們自身的水平怎么保證?很多地方的青訓工作真的只能依靠青訓教練個人的熱忱,但是這種個人愛好又能支撐多久?

“所以在小學時代,你就能看到那些打著長傳沖吊和比賽跑步的球隊在場上贏得比賽。然后大家都認為這樣是正確的,就應該這樣教。為什么會這樣?因為這樣對于教練來說最輕松。教得輕松,還能贏球,家長高興,孩子高興,學校也高興,多好啊。”

胡立新雙手一攤,語氣中帶著些許譏諷。

“所以我的球隊不起高球。起高球的話,贏球多容易?尤其是十歲以下的比賽,因為場地小,沒有越位。只要選個身體壯實的前鋒埋伏在對方門前,后場直接向對方門前開大腳就行。因為這個年齡的門將力量不足,體重很輕,很難控制住飛了十幾米的空中球,脫手失誤是家常便飯,前鋒等在門前撿漏就能進很多球,輕松贏下比賽。

“就算是U12、U13這樣有越位規則的比賽,由于要保持陣型緊湊,所以身后都會有大量空間,進攻的時候只要往前開大腳就行。同時為了不讓門將出擊控制球,還可以把球往兩個前場邊路踢,然后找速度快的前鋒追著足球跑就行……你看,小學階段贏球就是這么簡單。

“但是這樣的訓練對球員真的好嗎?現在他們是可以依靠身體上的優勢暫時贏得很多比賽的勝利,獲得樂趣。可是隨著年齡增長,當他們的力量優勢越來越不明顯,甚至已經沒有之后,這樣還能贏嗎?沒有培養出正確的閱讀比賽能力,靠身體又贏不了球怎么辦?退出?不踢了?我們花費那么多金錢和精力在小球員身上,最后培養十年中途而廢,成為足球運動高淘汰率的正常現象?

“所以我的球隊不起高球。起高球沒什么意思,林老師你可以想一下,當足球被踢上天的時候,場上球員都在干什么?是不是除了落點附近的一兩個球員之外,其他人都暫時成為了觀眾?這樣的踢球方式能夠鍛煉到的人極其有限。我們采用傳控來教小孩子踢球,因為傳控是一個整體,而不是簡單的你傳球我接球。只有這樣,才能讓所有球員都參與到比賽中來,就算是無球球員也需要時刻保持關注,隨著陣型一起移動……林老師你知道,前段時間我去了一趟西班牙。”

林學義點點頭,這事兒大家都知道了,胡萊邀請自己的父母去現場看歐冠決賽,電視轉播還多次給到他們鏡頭呢。

“在那邊我去看過幾次他們本地十歲以下球隊的訓練和比賽。讓我大開眼界。我就只說一個細節:在一場比賽前的熱身中,雙方球隊進行傳球熱身時,都是四名球員組成矩形站位來互相傳球的。而我們國內這個年齡段的球隊,賽前進行傳接球熱身時,一般都是兩名球員互相傳遞。頂多加一點跑動方面的互動,比如我把球傳給你,同時也跑向你,你接球后再把球傳給我身后的隊友,同時也跑過去,完成換位。”

胡立新連比帶劃描述道,林學義點頭表示自己明白了。

然后胡立新就問他:“那你覺得這兩種熱身哪種更好,為什么?”

“呃……好,應該肯定是歐洲的更好。至于為什么……”

林學義還在想為什么的時候,胡立新已經替他說出了答案:

“因為相比于我們球隊兩點間的傳球,歐洲球隊矩形傳球可以更好的模擬比賽。兩點間的傳球無論是單純把足球傳給對面還是結合二過一,都只是一個非常機械的配合,球員幾乎不需要調動任何主觀能動性。而在矩形傳球中,球員潛意識里會具備一個進攻方向和寬度的認知,并且可以把地面上的標志碟當做防守球員來進行不同的跑位模擬比賽中的接應,從而產生更多的進攻選擇……”

胡立新這么一說,林學義就懂了:“就相當于是一維和多維的區別,一維只有一個方向,多維則具備上下左右前后多個空間維度。多維要復雜,但多維生物天生就在這樣復雜的環境中,具備更復雜的思考能力。而一維生物因為只需要考慮一個方向,它們自然也不會存在更復雜的思考能力……”

胡立新點頭:“所以歐洲球隊在熱身的時候就非常注重和比賽相結合,于是他們的熱身效果也更好。說回到基本功。我們的基本功訓練就像是這種賽前熱身一樣,簡單機械的重復,從不考慮實際運用場景。這樣的基本功練再多有用嗎?我們的球員是技術不好嗎?你讓他們在無干擾無對抗的情況下做示范動作,一個十八歲的青訓球員都能給你做的很完美,但一到了比賽中,遇到對抗和壓迫,就失誤頻頻。然后把問題歸咎于技術不好,回去繼續這種機械的練技術……一個病人手指尖發麻,其實是頸椎問題壓迫神經導致的,醫生卻只治病人的手,那怎么可能治得好呢?暫時治好了,過段時間肯定又會復發。

“所以我的球隊不做簡單機械的基本功訓練,所有的技術訓練都要結合實際運用場景進行。一方面是貼近實戰,另外一方面也是為了保持樂趣。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樂趣才是最好的老師。我們以前總把足球訓練搞得很艱苦很嚇人,好像不苦就不能鍛煉人,不吃苦就不能成才一樣。天天一萬米,繞著球場跑二十多圈,體能就練好了嗎?不是一樣在比賽最后幾分鐘讓人家‘黑色三分鐘’?現在我們都知道了,體能不是這么練的,可是在技術上,為什么卻還是堅持以前的觀念呢?”

面對這樣的質問,林學義回答不出來。

他只能假裝思考的樣子,然后把目光投向訓練場。

四支球隊把球場平均分成四份,同時進行著訓練。

有球隊正在進行隊內比賽,他們嚴格遵循教練的指示,把足球控制在腳下和地上,小球員們在場上來回奔跑,不斷吆喝著要球。

而在他們隔壁的場地上,小球員們則在教練的帶領下做著搶圈游戲,歡聲笑語不斷響起。

傍晚的斜陽灑在球場上,綠草變黃,人影綽綽。

不知為何,這一幕竟然讓林學義看出了“田園牧歌”的景象……

他本來只是想來這里蹭世界杯和胡萊的熱度,讓自己的選題能夠在網站中露個臉。

現在他卻隱約覺得事情的發展已經偏離他最初的想法。

PS,明天恢復兩更!

1秒:m.motanku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