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潮1980  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 合則兩利

類別: 都市 | 都市生活 | 國潮1980 | 鑲黃旗   作者:鑲黃旗  書名:國潮1980  更新時間:2025-02-06
 
坦白來說,寧衛民要想并購《平凡PANCH》雜志,絕非一手錢一手貨那么簡單。

國人想的比較簡單,企業賣給我就是我的了,我怎么干,如何經營,今后與老東家再無關連,也無權過問,買賣雙方只要關注具體交易價格就足夠了。

但日本人不是這么想的,而且他們的腦子比較軸,往往有些所謂的堅持不會輕易放棄,喜歡提出許多額外的附加條件來。

比如希望接手人做出擴大經營,維護好品牌的保證,還要保障現有員工的福利。

像寧衛民當初買下六本木的惠文堂書店時,那家書店的繼承人,就提出要寧衛民繼續經營書店,而且要聘用兩個員工,直至他們學業完成為止的附加條件來。

要不是寧衛民圖的是地產升值的利潤,篤定了六本木的地價很快就要猛漲。

他不想夜長夢多,才一口答應,估計這事兒當時就黃了。

那個認死理兒的業主,未必肯賣給他。

所以要是打個貼切的比喻,誰要想買日本人的企業,這個過程其實很像相親討老婆。

必須得有耐心,先接受對方各種問題的盤問調查。

先得回答讓對方滿意,才會有后續。

等到培養出一定的信任和感情基礎,還得有一定經濟實力,答應對方各種層出不窮的具體條件,這樣最后才有可能成功。

不得不說,確實比較累。

而日本人的這種堅持,其實在大多數的華人眼里甚為奇葩,總有一種日本人太過傲嬌,是既想當婊子又想立牌坊的感覺。

甚至哪怕在企業陷入經營逆境里,想單純靠錢打動日本人也不容易。

像幾十年后的郭臺銘買夏普屢遭波折,經歷了很長時間不知多少次談判,才好不容易談成,就是一例。

當時的夏普可是連年虧損,都快要破產了。

可就是慘成這樣,有一段時間夏普公司甚至因為雙方對合作理念不同,而拒絕和郭臺銘接觸,就足以說明日本人的花崗巖腦殼是多么冥頑不化。

軸起來寧可破產,也不賣掉。

何況現在又是日本經濟最景氣的時候,日本企業大多不缺錢,這種情況就會更嚴重。

甚至反過來,這個時候的日本人倒是很喜歡用錢去砸外國人,用粗暴任性的辦法去并購他國企業,并隨之附送一種高高在上的鄙夷呢。

不管怎么說吧,日本人是精也好,傻也罷,究竟是執拗,還是堅持,這到底是不是兩國文化的差異,或者應該歸結于日本的民族特性,都沒關系。

反正這些事情都足以說明日本人的企業并不是百貨公司,有錢就能買到想要的一切。

而且具體到《平凡PANCH》這本雜志的交易上,困難恐怕還要更多一點。

因為首先一個前提就是《平凡PANCH》的停刊并非是因為單純的財務問題。

哪怕每期的發行量已經從百萬退減到不足五十萬,也依然在盈利。

而且MAGAZINEHOUSE出版集團還有那么多出色的雜志,頭牌雜志《平凡》的銷量都要突破三百萬了,其余發行量在百萬以上的雜志不下五份。

對這樣的出版集團想僅僅用金錢就搞定,那屬于癡人說夢。

人家不缺錢哪!

且不說需要開出如何的高價來,才會使其心動。

就說站在對方的立場上,只要不傻,也是寧可停刊也不愿意出售。

因為賣出去容易,可別忘了,MAGAZINEHOUSE出版集團的競爭對手也不少。

日本的潮流雜志多不勝數,可市場規模是有限的啊。

日后《平凡PANCH》萬一落在別的出版集團手里,借助這本雜志現有的讀者群,反過來繼續投入資源狙擊自己其他雜志,又該怎么辦呢?

這不是羊入虎口,自己閑的給自己找事嘛。

其次,一般人想要見MAGAZINEHOUSE出版集團的會長一面都很難。

當然,這倒不是因為對方的架子大,而是日本企業家都習慣嚴嚴實實的把自己“藏”起來,不愿意被陌生人輕易找到。

為什么?

就是因為日本企業家幾乎都是民營私企,身為企業家最怕的就是言多必失,這已經成了日本老板的共識。

大多數日本老板擔心,自己的一舉一動,會影響企業信譽和聲譽,所以反而盡量不與外客打交道,就連采訪自己都不接受。

尤其MAGAZINEHOUSE出版集團本身就是媒體業的一員,對會長行蹤保密,與外界隔離的工作,就做的更到位。

那么如果見不到MAGAZINEHOUSE出版集團能拍板的人,只從基層干部層層往上傳遞購買雜志的意愿,就這個流程,所浪費的時間也耗不起。

所以基于以上幾點,其實寧衛民要想順利談成《平凡PANCH》這本雜志的轉讓,這個想法一點也不現實,就別說他還渴望盡快成交了。

何況經商講究做熟不做生。

以寧衛民毫無相關從業經驗的角度出發,即使買到手,會不會成為一個大坑還另說著呢。

就是MAGAZINEHOUSE出版集團怕也會擔心他缺乏相應的經營能力,別再連累自己的雜志聲譽。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寧衛民也有自己獨特的優勢,除了金錢他自認為可以拿出更吸引對方的合作條件。

尤其在東京這幾年他已經懂得了日本人的揍性,而且還有個經商的岳父給自己當參謀。

于是在想明白了自己要的是什么,能給的又是什么,這筆交易對自己來說到底風險多大,劃不劃算……等等這些問題之后。

在韓英明的幫助下,寧衛民很快就找到了完成這筆交易的可能性,并且毫不猶豫地付之于行動。

首先,寧衛民找到的切入點是住友銀行。

因為他發現,或許是因為經營風險,以及募投項目缺乏亮點的緣故。

現在的日本雜志出版集團,居然是整個日本少有的不能靠發債券解決融資需要,只能走銀行渠道融資的行業。

MAGAZINEHOUSE出版集團就是嚴重依賴住友銀行的一員。

而寧衛民他自己偏偏又是住友銀行的大客戶,現在從住友貸款的額度都快兩千億日元了。

連吉茂部長的兒子吉茂冊都快靠他當上分行行長了,那他借助一下住友銀行的面子,要吉茂部長幫忙介紹一下MAGAZINEHOUSE出版集團會長還會是什么難事嘛。

豈不是順理成章的事兒嗎?

反過來,MAGAZINEHOUSE出版集團會長清水達夫對這樣的人情,也真的沒法拒絕。

畢竟是債主子的請求啊。

應該說,雙方見面還是比較客氣的。

不能開罪住友銀行的想法,不但讓清水達夫答應和寧衛民見上一面,而且當著吉茂部長的面,他還得耐心以禮相待,認真聽取寧衛民的請求才是。

不過,雖然姿態做足,是否真心想賣,最終會不會答應這筆交易,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但好就好在寧衛民早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把該如何應答早就想清楚了。

實際上,在清水達夫和寧衛民當面會談之后,原本只想應付一下的他,還真被這個陌生的年輕人撩撥起了一定的出售雜志的興趣。

不為別的,就因為寧衛民真的拿出了讓他難以拒絕的籌碼,對雙方都大有好處的合作條件。

在吉茂部長的見證下,兩個人之間發生了這開誠布公的對話。

清水達夫,“請問寧會長,你為什么要買我這本雜志?”

寧衛民,“因為真的需要,我自己本人就職于皮爾卡頓公司,具體負責拉桿旅行箱和高檔中餐的海外拓展業務。另外,我的妻子是松本慶子,她擁有自己的藝人事務所和制片廠。所以無論從我們雙方任何一個人的事業角度來說,我們都需要有這樣的一本雜志來替我們做宣傳。這第一點是純粹的商業考量。另外,您也應該清楚,我妻子曾經多次深陷輿論漩渦,不久前還因為燃燒系的周防郁雄而被一些媒體刻意針對抹黑。為此,吃虧多了,我們就有了第二點想法——認為應該擁有自己的一份輿論力量,以免今后我們再陷入這種麻煩,連為自己澄清謠言的能力都沒有。”

清水達夫點點頭,似乎很能理解寧衛民的心態,但又不留情面的繼續直言詢問。

“恕我直言,雜志可不是隨便什么人就能辦好的。您似乎毫無相關經驗啊,那您買下我們的雜志之后又準備怎樣經營?”

寧衛民表現的很謙虛,“您說的對,我確實缺乏相關經驗。不過,這也恰恰是我看中《平凡PANCH》這本雜志的理由。貴公司可是日本公認的最好的潮流雜志出版公司,《平凡PANCH》自創刊以來,已經發行有十幾年的歷史了,運營模式成熟,內容層次豐富。可以說《平凡PANCH》的雜志社編輯們都很出色,也有足夠的經驗,已經是行業里占據相當地位的存在了。而且配合默契,無需磨合。雖然《平凡PANCH》發行量比起《平凡》主刊要遜色一些,但目前也仍有數十萬讀者之多,已經足以讓我滿意了。我要是買下來的話,我認為最好的經營策略,就是不作太大的改變,繼續倚重成熟的雜志社按照以往的方式運做。”

清水達夫忍不住打斷了一下,以更犀利的問題誅心。

“所以你的意思是說,你沒有什么進取的計劃嘍。你也承認你自己沒有能力改變這本雜志繼續走下坡路的現狀?我得提醒您,現在日本的人工年年都在增長,而《平凡PANCH》如果再這么下去,用不了兩年也許讀者就不足十萬人了,很快您就會虧損的。我敢說雜志社燒錢的能力到時候會讓您大吃一驚的。那到時候雜志社的名譽怎么辦?雜志社員工又該怎么辦?您會裁員嗎?”

卻沒想到寧衛民搖搖頭,矢口否認這一點。

“不,當然不。我不干預雜志社的運營,我需要去學習雜志社的經營和管理。這沒錯。但我也有我自己的辦法,不會讓雜志社走到這一步,我保證會讓雜志社做大做強。”

清水達夫仍然依依不饒地問,“可您怎么保證?只是說說的話,我可沒辦法相信您……”

這次,寧衛民居然笑了。“我不只是說說而已,因為我有豐富的新聞資源。”

“新聞資源?”清水達夫一下子愣了。

“是的,雜志要想辦好。除了經驗,人員,資金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新聞來源了吧?誰都清楚,獨家新聞對于媒體的重要性。這一點是所有媒體的共性,不管是報紙、雜志、電視、廣播,都是這樣。這沒錯吧?”

寧衛民侃侃而談,“有些事情或許我還沒和您說清楚,雖然我就職皮爾卡頓公司,可我是華夏人,而且和政府的關系不錯。所以我個人除了在銷售一些華夏的工美藝術品。也在做對日本引入華夏文化的生意。我有一家小小的書店惠文堂,在日本出版了《紅樓夢》的日文版和連環畫。像TBS播出的《紅樓夢》電視劇,和正在上映的《倩女幽魂》以及即將上映的《中華英雄》,這些影視劇也都是我引進日本的。所以對于中日藝術文化交流,大陸內地的影視劇動態,甚至港城電影的變化,我都有獨家的消息渠道。”

“還不僅如此,因為工作之便,我在法國時尚界也有一定的人脈。LVMH集團和圣羅蘭公司,均與我保持著良好的關系,只要我想,每年巴黎服裝界,這兩家公司連同皮爾卡頓公司在內,我都能搞到獨家專訪。新品發布會更會是第一時間及時報道。如果再加上我妻子的霧制片廠和藝人經紀事務所,還有金牛宮唱片,您覺得這些新聞資源,難道還不夠我在雜志內容上和其他雜志拉開距離,做出差異性來嗎?”

“此外,我還想說一句,雖然在辦雜志的經驗上我有所欠缺,但作為一個并不專業的新人,我和那些其他的專業雜志社不同,我絕對不會成為貴社的競爭對手。我只需要有這么一本發行幾十萬的雜志就很滿足了,我絕不尋求在潮流雜志方面更多。我甚至愿意用需求、這些新聞資源,與貴社長期合作,以換取貴社在專業方面的指點和幫助,以及貴社旗下雜志對我方長期給予輿論的。難道這不是合則兩利的好事嗎?”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