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相國寺后殿的彌勒殿是專供女子禮佛的,衛長安不便進去,因此就在各處閑逛,這里不少紈绔子弟,有好幾個是他的狐朋狗友。
衛家的幾個小姐到的時候,燕家的九小姐燕婷貞在幾個丫鬟婆子的陪同下已然在殿中念佛了。
燕家子女多,不過幾位小姐除了九小姐之外,都已經出閣了。
燕家老太妃是燕肯堂的祖母,燕婷貞是燕肯堂的胞妹,年紀最小也最得寵愛。
只是她天生膽小,不愛交際,衛宜宓屢次找機會想要和她親近,但苦于這位燕九小姐性子孤僻,往往沒說上兩句話她就避開了。
衛宜宓也沒法太過熱絡,畢竟她也不能完全不顧自己的形象。
她不像衛宜宛那么急躁,知道自己把身段放得太低反而不行。
她想要和燕婷貞成為密友,進而成為她的嫂嫂,而不是做她的丫鬟。
姿態放得太低,只會讓燕家人瞧不起自己。
這燕九小姐雖然孤僻膽小,可又不是個傻子,哪里會讓一個奴顏婢膝的人做自己的嫂子呢
衛宜宓不想自毀長城。
彌勒殿香霧繚繞,梵音凈語使得到了這里的人心境澄明,衛宜寧徐徐舒了口氣。
衛宜宓看著她,心緒似乎被什么撞了一下。
腦海里靈光乍現,像是一道智慧照了進來。
“五妹妹,”衛宜宓對著衛宜寧笑容可掬地說“我才想起來,出門的時候母親叮囑我,給宜容妹妹求一道平安符帶上。你年紀小,腿腳快,替我去跑一趟吧省得一會兒忘了。”
衛宜寧見衛宜宓對自己和顏悅色,和往常的態度大不相同,知道她是找借口把自己給支走,否則真的只是給衛宜容求平安符的話完全用不著這么著急。
大不了提醒幾個人幫忙記著這件事,待一會兒出去的時候到前殿求取罷了,何必單單把自己支出去呢
雖然她心里清楚這不過是衛宜宓找的借口,但依舊神情安靜地答應了。
衛宜宓應該不是針對自己,至于她到底要做什么,衛宜寧暫時不是十分清楚,但肯定是要有所動作。
衛宜寧料定一定不是什么好事,自己能躲開避嫌也不失為上策,因此就答應了,帶著自己的兩個丫鬟出去了。
“大小姐也忒能使喚人,”春嬌忍不住替衛宜寧抱不平“從彌勒殿到前殿要兜好大一個圈子,這一來一回的實在有些折騰人。”
“大小姐,干嘛不直接派咱們兩個”小舍兒憨聲憨氣的說道“咱們做丫鬟的不怕走大了腳。”
“話不是這么說,”衛宜寧向兩個丫鬟耐心的解釋道“宜容新回到府里,她年紀又小,難免身體單弱愛生病,給她求一道平安符是應該的。
她好歹也是咱們府中的小姐,只讓你們出面去求平安符,那也顯得太不看重她了,會叫旁人笑話的。況且這寺里頭都是古樹,清涼的很,就是走走也無妨。”
春嬌聽自己的主子這么說,也就把心中的不甘咽下去了。
衛宜寧從來都是個省事的,她似乎永遠都是這么一副沉靜從容的模樣,別說失態抱怨了,就連皺眉的時候都少有。
“夫人對七小姐還真是不錯,”春嬌把話題轉開了“居然還想著給她求平安符,這七小姐也是命苦,好在她年紀小,都不記得。”
衛宜寧這一次并沒有搭話,梅姨娘和柳姨娘的尸首早已經被野狗吞食了吧
包氏此番經歷重創,也傷了元氣。
可她經營智勇公府這么多年,好比盤根錯節的大樹,梅柳二人舍出性命也只是傷了她幾條根須,并未能將她連根拔起。
看來自己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每一步都要慎之又慎。
她絕不允許自己梅姨娘和柳姨娘那樣用自己的性命相搏,她要盡可能的全身而退,且盡可能的不讓自己的身上沾染血污。
她還要找到弟弟,將他養大成人,如果自己丟了性命,又有誰來照顧觀音保呢
衛宜寧并非沒有玉石俱焚的決心,她只是覺得實在不值得。
衛宜宓支走了衛宜寧,又回頭吩咐跟著的丫鬟婆子們說“你們都在外頭吧,這么多人進去鬧哄哄的全然不成個樣子。況且里頭還有燕家的小姐,禮佛最需要的就是心靜,別打擾了人家。”
衛宜宓的話沒人敢不聽,于是一眾丫鬟婆子就都留在了院子外。
衛宜宓看看身邊沒有別人,就對衛宜室衛宜家說道“一會進去,你們兩個要按我說的做,不然的話,回頭有你們好果子吃。”
雙生女聽衛宜宓如此說,不由得悚然而驚,不知道要她們做什么。
衛宜室小心翼翼的揣度著衛宜宓的神色說道“大姐姐,不知道你要我們做什么只管吩咐就是了,我們一定聽你的。”
衛宜家膽子更小,雖然她也猜不出衛宜宓要她做什么,卻也急忙表明態度“一切都聽姐姐的吩咐。”
她們失卻了梅姨娘的庇護,而梅姨娘又徹底的惹怒了包氏和她的子女,她們活得提心吊膽,惶惶不可終日。
這對雙生女就像是兩根艷麗卻無用的藤蔓,不知道還能去攀附誰,所以只能匍匐在地上。時時刻刻擔心被衛宜宓等人踩在腳下碾壓。
衛宜宓和衛宜宛不同,她更冷情更狠絕。
衛宜宛要人幫忙的時候,還會許諾些好處。可她卻只會威脅,反正這對雙生女別無選擇,既然威脅能管用,又何必浪費好處呢
從精打細算這點上看,衛宜宓更像她的母親包氏。
“你們兩個給我仔細聽好了,”衛宜宓示意這對雙生女把耳朵湊過來,小聲的說道“一會兒進去,你們要”
禪院中涼風颯颯,將衛宜宓的聲音掩蓋,只能看見衛宜室和衛宜家的臉色逐漸變得蒼白。
“求平安符的人好多啊”春嬌看著眼前長長的隊伍不禁有些著急“求完平安符還來得及給老太太撿佛豆嗎可千萬別耽誤了。”
衛宜寧依舊沉默貞靜,滿殿的俗家人,只有她的神情無悲無喜,和座上的佛像如出一轍。
畫堂歸
畫堂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