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嗣昌皺眉問道:“據臣所知,大琉球等地并不是大明國土,何來國土不能丟失之說?
還有奴兒干都司甚至安南國等地,這些地方大明雖然名義上統治,但是只要求進貢,并不算大明的國土吧?”
其實朱慈烺對于楊嗣昌的挑刺并不介意,他并不是那種容不下異見的人,但是楊嗣昌這種對國土的認知,就讓朱慈烺非常不爽了。
朱慈烺冷哼一聲:“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大明的明字何解?
凡日月之所照,江河之所至,皆為大明之疆土!大琉球可曾被日月照耀?
漢書有言‘漢秉威信,總率萬國,日月所照,皆為臣妾’大明奉天應命,為漢人之國,如何能忘卻漢唐之志?
不能拿回漢唐之故土,就如狗也!做一個守戶之犬,尚且不足,還談什么做人做事!”
楊嗣昌還頭一次聽說大明的明字竟然是這個解釋,他又不是不讀書,大明的明是承襲‘小明王’的明而來。
什么時候大明的明被太子理解為日月之所照,江河所至,皆為大明之疆土?
楊嗣昌還想爭辯,但是朱慈烺確越想越氣,他決定殺雞儆猴:
”父皇,兒臣覺得楊閣部言語失當,乃是其對大明認識不足,對軍事理解還不夠透徹,需要繼續學習深造。
這次大明跟奧斯曼帝國結盟,正好需要一個足夠分量的閣臣帶隊前往奧斯曼學習交流。
兒臣覺得楊閣部正值盛年,能擔此大任,不如由楊閣部帶領留學生前往奧斯曼帝國進行兩國交流吧。”
崇禎意外的看了朱慈烺一眼,就是說個琉球不是大明國土而已,這個太子怎么生這么大的氣?
不過太子很少在朝堂上發言,而且這個兵部尚書好像在朝堂真的沒啥用?
既然大明有他沒他都行,他又有足夠的分量,這不是巧了么?
不過大明啥時候有朝奧斯曼派留學生的計劃了?
不管了,崇禎揮揮手:“準奏!”
楊嗣昌:“……”
深吸一口氣,楊嗣昌顫抖著:“臣遵旨,謝陛下隆恩!”
整個朝堂嘩然,這太子也太囂張了,吵架歸吵架,怎么一句話就把人家發配個十萬八千里?年輕人不講武德!
不過這個時候大家都不敢說話了,誰知道奧斯曼帝國那邊還缺不缺留學交流官員。
客死異鄉這種事情在大明可是大忌,沒有幾個人愿意嘗試太子的耐心。
朱慈烺看著朝堂上的群臣:“眾位,我們的祖先披荊斬棘、篳路藍縷、拋頭顱灑熱血才給我們爭取這尺寸之地得以生存繁衍。
我們今日能在這高談闊論,指點江山,大言不慚,心中要常常感念祖宗恩德,常懷感恩之心才能避免自己迷失。
終有一天我們都會老去,我們的子孫會越來越多!終有一天我們的土地會不夠養活后輩兒孫。
現在我們為他們準備好土地等著他們開墾,總好過將來他們吃不上飯的時候在抱怨你等不作為要強百倍萬倍!
孤要再次強調,‘大明沒有一寸國土是多余的!’誰敢言棄土之論,就是對大明犯罪!對百姓犯罪!對子孫后代犯罪!
棄屬國危難而不救,此乃不義!坐看大明百姓被異族欺凌而不救,此乃不仁!不思祖宗拓土之艱辛輕言棄土此乃不孝!置君父與此不仁不義不孝之境地是為不忠!
此等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之徒,天下人共厭棄之!
孤請求陛下,再敢有言棄土者一律流配荒島雪原!,既然不愛土地,那么他就不配生活在祖先奮斗的土地上!”
崇禎猶豫了一下,看著群臣噤若寒蟬,吶吶不敢言的樣子,揮揮手:“準奏!”
看著今天群臣被太子突然的爆發嚇得屁都不敢放一個,崇禎失望的揮揮手:“退朝!”
回到后殿崇禎看著還一臉生氣的朱慈烺:“皇兒今天為何如此生氣?”
朱慈烺嘆了一口氣:“父皇,兒臣是怒其不爭而已!”
崇禎對于朱慈烺這種對土地的偏執也有點不能理解,膏腴之地要搶就算了,就連北方的苦寒之地都要占著,那里僅有勒拿河上游靠近北海的地方可以種植糧食,在往北完全是一片荒原。
連糧食都種不出來,只能靠打獵捕魚維持,這樣的地方搶下來有何意義?
朱慈烺看著沉默的崇禎,也是無奈,沒有人理解他,他們都不知道那片土地的物產有多豐富。
也不能理解后世華夏被人圍在陸地上的尷尬。
崇禎問道:“安南那邊出問題了?”
朱慈烺摸摸鼻子:“是,安南那邊對于大明開礦很抵觸,有人暗中使壞,想要驅趕大明,然后自己占有礦場。”
崇禎不解的問道:“大明不是已經有很多鐵礦了么?何必要舍近求遠?那里民智為開,蠻夷橫行,開發起來難度太大,最后別得不償失。”
朱慈烺堅定的說道:“父皇,那里對大明很重要,安南鐵礦含鐵量能達到百分之六十左右,而大明的鐵礦含量僅僅為百分之三十而已。
也就是說,安南鐵礦一千斤可以出六百斤鐵,大明鐵礦一千斤僅能出鐵三百斤而已。
而安南鐵礦距離地表淺,容易開采,部分鐵礦甚至只需要露天開挖即可。
所以安南鐵礦開采簡單,含鐵量大,冶煉時能減少工序,減少時間和煤炭消耗,平均可以降低一半成本。
目前廣東佛山地區冶煉廠眾多,成本在每斤鐵四文錢左右,若是采用安南鐵礦石,每斤鐵的成本將會降低到兩文錢。
以后安南在發現煤礦,那里將會成為新的冶煉中心,雖然那里離大明京城遠,但是離西洋商路近,江南多造海船,海船離不開鐵料。
有了安南鐵礦,大明東南地區將不用在從江北運鋼鐵,對于造船等成本控制也非常有好處。
況且安南附近山林密布,樹木數量眾多,正適合作為造船中心。鄭芝龍就有船廠設置在安南,不僅能造福船,還能造出炮艦。
而交趾平原稻米一年三熟,沃野千里,足夠養活千萬百姓,南部的湄公河流域平原可種稻米一年三熟到四熟,可開墾土地數量超越兩湖地區。
只要開墾得當,僅僅這兩地糧食產出就足夠養活大明全部百姓!這樣的地方天賜不用,反受其咎。
安南等地屢屢犯邊,所儀仗者不過就是衣食足而已。”